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总结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33.43 KB
- 文档页数:12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有哪些
1、词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2、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3、语素
(1)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语文知识概述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
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
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是指可以数出个体的名词,可以有单数和复数形式。
单数名词表示一个,复数名词表示多个。
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数出个体的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不可数名词表示抽象概念、物质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反身代词。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表示人的身份或角色,包括主格代词和宾格代词。
2.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距离,包括指示代词、指示副词和指示形容词。
3.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来提问,包括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
4.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表示泛指的人或事物,包括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
5. 反身代词反身代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施事同时也是受事的人或物,包括反身代词和反身形容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1.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可以作为定语、表语和宾补。
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最高级用来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较。
四、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的词语,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1. 实义动词实义动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
2. 系动词系动词是指用来连接主语和表语的动词,表示主语的状态、性质或特征。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1. 副词的分类副词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和疑问副词等。
2. 副词的位置副词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具体位置要根据句子的需要来确定。
六、介词介词是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1. 常见的介词常见的介词包括在、向、从、跟、为、因、与等。
初中语文中语法知识点总结语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言表达规则的总称,它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和组织规律,是传递信息的手段。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语法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正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贴切,既使自己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也使人们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种表达。
因此,初中语文中的语法知识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下面就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语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词的分类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可以独立使用或者附着在其他词上使用,并且具有不同的词性。
在初中语文中,主要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动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等。
名词:表示人、物、事、地点和抽象概念的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代词:代替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
形容词: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征的词。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方式等。
数词:表示数目、次序或比例关系的词。
量词:用于表示事物的数量或分量的词。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或行为的词。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
连词:用来连接单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感叹词:用来表示感叹的词。
二、句子成分句子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是用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完整语言单位。
在初中语文中,句子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成分。
主语:句子的主题,通常是名词、代词或数词等,是谓语的说明对象。
谓语:句子的说明主语的部分,通常是动词或动词短语。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通常是名词、代词或句子。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补语:说明主语或宾语的状态或性质的词或词组。
三、时态和语态时态是指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等。
语态是指动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通常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初中语文语法归纳总结初中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对不同语法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语法的归纳总结。
一、名词1. 名词的基本知识- 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 名词的分类: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 名词的单数、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2. 名词的用法- 名词作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等的用法。
- 名词的所有格形式及用法。
- 不可数名词在句中的用法。
二、代词1. 代词的基本知识- 代词是用来替代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语。
- 常见的代词分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反身代词等。
2. 代词的用法- 代词作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等的用法。
三、动词1. 动词的基本知识- 动词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变化。
- 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基本概念。
2. 动词的用法- 动词的时态变化规则及用法。
- 动词语态的变化规则及用法。
- 动词的主谓一致的原则及应用。
四、形容词和副词1. 形容词的基本知识- 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语。
- 形容词的基本性质和用法。
2. 形容词的用法- 形容词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等的用法。
3. 副词的基本知识-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
- 副词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4. 副词的用法-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
五、语法符号和标点符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的用法。
- 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六、其他语法知识点- 介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连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疑问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通过对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同时,合理运用语法知识也能够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用和表达语言。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实词与虚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代词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集锦中国海洋大学附中初三5班王晓斌2007年8月第一部分记叙文一、记叙文的概念与分类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通过对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环境变化的具体叙述和形象描绘,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表现作者的观点。
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但可以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记叙文。
这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等。
(2)叙事记叙文。
这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社戏》等。
(3)写景记叙文。
这类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济南的冬天》等。
(4)状物记叙文。
这类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珍珠鸟》。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叙事记叙文,要求把握住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二、怎样分析叙事记叙文1.把握记叙的六要素和线索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一般说来,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例如《蜡烛》一文,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4年9月19日晚上到第二天拂晓;地点:贝尔格莱德的一个广场上;人物:老妇人;事情发生的原因:5个苏联红军战士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被对岸敌人的炮火击中,有一个战士牺牲在广场上;经过:老妇人慢慢地爬出地窖,慢慢地走向广场,把死者拖到一个大的炮弹坑里,掩埋了他,并一捧一捧地用土堆起了一个小坟堆,把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了坟堆上。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副叹介助连拟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二、实词:名词动词形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语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具体名词、抽象名词、集体名词等。
2.名词的数:单数和复数形式的变化。
3.名词的格:主格、宾格、属格和定格。
二、代词1.人称代词:一、二、三人称的主格和宾格形式。
2.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3.指示代词:这、那、此、彼等的使用。
三、动词1.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3.动词的语气: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等。
4.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等。
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和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
2.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
五、介词1.常见的介词及其使用场景。
2.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六、连词1.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如和、与、或等。
2.连接副词:表示因果、条件、让步等关系的词语,如因为、如果、虽然等。
七、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的说明行为者或主题的部分。
2.谓语:句子中说明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
3.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的部分。
4.表语:句子中说明主语状态、性质或特点的部分。
5.定语: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部分。
6.状语: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部分。
7.同位语:句子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部分。
8.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部分。
八、句子结构1.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主从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5.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
6.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
7.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的从句。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的演变过程: 语素(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多重复句)语素分类:(1)单音节语素(2)双音节语素(3)多音节语素汉字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词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三、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句群(多重复句):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
(初中暂且不学)第一章、法和语法前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初中的语法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法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掌握了语法知识点,才能在写作和阅读理解等方面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下面是初中语法知识点的总结:一、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表达动作的主体,用来回答“谁”。
2.谓语:句子中表达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用来回答“做什么”。
3.宾语:接在及物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接受者,用来回答“谁或什么”。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用来回答“哪一个”。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成分,用来回答“怎样”“在哪里”“什么时候”等问题。
二、句子种类:1.简单句:只含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不加连词连接而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疑问句:询问信息、观点或表示请求的句子。
5.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建议或禁止的话语。
6.感叹句:表达强烈情感或感叹的句子。
三、时态和语态:1.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动作、事实或客观真理。
2.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3.一般将来时: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4.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5.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6.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7.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动作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
8.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强调动作的结果。
四、名词:1.可数名词:可以用单数或复数形式出现的名词。
2.不可数名词:只能用单数形式出现的名词。
3.具体名词:表示可以直接感观到的事物。
4.抽象名词:表示无法直接感官认识的事物。
5.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6.名词所有格:表示名词的所有关系,通过在名词后加上“’s”或“’”。
五、代词:1.主格代词:在句中作主语或表语。
2.宾格代词:作动词的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或介词的宾语。
3.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分为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归纳一、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自的读音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义符);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音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表示属于同一类事物的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象形字)①用概括的线条描画实物形状(会意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配合成为一个新字以表示一个新意(指示字)用象征性并具有指示作用的笔画来表示意义同音字形体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1、读音相同字形相似;2、读音相同字形不同形似字在形体上较为相近的字:1、笔画不同,字形差异细微;2、部首偏旁不同,字形差别明显多音多义字一个字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二、词(一)实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表示1、人名,如同志、作家;2、处所,如上海、中国;3、时间,如上午、夏天;;4、方位,如上、下(简称方位词);5、事物,如河流、高山;;6、抽象概念,如政治、科学;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4. 数词表示数目:1、确数;2、概数;3、序数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5.量词表示单位表示:1、事物的单位(1)个体(2)集体(3)不定量(4)度量衡;2、动作、行为的单位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6.代词起指示(或替代)作用的词包括: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2、疑问代词:提出问题;3、指示代词:区别人或事物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二)虚词1.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1、并列关系;2、选择关系;3、条件与副词配合使用3.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4.助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分为:1、结构助词;2、动态助词;3、语气助词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一般都是单用,位置可在句子的前、中、末,语句的意思不变6.拟声词摹拟声音(三)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词汇单义词只表示一个意义多义词表示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是比喻义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反义词表示的意义或者相反,或者相对的词三、短语: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也称词组)。
组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是两个词,“中学语文教材”是三个词,“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就是四个词。
词和词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学校管理”和“管理学校”;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虚词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父亲的母亲”和“父亲和母亲”。
短语的种类词和词组合成短语,主要有六种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和介宾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短语称为并列短语。
例如: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唱歌跳舞2、偏正短语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用()表示定语,〔〕表示状语。
)例如:(我的)老师(清晰的)字迹(一个)顾客〔激动地〕说3、动宾短语有的动词单独使用就可以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不及物动词);有的动词还要在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及物动词),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其中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用~~~表示宾语)例如:吃晚饭卖豆浆夸奖我4、动补短语动补短语是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处所等。
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
(用〈〉表示补语)例如:盛〈满〉吓〈跑〉洗得〈干净〉睡〈在床上〉和动补短语相类似的,还有由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补语对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起补充说明作用。
例如:暗得〈很〉大得〈多〉冻得〈麻木〉5、主谓短语两个词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这种短语叫主谓短语。
(用表示主语,表示谓语)例如:养分多举止稳重天气好6、介宾短语介词与其后面的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组合成介宾短语。
起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的作用,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例如:从明天开始在新的岗位上工作睡在床上四、句子及句子成分(一)句子的成分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的类型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
复句分为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类。
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三种主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属成分。
此外还有独立成分。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主干)。
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情”。
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
表示为:“==== ” 划在主语下面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
表示为:“——” 划在谓语下面例如:战士们英勇顽强。
你是学生。
宾语:宾语在谓语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
表示为:“~~~~” 划在宾语下面例:我喜欢打球。
定语: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
表示为:“()” 用在定语前后例:(漂亮的)女孩爱吃冰激凌。
注意:定语后置。
如: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副词、形容词、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和短语充当状语。
表示为:“[ ]” 用在状语前后例:他〔用扫帚〕扫地。
她〔十分〕漂亮。
〔那天晚上〕,他〔没〕来上晚自修。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介宾短语)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数量词和短语可以充当补语。
表示为:“〈〉” 用在补语前后例:(他)肚子疼得〈厉害〉。
他坐〈在桌子旁〉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的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惊讶、感叹、模拟语气等。
表示为:△例:砰,砰,一阵枪声传来……△△句子成分作用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宾语——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特殊句子成分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1、主谓谓语句:这个电影我看过。
2、复杂宾语句链:我看见小王在大街上边走边读书。
3、兼语句链:大家选他当班长。
4、双宾语句:李老师教我们语文。
5、连动句:他们听了这个消息[很]高兴。
6、把字句:老师[亲切地][把书]放〈到他的手中〉。
7、被字句:她[已][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8、存现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园子。
(二)单句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
(主谓句的具体类型有很多种,我们这里只研究比较常见的主谓宾式和主谓式)例:我们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主谓宾式)他〔非常〕健康。
(主谓式)(他的)病症消失了。
(主谓式)注:主谓宾式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
这样,后面才有可能带宾语;主谓式的句子中的谓语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但动词是不及物动词。
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