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劝学》 (共36张)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7
《劝学》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劝学》这篇文章,该文选自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字词解析、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
2. 分析文章的结构,领会作者论证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3.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韩愈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 字词解析: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5. 主题思想探讨: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学习榜样,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7.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清晰展示文章的论证结构。
2. 重点字词:列出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方便学生记忆。
3. 主题思想:突出文章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劝学》全文。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3)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学习的短文。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3)答案开放,要求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师说》、《马说》等,进一步了解韩愈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劝学》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劝学》这篇文章,该文选自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简介、文本内容解析以及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劝学》的背景知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学习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 通过学习《劝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
教学重点:文章的背景知识、作者观点的提炼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名人事例、寓言故事等,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简要介绍作者荀子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3. 文本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讲解重点词汇和语法,分析文章结构。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劝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劝学》2. 作者:荀子3. 背景知识:时代背景、作者简介4.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5. 重点词汇:学、习、博、约、谨、教、训、遵、笃、志6. 文章主旨:学习的意义、态度与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下列句子:“学不可以已。
”(2)简述作者在文章中提倡的学习态度。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2. 答案:(1)学习不能停止。
(2)作者提倡学习要持之以恒,严谨治学,遵循师教,立志向学。
(3)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学习的文章,如《师说》、《学记》等,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养。
【导语】《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学家荀⼦创作的⼀篇论说⽂,是《荀⼦》⼀书的⾸篇。
这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法等⽅⾯,全⾯⽽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的教育思想。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上册语⽂第⼗课《劝学》课⽂原⽂ 君⼦⽈: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为之⽽寒于⽔。
⽊直中(zhòng)绳,輮(róu)(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qū)中(zhòng)规。
虽有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博学⽽⽇参(cān)省(xǐng)乎⼰,则知(zhì)明⽽⾏⽆过矣。
故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不知学问之⼤也。
⼲、越、夷、貉之⼦,⽣⽽同声,长⽽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嗟尔君⼦,⽆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于化道,福莫长于⽆祸。
吾尝终⽇⽽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望矣,不如登⾼之博见也。
登⾼⽽招,臂⾮加长也,⽽见者远;顺风⽽呼,声⾮加疾也,⽽闻者彰。
假舆马者,⾮利⾜也,⽽致千⾥;假(jiǎ)⾈楫者,⾮能⽔也,⽽绝江河。
君⼦⽣(xìng)⾮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有鸟焉,名⽈蒙鸠,以⽻为巢,⽽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苕折,卵破⼦死。
巢⾮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有⽊焉,名⽈射⼲,茎长四⼨,⽣于⾼⼭之上,⽽临百仞之渊,⽊茎⾮能长也,所⽴者然也。
蓬⽣⿇中,不扶⽽直;⽩沙在涅,与之俱⿊。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不近,庶⼈不服。
其质⾮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居必择乡,游必就⼠,所以防邪辟⽽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腐出⾍,鱼枯⽣蠹。
怠慢忘⾝,祸灾乃作。
强⾃取柱,柔⾃取束。
邪*在⾝,怨之所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