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的护理分享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60.00 KB
- 文档页数:26
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颅底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头部损伤,其特点是骨折发生在颅底,容易引起脑膜破裂、脑脊液渗漏以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作为护士,我们经常需要对颅底骨折病人进行护理,以下是我在护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十分重要。
颅底骨折病人常常存在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是颅内压力增高的表现。
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及时进行头颅CT扫描、脑脊液检查等必要检查,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在发现病情变化后,我们要迅速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生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抗恶心药物等,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合理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有益于病人康复。
颅底骨折病人在休息的也应进行一定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我们可以帮助病人进行一些主动活动,如翻身、床边踏步等,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合理安排病人的休息时间,保证病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也能够减轻病人的疲劳感,提高病人的自我恢复能力。
病人的营养摄入与特殊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颅底骨折病人往往存在食欲不佳、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情况,所以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
我们还要进行特殊护理,如协助病人保持头部正位,避免仰卧等姿势,防止颅内压力升高。
我们还要承担好病人的床位翻动、排尿排便、清洁卫生等方面的护理工作,保证病人的舒适度,促进病人尽早康复。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安全意识对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在与颅底骨折病人进行交流时,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要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以促进病人的理解与配合。
而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病人摔倒、受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我们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合理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进行特殊护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与配合,并保持警惕,以确保病人能够顺利康复。
通过对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我深刻体会到了护士的责任与使命,也更加了解了护士在医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颅底骨折的护理措施第一篇:颅底骨折的护理措施颅底骨折的护理1.预防颅内感染,促进瘘口早日闭合(1)体位:嘱病人去半卧位,头偏向患侧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后的3~5日,借重力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膜裂缝处,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瘘口。
(2)保持局部清洁:每日清洁2次,消毒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避免液体逆流入颅。
劝告病人勿挖耳抠鼻。
注意不可堵塞鼻腔(3)避免颅内压骤升: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以免颅内压骤升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4)对于脑脊液瘘的患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做要穿。
病情观察(1)明确有无脑脊液瘘:鉴别脑脊液、血液和鼻腔分泌物。
脑脊液鉴别方法:a.将血液滴于白色的滤纸上,若血迹的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润圈则为脑脊液。
b.行红细胞计数并与周围红细胞比较。
c.根据脑脊液中含糖而鼻腔分泌物不含糖来鉴别。
(2)准确估计脑脊液外漏的量:在鼻前庭或外耳道口松松的放置干棉球随湿更换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估计脑脊液的量。
(3)注意有无继发性的颅脑损伤:颅骨骨折病人可合并脑组织、血管的损伤。
导致癫痫、脑出血、继发性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
脑脊液外漏则可推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的出现。
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救治较为困难。
因此,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生命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症状(4)注意颅内低压综合征:若脑脊液外漏较多可使颅内压过低引起颅内血管扩张,出现剧烈的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数、血压偏低。
头痛在立位时加剧,卧位时缓解。
若病人出现颅压过低时,可遵医嘱补充大量的液体以缓解症状。
、健康教育1颅底骨折病人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鼻涕,勿挖耳、抠鼻或屏气排便,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压入颅内,引起气脑或颅内感染。
2告诉门诊病人和家属若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发热、意识模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由强烈的间接暴力作用所引起的骨折,称为颅底骨折。
按解剖部位可有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
【临床表现】1、颅前窝颅底骨折:眼睑乌青,鼻孔流血,因其中混有脑脊液,血较淡而不易凝结。
2、颅中窝颅底骨折:常有鼓膜破裂,耳道流出血性脑脊液,有的可出现患侧三叉神经损伤症及体症。
如面部神经麻痹,耳聋、耳鸣等。
3、颅后窝颅底骨折:咽后壁出血后枕部乳突区皮肤青紫淤血斑等,一般勿需手术,以卧床休息,头高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主。
【治疗原则】1、保守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受伤情况。
2、评估患者症状及体征,注意观察后枕部疼痛、呕吐、烦躁、大小便失禁等。
3、了解相关辅助检查结果。
【护理措施】按外科及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嘱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头偏向患侧,头部垫无菌巾。
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5 日,借重力作用使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
2、保持局部清洁:每日2 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或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
劝告患者勿挖鼻、抠耳。
注意不可堵塞鼻腔。
3、避免颅内压骤升:嘱患者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4、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
5、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等。
6、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TAT 或破伤风类毒素。
7、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遵医嘱检查电解质,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预防水电解质紊乱,保持出入液量平衡。
8、做好基础护理,如尿道口、皮肤的护理,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并发症观察及预防】(一)颅内感染病情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头痛、发热等。
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变化,保持口鼻腔及外耳道干洁,按医嘱应用抗菌药物并观察药物作用。
(二)颅内低压综合征病情观察:头痛剧烈,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
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1. 引言1.1 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颅底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颅骨骨折类型,通常由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于病人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护理颅底骨折病人时,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有效地对病人进行护理管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地促进病人的康复。
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诊断和评估,了解病人的病情及伤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在处理颅内压力方面,护士需要密切监测颅压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颅内环境的稳定。
定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病人得到适当的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护士需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心情抱怨,给予心理支持,帮助病人建立信心,增强治疗的康复效果。
及时有效的护理对颅底骨折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过程。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为颅底骨折病人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2. 正文2.1 诊断和评估诊断和评估是处理颅底骨折病人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体格检查,包括了解患者发作的原因、受伤情况、症状表现等。
在体格检查中,要特别注意头部受伤的位置、程度以及有无出血、肿胀等症状。
还需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对瞳孔、感觉、运动功能等进行评估。
除了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颅底骨折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准确地确定颅底骨折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参考。
在评估病人的情况时,还需要重点关注病人的症状变化和病情发展趋势。
通过及时、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可以及时调整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护理效果,促进病人的康复。
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颅底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颅内外伤,常常伴随着脑出血、脑挫裂伤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我们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细致护理,以期促进其康复。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体会,现在分享给大家。
对于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我们要做好严密观察。
颅底骨折病人在伤后常伴有休克、颅内出血、脑脊液鼻漏等严重情况,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我们要加强对颅底骨折病人的头部护理。
对于颅底骨折病人,头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保持病人头颈处于中立位置,以减轻颅底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定期翻身,避免皮肤坏死;避免剧烈摇晃头部,防止继发性脑损伤。
我们还要关注颅底骨折病人的情绪变化。
长期的疾病折磨、痛苦与焦虑容易使病人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抑郁、绝望等心理问题。
我们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树立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
对于颅底骨折病人的膳食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颅底骨折病人常伴有咽喉部损伤或吞咽困难,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软、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严禁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导致腹泻、恶心、呕吐等情况发生。
我们还要进行康复护理。
颅底骨折病人一旦病情稳定,就要进行康复护理,以促进其身体功能的恢复。
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手段,帮助病人尽快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工作,我们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护理,关注病人的身体、心理和生活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护理手段,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照顾。
愿所有的病人早日康复,重获新生!。
颅骨骨折的护理
一、概述
朋友去年醉后驾驶,发生了交通意外,全身最严重的伤是颅骨骨折,险些致命,幸好及时得到救治,保住了性命,在他康复期间,我常跑到医院去帮忙照顾,也看到了许多对于颅骨骨折的专业护理方法,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二、步骤/方法:
1、
密切留意身体情况,观察身体特征的改变,在并发症出现时能做到早期发现,一旦发现脑疝,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
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者,应注意卧床休息。
颅底骨折有脑脊液漏者,应将无菌小巾垫于枕下,一切操作应按无菌伤口处理,以防感染。
颅底骨折病人的卧位,向患侧卧,便于引流
3、
颅底骨折鼻漏者,禁止用手掏、堵塞,咳嗽、打喷嚏不能过于用力,防污染有脑脊液逆流入颅内,造成颅内感染积气。
颅底骨折病人禁止做腰穿,已有颅内感染者例外。
颅底骨折病人要保持耳、鼻部位的局部卫生清洁,每日用双氧水、盐水棉球清洁。
4、
颅底骨折累及颞骨岩部而损伤了听神经,病人听力丧失,护理人员要呵护、关心病人,加强日常护理。
重症脑挫伤合并鼻漏,禁止从鼻腔处吸痰,鼻漏未停止,不能从鼻腔插各种管道。
中颅窝底骨折损伤下丘脑而产生尿崩症时除给予药物控制,还要供给充足的饮水。
对颅底骨折病人如何护理1.病情观察1.颅内感染观察由于颅底骨折之后,经常会导致颅内通过人体的耳鼻腔跟外界相通,形成一种开放性的颅脑损伤。
因此在密切关注病人体温以及其他生命特征、意识、瞳孔、头痛、呕吐情况、颈项强直以及四肢活动情况等,以此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病人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的情况。
1.2颅内压观察对于颅底骨折多数合并颅内血肿,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以及四肢运动的基本情况,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偏瘫、失语等情况,动态评估病人的GCS结果,观察病人是不是存在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等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颅高压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汇报,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在护理人员警惕颅内高压症状以及患者体温的同时,对于是不是存在低颅压情况给予高度重视。
在人体大量脑脊液出现外漏的时候,极有可能造成低颅压,患者的体征表现主要有:意识淡薄、头昏头痛、视力模糊以及尿液量减少等临床症状。
一旦发生低颅压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让患者采取平卧位,最大限度的减少脑脊液的外漏,同时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
1.3耳漏观察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耳闷、耳胀以及视力下降的情况,对骨膜的完整性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红肿积液的情况。
1.4鼻漏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脑脊液流出的部位、时间、脑脊液的性质以及体位关系。
如果漏口在蝶窦部位,则表现为患者的鼻腔出现清水似的鼻涕,一天当中早晨的时候最多;再如上颌窦积液,患者头部偏向对侧的时候,脑脊液的流量最多。
1.防止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2.1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患者家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家属可以选择单人间病房,同时减少甚至杜绝家人、朋友的探视,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恢复环境。
病房内做到早晚通风各一次,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与新鲜,保证病房内每日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的时间为30分钟。
2.2帮助患者保持正确卧位,促进漏口早日闭合颅底骨折一般而言是不需要进行手术的,存在脑脊液外漏的情况要及时采取特定的体位,主要目的在于凭借重力作用使患者的脑组织移向颅底脑膜破损处,能够帮助局部粘连促进漏口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