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588.50 KB
- 文档页数:18
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说课稿说课教师:张晶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3.2.2 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是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第三章的第二小节,其主要内容是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前面已学习了《§3.1.1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复数的乘除运算,让学生认识到实数集中的许多性质在复数集中仍然适用,同时也是对学习复数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它进一步揭示了虚数与实数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培养学生类比学习的观点和转化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为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对复数除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分母实数化的问题)。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学习熟练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法则,深刻体会复数的除法运算实质是分母实数化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兵教兵、探究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和创新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法分析1、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2、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在教学中采用“洋思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为核心构建课堂教学,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提出恰当的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通过展示“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课本,小组内讨论,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提出的问题,强化类比转化的思想。
课题: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及其运算律;2、能力目标: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重点难点:复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以及有关运算律以及复数中有关22,(1),(1)i i i +-的运算以及除法运算。
知识链接:1:2()a b ±= (32)(32)a b a b +-= 2.复数1z 与2z 的和的定义:()()()()i d b c a di c bi a z z +++=+++=+21; 3.复数1z 与2z 的差的定义:()()()()i d b c a di c bi a z z -+-=+-+=-21;即:两个复数相加(减)就是实部与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方法指导:复数乘法运算是按照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展开得到,在学习时注意将2i 换成1-;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复数的除法运算可由乘法运算推导获得,但是也可由互为共轭复数的两个复数的乘积为实数,先将复数的分母实数化,再化简可得,学习时注意体会第二种方法的优势和本质。
学习内容:引导1:实数中,多项式相乘=++))((d c b a探究一:类比多项式相乘,求下面两个复数相乘的结果.()()=++di c bi a规定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其实就是把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2i 换成-1,并且 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引导2:复数的乘法是否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1)1221z z z z ⋅=⋅(2)()()321321z z z z z z ⋅⋅=⋅⋅ (3)()3121321z z z z z z z ⋅+⋅=+⋅点拨: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2i 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注:根据乘法的运算律,实数范围内正整指数幂的运算律在复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对于任意,,,21C z z z ∈∈n m N ,有=⋅n m z z ; ()=nmz ; ()=⋅nz z 21▲共轭复数: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 ▲复数z a bi =+的共轭复数记作,z z a bi =-记 且z 与z 的乘积为一实数例1.计算:(1) (32)(23)i i -∙+ (2)()21i +.探究二、复数的除法运算实数中,化简=-322引导1:复数除法定义:类比初中时我们学习的无理分式的化简,试写出下面两复数相除的结果,其中0≠+di c()()a bia bi c di c di++÷+==+ 原式=22()()[()]()()()a bi a bi c di ac bi di bc ad ic di c di c di cd ++-+⋅-+-==++-+ 222222()()ac bd bc ad i ac bd bc adi c d c d c d ++-+-==++++.∴(a +bi )÷(c +di )=i dc adbc d c bd ac 2222+-+++.例2.计算(1))43()21(i i +÷+ (2)ii-+11达标检测:【巩固基础知识学习、灵活应用(试题分A 类、B 类,其中A 类相对简单)】 A: 1、1.(76)(3)i i -- 2.(34)(23)i i +-- 13.i 4、ii+-11 B: =-+195)11(ii (3)=+7)1(i学习小结: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