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置管途径及选择_郑春辉
- 格式:pdf
- 大小:178.78 KB
- 文档页数:4
肠内营养置管的原则肠内营养置管(enteralnutrition)是指通过将营养液或药物经过一根置于胃肠道内的管道,直接输送到肠道内,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和治疗需要的一种方法。
肠内营养置管不仅可以提高吸收效率,降低肠胃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可以减少静脉营养的使用,降低医疗费用和感染风险。
本文将从置管适应症、置管方式、营养液选择、并发症及护理等方面,阐述肠内营养置管的原则。
一、置管适应症1、消化道功能障碍:包括肠梗阻、肠瘘、肠短结肠综合征等。
2、营养不良:包括消瘦、低蛋白血症、贫血等。
3、手术后营养支持:包括胃肠道手术后、口腔颌面部手术后、脑外科手术后等。
4、其他:包括严重烧伤、重症感染、肝功能衰竭等。
二、置管方式1、鼻饲管:通过鼻孔将管子插入胃肠道内,适用于短期营养支持。
2、胃造瘘管:将管子插入胃造口处,适用于胃肠道手术后、胃肠道瘘等患者。
3、空肠造瘘管:将管子插入空肠造口处,适用于胃肠道手术后、肠瘘等患者。
4、PEG管:通过腹壁穿刺,将管子插入胃肠道内,适用于长期营养支持。
三、营养液选择1、基础液: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
2、辅助液: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胆碱等。
3、特殊液:包括肠内营养素、特殊氨基酸等。
四、并发症1、置管困难:包括鼻饲管插入困难、PEG管穿刺困难等。
2、管路阻塞:包括营养液结晶、管路弯曲等。
3、胃肠道不适:包括腹胀、腹泻、呕吐等。
4、感染:包括管路感染、营养液感染等。
五、护理1、定期更换营养液袋和管路。
2、保持管路通畅,避免管路弯曲和结晶。
3、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污染。
4、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和流速。
5、定期检查患者营养状况和电解质水平,避免营养过度或不足。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在选择置管适应症、置管方式、营养液选择、并发症及护理等方面,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肠内营养置管的原则和操作技巧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肠内营养置管途径选择张楠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摘要】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是鼻胃管喂养,优点是操作简便、廉价、无创,无需特殊器械。
而鼻肠管通常要在X线透视下或内镜辅助下放置。
经鼻胃肠内营养管的放置操作简单、无创、方便、病人若手术后胃功能恢复,即可缓慢恢复自主饮食直至拔除,无任何并发症,适用于短时间内能恢复进食的患者。
然而,高龄危重症病人及痴呆病人往往患有难以逆转或缓慢进展的疾患,经口进食障碍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改善,通常的经鼻放置的营养通路会突显缺点,放置时间长后易发生相应的并发症,主要有患者不适感强,耐受性差;排痰困难;鼻窦炎;返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吸入性肺炎等。
因此,选择胃造口或肠造口进行喂养更为必要。
【关键词】肠内营养危重患者内镜引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选42例患者均为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ICU抢救的危重患者。
男性23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36~70岁;其中神经系统病人13例;消化系统病人 10例;其他病种19例,进行不同置管途径选择,观察不同的置管途径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优缺点。
1.2方法1.2.1 鼻胃(肠)管鼻胃管经一次鼻腔直接插入到胃腔,注明留置时间及插管长度。
鼻肠管需要在X线透视下或内镜辅助下放置。
放置后注明留置时间及插管长度。
1.2.2 PEG是在胃镜引导下,经皮穿刺将胃造口装置引入胃腔的技术。
操作方法如图示:PEJ是一种有效的营养供给方法。
PEJ主要是经过PEG而完成,在内镜辅助PEG管插入一根长、细、带导丝的导管,通过幽门放置到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
2.结果对照组患者在置管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和呛咳,置管后感到咽喉部有障碍物,出现不适状况和自发式拔管倾向。
在给予营养支持时易出现了食物反流现象,造成反流性食管炎和吸入性肺炎、排痰困难、鼻窦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组患者在置管时使用了镇静镇痛药物,大大减少了置管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反流性食管炎、吸入性肺炎、鼻窦炎、排痰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且留置时间长,创伤小,易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方法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吸收营养的患者。
以下是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方法的详细解答:一、肠内营养支持途径1. 口服途径:口服途径是最常见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通过口腔摄入营养物质。
对于具有一定吞咽功能的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或特殊食品是可行的。
需要注意的是,口服途径可能不适合无法进食或吸收营养的患者。
2. 鼻胃管途径:鼻胃管途径是通过鼻腔插入一根胃管,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胃部。
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无法进食的患者,如昏迷或术后患者。
然而,鼻胃管途径可能会引发鼻咽部不适、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3. 鼻空肠管途径:鼻空肠管途径是通过鼻腔插入一根空肠管,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空肠部位。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无法进食或胃排空障碍的患者。
与鼻胃管途径相比,鼻空肠管途径可以减少误吸和肺部感染的风险。
4. 胃造口途径:胃造口途径是通过手术将一根胃造口管插入胃部,直接向胃内注入营养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胃造口途径具有操作简便、营养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定期更换胃造口管。
5. 空肠造口途径:空肠造口途径是通过手术将一根空肠造口管插入空肠部位,直接向空肠内注入营养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尤其是那些胃排空障碍或无法进行胃造口的患者。
与胃造口途径相比,空肠造口途径可以减少胃酸对营养物质的影响。
二、肠内营养支持方法1. 定时喂养法:定时喂养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3小时进行一次喂养。
这种方法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胃肠道蠕动良好的患者。
通过定时喂养法,可以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和吸收效果,同时避免胃肠道负担过重。
2. 持续喂养法:持续喂养法是指通过一定时间的持续喂养,使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胃肠道蠕动较慢或无法进行定时喂养的患者。
通过持续喂养法,可以保证患者获得稳定的营养物质供应,同时减少胃肠道负担。
肠内营养的实施途径
肠内营养包括口服和管饲两种途径。
1.口服
是营养摄入的首选途径。
可刺激唾液的分泌,利于食物消化,且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故优于管饲。
当病人因进食不足造成营养缺乏时,应考虑口服补充营养制剂。
2.管饲
(1)鼻胃管:
即经鼻将喂养管末端放置至胃。
适于短期(<4周)肠内营养支持者。
(2)鼻肠管:
包括经鼻十二指肠导管和经鼻空肠导管。
鼻肠管主要适用于短期肠内营养支持(<4周)、存在误吸风险、经胃喂养不耐受或不能经胃喂养(如胰腺炎等)者。
置管方法:鼻肠管置入可借助导丝或内镜引导,将导管末端经幽门送入十二指肠,也可利用螺旋导管前端的重力和促胃动力药物作用实施盲插,导管末端位置应到达屈氏韧带下30~60cm处。
(3)胃造口:
适于肠内营养支持预计时间>4周,吞咽困难、长期机械通气、
口咽部及食管手术围术期、上消化道肿瘤者。
置管方式主要有三种: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置管术、透视下胃穿刺造口置管术及外科胃造口置管术。
(4)空肠造口:
于腹壁上开口,将空肠造口管置于肠道内,进而给予营养物质。
适用于需长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者。
肠内营养在胃肠手术病人术后早期的应用
1 EN实施的途径
①鼻胃管途径:适用于食管手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于术终前将鼻胃管前端置于幽门以远处。
②鼻肠管途径:适用于胃大部切除术、胰腺手术等,术毕将鼻肠管置于Treitz韧带以下约30 cm处。
③空肠造口导管途径:适用于急性胰腺炎、肠瘘等手术附加空肠造口者。
2 EN实施方法
术后第1天行静脉采血后,将营养制剂能全力?(温度约37℃)经上述途径连接EN泵管,采用EN输注泵,缓慢均匀地滴注,速度由20 m l/h逐渐增至100 ml/ h;容量由300 ml/d至第3天以后增至1 50 0 ml/d,共5~7 d。
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3 输注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①管道堵塞。
多因营养液粘附管壁所致,应在持续滴注时每2~
4 h用37℃左右的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1次。
②输注泵报警。
其原因为管道堵塞、滴管内液面过高或过低、液体滴空、电源不足等,应排除报警原因使输注畅通。
③鼻胃(肠)管因质硬造成消化道穿孔、营养管插入深度不够或误置入气管,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选用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鼻肠营养管可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中有3例出现管道堵塞,经用37℃左右温盐水或温开水10 ~20 ml注入后均畅通。
X线透视引导下肠内营养管置入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X线透视引导下肠内营养管置入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需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3例进行研究,给予X线透视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
观察肠内营养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
结果103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平均操作置管时间(7.92±0.25)min。
经统计,在置管过程中,一共有6例患者诉鼻咽部不适,置管结束后均消失,未给予特殊处理。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会厌功能紊乱、误插、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结论X线透视下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可以达到良好的一次成功置管效果,置管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标签:肠内营养;置管;X线透视引导临床对许多危重患者以及术后无法正常进食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必要的肠内营养支持,但采用常规盲插的方式置入肠内营养管成功率较低,且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1]。
为此,临床可以积极采用X线透视下引导的方式置入肠内营养管。
该研究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需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3例进行研究,探讨X线透视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该院收治的需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3例进行研究,其中男52例,女51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39.12±2.3)岁。
其中急性胰腺炎35例,脑血管吞咽困难患者45例,肝胆手术患者33例。
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学相关部门同意。
1.2 方法采用X线透视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具体方法为:从患者鼻腔喷入少量2%的利多卡因,以降低患者咽部敏感程度。
将导丝插入弹簧导丝内,外部涂抹适量石蜡油。
患者头部抬高30°,取仰卧位。
对一侧鼻腔进行清潔之后,于X线透视下,从鼻腔置入肠内营养管,肠内营养管到达胃腔后,将患者放平,取右侧卧位,使肠内营养管头端到达幽门管。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临床肠内营养及置管新进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引言肠内营养及置管是当前临床肠道营养支持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一些无法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疾病患者尤为重要。
在当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肠内营养及置管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
本教材将围绕肠内营养及置管的新进展,系统地阐述相关理论和临床应用,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全面和权威的学习资料,推动临床实践的进步和提高。
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胃肠道进行的营养补充方法,适用于各类无法正常饮食或消化吸收功能差的病患。
通过肠内营养,患者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营养状态和促进康复。
本章节将重点介绍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方法选择及并发症的处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肠内营养技术。
三、胃肠外科置管的新技术及临床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外科置管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从传统的外科手术到内窥镜辅助下的微创置管技术,都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和便捷的选择。
本章节将系统介绍胃肠外科置管的最新技术进展,包括适应症拓展、操作技巧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新技术,提高临床操作水平。
四、营养支持治疗在重症监护医学中的应用重症监护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而营养支持作为重症医学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章节将重点介绍重症监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策略,包括能量与营养素的需求、应用方式及监测指标等,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提高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五、临床路径下的营养支持临床路径管理是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一种优化医疗资源的管理模式,而营养支持也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一部分,对于加速患者康复和降低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节将结合临床实践案例,介绍营养支持在临床路径下的作用和应用,包括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评估,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结合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全胃切除术后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常需放置空肠营养管。
我院2006年6月~2009年3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50例老年患者,术中经皮或经鼻安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
现对两种方式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分组2006年6月~2009年3月因胃癌进行全胃切除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经皮肠内营养PJT组(26例)和经鼻肠内营养NJT组(24例)。
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营养支持,术前检查排除糖尿病、肝硬化、炎性肠病及其他慢性合并疾病;均经腹手术,采用食管—空肠 Roux-en-Y术式重建消化道。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手术方式、失血及输血量、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术中置管方法消化道重建完成后,经皮和经鼻调整空肠营养管置入至空肠—空肠输出襻吻合口远侧约25~30cm处。
经皮空肠营养管选用Flocare可裂式空肠造口管 (规格CH5,外径1.7mm,NUTRICIA 公司产品),于手术结束前,在距Treitz韧带约20cm处穿刺,使导管在肠壁内潜行4~5cm后进入肠腔,再固定于腹膜壁层上;经鼻空肠营养管选用Freka鼻胃管(规格CH8,外径2.8mm,NUTRICIA公司产品),术中由麻醉师协助放入,术者将营养管放置在距Treitz韧带25~30cm处空肠后在鼻部以胶带固定。
1.3 营养液组成及输注方法PJT组:术后第1天自鼻肠营养管试滴注温生理盐水500ml,术后第2天开始通过营养泵自空肠营养管恒速灌注 (30ml/h) 瑞素 (Fresubin,其主要成分:每1000ml含蛋白质38g、脂肪34g、碳水化合物138g及维生素0.26g,微量元素4.24g,渗透压250 mOsm/L)500ml;术后第三天输注瑞素1000ml,术后第4~6天灌注瑞素1500ml,速度60~80ml/h,并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做调整。
不同肠内营养置管途径在营养治疗中的护理及堵管处理
王麦换;陈立茹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6(0)S2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肠内喂养途径的护理及管道堵塞处理。
方法:选择肠内营养治疗90例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鼻胃管组、鼻空肠组、经皮空肠造瘘组各30例,观察三组置管途径的管道堵塞原因及发生率。
结果:三组共发生管道堵塞11例,鼻空肠组管道堵塞率明显高于鼻胃管组和经皮空肠造瘘组(p<0.05)。
结论:在肠内营养治疗中,加强鼻空肠营养管的管道护理及冲洗频次,使用正压脉冲式冲管可有效减少和预防管路堵塞。
【总页数】1页(P121-121)
【关键词】肠内营养管;管道堵塞;预防和处理
【作者】王麦换;陈立茹
【作者单位】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鼻空肠营养管置管在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J], 黄艳红;花晓莉;黄加胜
2.不同深静脉置管途径在危重患儿静脉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 [J], 黄
玘宁
3.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状态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疗效比较 [J], 李振良;刘亚玲;李友谊
4.不同冲管液在预防鼻肠管肠内营养堵管中的效果观察 [J], 龚丽; 石婷婷; 薛玉萍
5.两种不同肠内营养管置管法在食管癌术后营养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J], 陆小月;羌燕;李晓旭;李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