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道传输模型 2011_PDF
- 格式:pdf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45
第二章信道信号传输必须经过信道。
信道是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道特性将直接影响通信的质量。
研究信道和噪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1 信道的定义和分类它可以分为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
1.狭义信道:仅只信号的传输媒质。
例如架空明线、电缆、光纤、波导、电磁波等等。
2.广义信道:除了传输媒介外,还包括有关的部件和电路,如天线与馈线、功率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调制器与解调器等等。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主要是研究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其传输信道可以用调制信道来定义。
调制信道的范围是从调制器的输出端到解调器的输入端。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我们用编码信道来定义。
编码信道的范围是从编码器的输出端至译码器的输入端。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划分如图所示。
无论何种信道,传输媒质是主要的。
通信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传输媒质的特性。
2.2 信道模型一、 信道模型1.调制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具有以下特性:(1) 它们具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2) 绝大多数的信道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原理。
(3) 信道具有衰减(或增益)频率特性和相移(或延时)频率特性。
(4)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功率输出(噪声)。
因此,调制信道可以看成一个输出端叠加有噪声的时变线性网络,如图所示。
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式中,e i (t)是输入的已调信号,e 0(t)是信道的输出,n(t)为加性噪声(或称加性干扰),它与e i (t)不发生依赖关系。
f [e i (t)]由网络的特性确定,它表示信号通过网络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建立的某种函数关系。
作为数学上的一种简洁,令f[e i (t)]=k(t)*e i (t)。
其中,k(t)依赖于网络特性,它对e i (t)来说是一种乘性干扰。
因此上式可以写成)()()()()]([)(t n t e t K t n t e f t e +=+=e i)(])([)(0t n t e f t e i +=讨论:(1)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干扰有两种:乘性干扰k(t)和加性干扰n(t)。
第2 章无线信道引言内容本章目的:很好地理解无线信道。
主要的物理参数;信道建模。
移动无线信道定义的特征是信道强度随时间和频率而变,粗略地两类衰落:大尺度衰落——小区规划;小尺度衰落——设计可靠有效的通信系统,重点。
无线信道模型:电磁波物理模型;输入输出线性时变信道模型——重要的物理参数;随时间和频率变化的新的统计信道模型。
无线电波的多径传输一般直觉影响接收信号强度的两个因素: 距离⇒路径衰减多径⇒相位差绿色信号比蓝色信号到达红接收点的传输距离长1/2λ。
对2.4 GHz 信号,λ(波长) =12.5cm。
产生多径的原因自由空间传播(LOS)。
反射:当电波信号传播碰撞到大大地大于信号波长的障碍物时发生反射。
导体与绝缘体材料(折射)散射:当电波信号传播碰撞到小于信号波长障碍物或小平面(facet)时发生散射。
“混乱”相对波长较小绕射:信号能量绕过障碍物传播的机制称为绕射。
费涅尔区模型是特定的尺度不同:大尺度(数米范围内的平均值)小尺度(在波长量级范围内的测量值)环境特征不同:室外、室内、陆地、海洋、空间、等等。
应用区域不同:宏蜂窝(2km)、微蜂窝(500m)、微微蜂窝。
大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预测距离>> λ的电波传播行为:距离和主要环境特征的函数,粗略地认为与频率无关;当距离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模型就不成立了;用于无线系统覆盖和粗略的容量规划建模。
小尺度传播模型小尺度(衰落)模型描述信号在λ尺度内的变化:多径效应(相位抵消)为主,路径损耗(大尺度)可认为是常数;与载波频率和信号带宽有关;着眼于“衰落”建模:在短距离或数个波长范围内信号快速变化。
第2 章无线信道第1 节无线信道的物理模型自由空间,发射和接收天线固定 在远场的任何位置,相应于发射的正弦波cos2πft ,t 时刻电场的表达式为:式中(r , θ, ψ) 表示测量电场的空间点u ,r 为发射天线到点u 的距离,(θ, ψ) 分别表示天线到点u 的垂直和水平夹角; 常数c 为光速,αs (θ, ψ, f ) 是发射天线在频率f 、方向(θ, ψ) 的辐射图案,其中也包含了天线损耗的标量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