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29-6-2004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16
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1 总则1.0.1为加强建设工程文件的归档整理,统一建设工程档案的验收标准,建立完整、准确的工程档案,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管线工程)文件、照片、录像带及所载信息的归档整理以及建设工程档案的验收。
建设工程中其他专业类工程按各有关规定执行。
1.0.3建设工程文件的归档整理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建设工程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经批准按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行政上具有独立组织形式的基本建设单位。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可以有多个单项工程,也可以只有一个单项工程。
2.0.2建筑工程(building project)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
2.0.3单项工程(single project)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并构成建设工程项目的组成部分。
2.0.4单位工程(unit project)具有单独设计,可以独立施工,但完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
2.0.5市政公用工程(municipal project)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市公用基础建设项目和附属建、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安装、维护和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
2.0.6管线工程(pipelines and cables project)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种地上架空线路、地下管道、线路以及相关的地下工程。
2.0.7竣工测量(final surveying)工程竣工后,为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对实际完成的各项工程进行的一次全面量测的作业。
对管线工程主要指检查其主点、检查井位置以及附属构筑物施工后的实际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测量工作,包括调查核实其种类、走向、规格、材质和建设年月等,并对资料进行整理,编绘管线竣工图。
武清区北运河项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现状概况与分析1、本单元为武清区北运河项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武清区界内。
距北京71 公里,距天津城区13 公里。
本规划用地四至范围按顺时针方向从北侧开始依次为:京津塘高速公路、杨崔路、机场道、建国路。
用地面积为:225.79 公顷。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主要分布在用地东北部和南侧的柴官村、曹园村、北河滩新村及上朱庄村,现状人口约:11000 人。
3、现状用地构成主要包括有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农用地、水域等。
现状主要单位用地情况详见《现状主要单位用地情况一览表》4、主要用地分析(1)居住用地本单元现状居住用地主要包括柴官村、曹园村、上朱庄村、徐官屯村、北河滩新村、市商业局宿舍和地税公寓等,现状居住用地:53.77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48.02。
(2)公共设施用地本单元现状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包括杨崔路沿线周边的商业金融业用地、徐官屯乡人民法院等单位,现状公共设施用地:9.32 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8.35。
(3)农用地本单元现状农用地76.79 公顷。
(4)水域本单元现状北运河贯穿用地南北,长度约2700 米,宽约80 米左右。
用地内还有部分鱼塘,主要位于柴官村以南。
现状水域占地约25.95 公顷。
现状建筑面积规模一览表建筑类型单位建筑面积备注住宅建筑万平方米33.00 公共设施建筑万平方米 4.90 工业建筑万平方米 3.82 其它建筑万平方米 1.60 合计万平方米43.32 二、土地细分导则依据与重点1、规划依据》《武清区城乡总体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划(2008~2020 年)、》和》《天津市土地细分导则编制规程(试行)、国家和天津市规定及有关技术标准。
2、导则重点内容本单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要充分体现地区优势,通过规划促进城市功能的强化。
天津京滨工业园规划重庆师范大学2009级地理与旅游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李亚楠指导教师:胡志毅摘要:天津京滨工业园是依托天津大王古经济开发区重新规划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大王古经济开发区2006年经国家批准,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生产企业67家,注册资本25亿元,主导产业涉及新材料、石油机械设备制造业、配套精密设备制造业等领域。
关键字:环境排水污染天津京滨工业园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而我的家也是在这个镇上,因为调查方便,了解的也相对较多,所以我选择了这块地进行研究。
该工业园地处天津市西北方向,西接廊坊开发区,北倚京津塘高速,位于京津冀“金三角”,距京塘高速一线廊坊出口1.5公里,二线牛镇出口和京沪高速白古屯出口均为8公里。
工业园北去北京市区50公里,南去天津市区6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5公里,天津国际机场75公里,天津新港105公里。
京滨工业园简介:机构简介天津京滨工业园是天津市政府于2009年8月批准建立的市级重点示范园区,前身是天津大王古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5月经国家五部委审核通过的市级开发区)。
示范工业园控规总面积为3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2.2平方公里,累计引进国内外百余家企业,投资总额50亿元,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设备机械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起步区3.6平方公里正在进行大力招商工作。
京滨工业园位于京、津、冀交界处,京津塘高速公路西侧,距廊坊出入口仅1.5公里,距京沪高速公路高村出入口4公里。
同时,京津高速及京津城际铁路在开发区附近也都留有出入口,且驱车均不超过30分钟。
天津京滨工业园北去北京市区3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5公里,南去天津市区60公里,天津国际机场75公里,天津新港105公里,西接廊坊。
属渤海经济圈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京、津、冀高速产业带的中心地带,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京滨工业园视投资者为“上帝”,坚持开放、友好、诚信、共赢的办区宗旨,真诚对待每个人。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DB29-7-2008 J11250--2008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Standard for Public Facilities of Urban ResidentialDistrict of Tianjin2008-07-15发布 2008-09-01实施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DB29-7-2008J 11250-2008主编单位: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实施日期:2008年09月01日2008 天津前言本标准依据天津市建委《关于下达2007年度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建科教〔2007〕1243号)要求,对《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DB29-7-2000)进行修订,并更名为《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本标准修订工作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及认真总结我市近年来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依据现行有关规定、规范,对原标准项目内容和定额指标进行了修改。
主要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类,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等行政管理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内健身场馆等文体类,养老设施、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类,以及居民机动车停车等市政公用类几个方面。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分类与一般规定、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配置标准、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配置要求、附则、分级分类附表等内容。
各单位在使用本标准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市规划局、市教委、市容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电力公司、市商务委。
批准单位: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主要起草人:李春梅、刘瑞光、李金铎、姜玉芝、宋志英、石坚、陈冀霞、吴静雯、高斌、滕人瑶、龚祥兴、宋慧颖、李楠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1)3 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分类与一般规定 (1)4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配置标准 (2)5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配置要求 (3)附录 A 附表 A.0.1—A.0.6 (4)附录B 用词说明 (14)1 总则1.0.1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建设美丽、和谐、宜居的家园,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依据国标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结合本市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实际,将2000年版《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DB29-7-2000)修订为本标准。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T29-204-2010备案号J11715-2010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条文住宅建筑4.1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建设场地不得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有价值的植被和其它保护区。
4.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在建筑场地内进行土壤氡含量和土壤污染程度的检测,并采取应对措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4m2、高层不高于15 m24.1.4住区建筑布局应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4.1.5种植适宜天津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环境无害的植物。
4.1.6中环线以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5%。
,其它地区住区绿地率不低于4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 m2。
4.1.7居住用地内配套设置的自行车、汽车停车场地或停车库按照《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29 -6的规定配置。
4.1.8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9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和安全的具体措施,应符合现行《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规程》(DB29 - 200 - 2010 )的要求。
一般项4.1.10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1.11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4.1.12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4.1.13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4.1.14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15根据天津市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藤、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规划设计条件核提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日期】2006.03.07•【字号】规地字〔2006〕180号•【施行日期】2006.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规划设计条件核提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地字〔2006〕180号各区县局(处)、各有关部门:《规划设计条件核提办法》已经2006年2月5日第1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规划设计条件核提办法(试行)》二○○六年三月七日附件规划设计条件核提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依据《城市规划法》、《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高速环路外侧绿线范围内的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
其他地区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设计条件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提出的规划建设要求,是指导和审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重要依据。
行政划拨用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作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总平面规划方案依据。
有偿使用用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是土地使用条件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城市各类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相关规定,核提规划设计条件。
第五条拟订规划设计条件应遵循下列原则:(一)严格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专项规划为依据;(二)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等规定;(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四)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五)合理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注重城市景观;(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八)现有建成区改造应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逐步完善,保护建筑与空间的环境协调。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5.28
•【字号】津建设〔2018〕237号
•【施行日期】2018.07.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
正文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
场(库)标准》的通知
津建设〔2018〕237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建委关于下达2015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5〕286号)要求,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修订完成了《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经市建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T29-6-2018,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原《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29-6-2010同时废止。
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不明之处及修改意见,请及时反馈给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
本标准由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2018年5月28日。
1 总则1.0.1 为加强配建停车场(库)的规划管理,减少因配建停车场(库)不足带来的停车矛盾,规范配建停车场(库)建设,根据国家和天津市有关法规,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规划城、镇区。
1.0.3 停车场的设置应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需要,合理布局。
1.0.4 停车场(库)的规划设计应节约用地,可采用地下、地面、停车楼、立体停车库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人防工程作为停车场地。
1.0.5 停车场(库)内车位的布置应以保证安全、疏散方便,占地面积小为原则。
1.0.6 公共建筑、住宅配建停车场(库)标准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一般规定2.0.1 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及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以指明停车场场内通道和停车位。
2.0.2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设施应与建设项目基地出入口、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及基地内道路之间有合理顺畅的交通联系。
对于吸引大量人流、车流聚集的公共建筑,宜按照分区就近布置原则,适当分散安排停车场地。
停车场(库)的出入口应保证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确需设在主干路上不得左转进出;可设在次干路或支路上;不得设在交叉路口、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以及桥梁、隧道引道处。
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隧道引道、铁路平交道口、主要交叉口的距离应大于80米。
2.0.3 配建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包括外来机动车辆和本建筑所属机动车辆,如本建筑所属机动车辆数超过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总数的40%时,超出部分必须另行配建相应的停车位;配建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仅指吸引外来的非机动车辆,本建筑所属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应按职工人数的50-70%配建专用非机动车停车场。
2.0.4 新建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民用建筑物,应按本标准要求设置停车设施。
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其建筑面积增加部分应按本标准的要求配建停车设施,原建筑物配建不足部分应在改扩建工程中按不足车位的50%补建。
1 总则1.0.1 为加强配建停车场(库)的规划管理,减少因配建停车场(库)不足带来的停车矛盾,规范配建停车场(库)建设,根据国家和天津市有关法规,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规划城、镇区。
1.0.3 停车场的设置应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需要,合理布局。
1.0.4 停车场(库)的规划设计应节约用地,可采用地下、地面、停车楼、立体停车库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人防工程作为停车场地。
1.0.5 停车场(库)内车位的布置应以保证安全、疏散方便,占地面积小为原则。
1.0.6 公共建筑、住宅配建停车场(库)标准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一般规定2.0.1 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及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以指明停车场场内通道和停车位。
2.0.2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设施应与建设项目基地出入口、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及基地内道路之间有合理顺畅的交通联系。
对于吸引大量人流、车流聚集的公共建筑,宜按照分区就近布置原则,适当分散安排停车场地。
停车场(库)的出入口应保证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确需设在主干路上不得左转进出;可设在次干路或支路上;不得设在交叉路口、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以及桥梁、隧道引道处。
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隧道引道、铁路平交道口、主要交叉口的距离应大于80米。
2.0.3 配建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包括外来机动车辆和本建筑所属机动车辆,如本建筑所属机动车辆数超过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总数的40%时,超出部分必须另行配建相应的停车位;配建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仅指吸引外来的非机动车辆,本建筑所属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应按职工人数的50-70%配建专用非机动车停车场。
2.0.4 新建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民用建筑物,应按本标准要求设置停车设施。
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其建筑面积增加部分应按本标准的要求配建停车设施,原建筑物配建不足部分应在改扩建工程中按不足车位的50%补建。
2.0.5 建设项目配建的停车设施原则上设置在建设项目规划允许用地范围内,并与主体建筑位于道路的同侧。
遇情况特殊,可设置在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外200米范围内。
2.0.6 统一规划建设的建筑群体,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设置标准必须与其规模、性质相对应,在满足配建停车设施总指标前提下,可统一安排,合理布置,对分期建设的建筑群体应先建或等比例建设停车设施。
2.0.7 为大型体育场馆配套建设的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应分组布置。
其停车场出口的机动车流线和非机动车流线不应交叉,并应与城市道路顺向衔接。
2.0.8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不得占用城市绿地,居住区内的配建停车场(库)应与居住区建筑相结合,不能对居住区环境产生影响。
2.0.9 居住区内配套公建的配建停车位指标应按国家标准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2.0.10 机动车停车场(库),其车位指标低于50个停车位时,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数不得少于两个;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数不得少于三个。
停车场(库)出口和入口宜分开设置,出口和入口之间的净距离应大于20米。
出口和入口分开设置的出入口宽度应大于或等于3米,出口和入口合并设置的出入口宽度应大于或等于6米,出口和入口之间必须有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设施。
2.0.11 自行车停车场,其车位指标低于500个停车位时,可设一个出入口;500-1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数不得少于两个;大于1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分组设置,每组应设500个停车位,并应各设有一个出入口。
出入口宽度应大于2.5米。
2.0.12 建设项目配建的停车位指标,机动车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
核算车位时,各类车型车位按表2.0.12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车位进行计算。
注:(1)三轮摩托车可按微型车尺寸计算。
(2)二轮摩托车停放按非机动车管理。
2.0.13配建停车设施其设计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范。
停车场内停放的机动车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2.0.13的规定。
车辆纵横向净距表表2.0.13注:多层停车库及地下停车库的净距离按国家标准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2.0.14 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小转弯半径应不小于表2.0.14的规定。
机动车停车场通道最小转弯半径表表2.0.142.0.15 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表2.0.15的规定。
停车场通道最大纵坡度表2.0.153 配建指标3.0.1 住宅:根据住宅建筑面积分为二类。
第一类:每户建筑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第二类:每户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0平方米,具体配建指标见表3.0.1。
居住区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5%。
住宅配建停车场指标表表3.0.13.0.2 办公楼:根据使用对象分为写字楼、行政办公、科研办公三类,具体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2办公楼建筑配建停车场指标表表3.0.22、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类建筑每增加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部分的配建指标折减10%,但最高不得超过50%的折减率。
3.0.3 商业场所分为普通商业和超市两类,具体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33.0.4 金融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银行及分理处、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外国驻本市的金融和保险机构;第二类指证券交易所,具体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43.0.5 旅馆类建筑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53.0.6 餐饮、娱乐类建筑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63.0.7 医院类建筑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73.0.8博览类建筑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83.0.9游览场所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93.0.10体育场(馆)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10馆指小于或等于15000座的体育场和小于或等于4000座的体育馆。
3.0.11学校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113.0.12 影剧院配建停车场指标见表3.0.123.0.13 未列入以上分类建筑的配建停车场,可根据停车场的实际需求,参照执行。
3.0.14 对商业文化街和商业步行街等商业建筑小而密集的地区可采用集中配建与分散配建相结合的原则配建停车场地。
3.0.15 主体功能不明确的综合性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总数按各类性质及其规模分别计算后累计。
建筑物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的以1个计算。
3.0.16 有大量货物装卸的公共建筑,应在基地内部道路上设置货物出入口,并符合下列要求:1 旅馆建筑每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装卸车位,不足10000平方米的按一个装卸车位设置。
当装卸车位超过三个时,每增加20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设置一个装卸车位。
2 办公类建筑每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装卸车位,当装卸车位超过三个时,每增加20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设置一个装卸车位。
3 商业场所每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装卸车位,不足5000平方米的按一个装卸车位设置。
当装卸车位超过三个时,每增加10000平方米设置一个装卸车位;当装卸车位超过五个时,每增加15000平方米设置一个装卸车位。
4 批发交易市场按每300平方米营业场地设置一个装卸车位。
5 装卸车位尺寸应不小于4米×8米,装卸车位不得占用城市道路设置。
3.0.17 吸引大量出租车的旅馆、饭店、娱乐场所、办公、医院等公共建筑应在主体建筑人流出入口附近设置专用出租车候客区,并符合下列要求:1办公类建筑每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出租车位,当超过8个车位时,每增加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出租车位。
2 旅馆类建筑每15个床位设置一个出租车位,当超过8个车位时,每增加30个床位设置一个出租车位。
3医院类建筑每25个床位设置一个出租车位,当超过6个车位时,每增加50个床位设置一个出租车位。
4 商业、娱乐、餐饮类建筑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的,设置一个出租车位。
大于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每增加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增设一个出租车位,当超过8个车位时,每增加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增设一个出租车位。
5 体育场(馆)类、影剧院类建筑每100个座位,设一个出租车位。
3.0.18 所有有急诊门诊的二级医院应增配一个救护车位、所有有急诊门诊的三级医院应增配两个救护车位3.0.19 停车场的占地面积与车辆的停放方式有关,在规划阶段,地面停车场按每个车位占地30平方米计,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按每个车位占建筑面积35平方米计,装卸车位按每个车位占地60平方米计,出租车位按每个车位占地30平方米计,救护车位按每个车位占地40平方米计,自行车停车场用地按每个车位占地1.5平方米计。
附件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条文说明本标准考虑到制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实施管理的可操作性,在总结我市及其它城市已有经验基础上,提出一种较实际,方便操作的分类,使之能概括现有城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需求的基本情况,将城市建设项目分成12大类,26小类。
对交通类建筑如汽车站、火车站、码头、航空港,因数量少,特殊性大,难于确定具体配建指标,故未列入本标准,建设时应根据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为依据确定配建停车位数。
3.0.1 随着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居住区内小汽车停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目前已建成较完整的居住区、居住小区的抽样调查情况看,按原《规则》配建的停车位明显偏低,已经不能满足停车需求,本标准做了较大调整。
对政府扶持及社会保障性质住房的配建停车位,本标准不做具体规定,在详细规划中结合具体情况适当考虑,原则上不少于20个机动车停车位/百户。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
3.0.2 办公类建筑是产生停车位供不应求矛盾的主要建筑类型,在停车需求调查中,公务停车占全部停车的41.54%。
对于这类停车需求较大的建筑类型,所给的配建停车位整体指标比较高,否则停车矛盾越来越大。
写字楼指以出租为主的综合性办公楼,因该种办公楼比单一行政办公楼的使用单位多,停车指标也高;行政办公指市属、区属机关,如人大、政协、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各党派和团体、企事业管理机构、在本市的非市属机关及企事业管理机构等单位;科研办公指各科研院、设计院、科技信息、科技咨询机构等。
3.0.3 商业场所也是停车需求较大的建筑类型,因我市目前超市数量较多,规模较大,这类建筑与相同面积的其它商业场所相比,停车需求量大许多,故单列一小类。
普通商业指:综合百货商店、小商品市场、综合市场、小于10000平方米的小型超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