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复习资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复习资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复习资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复习资料

《概率统计》、《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随机数学》课程

期末复习资料

注:以下是测试的参考内容,不作为实际测试范围,测试内容以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为准;注明“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考。

1、能很好地掌握写样本空间和事件方法,会事件关系的运算,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

2、能较熟练地求解古典概率;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3、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和使用这些性质进行概率计算;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

4、能准确地选择和运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解题;掌握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及性质。

5、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能熟练写出(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分布律。

6、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及性质。

7、掌握指数分布(参数λ)、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概率计算

8、会求一维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一般方法,求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或概率密度。

9、会求分布中的待定参数。

10、会求边缘分布函数、边缘分布律、条件分布律、边缘密度函数、条件密度函数,会判别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11、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12、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及其性质,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及其性质,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及其性质,并会用它们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13、了解求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的一般方法。

14、会熟练地求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会熟练地默写出几种重要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方差。

15、较熟练地求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16、了解矩和协方差矩阵概念。会用独立正态随机变量线性组合性质解题。

17、了解大数定理结论,会用中心极限定理解题。

18、掌握总体、样本、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及抽样分布概念,掌握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及样本矩概念,掌握χ2分布(及性质)、t分布、F分布及其分位点概念。

19、理解正态总体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定理;会用矩估计方法来估计未知参数。

20、掌握极大似然估计法,无偏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方法。

21、会求单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会求双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

23、明确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会U检验法、t检验、2χ检验法、F检验法解题。

24、掌握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检验法。

概率论部分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以及题型

1.古典概型中计算概率用到的基本的计数方法。

2.概率的基本性质、条件概率、加法、乘法公式的使用;掌握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及性质。3.准确地选择和运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一维、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性质的运用。分布中待定参数的确定,分布律、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关系,联合分布和边缘分布、条件分布的关系,求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求函数的分布律、密度函数及期望和方差。5.会用中心极限定理解题。

6.熟记(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分布律、期望和方差,指数分布(参数λ)、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期望和方差。

数理统计部分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以及题型

1.统计量的判断。

2.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及样本矩。

3.熟记正态总体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定理。 4.会求未知参数的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 5.掌握无偏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方法。 6.会求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

7.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明确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概率论部分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以及题型

1.古典概型中计算概率用到的基本的计数方法。 古典概型例子 摸球模型

例1:袋中有a 个白球,b个黑球,从中接连任意取出m (m ≤a +b)个球,且每次取出的球不再放回去,求第m 次取出的球是白球的概率;

例2:袋中有a 个白球,b个黑球,c 个红球,从中任意取出m(m ≤a +b)个球,求取出的m 个球中有k 1(≤a ) 个白球、k 2(≤b ) 个黑球、k 3(≤c ) 个红球(k 1+k 2+k 3=m )的概率. 占位模型

例:n 个质点在N 个格子中的分布问题.设有n 个不同质点,每个质点都以概率1/N 落入N 个格子(N ≥n)的任一个之中,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A ={指定n 个格子中各有一个质点};(2) B ={任意n 个格子中各有一个质点}; (3) C ={指定的一个格子中恰有m (m ≤n )个质点}. 抽数模型

例:在0~9十个整数中任取四个,能排成一个四位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2.概率的基本性质、条件概率、加法、乘法公式的使用;掌握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及性质。 如对于事件A ,B ,A 或B ,已知P (A ),P (B ),P (AB ),P (A B ),P (A |B ),P (B |A )以及换为A 或B 之中的几个,求另外几个。

例1:事件A 和B 相互独立,且P (A )=0.5,P (B )=0.6,求:P (AB ),P (A -B ),P (A B ) 例2:若P (A )=0.4,P (B )=0.7,P (AB )=0.3,求: P (A -B ),P (A B ),)|(B A P ,)|(B A P ,)|(B A P 3.准确地选择和运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若已知导致事件A 发生(或者是能和事件A 同时发生)的几个互斥的事件B i ,i =1,2,…,n ,…的概率P (B i ) ,以及B i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条件概率P (A |B i ),求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以及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i 发生的条件概率P (B i | A )。

例:玻璃杯成箱出售,每箱20只。假设各箱含0、1、2只残次品的概率相应为0.8、0.1和0.1,某顾客欲购买一箱玻璃杯,在购买时,售货员随意取一箱,而顾客随机地察看4只,若无残次品,则买下该箱玻璃杯,否则退回。试求:(1)顾客买下该箱的概率;(2)在顾客买下的该箱中,没有残次品的概率。

4.一维、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性质的运用。分布中待定参数的确定,分布律、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关系,联合分布和边缘分布、条件分布的关系,求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求函数的分布律、密度函数及期望和方差。 (1)已知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P (X =x i )=p i ,i =1,2,…,n ,… 确定参数

求概率P (a

求期望E (X ),方差D (X )

求函数Y =g (X )的分布律及期望E [g (X )] 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确定参数k

求概率P (0

求期望E (X ),方差D (X )

求函数2)3(-=X Y 的分布律及期望2)3(-X E (2)已知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f (x ) 确定参数

求概率P (a

求期望E (X ),方差D (X )

求函数Y =g (X )的密度函数及期望E [g (X )]

例:已知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

2

02x kx x f ,

确定参数k

求概率}31{<

求期望E (X ),方差D (X )

求函数X Y =的密度及期望)(X E (3)已知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X ,Y )的联合分布律P (X =x i ,Y =y j )=p ij ,i =1,2,…,m ,…;j =1,2,…,n ,… 确定参数

求概率P {(X ,Y )∈G }

求边缘分布律P (X =x i )=p i.,i =1,2,…,m ,…;P (Y =y j )=p .j , j =1,2,…,n ,… 求条件分布律P (X =x i |Y =y j ),i =1,2,…,m ,…和P (Y =y j |X =x i ), j =1,2,…,n ,… 求期望E (X ),E (Y ),方差D (X ),D (Y )

求协方差 cov(X ,Y ),相关系数XY ρ,判断是否不相关 求函数Z =g (X , Y )的分布律及期望E [g (X , Y )] 例

求概率P (X 求边缘分布律P (X =k ) k =0,1,2 和P (Y =k ) k =0,1,2,3

求条件分布律P (X =k |Y =2) k =0,1,2和P (Y =k |X =1) k =0,1,2,3 求期望E (X ),E (Y ),方差D (X ),D (Y )

求协方差 cov(X ,Y ),相关系数XY ρ,判断是否不相关 求Z =X +Y ,W =max{X ,Y },V =min{X ,Y }的分布律 (4)已知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联合密度函数f (x , y ) 确定参数

求概率P {(X ,Y )∈G }

求边缘密度)(x f X ,)(y f Y ,判断Y X ,是否相互独立

求条件密度)|(|y x f Y X ,)|(|x y f X Y

求期望E (X ),E (Y ),方差D (X ),D (Y )

求协方差 cov(X ,Y ),相关系数XY ρ,判断是否不相关 求函数Z =g (X , Y )的密度函数及期望E [g (X , Y )]

例:已知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

??<<=其它,01

,),(22y x y cx y x f ,

确定常数c 的值; 求概率P (X

求边缘密度)(x f X ,)(y f Y ,判断Y X ,是否相互独立 求条件密度)|(|y x f Y X ,)|(|x y f X Y

求期望E (X ),E (Y ),方差D (X ),D (Y )

求协方差 cov(X ,Y ),相关系数XY ρ,判断是否不相关 5.会用中心极限定理解题。

例1:每次射击中,命中目标的炮弹数的均值为2,方差为25.1,求在100次射击中有180到220发炮弹命中目标的概率.

例2:设从大批发芽率为0.9的种子中随意抽取1000粒,试求这1000粒种子中至少有880粒发芽的概率。

6.熟记(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分布律、期望和方差,指数分布(参数λ)、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期望和方差。 数理统计部分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以及题型 1.统计量的判断。

对于来自总体X 的样本n X X X ,,,21 ,由样本构成的各种函数是否是统计量。 2.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及样本矩。

3.熟记正态总体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定理。 4.会求未知参数的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

例:设总体X 的概率密度为()()???<<+=其它

,01

0,1x x x f θθ,n X X ,,1 是来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

求未知参数θ的矩估计量和极大似然估计量. 5.掌握无偏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方法。

对于来自总体X 的样本n X X X ,,,21 ,判断估计量是否无偏,比较哪个更有效。 例:设321,,X X X 是来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下列统计量是不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 3212110351X X X ++;)(31321X X X ++;321X X X -+;)(2121X X +;32112

14331X X X ++

求出方差,比较哪个更有效。

6.会求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

对于正态总体,由样本结合给出条件,导出参数的置信区间。

7.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明确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对于单、双正态总体根据给定条件,确定使用什么检验方法,明确基本步骤。

例:设),(~2σu N X ,u 和2σ未知,(X 1,…,X n )为样本,(x 1,…,x n )为样本观察值。(1)试写出检验u 和给定常数u 0有无显著差异的步骤;(2)试写出检验2σ和给定常数20σ比较是否显著偏大的步骤。

1.古典概型中计算概率用到的基本的计数方法。 古典概型例子 摸球模型

例1:袋中有a 个白球,b个黑球,从中接连任意取出m (m ≤a +b)个球,且每次取出的球不再放回去,求第m 次取出的球是白球的概率;

分析:本例的样本点就是从a +b中有次序地取出m 个球的不同取法;第m 次取出的球是白球意味着:第m次是从a 个白球中取出一球,再在a +b-1个球中取出m-1个球。 解:设B ={第m 次取出的球是白球} 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总数: m b a A n +=

事件B 包含的样本点: 11

1

--+=m b a a

A C r ,则 b a a A aA n r

B P m

b

a m

b a +===+--+1

1

)( 注:本例实质上也是抽签问题,结论说明按上述规则抽签,每人抽中白球的机会相等,同抽签次序无关。 例2:袋中有4个白球,5个黑球,6个红球,从中任意取出9个球,求取出的9个球中有1 个白球、3个黑球、5个红球的概率.

解:设B ={取出的9个球中有1个白球、3个黑球、5个红球}

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总数: 9

15C n ==5005

事件B 包含的样本点: 5

63514

C C C r ==240,则 P (B )=120/1001=0.048 占位模型

例:n 个质点在N 个格子中的分布问题.设有n 个不同质点,每个质点都以概率1/N 落入N 个格子(N ≥n)的任一个之中,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A ={指定n 个格子中各有一个质点};(2) B ={任意n 个格子中各有一个质点}; (3) C ={指定的一个格子中恰有m (m ≤n )个质点}.

解:样本点为n 个质点在N 个格子中的任一种分布,每个质点都有N 种不同分布,即n 个质点共有N n 种分布。故样本点总数为:N n

(1)在n 个格子中放有n 个质点,且每格有一个质点,共有n !种不同放法;因此,事件A 包含

的样本点数:n!,则 n N

n A P !

)(=

(2)先在N 个格子中任意指定n 个格子,共有n

N C 种不同的方法;在n 个格子中放n 个质点,且每格一个质点,共有n !种不同方法;因此,事件B 包含的样本点数: n

N n N A C n =!,则

n n

N

N

A B P =)(

(3)在指定的一个格子中放m (m ≤n )个质点共有m n C 种不同方法;余下n-m 个质点任意放在余下的N-1个格子中,共有m n N --)1(种不同方法.因此,事件C 包含的样本点数:m

n C m n N --)1(, 则

m

n m m n n

m n m

n N N N C N

N C C P ---=-=)1()1()1()( 抽数模型

例:在0~9十个整数中任取四个,能排成一个四位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解:考虑次序.基本事件总数为:4

10A =5040,设B ={能排成一个四位偶数} 。

若允许千位数为0,此时千位数可在0、2、4、6、8这五个数字中任选其一,共有5种选法;其余三位数则在余下的九个数字中任选,有39A 种选法;从而共有539A =2520个。其中,千位数为0的“四位偶数”有多少个?此时个位数只能在2、4、6、8这四个数字中任选其一,有4种选法;十位数和百位数在余下的八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有28A 种选法;从而共有428A =224

个。 因此4

10

2

83945)(A A A B P -==2296/5040=0.456 2.概率的基本性质、条件概率、加法、乘法公式的使用;掌握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及性质。

例1:事件A 和B 相互独立,且P (A )=0.5,P (B )=0.6,求:P (AB ),P (A -B ),P (A B ) 解:P (AB )= P (A )P (B )=0.3,P (A -B )= P (A )-P (AB )=0.2,P (A B )= P (A )+P (B )-P (AB )=0.8 例2:若P (A )=0.4,P (B )=0.7,P (AB )=0.3,求: P (A -B ),P (A B ),)|(B A P ,)|(B A P ,)|(B A P 解:P (A -B )=0.1,P (A B )=0.8,)|(B A P =

)

()

(B P AB P =3/7,)|(B A P =)()()()()(B P AB P B P B P B A P -==4/7,)|(B A P =

)

(1)

()()(B P B A P B P B A P -= =2/3 3.准确地选择和运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例:玻璃杯成箱出售,每箱20只。假设各箱含0、1、2只残次品的概率相应为0.8、0.1和0.1,某顾客欲购买一箱玻璃杯,在购买时,售货员随意取一箱,而顾客随机地察看4只,若无残次品,则买下该箱玻璃杯,否则退回。试求:(1)顾客买下该箱的概率;(2)在顾客买下的该箱中,没有残次品的概率。 解:设事件A 表示“顾客买下该箱”,i B 表示“箱中恰好有i 件次品”,2,1,0=i 。则8.0)(0=B P ,

1.0)(1=B P ,1.0)(2=B P ,1)|(0=B A P ,54)|(4204191==C C B A P ,19

12

)|(4204

182==C C B A P 。

由全概率公式得 ∑==?+?+?==2

94.01912

1.0541.018.0)|()()(i i i B A P B P A P ;

由贝叶斯公式 85.094

.01

8.0)()|()()|(000=?==

A P

B A P B P A B P 。 4.(1)

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确定参数k

求概率P (0

求期望E (X ),方差D (X )

求函数2)3(-=X Y 的分布律及期望2)3(-X E

解:由 1=∑i

i p ,有 k +2 k +3 k +4 k =1 得 k =0.1

P (0

?????

????≥<≤<≤<≤<=41

436.0323.0211.010

)(x x x x x x F

∑=i

i i p x X E )(=3,∑=

i i p x X E 22)(=10,D (X )=22))(()(X E X E -=1

2)3(-X E =1 (2)

例:已知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其他

2

02

x kx x f ,

确定参数k

求概率P (1

求期望E (X ),方差D (X )

求函数X Y =的密度函数及期望)(X E 解:由

?

+∞

-dx x f )(=1,有

?

+∞

-dx x f )(=k dx kx 3

8

202=?=1,得 k =3/8

P (1

1

)(dx x f =?

2

1

2

8

3dx x =7/8. ????

?≥<<≤=2

1

20800)(3

x x x x x F ?+∞

∞-=dx x xf X E )()(=?

2

03

83dx x =3/2,?+∞∞-=dx x f x X E )()(22=?2048

3dx x =12/5

D (X )=22))(()(X

E X E -=3/20

?????<<=其他0

2043)(5

y y y f

)(X E =?

+∞

-dx x f x )(=?

2

25

83dx x =7

2

6 (3)

求概率P (X 求边缘分布律P (X =k ) k =0,1,2 和P (Y =k ) k =0,1,2,3

求条件分布律P (X =k |Y =2) k =0,1,2和P (Y =k |X =1) k =0,1,2,3 求期望E (X ),E (Y )

,方差D (X ),D (Y )

求协方差 cov(X ,Y ),相关系数XY ρ,判断是否不相关 求Z =X +Y ,W =max{X ,Y },V =min{X ,

Y }的分布律 解:P (X

X

Y

=i

ij j

i p x X E )(=0.8,=i

ij j

i p x X E )(=1.4,D (X )=))(()(X E X E -=0.76

∑∑=i ij j j p y Y E )(=2,∑∑=i ij

j

j p y Y E 22)(=5,D (Y )=2

2))(()(Y E Y E -=1 ∑∑=i

ij j

j i p y x XY E )(=1.64,cov(X ,Y )=)()()(Y E X E XY E -=0.04

XY ρ=

)()(),cov(Y D X D Y X =0.046 相关

V

(4)

例:已知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

??<<=其它,01

,),(22y x y cx y x f ,

确定常数c 的值; 求概率P (X

求边缘密度)(x f X ,)(y f Y ,判断Y X ,是否相互独立 求条件密度)|(|y x f Y X ,)|(|x y f X Y

求期望E (X ),E (Y ),方差D (X ),D (Y )

求协方差 cov(X ,Y ),相关系数XY ρ,判断是否不相关

解:由

??

+∞∞-+∞

-dxdy y x f ),(=1,有

??

+∞∞-+∞

-dxdy y x f ),(=??-11

21

2ydy x c dx x

=1,得 c =21/4

P (X

-

1

2

4

21ydx x dy y y =0.85 ??

???≤≤--==?其它01

1)1(8

21421)(4212

2x x x ydy x x f x X ??

?

??≤≤==?-其它

01027421)(252y y

ydx x y f y y Y X 和Y 不独立

??

???≤

≤-==-其它

02

3)(),()|(2

32|y

x y y x y f y x f y x f Y Y X

???

??≤≤-==其它

0118)()

,()|(24

|y x x y x f y x f x y f X X Y

?

?+∞∞-+∞

∞-=dxdy y x f x X E ),()(=??-1

13

1

2

421ydy x dx x =0

??+∞∞-+∞∞-=dxdy y x f x X E ),()(22=??-114124

21

ydy x dx x =7/15

D (X )=22))(()(X

E X E -=7/15

??+∞∞-+∞∞-=dxdy y x f y Y E ),()(=??-112212421

dy y x dx x =7/9

??+∞∞-+∞∞-=dxdy y x f y Y E ),()(22=??-1132124

21

dy y x dx x =7/11

D (Y )=22))(()(Y

E Y E -=28/891

??+∞∞-+∞∞-=dxdy y x f xy XY E ),()(=??-1123124

21

dy y x dx x =0

cov(X ,Y )=0, XY ρ=0,X 和Y 不相关 5.会用中心极限定理解题。

例1:每次射击中,命中目标的炮弹数的均值为2,方差为25.1,求在100次射击中有180到220发炮弹命中目标的概率. 解:

例2:设从大批发芽率为0.9的种子中随意抽取1000粒,试求这1000粒种子中至少有880粒发芽的概率。

解:设这批种子发芽数为X ,则)9.0,1000(~B X ,由中心极限定理得

所求概率为 }880{≥X P 9826.0)108.2()108.2(1)90

900

880(

1=Φ=-Φ-=-Φ-=。

数理统计部分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以及题型 1.统计量的判断。

2.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及样本矩。

3.熟记正态总体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定理。 4.会求未知参数的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

例:设总体X 的概率密度为()()???<<+=其它

,01

0,1x x x f θθ,n X X ,,1 是来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

求未知参数θ的矩估计量和极大似然估计量. 5.掌握无偏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方法。

例:设321,,X X X 是来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下列统计量是不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 3212110351X X X ++;)(31321X X X ++;321X X X -+;)(2121X X +;32112

14331X X X ++

求出方差,比较哪个更有效。

6.会求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

7.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明确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例:设),(~2σu N X ,u 和2σ未知,(X 1,…,X n )为样本,(x 1,…,x n )为样本观察值。(1)试写出检验u 和给定常数u 0有无显著差异的步骤;(2)试写出检验2σ和给定常数20σ比较是否显著偏大的步骤。

解: (1) 1.提出假设 u u H u u H ≠=:,:1

2.选取统计量n

S u X t /)

(0-=

3.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查表得)1(2

-n t α

4.计算 n

s u x t /)

(0-=

5.判断 若),1(2

->n t t α拒绝; H 反之,接受. H

(2)1.提出假设2021202:,:σσσσ>≤H H

2.选取统计量20

2

2

)1(σ

χS n -=

3.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查表得)1(2

-n α

χ 4.计算 .)1(2

2

2

σχs n -=

5.判断 若),1(2

2-

χχ拒绝; H 反之,接受. H

信息管理系统资料

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我想让大家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我还给 大家找了两个比较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会儿我们装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该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管理领域内一门极其重要的使用性科学。 如果大家把这门课程学好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个软考.获得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这个证书.因为大家已经是毕业班的同学了,下半年可能就要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具体如何努力,当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就要多考一些资格认证,给自己添加一些砝码.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权威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认证,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两个管理信息系统,让大家对这门科目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看完这两个例子后,大家能不能想到在自己身边有什么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有没有同学想到的,跟大家说一下,没关系,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在这里我给大家列出了在我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区分信息和数据这两个概念.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看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里程表显示80km/h,大家会有什么想法?这只是一个数据对不对?我们能根据它来判断是不是要加速还是要减速?如果这个速度,放在高速上的话,是不是司机要加速?但如果在市区内,是不是就要减速?所以,只有当司机看了里程表做出了加速还是减速的决策时,那个数据才是信息。 我叫两个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之父。 在20世纪中叶,人类终于对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质量、能量、信息量都有了定量的计量办法。我们应该牢记,为阐明质量概念做出伟大贡献的是发现物体力学定律的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为阐明能量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者们:迈耳(Julius Robert von Mayer,1814-1878)、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99)、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开尔文(Lord Kelvin,,而为阐明信息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就是香农。1824-1907). 按照参加考试的人数、考试合格证书的效力以及社会对考试的认同程度,由国家组织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下四种: 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又称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参考解答 习题 1、(3)P:银行利率降低 Q:股价没有上升 P∧Q (5)P:他今天乘火车去了北京 Q:他随旅行团去了九寨沟 Q P? (7)P:不识庐山真面目 Q:身在此山中 Q→P,或~P→~Q (9)P:一个整数能被6整除 Q:一个整数能被3整除 R: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 T:一个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P→Q∧R ,Q→T 2、(1)T (2)F (3)F (4)T (5)F (6)T (7)F (8)悖论 习题 1(3) ) ( ) ( ) ( ) ( ) ( ) ( R P Q P R P Q P R Q P R Q P → ∨ → ? ∨ ? ∨ ∨ ? ? ∨ ∨ ? ? ∨ →

(4) ()()()(())()(()())(())()()()()P Q Q R R P P R Q R P P R R P Q R P P R P R Q R Q P ∧∨∧∨∧=∨∧∨∧=∨∨∧∧∨∧=∨∧∨∧∨∧∨=右 2、不, 不, 能 习题 1(3) (())~((~)) (~)()~(~(~))(~~)(~) P R Q P P R Q P P R T P R P R Q Q P R Q P R Q →∧→=∨∧∨=∨∧=∨=∨∨∧=∨∨∧∨∨、 主合取范式 ) ()()()()()()()()()()()()()())(())(()()(()) ()())(()((Q P R P Q R P Q R R Q P R Q P R Q P Q P R Q P R P Q R P Q R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Q Q P R P P Q R R R Q Q P P R Q R P P Q R P P Q R P ∧∧∨∧?∧∨?∧?∧∨∧?∧?∨?∧∧?∨?∧?∧?=∧∧∨?∧∧∨∧?∧∨?∧?∧∨∧?∧?∨∧?∧?∨?∧∧?∨?∧?∧?=∨?∧∧∨∨?∧?∧∨∨?∧∨?∧?=∧∨?∧∨?=∨?∧∨?=→∧→ ————主析取范式 (2) ()()(~)(~) (~(~))(~(~))(~~)(~)(~~) P Q P R P Q P R P Q R R P R Q Q P Q R P Q R P R Q →∧→=∨∧∨=∨∨∧∧∨∨∧=∨∨∧∨∨∧∨∨Q 2、 ()~() (~)(~) (~~)(~)(~~)P Q R P Q R P Q P R P Q R P Q R P R Q →∧=∨∧=∨∧∧=∨∨∧∨∨∧∨∨∴等价 3、解:根据给定的条件有下述命题公式: (A →(CD ))∧~(B ∧C )∧~(C ∧D ) (~A ∨(C ∧~D )∨(~C ∧D ))∧(~B ∨~C )∧(~C ∨~D ) ((~A ∧~B )∨(C ∧~D ∧~B )∨(~C ∧D ∧~B )∨ (~A ∧~C )∨(C ∧~D ∧~C )∨(~C ∧D ∧~C ))∧(~C ∨~D )

市场调查期末大题复习资料

2、简述市场调研中常见的误差种类。 答:替代误差、测量误差、实验误差、总体选择误差、抽样框架误差、抽样误差、非随机抽样的选择误差、回答误差、不回答误差。 4、简述减少潜在误差的策略。 通过有效的调研设计使单个误差达到最小化。 通过误差之间的折中权衡使总误差为最小。 要消除所有可能的误差是很困难的,忽视可能的误差是不正确的,合理的办法使度量和估计误差的大小和影响。 5、简述评价调研是否必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评价调研是否必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时间的限制、资料的可获性、需要做出决策的性质和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权衡。 1.在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研时,不宜实施调研项目 2、在调研也无法获得决策所需要的资料时,也不宜实施调研 3、在所制定的决策并非十分重要的时 4、当获得信息的价值与调研花费的成本不相称时。 6、简述市场调研实施的步骤。 答:调研项目的准备 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解释 调研报告的准备和提交 调研结果的实施和跟踪 7、简述原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特点。 答:原始资料是指专门为当前所研究的问题收集的资料;二手资料是指不是专门为当前所研究的问题而收集和整理的资料。 (1)原始资料的优点有:①针对性强;②真实性强; (2)原始资料的缺点为:①原始资料的收集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②所得的信息资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3)二手资料的优点有:①二手资料收集花费的时间短、费用少;②二手资料来源多,涉及面广;③反映的信息比较客观。 (4)二手资料的缺点为: ①部分二手资料缺乏可得性;②缺乏准确性;③缺乏针对性。 9、简述市场调研中常用的二手资料的类型。 ①公司内部的二手资料(会计和统计记录、销售人员的记录和报告、公司的内部其他的零星记录和报告) ②来自外部商业机构的资料(商业渠道或供应商获得的信息资料) ③来自消费者个人的资料(行为、意向、态度和观点、知识、动机、心理特征和人口统计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④公开出版的资料(报纸、杂志、书籍上文献等资料的检索工具;各种名录;各种统计年鉴和年鉴) ⑤来自互联网的资料(新闻报道;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其他部门的信息;在线数据;商业和专业杂志;公司资料;市场调研报告) ⑥国际市场调研资料(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政治环境和政策法规;与经济和技术环境有关的资料;与气候和地理等自然环境有关的资料) 10、简述二手资料的应用价值 答:1、帮助理解问题的状况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4) 第一章系统分析 (5) 1.1系统的初步调查 (5) 1.2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7) 1.3系统的详细调查 (8) 1.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9) 1.5项目开发计划 (9) 第二章需求分析 (10) 2.1业务流程图 (10) 2.2数据流程图 (13) 2.3数据字典 (24)

2.4代码设计 (31) 第三章概要设计 (34) 3.1系统模块结构图设计(HIPO图) (34) 3.2数据库概念设计 (40) 3.2.1实体关系图(E-R图) (40) 3.2.2实体和联系 (43) 第四章详细设计 (44) 4.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44) 4.2数据库的实现 (45) 4.3程序流程图 (46) 4.4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49) 4.5历史信息管理 (49) 4.6人机界面设计 (49) 4.6.1输入设计 (50) 4.6.2输出设计 (52) 第五章系统实施 (54) 5.1编程过程与特点 (54) 5.2系统测试 (55) 5.2.1系统测试的原则 (55) 5.2.2系统测试的方法 (55) 5.3系统运行维护 (58) 第六章论文小结 (60)

6.1系统的功能 (60) 6.2系统的特点 (60) 6.3系统评估与改进方向 (61) 6.4开发体会与收获 (61) 参考文献 (62) 附录1 系统使用说明书 (63) 附录2 部分程序代码 (67) 引言 宝冶机动公司是宝冶总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它有四十年的历史。其主要是机械动力安装及运输、机械设备租赁。其主要技术成分较 简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项目的增多,机动 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增了设备、技术人员、以及一些辅助的资料、图书。由于图书资料、读者增多,造成资料管理的工作量大, 重复量大,费时费力。资料文档管理易出现遗漏及错误。公司也认 识到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在硬件方面给每位资料员配置一台 电脑,并组建全公司的局域网;在软件方面由于考虑到市场上出售 的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并不能十分适当地 符合我公司管理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公司决定自行开发一套适应 我公司信息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侧重点先放在图书、资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D.瀑布模型 3.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B.系统分析报告 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5.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8.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8.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C.基层管理 9.战略级管理属于(B)。B、高层管理 10.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客户/服务器模式 11.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AIS 12.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1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可行性报告 1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B.非结构化决策 1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B.战略计划子系统 19.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 总体规划阶段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B.管理职能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C.层次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A.管理职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系统是什么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A.数据流图 2.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B)。B.数据耦合 3.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B)。B.强 6.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B)。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C )。C.耦合 8.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C )。C.可行性报告 9.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C.分段切换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C.系统怎 么干 11.系统测试的对象是(D)。D.整个系统 12.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A)。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总体规划阶段 1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C.系统设计说明书

屈婉玲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0 r: 2是无理数 1 s: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0 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最后一列全为1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最后一列至少有一个1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 (?p∨q)∧(?p∨r) ??p∨(q∧r)) ?p→(q∧r) (4)(p∧?q)∨(?p∧q)?(p∨(?p∧q)) ∧(?q∨(?p∧q) ?(p∨?p)∧(p∨q)∧(?q∨?p) ∧(?q∨q) ?1∧(p∨q)∧?(p∧q)∧1 ?(p∨q)∧?(p∧q)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q∨p) (2)?(p→q)∧q∧r (3)(p∨(q∧r))→(p∨q∨r) 解: (1)主析取范式 (?p→q)→(?q∨p)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A.计算机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实时处理系统 D.分布处理系统 3.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4.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和B 5.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和人员培训工作。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实施方案 C.系统使用说明书 D.系统测试报告 7.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属于()。 A.直接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C.系统收益 D.投资回收效益 9.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层次码是一种()。 A. 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系统。 2.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和()。 4.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和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左孝凌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左孝凌版) 1-1,1-2解: a)是命题,真值为T。 b)不是命题。 c)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不是命题。 e)是命题,真值为T。 f)是命题,真值为T。 g)是命题,真值为F。 h)不是命题。 i)不是命题。 (2)解: 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3)解: a)(┓P ∧R)→Q b)Q→R c)┓P d)P→┓Q (4)解: a)设Q:我将去参加舞会。R:我有时间。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设R:我在看电视。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 设Q:一个数是奇数。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 解: a)设P:王强身体很好。Q:王强成绩很好。P∧Q b)设P:小李看书。Q:小李听音乐。P∧Q c)设P:气候很好。Q:气候很热。P∨Q d)设P: a和b是偶数。Q:a+b是偶数。P→Q e)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Q :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P Q f)设P:语法错误。Q:程序错误。R:停机。(P∨ Q)→ R (6) 解: a)P:天气炎热。Q:正在下雨。 P∧Q b)P:天气炎热。R:湿度较低。 P∧R c)R:天正在下雨。S:湿度很高。 R∨S d)A:刘英上山。B:李进上山。 A∧B e)M:老王是革新者。N:小李是革新者。 M∨N f)L:你看电影。M:我看电影。┓L→┓M g)P:我不看电视。Q:我不外出。 R:我在睡觉。 P∧Q∧R h)P: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入设备。Q: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出设备。P∧Q 1-3 (1)解: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5 一、填空题 1.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三部分。 2.数据字典包括()、()和()三种表。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的方法有:工具集成法、()和()。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5.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和()。 6的中文含义是()。 7. ()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 8. ()特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防病毒功能,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9. ()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 10.模块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三种。 二、单项单选题 1.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所划分,在它之内称为系统,

在它之外称为环境。 A.边界 B.输入 C.处理 D.输出 2.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和B 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4.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的决策。 A.结构化 B.管理 C.半结构化 D.经济 5.数据库结构的三个模式中,()是数据库结构的核心。 A.模式 B.存储模式 C.子模式 D.模式与子模式 6.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7.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全面测试 D.部分测试 8. 对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提高管理效率属于的()。 A.间接效益 B.直接效益 C.管理效益 D.开发效益 9.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是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内部所需的()。 A.技术性条件 B.非技术性条件 C.管理基础条件 D.人才基础条件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标准答案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1章习题解答 1.1 除(3),(4),(5),(11)外全是命题,其中,(1),(2),(8),(9), (10),(14),(15)是简单命题,(6),(7),(12),(13)是复合命题。 分析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判断结果是不确定。又因为(1),(2),(8),(9),(10),(14),(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都是简单命题。(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 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例如,(14)、(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1.2 (1)p: 2是无理数,p为真命题。 (2)p:5能被2整除,p为假命题。 (6)p→q。其中,p:2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由于p与q都是真 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7)p→q,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由于p为假命

题,q为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8)p:2000年10月1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年2月13日)我们还不 知道p的真假,但p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9)p:太阳系外的星球上的生物。它的真值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 (10)p:小李在宿舍里. p的真值则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2)p∨q,其中,p:4是偶数,q:4是奇数。由于q是假命题,所以,q 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 (13)p∨q,其中,p:4是偶数,q:4是奇数,由于q是假命题,所以,p∨q 为假命题。 (14)p:李明与王华是同学,真值由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5)p:蓝色和黄色可以调配成绿色。这是真命题。 分析命题的真值是唯一确定的,有些命题的真值我们立即可知,有些则不能马上知道,但它们的真值不会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1.3 令p:2+2=4,q:3+3=6,则以下命题分别符号化为 (1)p→q (2)p→?q (3)?p→q (4)?p→?q

管理信息系统资料

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阅卷人签字: 试题总页数:7

____ 级课程考试试题 共7页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的说法出自(B) A.西蒙; B.香农; C.《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规范》;; 2. 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立企业的目标。(C) A.战术; B.利润; C.组织; D.财务 3. 战略计划子系统是供使用的系统。(C) A.计算机操作人员; B.信息处理人员; C.高层决策者; D.中层管理者 4. 管理层次中,主要职能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的是(A) A.高层管理; B.中层管理; C.基层管理; D.职能层管理 5的特点有(D) A.根本性的; B.彻底的; C.巨大的; D.以上均对 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是在计算机硬件发展的(C) A.第二代; B.第三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7?网络互联设备中,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是(B) A.网桥; B.路由器; C.中继器; D.集成 8?关于、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B) 包括、;包括、;包括、; D.三者平行

10. 中,选择了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同时又选择了级联删除相关记录”则在删除主表 中的记录时,相关表中的相关信息(A) A.自动删除; B.条件删除; C.没有变化; D.完全更新 11. 是指(B) A.企业系统规划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 C.企业系统法; D.关键因素法 12. 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步骤中,分为可视化设计和代码设计两个阶段的是(D) A.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13. 下列不属于系统可行性分析的是(C) A.经济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 C.隐见的可行性; D.管理上的可行性 14. 数据字典中,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是(B) A.数据结构; B.数据元素; C.数据流; D.数据存 15. 关于代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惟一地标识系统中的某一事物; B.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 C.它以简短的文字形式代替具体的数字说明; D.主要任务就是提供给信息系统所需使用的代码标准 16. 下列不属于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依据的是(D) A.系统吞吐量; B.系统响应时间; C.系统处理方式; D.系统的输出方式 17. 下列不属于系统转换方式的是(C)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垂直转换; D.分段转换 18. 对项目的正向风险不应采取的策略是(B) A.开拓; B.自留; C.分享; D.强化 19. 下列可以放大增强信号的网络互联设备是(A) A.中继器; B.集线器; C.网桥; D.路由器 20. 数据字典中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述该数据存储的(D) A.结构; B.有关的数据流; C.查询要求; D.以上均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

第九部分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 (一)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方针和目标 实现工程建设信息化是监理单位有效完成建设监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投标人将总结多年参与国际的、国内大型工程建设监理资料及信息管理的经验,结合对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中的资料及信息管理需求的深入分析,精心策划准备资料及信息管理工作,为建设监理、为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 1、资料及信息管理的方针 有效覆盖、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高效安全。 2、资料及信息管理原则 1)资料管理及时、正确、有效,以规范化的管理避免人为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管理增值。 2)信息管理先进性 在保证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适当的网络组合,结合交换无线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帧中继等各种技术,发挥最佳的集成效果。 3)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及适度开放 遵循国际工业化标准,参照网络系统标准,支持各种标准协议、传输方式及传输接口,充分考虑未来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情况,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网络宽带的灵活性、网络规模的灵活性以及网络服务的可增删性等。4)提高可靠性及安全性 系统备份与网络冗余连接。使网络有较好的容错能力,整个网络可靠的工作,以确保系统的可靠与稳定运行。 在网络设计时,采用多级安全防范措施,包括路由器过滤、防火墙隔离、加密传输等多种方法组合防护。最大程度地保护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5)加强信息系统可管理性 通过网管系统,及时方便的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及时发现各种网络故障并迅速排除,以保证网络系统正常、高效运行。实现多协议支持

与多服务支持。 3、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目标和特点 1)有效应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满足管理的深度及广度 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项共同建立工程专用的功能完善的高速局域网,采用半开放系统使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分承包单位可通过专线或VPN连接本企业及局域网。实现信息网络的有效覆盖、资源共享,保证及时准确地传递、处理、贮存工程建设信息。 2)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管理,实现实时化的信息处理 为保证网络信息畅通,应对外建一个强大的信息门户,投标人建议采用工作流的方式,完成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审批,该门户通过个性化的界面,根据授权,为登陆网站的用户提供及时、详尽的数据和资料。在内部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支撑平台,由该平台完成不同单位、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的传递和整合,最终存入公共数据库供全体用户共享。 3)可靠的安全保障 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选择成熟的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是重要的基础,管理体系及可靠的信息备份是必备的条件。 4)灵活实用的应用系统 应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应用软件系统,兼容来自土木工程、钢结构工程、房屋工程、舞台设备安装、装饰装修,以及相关的勘察设计、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等众多行业的应用软件,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为虚拟现实技术(VR)、全球定位系统(GPS)、CAD三维建模技术等最新技术在工程的应用提供平台。 (二)投标人对资料及信息管理需求的预测 1、进度控制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1)承包单位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日报或周报统计,汇总成月报。数据保存在网络数据库中,方便查询。工程进度信息主要包括工程年、季、月、周、日完成情况、形象进度等。 2)系统以网络计划技术为核心,实现施工计划的制订与控制。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

第一章 1.材料、能源、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P15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P16 3.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P16 4.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特点: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P16 5.3C革命: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自动控制(Control) P16 6.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 7.因为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8.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 9.“高”特征:高驱动、高增值、高智力、高战略、高风险、高时效。 10.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11.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P19 12.信息化的特点: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P20 13.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IRM)是以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为基础,研究和探索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科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P20 14.信息的性质:普遍的和无限的、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与原事物、信息可以共享、信息可以变换、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信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P26 15.信息的功能:信息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资源、信息是知识和智能的源泉。P30 16.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和利用P31 17.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P32 18.资源的内在属性: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P32 19.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P34 20.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P34 21.信息资源的特征:不可分性、积累性或非消耗性、认知相对性、不同一性、驾驭性。P34 22.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研究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分析、传递和共享等环节中的技术方法及其管理问题,以便提高信息过程的效率,以最佳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 23.广义信息资源管理是有效地确定、获取、综合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信息需求的过程,即对信息内容及其支持工具的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组织、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P36。 24.信息资源管理(IRM):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P36 25.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信息爆炸、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资源地位提高。P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