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媒介与社会——传播效果研究与芝加哥学派的距离
- 格式:pdf
- 大小:182.97 KB
- 文档页数:2
芝加哥学派原标题:一文读懂传播学派①丨芝加哥学派“四巨头”你都认识了吗?在传播学中,以学派为核心来记忆相关理论概念,既能够了解并熟识整个传播学史,在后期的答题中例如碰到“以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题型时,也可以以学派的顺序来搜寻相关概念以作答,对于新传考研学子来说,学习传播学派知识是传播学入门的关键一步。
在学习学派前,先了解一下相关的传播学渊源:传播学发轫于欧洲,有三大思想渊源: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批判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学说均关注社会的宏观层面,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个体层面寻求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具体而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启发了斯宾塞,后者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影响了芝加哥学派。
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大众媒介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大众媒介的内容由社会关系所统治,这一思想影响了批判学派。
今天给大家更新的是背景:代左右,希特勒上台,欧洲的知识分子大批迁移至美国。
芝加哥学派开始兴起,它成为欧洲思想在美国的登陆点,带来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大繁荣。
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经验性的,试图研究这个世界的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改造。
在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者看来,传播于人类社会的形成至关重要,甚至认为没有传播,就没有社会。
也正因如此,他们以芝加哥社区为研究对象,试图理解大众媒介的社会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得以生存下去可能的手段。
在这里,传播研究既是诠释性的,又是经验性的,采取的主要是参与式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为后来的以媒介效果为重点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内容: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这里成就了一大批名闻遐迩的社会学家:斯莫尔、米德、托马斯、帕克、伯吉斯等,他们因具有相对一致的学术旨趣、长期的制度支持、占主流地位的出版物和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经验论方法。
“芝加哥学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其主要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还是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整体特征。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成立的经济学派。
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对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芝加哥学派的成立背景、主要思想、代表人物以及其在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芝加哥学派的成立背景芝加哥学派的成立与20世纪初期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市场经济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经济的全球化也加速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对于经济学的研究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芝加哥大学成立于1890年,最初以培养商业精英为主要目标。
随着20世纪初期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芝加哥大学开始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
美国大萧条的发生也为经济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一时期,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院开始吸引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经济学家,他们致力于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使经济学从抽象的理论中解放出来,更贴近现实生活。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思想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由市场、非干预主义、个人自由和实用主义。
自由市场是芝加哥学派的核心理念,他们认为市场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和能力,政府干预只会损害市场的运作效率。
非干预主义是该学派的另一重要思想,他们主张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应该尽量减少,同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权。
个人自由是芝加哥学派的价值观基础,他们强调个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实用主义是芝加哥学派在经济学研究中所倡导的一种方法论,他们主张经济学研究应该关注实际问题,并通过研究来解决现实中的经济困境。
代表人物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约翰·贝茨·克拉克、亨利·辛因克、弗兰克·H·奈特、埃尔默·多伊奇等。
约翰·贝茨·克拉克被誉为芝加哥学派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革新的观点,成为了芝加哥学派的重要理论源泉。
第五章芝加哥学派(1915-1935)一,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重要的欧洲理论(特别是西美尔)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强调符号互动论。
4.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二,乔治.西梅尔和芝加哥学派德国人,受达尔文和斯宾塞影响,围绕社会进化,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生态学等问题从事教学和写作。
西梅尔认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对社会化的理解,此观点由C.H.库利,G.H.米德和J.杜威推向前进,并将之系统地阐述为符号互动论。
西梅尔有关传播的理论观点:(1)社会由个体之间的传播所构成;(2)所有的人类传播代表着某种交流,具有交互的效果;(3)传播在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断改变的个体之间发生;(4)人类传播满足某些基本需要,诸如追求收入、教育或其他渴望达到的目标;(5)某些种类的传播随时间的发展成为稳定的或固定的,因而代表着文化和社会结构。
三,库利,杜威,米德和帕克1.共同的特征(1)改良派,通过更准确地理解社会问题而对抨击社会问题发生了兴趣;乐观主义者,主张为了美国民主制能在城市共同体中繁盛,社会进步是需要的。
(2)库利和米德创建了互动社会心理学,反对以直觉构成人类个性的基础,认为人际传播是个性构成的中心。
(3)强调人类传播的主观主义,即信息的接受者以某种为其所特有的方式解释信息的内容,而不是完全如同信源所意图的那样。
2.库利(1)发展了两个主要的概念:“镜中我”,“初级群体”(2)三本主要著作:《人性和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社会过程》3.杜威和实证哲学(2)被称作“民主制度的哲学家”,认为传播是使人民成为社会的完美的参与性的成员的手段。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从而在传播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学派的传播思想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和影响,还对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芝加哥学派的起源、传播思想及其影响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芝加哥学派的起源芝加哥学派起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芝加哥大学。
它的形成与当时的学术环境密切相关。
当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开始受到关注,社会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芝加哥学派强调实证研究、田野调查和社会互动等方法,致力于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
该学派还注重跨学科研究,倡导跨学科合作,提倡研究者与社会进行密切联系,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论,奠定了芝加哥学派在传播学领域的影响和地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互动的视角:芝加哥学派强调社会互动对于传播的作用。
它认为传播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和互动的结果。
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研究者应当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解释传播现象。
2. 实证研究的方法:芝加哥学派主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传播问题。
它强调通过田野调查、个案分析、统计分析等方式来获取数据,并基于数据进行理论构建和验证。
这种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使得芝加哥学派的传播研究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4. 文化视角的强调:芝加哥学派在传播研究中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
它主张传播研究应当考虑文化差异对传播行为和效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
它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认为文化是传播活动的重要背景。
2. 社会互动的理论:芝加哥学派的社会互动理论对传播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传播活动背后的社会因素和互动机制,弥补了传统传播研究中的个体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局限。
国际新闻界2006.8一般说来,社会学界普遍把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所涌现出的学者群称之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以下简称芝加哥学派)。
其实,该学派的研究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社会学领域,以帕克为代表的该学派成员就传播学提出了许多不同于结构功能主义但同样引人入胜的传播理论。
然而,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自20世纪4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的经验传播学研究兴起以后,芝加哥学者们的观点似乎突然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他们的观点才又被传播学所重视:“尽管米德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明确表达了他的观点,大众传播学研究者们却直到70、80年代,才开始重视符号互动理论。
因为米德将研究重点放在人际互动上而忽略了媒介,所以媒介理论家们很晚才认识到他的观点与媒介相关。
”[1]然而笔者认为,芝加哥学派从来就没有真正退出过传播学的舞台,芝加哥学派关于传播技术的观点经过伊尼斯、麦克卢汉等学者的发展,最终建构了传播的技术主义范式。
芝加哥学派的技术主义观点关于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罗杰斯的分析是具有代表性的:1.它使符号互动论概念化了,符号互动论是一种将传播置于人性如何形成和变化的中心的理论观点。
2.它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城市社会问题而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的手段。
3.它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进行了关于电影对于儿童的影响的佩恩基金研究,这些研究为许多后来的传播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早期的模式。
……[2]应该说,罗杰斯的归纳是比较全面的,但他唯独忽视了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技术的重[文章编号]1002-5685(2006)08-0049-05试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技术主义范式的建构□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210093)[摘要]传播学史经常忽略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在技术主义方面所做的理论贡献。
该学派特别强调传播技术在促进人类心智进化与社会发展上的极端重要性,从而为传播技术主义范式的创立与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
但由于片面地强调技术,使芝加哥学派陷入了抽象的技术决定论泥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播技术主义范式的局限。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1. 引言1.1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学界的一支重要学派,其传播思想对于当今传播学领域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和观念的塑造作用,认为个体的生活经验、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一思想对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传播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强调社会中的互动和共同构建,强调传播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个体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共同创造并维系社会秩序。
这种强调社会互动的观点对于当代传播学研究仍具有启发意义,引导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播的本质和作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更显其重要性。
传播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涉及到权力、文化、身份等多个方面。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传播现象,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代传播环境的挑战。
2. 正文2.1 芝加哥学派的起源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产生的一股强调实证观察和社会互动的学派,其传播思想对现代传播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芝加哥大学,该学派由社会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和Charles Horton Cooley等人发起。
他们关注社会互动,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成员主张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了解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行为和互动模式。
芝加哥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芝加哥大学,这一学派以强调实地调查和观察为特点,主张通过社会互动的研究方法来理解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模式。
芝加哥这座大都市的特殊环境也为该学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场景。
2.2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1. 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芝加哥学派强调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意义和影响,认为社会关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1. 引言1.1 介绍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学派之一,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芝加哥大学。
该学派的创始人包括查尔斯·科奇和约瑟夫·格伯特,他们致力于研究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叉领域,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传播理论和观点。
芝加哥学派强调传播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和观念的过程。
他们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社会的塑造和演变。
通过研究传播现象,可以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证观察和数据分析,强调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和解释。
他们将传播过程看作是社会系统中复杂的互动模式,探讨了信息的流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传播形式和媒介的研究,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支持。
1.2 概述传播思想的重要性传播思想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信息传递的过程,更深远影响了人类交流和社会互动的方式。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播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获取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将新的理念、观念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引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传播思想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和思维力。
通过学习传播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原理,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传播思想还对社会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更在于它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芝加哥学派传播学[传播学的经验学派]芝加哥学派传播学传播学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
经验学派研究的特点是: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推荐传播学的经验学派的范文,欢迎阅读。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简介大众传媒的兴起,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标志。
自大众化报纸产生以来,特别是20 世纪初广播产生以来,大众传播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想敏锐的学者们的注意。
在美国,一批学者特别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和霍夫兰等,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需要,运用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对大众传播开展研究,产生了一批开拓性的理论成果,初步确立了传播学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开创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传播研究的经验学派传统。
一、经验学派的概念及特征传播学的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也是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在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不同,而是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经验学派最大的特点是其研究方法,即以实用主义为目的,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经验性方法论与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立场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意味着,当一种传播理论提出后必然紧接着一个不断验证的过程,通过验证必定使某一理论抑或因缺乏效度而受到摒弃或修正,抑或是受新材料、新方法的支持而得以确立或完善。
这也是我们看美国主流传播学理论,凡重要的理论学说都会经历一个嬗变的过程的原因。
如对于议程设置理论,随着时代发展,美国学者在不断对其进行发展和修正,美国学者沃纳赛佛林认为:议程设置研究的新动向表明,‘新闻媒介不能告诉我们该怎样想,却可以告诉我们该想些什么’这一旧的表述有必要作出修改,新的说法应该是:‘新闻不仅告诉我们该想些什么,而且告诉我们改怎样想’。
传播学史一、.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美国二、.诞生的主要背景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
传播学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学科互动中产生的。
1.经济因素:(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了垄断阶段。
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激烈,使众多的企业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他们开始以各种方式支持传播研究,传播学研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同时,大众传播在美国逐渐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产业,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也从经济和实践层面支持了传播学学术范畴的建立2.媒介因素:(1)20世纪初,印刷媒介走向了成熟的、更为激烈的商业化竞争阶段;广播,电影,电视的诞生,与印刷媒介一起构成的规模空前的大众媒介体系。
(2)媒介规模的空前扩大和影响力的增加(尤其是负面效应的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家们的关注,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来研究大众媒介的特征和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
3.政治因素:(1)20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为传播学的诞生提供了对于现代传播现象研究的早期框架,对战时宣传的研究成为早期规模宏大的传播现象研究,开辟了现代传播研究的先河。
(2)同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盛行的“反尤主义”为美国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人才基础。
(3)另外在美国国内,美国的政治家无论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政治传播的兴起是传播学产生的重要社会需要。
4.学科因素:与传播学有许多衔接点的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其中,尤为重要的学科就是社会学、心理学和“三论”等●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
2018.8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学术园地一、传播的传递观与传播的仪式观在《作为文化的传播》这本论文集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传播文化的研究取向》一文中,凯瑞开宗明义地将传播这一概念一分为二地分为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为便以把思想做出归类,我们在描述中可以把传播的定义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a transmission view of com⁃munication)和传播的仪式观(a ritual view of communica⁃tion)。
”传播的传递观是最常用的,包含“把信息传给他人”的隐喻。
19世纪,由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交通运输的便捷,信息的移动在本质上被看作是与货物(或传送人)位移相同的过程,我国最初引入传播概念时,曾将传播译为“群众交通运动”(mass communication),正是把传播当成传递观念的体现。
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接讯息在空中扩散,而是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息的表征(representation)。
如果说,传递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是出于控制的目的而在地域范围拓展讯息,那么在仪式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则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
为了使这个概念便于理解,凯瑞例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传播现象:以读报纸为例,他认为如果从传递观看这个行为,就是从报纸中获取信息资讯,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而从仪式观来理解,报纸的呈现和介入在构建读者的生活与时间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一种文本,是一种对现实的呈现,为生活提供了整体的形式秩序和调子。
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已经成为仪式的一部分,重要的不是我们在报纸上获得了什么内容,而是读报纸这个行为本身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为生活提供了整体的形式、秩序和调子。
通读整本论文集,凯瑞对传播仪式观的引入和描述集中在《传播文化的研究取向》一文中,虽然没有做鸿篇巨制的阐发,却标新立异地为我们看待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研究王光辉【摘要】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是美国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学派,因为传播学根植于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方法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对芝加哥学派中关键人物的传播研究,解读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1页(P86)【关键词】芝加哥学派;传播学【作者】王光辉【作者单位】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正文语种】中文提起芝加哥学派,也许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这是一个社会学中的概念,这个学派主要是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建立的,故称之为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社会学领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从传播学的起源来看,我们都知道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是从诸多社会科学中脱胎出来的,与很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在传播学的早期研究中主要受到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的影响,所以从传播学的“第二位性”的角度来看,芝加哥学派社会学的研究虽然最初的出发点并不是传播学研究,但却在潜移默化中为传播学建立了宏大的传播效果研究实证,并提出独特的传播方法研究理论,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的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芝加哥学派的传播研究1860年—1912年间,欧洲人为了躲避战争的灾难,出于经济的困境大举逃亡美国寻找生存机会,流亡者离开了纳粹德国的统治,来到了这片自由的土地——美国,在这些人中也包括大量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迁移将传播学的研究从欧洲大陆带到了美国。
当时的芝加哥是美国的第二大城市,由“美孚石油公司”总裁洛克菲勒的资助,由哈珀出任校长,芝加哥大学应运而生。
1892年,在哈珀校长的聘请下,美国社会学家A·W·斯莫尔加盟了芝加哥大学,并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而且他还开设了第一个社会学研究生班。
社会学系创立后,斯莫尔先后聘用了文森特、W·I·托马斯、R·E·帕克、E·W·伯吉斯等人,形成了该系强大的师资阵容。
注:名词解释中下划线部分为关键词,缩小字(11号)为辅助理解信息,建议记住。
本文档限于期末考试,如不全面,还请谅解。
《传播学概论》考纲填空题1.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的科学,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其研究对象。
2。
人类传播活动的几个发展阶段是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
3。
在传播学中,符号是表达特定信息的方式或代码。
4.媒介是传播或负载信息的物质实体。
5。
信息则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和媒介相互交换的特殊内容。
6.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7.信息需要以物质(如纸张、胶片、光盘等)为载体,以符号(如语言文字、影像、图画、声音等)来表现。
8.与“伊里调查"一样,霍夫兰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其研究结论进一步否定了“魔弹论”效果观,加强了传媒效果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的观点. 9.传播学界四大先驱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11.拉斯韦尔模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5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12.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提出新闻选择过程的把关模式。
13.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14.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15.集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集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
16。
传媒“把关”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除了应该考虑传媒系统的内部因素外,还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或社会因素考虑在内。
17.《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是“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美国一次性的一批学者和研究者的联合组织,他们在国际传播学界处于领先地位,其成员在学术水平上具有很高的声望。
芝加哥学派所倡导的传播思想对当今的传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贡献被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对传播实践和传播政策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群传播的研究,二是关于大众传媒效应的研究。
1. 人群传播的研究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的研究主要强调了传播行为在人群中的传播过程。
该派重视传播活动发生在社交网络中的动态分布,而非个体之间的信息传输。
他们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观点受到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而这种关系网络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和特点。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兹菲什(Elihu Katz)与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就是通过对人群传播的研究,提出了“两步流程模型”,即信息首先通过媒体影响社会精英,然后再经过社会精英的传播影响大众,强调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2. 大众传媒效应的研究芝加哥学派对于大众传媒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态度、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强调了受众在接受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解释和反应。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兹菲什与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理性选择模型”,他们认为受众在接收媒体信息时具有选择性,并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作出选择。
他们也强调了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于媒体信息的解释和反应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对传播研究、传播实践和传播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传播学者们在芝加哥学派的启发下开展了大量的人群传播的研究,开创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作为拉兹菲什与拉扎斯菲尔德所提出的“两步流程模型”、“理性选择模型”等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传播研究中,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芝加哥学派早期几个代表人物对传播研究的思想贡献——以库利、米德、帕克、杜威为例内容提要:本文从“芝加哥学派”四位早期代表思想中与传播研究有关的方面入手,首先梳理了四人与传播有关的共同思想,有:对共同体的一致向往和追求,把传播置与人类本性地位和想象性传播。
在文章的后一部分,分别论述了四人对传播研究各自的理论贡献,即:库利的“首属团体”和“镜中自我”;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杜威的“分享经验”;帕克的“大众传播理论研究”。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Everet t M. Rogers)在新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A HISTOR Y OF COMMUN ICA TION STUDY----A Biogra phical Approa ch)一书中,对由施拉姆确认并推广的四个奠基人神话再次提出质疑,并把传播学研究的思想起源推进到19世纪三个欧洲思想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 s Robert Darwin,1809-1882)、西格蒙德.弗洛依德(Sigmun d Freud,1856-1939)和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那里。
这是一个富有创建的贡献。
但是,罗杰斯在整本书中从威尔伯.施拉姆(Wil bur Schram m,1907-1987)开始,以威尔伯.施拉姆为终的结构方式,刻意彰显了施拉姆在美国传播学史的地位。
罗杰斯一方面在拓展着美国传播学思想渊源,一方面却在有意无意地捍卫着四大奠基人的神话。
在这种两难的选择中,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中添加了“芝加哥学派”、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的“控制论”、克劳德.香农(Claud E. Shanno n,1916-)的“信息论”等内容。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兴起的一支思想流派,以其独特的传播思想和研究方法而闻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不仅对社会学和传播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传媒、文化和社会的研究中。
该学派强调了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传播活动的重要影响,着重关注传播活动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
芝加哥学派强调了传播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更是社会成员之间进行交往、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方式。
传播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结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传播过程又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传播网络。
芝加哥学派关注了传播活动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
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传播,更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在大都会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传播活动构成了多元的传播空间,不同的传播活动又反过来塑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对社会学和传播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也为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传播学主要关注传媒和信息传播,强调了技术和媒介对传播的影响。
而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强调了传播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关注了传播活动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以及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对传播活动的影响,从而拓展了传播学对传播活动的理解和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播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塑造了人们的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传播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促进了人们对传播活动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传播素养和社会互动能力。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以其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传播活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拓展了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年第一期2015年第1期(总第125期)东南传播芝加哥学派指的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学者群,一般被称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
由于该学派对传播及传播与社会等问题给予了较多关注,因此传播学研究领域将这一学派作为重要的学术渊源。
传播学视阈下的芝加哥学派早期代表人物主要指芝加哥学派第一代学者,杜威、库利、米德及帕克。
他们对传播学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理论贡献。
杜威的实证主义、库利的“镜中我”和“首属群体”、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以及帕克的大众传播研究都对传播学具有重要意义。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除帕克以外,其他学者主要研究人内、人际传播,不过他们均对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做出过一定的论述。
但是,乐观的研究态度使得他们没有太注意到大众传播媒介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的一面,因此,芝加哥学派的媒介传播观具有理想主义缺陷。
一、芝加哥学派媒介传播观的理想主义(一)传播政治观的理想主义关于民主的观点和论述很多,比如卢梭、洛克、托克维尔等人均对此做出过阐述。
芝加哥学派学者以乐观的态度叙述了传播与民主的关系。
他们认为大众传播是促进美国民主社会存在及发展的重要手段。
[1]芝加哥学派学者主要从传播技术角度阐述了传播与民主的关系,并乐观地认为传播将带来民主。
哲学家杜威作为芝加哥学派的精神领袖对民主制非常感兴趣。
他认为,像报纸这样的现代传播媒介是民主制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将大城市中的民众们联合起来,只有这样民主制才能够存活下来。
杜威的民主观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即“民意”首要的基础是“连结”,而在杜威看来大众媒体则能够成为连结民众的中介和工具。
帕克早年从事过新闻媒体工作,按照推理他应该可以深刻地了解大众传播媒介在直接推动民主发展、社会发展中的“弱效果”。
然而帕克在晚年依然相信,促进和妨碍人类互动交流过程的主要是物理方面原因,而像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已经将此问题克服。
[2]换句话说,报纸、广播等大众媒介可以克服人与人之间由于时间、空间等物理原因而造成的交流阻碍和隔阂。
THESOUTHOFCHINATODAY2009.10今日南国2009年10月(总第136期)今日南国THESOUTHOFCHINATODAYNO.10,2009(Cumulatively,NO.136)要讨论芝加哥学派与美国传播研究。
那么,先勾勒美国传播研究历史的一个轮廓,为后面展开提供一个前提和空间是必不可少的。
芝加哥学派之于美国传播研究,在罗杰斯看来,就是开创源流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他在论著中多次提到,杜威、库利、帕克、米德是美国传播研究的源泉,并冠帕克以美国“大众传播的第一个理论家”的称号。
一、芝加哥学派的思想渊源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大量欧洲知识分子向美国的迁徒,传播理论的欧洲根源也随之而来。
其中对芝加哥学派产生最大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
齐美尔围绕着社会进化、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生态学等进行研究,探索了社会网络、社会距离以及边缘人等概念。
此外,他“社会化”和“互动“的概念可以说体现了他对人类传播的初步关注。
后来芝加哥学派的核心人物库利、米德和杜威据此系统地把它阐述为符号互动论。
从此意义上可以说,齐美尔对芝加哥学派起了一种思想启蒙的作用。
因此,从社会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芝加哥学派进行界定,可将其框定为从1892年到1935年,即从斯莫尔领导的开创时期到帕克领导的鼎盛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的美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为据点,把城市移民和移民融入社会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以改革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
芝加哥学派也因些必然使得自己带上了实用主义的色彩。
二、杜威和他的实证哲学—————芝加哥学派的哲学基础杜威认为,实用主义代表一种在哲学上人们非常熟悉的经验主义态度,并且它所代表的经验主义态度,比以往所采取的形式更为彻底,而且也少有让人感到质疑的地方。
实用主义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