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芝加哥学派到结构功能主义
- 格式:docx
- 大小:34.10 KB
- 文档页数:13
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3)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
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
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
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
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
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
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工程师詹尼(williamle baron jenney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rancr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包豪斯学派(bauhausschool)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
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
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内容概要:20世纪20年代。
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功能主义是在设计艺术史的发展中形成的,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功能主义设计也应随映时代潮流作出相应的变化,达到与人们的生活要求的需求的平衡。
关键词:功能主义包豪斯发生发展一功能主义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时代的特征便是工具的完善与目标的混乱。
”20世纪世界设计艺术的发展史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便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新流派层出不穷,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于我们今天依然存在并起较大作用的只剩下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
它已经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设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和模式。
二功能主义的发生与其他历史现象的出现一样,功能主义的发生也有着其深远的历史。
由于功能主义是建立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工业革命必然的成为功能主义的前提。
19世纪,蒸汽机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大工业革命,这便是功能主义出现的最基础的物质前提。
由于机器的精确化使设计与生产相分离,设计与手工艺生产之间的区别迅速拉大。
机械化的生产使得“传统的由艺术家和工匠完成的任务面临着被各种机器和新材料取而代之的危险”。
1851年,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隆重登场,展览的场所是被称作“水晶宫”的由约瑟夫·帕格斯通(Joseph Paxton)设计的建筑,而帕格斯通本身是作为工程师而非建筑师。
在这次博览会上一系列由于工业革命带动的新的发明如蒸汽机、引擎、汽锤、车床甚至包括由预制的金属肋拱和薄片玻璃及建成的“水晶宫”都引起了人民对工业革命成果的极大兴趣。
述评教育社会学的三大取向摘要:教育社会学自20世纪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尤其是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并出现了影响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一些主要社会学研究取向,分别有功能取向、冲突取向和互动取向。
这三中取向下的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了教育社会学,并提出了一些令人思索的问题。
关键字:功能主义;冲突主义;互动主义一、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取向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确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范式由规范性研究转向证验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范式齐头并进的是功能主义(又称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盛行,由此出现了教育社会学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派——功能主义学派。
这一学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直到60年代前半期,一直支配着欧美教育社会学舞台。
其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积极地社会功能为基轴来探讨教育现象。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涂尔干、帕森斯、特纳、杜威等人。
结构功能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因素,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连接,并相应地对社会整体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其状态总是平衡的,而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尽管会发生变化,但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经过自我的调节和整合,仍然会达成新的平衡状态。
在帕森斯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社会体系》一书中,所谓社会结构,在他看来,是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会系统”,包含执行“目的达成”、“适应”、“整合”和“模式维护”四项基本功能的完整体系。
这个完整体系被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四项基本功能:“经济系统”执行适应环境的功能;“政治系统”执行目标达成功能;“社会系统”执行整合功能;“文化系统”执行模式维护功能。
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整体的、均衡的、自我调解和相互支持的系统,结构内的各部分都对整体发挥作用时,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维持整体的动态的均衡秩序。
在这里,结构表现为一种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整体稳定社会秩序,而构成社会稳定秩序的关键条件是共同价值体系,要让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体系,并且能把这套价值体系作为行动的依据标准和导向,规范自己的行动或者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结构,成为社会性的共识,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使社会道德渗透到每个人的意识之中,成为社会成员思想意识的组成部分,让整个社会拥有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从而才能使整个社会保持稳定这种把整个社会道德观念传输给单个的个体的过程就是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发展演变[摘要]本文论述了作为现代主义核心的功能主义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探讨了功能主义未来的发展趋势.重新强调了功能主义因其合理内核及意识形态背景,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辞海》中功能的解释一指事物的功效、作用,一指事攻和能力.《汉书·杜钦传》〝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与官职〞.本文中所探讨的功能即为事物的功效、作用. 功能主义一词早在18世纪即已出现,当时指的是一种哲学思想.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设计史上的巨大变革,现代主义设计开始萌芽、发生和发展.功能主义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与特征,它以崭新的面貌在19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历史地位.功能主义最具影响力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认为一件物品或建筑物的美和价值取决于它对于其目的的适应性.〞[1]p108 在人类现代设计发展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功能主义始终作为一条主线索贯穿其中,设计终将不能舍弃〝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第一准则.一.功能主义的萌芽和发展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篇章.现代工业设计在轰鸣的大机器生产中孕育,在与传统设计彻底分离的阵痛中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18世纪英国开始的商业化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起点.在商业化的条件下,市场迅速扩展,设计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和工业社会中进行美学与社会交流的载体,开始具有它今天所具有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传统产业的一些消费性用品如家具、小五金、陶瓷等,依然以装饰和趣味为主要因素,实用和功能反倒退居其次.但一些非消费性的工业产品,如机器、仪器和工具,工业革命对其设计带来了巨大变化.在这些生产领域,〝产生了一种直接而坦率的设计语汇,强调产品的使用功能和效率,〞[1]p35标志着设计开始与传统分道扬镳. 图(1-1)所示即1755年由伦敦著名仪器制造师约翰·多伦德(John Dollond)研制的天文尺,它用来测量太阳直径及恒星间距.其设计简洁、明确,真实的反映了仪器的材料、结构和用途,抛弃了任何形式的装饰,预示着将来功能主义设计的出现.从19世纪开始,功能主义的趋向便愈加明显地发展起来. 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拉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为思想先驱的工艺美术运动在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 1834-1896)领导下展开了。
西方社会学派别介绍西方社会学派别介绍芝加哥学派20世纪初至30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
1892年美国社会学家A3>.W.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开设了第一个社会学研究生班,与G.E.文森特合写了第一部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1894),并于1895年创立了美国第一个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社会学系创立后,斯莫尔先后聘用了文森特、W.I.托马斯、R.E.帕克、E.W.伯吉斯等人,形成了该系强大的师资阵容。
到20年代,在帕克等人的努力下,该系日臻完善,每年招收 200余名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开设 40多门课程,成为同期美国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学系。
以后影响日益扩大,逐步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学派对新兴的芝加哥城市的社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托马斯和F.W.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是该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芝加哥学派对人文区位、邻里关系、人口、种族、犯罪、贫民窟等问题的研究,是都市社会学研究的范例。
这一时期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果有:帕克等人著的《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1925)、《都市社区》(1926),伯吉斯的《家庭——相互影响的个性之统一体》(1926),L.沃思的《都市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1938),H.佐巴夫的《黄金海岸和贫民窟》(1929),F.R.思雷舍的《团伙》(1927),等等。
芝加哥学派的经验社会学方向对后来美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到了30年代,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相继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中心。
1935年美国社会学会创办了《美国社会学评论》,不再以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刊物为全美社会学会刊。
这一变更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统治地位的减弱。
美学思想彭 锋 / 主持艺术的自主性:论艺术社会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美学思想阳 烁近年来,有学者将艺术社会学归结为三种范式:以卢卡奇、戈德曼、阿多诺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范式;以贝克尔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范式以及以德诺拉为代表的新艺术社会学范式①。
前两类的分类方式主要依据的是偏向艺术和偏向社会学之间的差别,而第三类新的艺术社会学范式则是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和融合。
本文试图通过进一步厘清艺术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来反思这一分类方式的合理性。
一、艺术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关于“何为艺术社会学”一直存在争论,许多学者都曾尝试通过对艺术社会的文献梳理来构建艺术社会学的发展路径②。
下面,本文试图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审视艺术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历史发展和变化。
摘要: 近期流行的一种观点将艺术社会学划分为三种范式:“艺术——社会”学范式、“艺术——社会学”和新艺术社会学。
本文试图通过进一步厘清艺术社会学的发展路径来反思这一分类方式的合理性,并且试图以艺术的自主性为核心重新对艺术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进行重新划分。
关键词: 艺术社会学;审美转向;研究范式;艺术自主性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18 (2022) 02-0119-05The Autonomy of Art: On the Three Developmental Phrases of the Sociology of ArtYang ShuoAbstract : Recently, a popular view divides the sociology of art into three paradigms: "art-society" paradigm, "art-sociology" and the new sociology of ar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flect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is classification by teasing out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rt sociology. It tries to redivide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sociology of art by focusing the art autonomy.Key words : art sociology; aesthetic turn; research paradigm; the autonomy of art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社会学起源于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③。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诞生于1910年左右的美国,被认为是美国传播学的源头。
当时,芝加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哈珀致力于将该校办成美国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并对探索新知和面向社会十分推崇,于是为芝加哥学派的诞生提供了自由的土壤。
芝加哥学派为何衰落?1.结构功能主义与定量研究的结盟力量巨大,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出现,并更加适应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
而芝加哥学派排斥定量方法,这无疑显得有些落后。
2.二战后,美国急于发展经济和政治,对社会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控制,而芝加哥学派提倡的自由观念和理想主义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制,这让他们得不到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支持,日渐式微。
3.芝加哥学派内部近亲繁殖,以及其关注的议题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成果不受重视。
总的来说,是芝加哥学派本身的研究重点与美国当时的国情不符,再加上研究视野狭窄,方法有局限性,最终导致了衰落。
一、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的。
芝加哥派的主要学术成就:1.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2.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城市理论3.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完善4.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二、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即世界经济危机时期,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结构功能论的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在结构功能论看来,社会首先是一个整体。
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①适应:;②达鹄;③整合;④维模2.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供了一种更具弹性的功能分析方法。
三、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透彻的冲突论。
1.刘易斯・A・科塞:功能冲突论。
《冲突的社会功能》社会冲突不只是具有破坏的反功能,也具有正功能。
2.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达伦多夫认为,“我们称作社会分层的不平等体系,只不过是社会权力结构的派生物”这属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冲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