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irchhoff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
- 格式:ppt
- 大小:415.50 KB
- 文档页数:25
矢量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荣骏召;芦俊;李建峰;王成祥【摘要】由于传统的Kirchhoff积分法偏移基于标量声学波动方程,没有考虑地震波场的矢量特性,偏移成像的精度较低、保幅性较差.因此,本文从多分量地震波矢量场的特征出发,基于均匀各向同性弹性波波动方程,推导了Kirchhoff积分法矢量偏移公式;利用弹性波波动方程的矢量特性,在偏移过程中将泄漏的地震波信息还原到PP波与PS波分量中,实现了偏移过程中的波场分离.二维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矢量数据的深度偏移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多分量地震数据的波型泄漏现象,提高偏移成像的精度.【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7(052)006【总页数】7页(P1170-1176)【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Kirchhoff积分法偏移;矢量;多分量【作者】荣骏召;芦俊;李建峰;王成祥【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在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实验阶段常常假设垂直分量主要接收PP波,水平分量主要接收PSV波和PSH波,但这种假设的前提条件是近地表存在低速带,地震波近似垂直出射地表。
但实际上,随炮检距的增大,尤其近地表存在高速层时,地震波几乎无法垂直出射,这会导致地震波偏振矢量与检波器的三个分量之间存在夹角。
因此,三分量检波器的每一个分量都会同时接收纵横波的部分投影,即出现“波型泄漏”现象[1-5]。
传统的声波方程为解决波型泄漏问题,通常会进行波场分离,主要采用波数域滤波及Radon变换等[6-8]。
但波数域滤波很容易丢失地震数据的低频成分,Radon变换通常会存在保幅性差的问题[9-11]。
为此,人们对波场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研究作者:熊小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8期[摘要]叠前深度偏移可以解决复杂构造,陡倾角地层的成像,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叠前深度偏移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本文主要介绍了叠前深度偏移的原理,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的实现过程及优缺点和实际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 Kirchhoff、速度模型、陡倾角地层中图分类号:P618.1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05-01引言:叠前深度偏移可以更好的解决复杂构造带地质体成像问题,已成为地球物理界的共识和勘探趋势。
地震偏移成像是一种将地震信息进行重排的反演运算,能使地震波能量归位到真实空间位置,获取地下正确构造图像。
上世纪70 年代初出现了基于几何地震学和绕射理论的射线偏移;同一时期Claerbout等针对标量波动方程提出了有限差分近似解法,实现了地震偏移。
Kirchhoff 积分法是以Hagedoorn“绕射最大凸度曲线”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表述为沿绕射曲线在地面对所有接收点进行加权积分的过程。
后来Keho等提出了Kirchhoff偏移的算法原型。
一、叠前深度偏移的处理过程(1)叠前深度偏移基本原理Kirchhoff深度偏移算法可应用于大角度倾斜地层和横向速度剧烈变化的情况。
同时还较好地顾及了介质的曲界面、强折射面对地震波射线的折射效应。
它在层状介质模型下的三维深度域偏移计算公式为:式中和为地面上的坐标;为深度;为偏移场在点上的双程旅行时;为轴与连接点和点的直线间的夹角。
上式可以最终归结为根据给定孔径的绕射波空间时距曲线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场之和。
(2)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主要步骤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主要包括初始速度模型建立、旅行时计算、Kirchhoff偏移求和、深度速度模型迭代与修正。
①速度模型的建立叠前深度偏移时,首先利用常规处理中获得的叠加速度对目标线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得到时间偏移的共成像点道集,再对共成像点道集进行反动校,利用反动校后的共成像点道集做速度分析,求得均方根速度。
三维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软件在并行计算机上的实现技
术
李伟;顾乃杰;刘振宽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年(卷),期】2002(038)020
【摘要】文章针对三维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过程中的成像精度和并行效率两项技术指标,进行了实用技术研究.为提高成像精度笔者开发了三种反假频算法、三种旅行时体插值方法、偏移孔径控制和振幅保真技术;为提高并行效率这里采用分治策略将叠前数据分割、成像体分块来解决处理器间负载平衡问题.采用国际通用的Marmousi模型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实用性,选用SEG/EAGE模型进行了并行效率测试.成像深度误差小于3%,在2-8个处理器试验,并行效率平均到达80%,霍多莫尔实际资料处理取得满意效果.
【总页数】4页(P211-214)
【作者】李伟;顾乃杰;刘振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合肥,230026;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1637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
【相关文献】
1.异构计算环境下的三维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混合域并行算法 [J], 王一达;赵长海;李超;张建磊;晏海华;张威毅
2.三维叠前波动方程共偏移距拟屏深度偏移 [J], 史迪文
3.在一个多指令多数据并行计算机上进行二维叠前基尔霍夫深度偏移 [J], Char.,EE;王伟
4.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上进行三维叠前成象 [J], Lynn,WS;乐有喜
5.基于L_0范数的超高分辨率最小二乘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英文) [J], 武绍江;王一博;马玥;常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过仔细的试验和分析,我们确定了本次的时间域处理流程,常规处理流程简图如下:1 、深度偏移处理主要技术措施1.1、相干反演相干反演是用来建立初始速度―深度模型的常用手段。
其主要思路是:用射线追踪产生的旅行时曲线,沿该曲线的时间窗口计算叠加道的相干值,用不同的层速度进行相同的处理,取最大相干值对应的层速度为期望的速度。
输入的是未叠加的数据(如共中心点道集或共炮点道集),输出的是初始速度模型。
该模型通常是基于附近的井信息和叠加剖面的解释。
反演是一层一层进行,在迭代中完成。
该方法依赖于:①介质模型的解释;②射线追踪算法;③目标函数的选择;④找最大目标函数方法。
1.2、层析成像初始模型(速度模型和深度模型)往往是粗糙的,要得到精确的深度域结果,就要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方法不断调整、优化层速度模型,直至每一个共偏移距的成像结果一致为止,使之与地下地质情况最佳吻合。
层析成像技术,是速度模型优化的主要手段,在地震学和地震勘探的研究工作中,人们引进了医学上的CT 技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就是利用X射线检查人体内部的技术。
在医学上X射线是直线路径,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是沿着弯曲的路径。
层析成像模型修改也是反复迭带进行的。
1.3 、射线偏移对地下倾斜界面,在地表记录的地震资料经处理获得的剖面,在横向和垂向位置以及倾角都与真实情况有差异,只有经过层位偏移后才能恢复到真实位置。
将时间域零炮检距剖面上层位转化为深度域层位,称之为射线偏移。
输入的是零炮检距剖面上解释的时间层位(通常在叠加剖面上解释)和层速度。
输出的是深度域层位。
1.4 共反射角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Paradigm的具有专利技术的从目标成像点向地面进行射线追踪的共反射角偏移。
广泛用于目标区的偏移成像。
1.5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Paradigm的二维F-X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有利于复杂速度场及复杂构造和陡倾角成像。
2 、深度偏移处理的关键步骤2.1、时间域构造模型建立层位解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第一层的深度应大于能接收到该层反射的最大偏移距,即该层的“临界”偏移距。
第三章 Kirchhoff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大家知道,叠前偏移的概念早在70年代中期就提出来了,但由于叠前记录的信噪比较低,偏移的初始模型又很难选准,加之当时的计算机无法承受叠前偏移较大的计算量,直到90年代叠前偏移才开始尝试应用于油气勘探地震数据的精细处理中。
常见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绕射扫描叠加原理的Kirchhoff 积分法,另一类是基于波动方程的偏移方法(如有限差分偏移方法、Fourier 偏移方法等)。
本章重点讨论Kirchhoff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Kirchhoff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目前主要完善三维采集和叠前深度偏移软件。
积分法具有高偏移角度、无频散、占用资源少和实现效率高的特点,并且积分法能够适应变化的观测系统和起伏的地表,优化的射线追踪法和改进的有限差分法能够在速度场变化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计算绕射波和反射波旅行时,从而使积分法能够适应复杂的构造成像。
地震偏移成像问题,经过最近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经基本解决了和正在解决三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和多分量地震偏移等诸问题。
但是偏移中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真振幅偏移问题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偏移问题。
近年来,解决真振幅偏移问题就是偏移地震数据得到真正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从而为岩性解释服务。
由于积分法具有许多优点,因此研究Kirchhoff 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下面就变速射线追踪法计算走时、有限差分法计算走时以及Kirchhoff 型常规叠前深度偏移和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做详细讨论和分析。
§3.1 变速射线追踪法计算走时Kirchhoff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了多年,并解决了不少复杂构造的成像问题(Zhu & Lines, 1998)。
Kirchhoff 积分法的关键是绕射旅行时的计算,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射线追踪法和有限差分法(Schneider, 1992,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