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史参考书目[精华]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导言1、顾颉刚口述、何启君整理《中国史学入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2、李学勤等《中国古史导读》,文汇出版社,1991。
3、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4、(日)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朱天俊、陈宏夭《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6、孟宪恒《史学文献检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先秦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基本史料】1、[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
2、[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战国]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76。
6、《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
8、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新知识出版社,1956。
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
【史学著作】1、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
3、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至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
6、西安半坡博物馆《中国原始社会》,文物出版社,1977。
7、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合著《远古中国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9、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0、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
1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关于新中国妇女的书籍
新中国妇女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了解新中国妇女的角色、贡献和挑战,有许多书籍涵盖了这个主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中国妇女的书籍的介绍,这些书籍记录了她们的历史、成就和现实问题。
1.《中国妇女史》:这本书是中国现代妇女历史的里程碑之作。
它详
细记录了中国妇女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和进步,揭示了妇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变革。
2.《新中国女性:解放、参与和领导》: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新中国成
立以来妇女地位的变化和发展。
它强调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历史和成就,以及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参与和领导地位。
3.《中国农村妇女的故事》:这本书通过记录中国农村妇女的真实故事,展示了她们在面对贫困、教育和家庭责任等方面的勇气和坚定。
这本书让读者深入了解了中国农村妇女的现实挑战和努力。
4.《儿童,妇女和家庭在新中国》:这本书关注儿童、妇女和家庭在
新中国社会中的变化和发展。
它探讨了中国政府在教育、健康和妇女权益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仍需解决的问题。
5.《妇女权益与发展:新中国的经验》:这本书对新中国在妇女权益保护和发展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它探讨了妇女在教育、就业、政治参与和家庭权益方面的进展,同时也提出了促进性别平等的挑战。
这些书籍不仅提供了关于新中国妇女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理解,还使读者能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它们为我们认识妇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促进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提供了启示。
《中国史学史》教学参考书目教材:1、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刘节:《中国史学史稿》3、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1册)4、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教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6、张孟伦:《中国史学史》(第1、2、3册)7、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中华书局,1997年9月版。
8、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9月版。
9、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10、曹家齐《顿挫中的嬗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北苑出版社2000年。
11、周文玖,《史学史导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2、张越编,《史学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专著:新史学九十年,许冠三,岳麓书社,2003年。
新中国史学五十年,张剑平,学苑出版社,2003年。
马金科等:《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叙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版。
二十世纪后半期史学主潮,王学典,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王学典,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巴勒克拉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5、后现代与历史学,王晴佳、古伟瀛,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7、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周文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罗志田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19、经史抉原,蒙文通,巴蜀书社,1995年。
20、近代中国史学十论,罗志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史通笺记,程千帆,中华书局,1980年。
22、文史通义新编,仓修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3、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美)汪荣祖,中华书局,1989年。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xx·xx:《妇女与小说(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法】xx·xx:《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xx:《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xx】xx·弗里xx:《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英】xx·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6、【英】xx:《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7、xx、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xx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9、xx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xx】xx·xx:《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xx等译,xx: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1、xx:《“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xx】xx:《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xx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xx:《走出男权传统的xx: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xx:三联书店1995年版。
15、xx:《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xx:《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xx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xx:三联书店1995年版。
18、xx:《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xx】E.M.xxxx:《女性主义神学景观》,xx译,xx:三联书店1995年版。
【文学书单】古代才女都看什么书籍?古人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多人对这句话都存在误解,以为不识字不读书的女性才是好的。
其实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鼓励女性多看书,知明礼,识大义。
那么古代才女都看什么书籍,你们知道吗?今天藏书馆APP就跟大家来揭晓答案。
一、《女孝经》《女孝经》是唐代郑氏编纂的。
这本书写于唐朝开元时期。
《崇文总目》于宋代首次发现,元代编纂《宋史》时收录于唐代著作中。
这本书写成后,在唐代并没有广泛传播。
宋元时期,该书略为流行,而其衍生物《女子孝经》则较为流行。
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分别有宋代的女性孝书。
二、《列女传》《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史书,也有人认为是一部妇女史,共七卷。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儒生、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但也有人认为这本书不是刘向写的,所以一些通俗版本的作者会匿名。
也有人认为,现在的版本是后人在刘翔所作的版本上加了几条而得。
三、《四书》作为儒家学派经书的《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其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华。
但《四书》中也存在着先人思想的局限性。
四、《女论语》《妇女论语》又称宋若昭《妇女论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女性教育教科书。
如今,班昭名下共有十二章,包括分身术章、学写字章、学礼貌章、早起章、照顾父母章、照顾叔叔阿姨章、照顾丈夫章、训练男女章、持家章、待客章、温柔章、守节章。
每一章都详细地记载了古代妇女的言行和她们的家务。
五、《女范捷录》《女范捷录》是一本中国家庭女教读物,全书共分为统论﹑后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十一篇﹐宣扬“男正乎外、女正乎内”,“父天母地、天施地生”,“忠臣不事两国、烈女不更二夫”等封建主义思想,称赞《女诫从内训》诸书,阐述我国封建社会伦理的女学。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德】E.M. 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
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德】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书店1995年版。
21、陈惠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6寸pdf)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主讲: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一、中国古代妇女史概说(为什么学习中国妇女史)1.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何时?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宋朝,到清朝时比较盛行,是汉族妇女才缠足,本来清朝统治者希望汉族妇女放足(就像要求汉族男子剃发一样),但是汉族故意与满族作对,是一种民族抗争、民族情怀,你要我干的事,我偏不按统治者的意思办。
2.中国自古就鼓励才女写诗吗?唐朝不鼓励女诗人写诗,虽然有李冶、鱼玄机、薛涛等女诗人。
李冶(李季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唐朝鼓励妇女唱歌跳舞,如杨贵妃就是一个舞蹈家。
宋朝才开始正面认定和鼓励妇女写诗。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唐朝以前,难道宋朝以后中国不出美女?是因为宋朝以后中国人的观念(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发生变化,认为谈论妇女的身体不体面,谈论妇女的精神才体面。
3.中国自古就是男耕女织吗?明朝末期出现新的经济现象:社会分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男的,男人去纺织,女人从事纺线、养蚕,开始并不是男耕女织。
4.中国古代有没有职业女性?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稳婆、药婆、虔婆)就是古代的职业女性。
青楼女子也是职业女性。
明清之际有钱人家还请有很闺塾师(女教师)来教自己的女儿(教育的目的是达到色艺俱佳),以便嫁一个好人家。
5.中国古代女子未嫁而逝是否都要葬在孤女坟?唐朝以前是葬在父系祖坟中,包括出嫁生儿育女的女人其骨骸也葬在父系祖坟里。
宋朝以后对未嫁而逝的孤女是以结冥婚的形式(找一个未婚而往生的男性结冥婚),葬到男性祖坟里。
女人死后葬父系祖坟还是丈夫祖坟的原因,是一个妇女身份认定的问题,唐朝以前把女人看作是父亲的女儿,所以葬到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把女人看作外人,迟早是要嫁给别人,所以要葬到丈夫祖坟里。
傅立叶:妇女解放的尺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
布洛赫:一个古董迷可能沉湎于故纸堆,但一个真正的史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却是具有渴望理解生活的欲望。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主讲: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一、中国古代妇女史概说(为什么学习中国妇女史)1.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何时?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宋朝,到清朝时比较盛行,是汉族妇女才缠足,本来清朝统治者希望汉族妇女放足(就像要求汉族男子剃发一样),但是汉族故意与满族作对,是一种民族抗争、民族情怀,你要我干的事,我偏不按统治者的意思办。
2.中国自古就鼓励才女写诗吗?唐朝不鼓励女诗人写诗,虽然有李冶、鱼玄机、薛涛等女诗人。
李冶(李季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唐朝鼓励妇女唱歌跳舞,如杨贵妃就是一个舞蹈家。
宋朝才开始正面认定和鼓励妇女写诗。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唐朝以前,难道宋朝以后中国不出美女?是因为宋朝以后中国人的观念(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发生变化,认为谈论妇女的身体不体面,谈论妇女的精神才体面。
3.中国自古就是男耕女织吗?明朝末期出现新的经济现象:社会分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男的,男人去纺织,女人从事纺线、养蚕,开始并不是男耕女织。
4.中国古代有没有职业女性?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稳婆、药婆、虔婆)就是古代的职业女性。
青楼女子也是职业女性。
明清之际有钱人家还请有很闺塾师(女教师)来教自己的女儿(教育的目的是达到色艺俱佳),以便嫁一个好人家。
5.中国古代女子未嫁而逝是否都要葬在孤女坟?唐朝以前是葬在父系祖坟中,包括出嫁生儿育女的女人其骨骸也葬在父系祖坟里。
宋朝以后对未嫁而逝的孤女是以结冥婚的形式(找一个未婚而往生的男性结冥婚),葬到男性祖坟里。
女人死后葬父系祖坟还是丈夫祖坟的原因,是一个妇女身份认定的问题,唐朝以前把女人看作是父亲的女儿,所以葬到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把女人看作外人,迟早是要嫁给别人,所以要葬到丈夫祖坟里。
傅立叶:妇女解放的尺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
布洛赫:一个古董迷可能沉湎于故纸堆,但一个真正的史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却是具有渴望理解生活的欲望。
女性史史料角度下的《世说新语·贤媛》作者:苏秋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8期摘要:刘向《列女传》是我国妇女传记的开山鼻祖,《世说新语·贤媛》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于正史《列女传》外的一朵“奇葩”,二者都是妇女史研究中的重要史料,分析后可以发现,《世说新语·贤媛》在很大程度上对《列女传》进行了继承,但与此同时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但要使这一结论发挥其对妇女史研究的价值,则仍需更多相关史料作支持。
关键词:女性史;史料;《世说新语·贤媛》;《列女传》作者简介:苏秋红(1993-),女,汉族,福建泉州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学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1女性史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到今天已经在史学舞台上占领了一席重要之地。
然而正如学者所提,今天的女性史研究处于一种“既‘上不去’(缺乏理论升华),又‘下不来’(缺乏细微具体的个案研究)”的情况,[1]这个“下不来”不仅指个案研究的缺乏,还体现在对基础史料的立足不够,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这点的重要性。
[2]与历代正史对于中国历史研究之重要性类似,历代妇女传记对于妇女史研究显然是首要的史料,而我国历史上为妇女立传的开山鼻祖即为刘向的《列女传》,这之后各大正史中也陆续出现了《列女传》的身影,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正史中的《列女传》外还有一朵“奇葩”——《世说新语·贤媛》,众所周知《世说新语》虽然更多的属于文学作品范畴,但其史料价值历来受重视,《贤媛》篇于妇女史史料而言也有其自身的价值。
无疑刘向的《列女传》对后世正史中的《列女传》皆有根深蒂固的影响,關于此方面,学界多有研究,便不赘述,但学界少注意到的是《世说新语·贤媛》与刘向之《列女传》亦存在不少联系,对此进行讨论多少能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女人必读的历史好书籍有哪些一个能思想的女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一历史类的书籍是适合女性看的。
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女人必读的历史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女人必读的历史书籍1.万历十五年[美] 黄仁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997-5 / 18.00元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
这些事件,...2.枪炮、病菌与钢铁 : 人类社会的命运[美] 贾雷德·戴蒙德 / 谢延光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6-4-1 / 45.00元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3.史记司马迁/ (索引)司马贞,(正义)张守节/ 中华书局/ 1982-11 / 125.00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在史记之前,有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如春秋,有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如国语、战国策,有以文告档卷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如尚书,可是没...4.全球通史(第7版上册) : 从史前史到21世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 董书慧、王昶、徐正源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1 / 88.00元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
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5.从黎明到衰落 : 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美] 雅克·巴尔赞 / 林华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2002-10 / 68.00元《从黎明到衰落》是雅克·巴尔赞毕生对1500年以来整个西方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20世纪文化论著中的经典之作,评论家们将此书推崇为文化作品创作历史上的一...6.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 为什么欧洲对现代文明的影响这么深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 席玉苹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0-11-25 / 25.00元“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视野开阔的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评《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侯杰;李钊【摘要】@@ 由陈三井主编、张玉法总校订、鲍家麟等人撰写的<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2000年12月由我国台湾省台北市近代中国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再版.该书是一幅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的画卷,由台海两岸及旅美学者共同执笔,分别论述了晚清、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时期、抗战前后、战后台湾地区及大陆的妇女运动发展、变化状况,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近代中国妇女运动通史性著作.【期刊名称】《妇女研究论丛》【年(卷),期】2005(000)004【总页数】3页(P78-80)【作者】侯杰;李钊【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哲学政法2005 年 7 月第 4 期总第 66 期妇女研究论丛 Collectionof Women'sStudies July, 2005No.4Ser.No.66中图分类号:D442.9视野开阔的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一评《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侯杰 1 李钊 2( 1.2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文献标识: A文章编号:1004-256312005)04-0077-03由陈三井主编、张玉法总校订、鲍家麟等人撰写的《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2000 年 12 月由我国台湾省台北市近代中国出版社出版,2004 年 9 月再版。
该书是一幅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的画卷,由台海两岸及旅美学者共同执笔,分别论述了晚清、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时期、抗战前后、战后台湾地区及大陆的妇女运动发展、变化状况,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近代中国妇女运动通史性著作。
一、一幅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的壮美画卷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该书通过一系列开拓性的努力达到一个新水平。
张玉法在“导论——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回顾”中,详细梳理了目前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领域中主要的议题及相关研究成果。
2012年“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38970 学分:2上课时间:星期三,13:00-14:50 地点:理教106室任课教师:李志生,邓小南E-mail:zhisheng_li_bd@(李志生)一、教学目的:本课将从政治、法律、经济、身体、文本、妇女史料、妇女理论等多个侧面,探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妇女的生活面貌,介绍研究中国妇女史的材料及其解读方法。
本课将运用妇女史研究的重要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和差异理论,以新颖的视角,展现和阐释中国古代妇女的不同生活侧面,力求使学生看到鲜活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学时):“中国妇女史专题”计划教学一学期(38学时)(至2012年6月24日)。
绪论当代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妇女史(2学时,2月15日)1、中国古代语境中的“妇女”一词2、中国古代妇女的差异性3、社会性别理论与中国古代妇女历史阅读材料:●琼·W·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载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艾莉森·贾格:《性别差异与男女平等》,载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中文版序”●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导言、第一章●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引言●李志生:《妇女、社会性别和差异——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的当代思考》,载魏国英、马忆南主编《女性学研究集萃(1990-2010)》(一)家国、内外与中国古代的后妃1、家国与夫妻:中国古代的当国后妃(2学时,2月22日)阅读材料:●任士英:《后妃当国》●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雷家骥:《武则天传》●《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史记·吕后本纪》,《汉书·高后本纪》2、家国、内外:中国古代权力边缘的后妃(2学时,2月29日)阅读材料:●商传、杨林等:《中国历代后妃传》●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新、旧《唐书·长孙后传》,《明史·马皇后传》,《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新、旧《唐书·杨贵妃传》(二)内外、“三从”与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身份1、社会性成人身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妇女(2学时,3月7日)●凯琳·萨克斯:《重新解读恩格斯——妇女、生产组织和私有制》,载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李志生:《秦汉隋唐间妇女社会性成人身份的变化》,载《北大史学》第10期,2004年2、“三从”的影响:中国古代妇女的财产继承权(2学时,3月14日)阅读材料:●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第三章《妇女的家产继承权》●白凯:《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阿风:《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三)文本解读与中国古代的妇女形象1、历史与传说:杨贵妃(2学时,3月21日)阅读材料:●刘静贞《依违于私情与公义之间——孟姜女故事流转探析》,载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K. 詹金斯《历史的再思考》。
以下是与古代妇女地位有关的一些书籍:
《古代妇女地位研究》- 刘德培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研究》- 丁仕美
《古代妇女地位研究论集》- 王瑞华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演变史》- 沈仁华
《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演变》- 杨秀芳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社会学研究》- 朱立平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研究论文选集》- 陈慧敏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与家族制度》- 陈恒
《妇女地位与儒家文化》- 陈晓丽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研究论文集》- 张晓莉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研究,包括其在家庭、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地位,以及在儒家文化和家族制度中的角色和影响。
这些书籍通过历史文献和社会学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古代妇女地位的变迁和演变过程。
中国妇女史参考书目[精华]
教师:姜进博士
中国妇女史
(中国近现代史妇女史方向硕士课程,2007年秋季)
每周三中午11:30,闵行校区历史系近现代史教研室
课程简介:
这是一门给研究生开的阅读讨论课,目的是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使学生熟悉中国妇女史领域的研究概况,包括该领域的历史发展和所关注的问题、焦点、及方法论。
作业与要求:
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完成本周的阅读任务,上课时积极参加讨论。
每周课前交一篇500-800
字的读后感。
学期作业要求写一篇5000-8000字的有关中国妇女史领域中某一个方面研究成果的综述。
阅读计划:
第二周(9-12) 导言
第三周(9-19) Virginia Woolf, A Room of One’s Own.
刘耀春,“文艺复兴时期妇女史研究”
第四周(9-26) 内闱: 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 / 伊佩霞
第五周(10-3) 放假
第六周(10-10) 缀珍录: 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 曼素恩
第七周(10-17) 闺塾师 : 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 高彦颐
中国妇女生活史 / 陈东原
第八周(10-24) 繁盛的阴 / 费侠莉
中国古代房内考 = Sexual life in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
/(荷)高罗佩
第九周(10-31) 校运会
第十周(11-7) 危险的愉悦 : 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 贺萧
第十一周(11-14) 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 社会性别视角和跨学科视野 / 杜芳琴著
华夏女性之谜 : 中国妇女研究论集 / 李小江主编
第十二周(11-21) 中国古代妇女史 / 刘士圣著
古代女性世界 / 洪丕谟,姜玉珍著
中国妇女生活史 / 陈东原著
第十三周(11-28) 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 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 = Chinese wome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ixty years of change in Lu village Yunnan (加) 宝森著
明清云南妇女生活研究 / 沈海梅著
女书与楚地妇女 / 骆晓戈著
第十四周(12-5) 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 / 定宜庄著
中国清真女寺史 / 水镜君, (英) 玛利亚?雅绍克著
民族、性别与阶层:伪满时期的“王道政治” / 刘晶辉著
第十五周(12-12) 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 / 王政, 陈雁主编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 夏晓虹著
第十六周(12-19) 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 : 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 / 李长莉著
一九一0-一九二0年代都会新妇女生活风貌: 以,妇女杂志,为分析实例 / 周叙琪
空间的建构与想象: 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的日常生活 / (韩) 朴姿映[著] 第十七周(12-26) 性别文化学视野中的东方戏曲 / 李祥林著
失落的历史: 中国女性绘画史 / 陶咏白
第十八周(2008-1-2)最后的记忆: 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 / 定宜庄著生育人生 :田野调查笔记--生育文化?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
大山的女儿: 经验、心声和需求山区妇女口述 / 杜芳琴和锺华主编
第十九周(1-9) 异化与抗争: 中国女工工作史研究 / 佟新著
社会的又一层面 : 中国近代女佣 / 陆德阳, 王乃宁著
第二十周(1-16) 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 1600-1950 / 吕芳上主编
近代中国的妇女与社会1600-1950 / 游鉴明编
近代中国的妇女与文化 1600-1950 / 罗久蓉, 吕妙芬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