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分析》篇一一、引言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Lung Disease,NTMLD)是一种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随着近年来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深入研究,该病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患者资料与方法1. 患者资料本组共收集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1例。
患者年龄分布广泛,以中老年为主,病程长短不一。
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 方法对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等。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1. 临床表现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发热等。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2. 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液培养、支气管镜检查等。
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四、治疗与预后1. 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辅以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等。
2. 预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预后因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而异。
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预后较好。
但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五、讨论通过对9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我们发现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
治疗上主要采用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区分结核杆菌和非结核杆菌的试验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区分结核杆菌和非结核菌的试验方法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肺部以及其他器官。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全文及专家精彩解读!文章来源: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16,39(6):438-44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编写组非结核分枝杆菌(nolq—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也曾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Mycobacteriaother than tuberculosis,M0TT),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C)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
随着医务工作者对相关疾病认识的提高、菌种鉴定技术的进步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增多等因素,临床观察到的与NTM相关的疾病呈明显增多趋势。
临床对NTM感染疾病诊断和治疗需求的增加促使临床实验室检验能力不断提升。
为促进实验室NTM检验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临床医生对实验室结果的正确认知,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流行病、临床和实验室领域专家就NTM相关实验室诊断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撰写此共识。
一、MTM的细菌学特点MTM的细菌学特点与结核分枝杆菌(MTB)类似,属于需氧菌,细胞壁富含脂质使其具备抗酸染色的特点,由于细胞壁疏水性强不利于水溶性营养物质和药物进入,因此细菌能对抗各种去污剂。
NTM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土壤和水中最为常见,水源性NTM与人类感染的关系最为密切。
城市供水系统通常使用含氯制品进行杀菌,因此供水系统中能耐受氯的放线菌成为最重要菌群,其中就包括NTM。
NTM具有易于形成生物膜、耐饥饿、耐极端温度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在水中长期存活。
对于大多数NTM菌种来说,最佳的体外培养温度为35~37℃,但有些菌种,如海分枝杆菌和溃疡分枝杆菌需要较低的培养温度(28~30 ℃),而嗜热分枝杆菌最佳生长温度是42 ℃。
因此当怀疑这些菌种较常见的肺外NTM感染,如皮肤软组织、骨关节感染时,建议同时尝试不同培养温度,以提高阳性发现。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要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指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一类分枝杆菌。
此前,NTM被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非典型抗酸杆菌、非分类分枝杆菌等。
目前已知的NTM菌种超过190种,其中大部分为寄生菌,只有少数会引起人类疾病,属于条件致病菌。
近年来,NTM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NTM可分为四个组,分别是光产色菌、暗产色菌、不产色菌和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
NTM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灰尘等自然环境中,人和某些动物都可能感染。
不同省份的NTM分离率不同,潮热地带和沿海地区更容易发现。
NTM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
有肺部基础疾病、胃食管反流、类风湿性关节炎、维生素D缺乏症和营养不良等人群更容易患上NTM病。
某些药物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感染。
传统观点认为NTM病一般不会从动物传染给人或人传染给人,而是通过环境传播。
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脓肿分枝杆菌病可能通过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尤其是囊性肺纤维化患者,可能是通过气溶胶或污染物传播。
因此,应该高度关注NTM病的传播。
NTM广泛分布于环境中,但不同种类的NTM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在临床样本中,MAC、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玛尔摩分枝杆菌、蟾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和海分枝杆菌等菌株可能具有致病性,而戈登分枝杆菌、产黏液分枝杆菌、不产色分枝杆菌和土分枝杆菌等菌株一般不致病或致病性较弱,可能只是污染或短暂的定植。
此外,NTM的分布具有地域差异,全球各大洲MAC 是主要的菌株。
NTM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其致病过程与结核病相似,但机体抗NTM免疫反应分子机制还未完全阐明。
NTM与结核分枝杆菌在菌体成分和抗原上多具共同性,但其毒力较弱。
DNA测序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鉴定和耐药性检测对于治疗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DNA测序技术的应用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点入手,探讨了DNA测序在其鉴定、耐药基因检测和种属鉴定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封闭病例和耐药菌株鉴定上,DNA测序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分析的复杂性和标准化的需求。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提高测序技术的精确性和速度,以及开发更多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检测方法。
DNA测序技术有望在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疾病防控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DNA测序、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封闭病例、耐药基因、种属鉴定、前景、问题、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是一类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属同属的非结核性分枝杆菌。
与结核分枝杆菌不同的是,NTM在人类中引起的疾病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和系统性感染等。
与结核病相比,NTM感染在临床上往往更难治疗,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DNA测序技术的出现和普及,NTM的鉴定和分析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
DNA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研究NTM的基因组,从而揭示其病理机制、耐药机制,甚至预测其对药物的敏感性。
DNA测序技术在NTM的检测、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DNA测序技术在NTM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封闭病例研究、耐药基因检测和种属鉴定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DNA测序技术带来了非常令人期待的突破,也为NTM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NA测序技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定中的应用,通过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点、DNA测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在封闭病例、耐药基因和种属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NTM)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现状,为NTM肺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2-2011年四川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收集的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菌种鉴定。
对确诊为NTM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02-2011年四川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对2 356个分枝杆菌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确诊为NTM的为251株,占10.65%,其中245株对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等常用抗结核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高达97.60%,且大多菌株同时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
结论四川省NTM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高,研究、探索抗NTM的新药及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当务之急。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um,NTM)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目前已知的有150余种,为条件致病菌[1],其中某些菌是引起肺部、局部淋巴结和皮肤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
近些年来,随着细菌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免疫受损宿主感染菌群的变迁以及少数医疗机构消毒不严等,导致NTM感染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而NTM的临床特征与肺结核极为相似,极易误诊误治[2]。
目前,结核病在全球蔓延,特别是耐药结核的上升,结核控制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3]。
四川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在2002-2011年10年间,收集到2 356株分枝杆菌, 按照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关于“非结核分技杆菌病的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确诊为NTM共251株,占10.65%,251株NTM中有245株对抗结核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四川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在2002-2011年收集到全省各地送检的2 356株分枝杆菌,其中NTM251株。
1.2 药敏检测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转种,按照WHO/IUATLD《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规定的方法和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推荐的比例法[5],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对氨基水杨酸钠(PAS)、乙胺丁醇(EMB)5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测定,药粉由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参比实验室提供(SIGMA,美国产),药物敏感性测定及菌种鉴定按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要求进行[6]。
2 结果
2.1临床资料251例NTM患者中,男性168例占66.93%,女性83例占3
3.06%;年龄18~78岁,平均41岁;初治患者176例占70.12%,复治75例占29.88%。
251例NTM病例中,农村患者218例占86.85%,城镇患者33例,占13.14%。
2.2药敏检测结果251株NTM中,245株对抗结核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97.60%,其中42株对INH、SM、EMB、RFP、PAS等5种抗结核常用药物全部耐药(42/251、16.73%),对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者达219株(219/251、87.25%),耐药结果见表2、表3。
3 讨论
NTM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人和动物均可被感染,为条件致病菌,但感染的发生和菌种分布存在地域差异,与气候环境有关,主要引起肺部病变。
近年来,随着HIV/AIDS的流行,NTM的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
据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NTM占分离菌株的11.1%,较1984年4.2%,1990年的4.9%明显增加[7] ,四川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分离所得NTM结果为10.65%,与2000年流调接近,远低于2010年22.9%比例[8]。
251例NTM患者中有176例为初次感染占70.12%,75例为复治肺结核患者占29.88%,NTM感染呈上升趋势。
由此,加强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检测技能,引进新方法、
新技术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NTM迫在眉睫。
NTM肺病的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病极为相似,现有的诊断及辅助检查等手段难以与肺结核鉴别,在菌种鉴定不普及地区和结核病短程化疗策略下,NTM肺病与肺结核病均选用SM、INH、RFP、PAS、吡嗪酰胺(PZA) 、EMB等6种抗结核药物配伍,按肺结核的短程疗法进行治疗。
由于大多数NTM对抗结核药物具有天然的耐药性,从该组NTM的耐药结果显示,INH、PAS,耐药比例高达75.59%和73.87%,耐药率略低的RFP、SM其耐药率也达57.55%和56.73%,42株对5种药物全部耐药占16.73%,耐2种以上的219株占86.07%。
由此可见,以常规的抗结核药物组合显然难以治愈NTM肺病。
NTM细胞表面高疏水性及细胞壁通透屏障是其广谱耐药的生理基础,是化疗的障碍[9] 。
目前主张采用破坏细胞壁的药物EMB与其他机制不同的药物如SM、RFP、环丙沙星等联用,但由于NTM对这些药物存在高耐药性,EMB在该组菌中耐药率达63.67%,既使是联合用药,其预后效果仍不容乐观。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抗结核新药,对NTM有一定疗效,如利福布汀、利福喷汀、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新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卷曲霉素、磺胺类等,而对NTM耐药者,即使选用其中大部分昂贵新药,疗效也并非理想[10] 。
因此,对于NTM 肺病应给予高度重视,探索诊治对策。
NTM对大多数抗结核药物耐药,临床上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案难度很大。
而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开展药敏和菌种鉴定,将NTM肺病同肺结核用细菌学或PCR方法将其鉴别。
治疗上则选择多种药物,如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氨基醣甙类加上部分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延长疗程,至少18~24个月或更长,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对NTM的药敏试验应尽可能的扩大范围,如果仅停留在现有的抗结核药物品种上,则难以选择到对NTM肺病有效的治疗药物。
对NTM肺病患者如有适应症者宜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该次NTM药敏试验中,有部分NTM对抗结核药物低浓度耐药,高浓度敏感,提示加大抗结核药物剂量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NTM数量多、分布广,新的致病菌群不断出现,尽管NTM肺病传染性不强,但它与肺结核一样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积极研究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高效的治疗药物,解决其耐药问题,是NTM控制最为的迫切的需求。
该分析和研究的结果,对NTM感染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定有价值的线索,但是也深感回顾性分析也可能带来某些不足。
特别是目前能够提供菌种鉴定的标本和被鉴定为NTM的数量有限,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受到一定的制约。
因此,加强全省各县(区)结核病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普及结核病痰分离培养,省、市(州)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抗结核药敏检测和菌种鉴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