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观察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7.65 KB
- 文档页数:15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气道通畅受阻-监测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察看有无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维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如保持患者头部正确位置,清除分泌物等。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训练,并教育患者正确的咳嗽姿势。
2.感染风险-注意患者体温的监测,察看是否有发热症状。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等。
-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3.饮食不足-监测患者饮食摄入量,察看是否有食欲不振等症状。
-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以增加食欲。
4.活动能力受限-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记录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协助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助行、运动等。
-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助行器具等。
5.失眠-观察患者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记录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规律作息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教育患者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
6.疼痛-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位置,记录疼痛的特点。
-配合医生开具适量的镇痛药物。
-应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如热敷、按摩等。
7.焦虑-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关注患者是否表现出紧张、烦躁等症状。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安全感。
-教育患者适当运用缓解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等。
8.自我护理的能力下降-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记录患者的自我护理状况。
-提供必要的护理帮助,如协助患者洗澡、进行口腔护理等。
-提供相关的教育,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
9.液体不足-监测患者的体液摄入量和排出量,察看是否有脱水的症状。
-鼓励患者适量增加饮水量。
-给予患者补液治疗,监测液体的输入和输出。
10.营养不良-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察看是否有体重下降、贫血等现象。
-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饮食,如高蛋白、高能量食物。
-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常见疾病的症状及护理措施协议书甲方:(医疗机构名称)地址:(医疗机构地址)乙方:(患者姓名)地址:(患者地址)鉴于甲乙双方为了保障乙方的健康和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特订立本协议如下:第一条任务描述甲方将根据乙方所罹患的常见疾病的症状,为乙方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具体疾病和护理措施如下:1. 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护理措施:- 症状:咳嗽、发热、咳痰等。
- 护理措施: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增加水分摄入,定期锻炼和洗手,避免与患者过度接触等。
2. 高血压症状及护理措施:- 症状:头晕、听力减退、头痛等。
- 护理措施:注意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减少盐分摄入、适量运动、定期测量血压等。
3. 糖尿病症状及护理措施:- 症状:口渴、多尿、体重减轻等。
- 护理措施:规律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控制血糖等。
第二条协议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双方可协商续签或终止合同。
第三条甲方责任1. 甲方将根据乙方的具体症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提供健康指导和咨询。
2. 甲方将定期进行乙方的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压测量、血糖监测等,以及随时调整乙方的护理措施。
3. 甲方将保护乙方的个人隐私,对乙方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处理。
第四条乙方责任1. 乙方应如实告知甲方自身的病情和症状,配合甲方提供的护理措施。
2.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指导和建议,按时服药、进行体检等。
3. 乙方应维护甲方的权益,不对甲方及其工作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侮辱、威胁或伤害。
第五条保密条款双方同意对本协议的内容和执行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进行保密,不向任何第三方披露或揭示。
第六条协议的解除与终止1. 若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严重影响协议履行的,对方有权提前解除合同。
2. 终止合同后,双方应协商处理未完成的事宜,并归还对方交付的相关资料和设备。
第七条争议解决双方如有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关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第八条其他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并签署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护理工作中常见症状护理症状是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包括患者自身的各种异常感觉和医务人员感知的各种异常表现。
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生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呼吸困难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史、发生时间、起病缓急、诱因、伴随症状、活动情况、心理反应和用药情况等。
2.评估患者神志、面容与表情、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体位、胸部体征、心率、心律等。
3.评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CT、肺功能检查等。
(二)操作要点。
1.提供安静、舒适、洁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
2.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避免刺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做好口腔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不易咳出者采用辅助排痰法,协助患者有效排痰。
4.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半卧位,改善通气,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原则。
5.根据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氧疗或机械通气。
6.遵医嘱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抗菌药物、呼吸兴奋药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7.呼吸功能训练。
8.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休息和活动,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和改变运动方式。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呼吸困难的常见诱因,指导患者识别并尽量避免。
2.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呼吸肌功能训练。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调整日常生活方式。
4.指导患者配合氧疗或机械通气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评估判断呼吸困难的诱因。
2.安慰患者,增强患者安全感。
3.不能单纯从血氧饱和度的高低来判断病情,必须结合血气分析来判断缺氧的严重程度。
4.心源性呼吸困难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20~30滴/min。
二、咳嗽、咳痰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
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常规一、意识与神经系统观察意识与神经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神经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的关键。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清醒、嗜睡、意识模糊等情况。
2.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和调节功能的情况。
3.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是否存在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或减低等异常。
二、呼吸系统观察呼吸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情况,是否存在快速浅表、缓慢深长等异常。
2.观察患者呼吸的表情、姿势和用力情况,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气急等症状。
3.观察患者的呼吸音和咳嗽情况,是否存在异常音和咳嗽。
三、心血管系统观察心血管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心脏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的情况,是否存在快速、缓慢、不齐等异常。
2.观察患者血压的情况,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
3.观察患者心音和血管杂音的情况,是否存在异常音。
四、消化系统观察消化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消化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存在厌食、食欲不振等现象。
2.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如频次、便质和便色是否正常。
3.观察患者的腹部是否存在疼痛、胀气等不适感。
五、泌尿系统观察泌尿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排尿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泌尿系疾病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频情况,是否存在尿量过多或过少。
2.观察患者尿液的性状,如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异常情况。
3.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排尿困难、尿痛、尿急等症状。
六、皮肤和黏膜观察皮肤和黏膜的观察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疾病、伤口感染等重要依据。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湿度情况,是否存在苍白、潮湿等情况。
2.观察患者皮肤有无损伤、疱疹、溃疡等病变。
3.观察患者粘膜的颜色和湿度情况,是否存在苍白、干燥等情况。
七、体位与活动观察体位与活动的观察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活动受限、体力不支等问题。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危急和复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准确的护理诊断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促进康复的关键。
以下将详细介绍 ICU 中常见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气体交换受损(一)护理诊断依据1、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呼吸浅慢。
2、血氧饱和度下降。
3、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异常,如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二)相关因素1、肺部疾病,如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2、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影响肺部血液循环。
3、呼吸道梗阻,如痰液堵塞、异物等。
(三)护理目标1、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呼吸频率和深度恢复正常。
2、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95%以上)。
3、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逐渐改善。
(四)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必要时进行吸痰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防止舌根后坠堵塞气道。
2、氧疗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氧饱和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及时调整氧流量和氧浓度。
3、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和呼吸困难程度。
观察患者的口唇、甲床颜色,判断缺氧情况有无改善。
4、心理护理患者因呼吸困难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护士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其心理负担。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一)护理诊断依据1、患者咳嗽无力,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2、肺部听诊有痰鸣音。
3、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二)相关因素1、意识障碍,无法自主咳嗽。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
3、身体虚弱,咳嗽力量不足。
(三)护理目标1、患者能够有效地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肺部听诊痰鸣音减少或消失。
(四)护理措施1、增加水分摄入对于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通过静脉补液或鼻饲等方式补充水分。
2、促进咳嗽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如深呼吸后用力咳嗽。
常见症状观察及其护理学患者的症状观察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及时处理和防止病情恶化。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学。
1.发热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37℃至38℃)的症状。
患者的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炎症、中暑、药物过敏等病因所致。
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体温值。
-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湿度、呼吸、心率等表现,以及是否出现寒战、头痛、出汗等不适症状。
-保持患者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受冷或受热。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
-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和液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患者呼吸频率和/或呼吸深度不适宜,以及呼吸时感觉困难或不舒服。
呼吸困难可以是由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并记录。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气短、咳嗽、喘息等症状。
-给予患者适当的呼吸训练和呼吸困难缓解的方法,如换气训练、气管病吸引术等。
-给予患者充分的氧气供应,保持通畅的呼吸道。
3.呕吐呕吐是指胃内的食物和液体通过口腔排出。
呕吐可以是因为胃肠道的疾病、食物中毒、药物反应等引起的。
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呕吐频率和量,并记录。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
-给予患者适当的胃肠道护理,如禁食、保持口腔清洁等。
-给予患者充分的液体和营养补充,以防止脱水和营养不良。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呕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
4.疼痛疼痛是指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受到其中一种刺激或损伤后所产生的感觉和体验。
疼痛可以是由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
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并记录。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焦虑、烦躁、出汗等症状。
-给予患者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如物理疗法、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等。
1 / 13常见症状观察及【教学目标】一、了解发热、头痛、胸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腹痛、呼吸困难的定义二、熟悉发热、头痛、胸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腹痛、呼吸困难的致病因素和身心状况三、掌握发热、头痛、胸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腹痛、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教学内容】第一节发热一、发热的定义:病理性的体温升高超过一般人的正常范围称发热。
发热是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但长期发热可使体内能量物质大量消耗,引起重要器官功能发生障碍。
QeLSKo0。
Igv15Za。
二、引起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包括生物性病原,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虫、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中枢性发热、吸收热、变态反应性发热、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发热。
三、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腔温度为计):(1)低热体温37.5-37.9℃。
(2)中等热体温38-38.9℃。
(3)高热体温39-40.9℃。
2 / 13(4)超高热体温41℃以上。
四、热型:(1)稽留热(2)弛张热(3)间歇热(4)不规则热五、对高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保暖,必要时给热饮料。
3.心理护理病人高热时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护理员应体贴、安慰病人,及时有效地解除躯体痛苦,以消除其不安心理。
0lbxl5H。
MfJvBZD。
4.降温较好的降温措施是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时,可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作大动脉冷敷。
物理降温半小时后观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EedUm8l。
BlcrRAg。
5.密切观察高热病人应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博、呼吸、血压及出汗等体症。
JKILJZk。
JFi9EO5。
6.营养和水分的补充给病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少量多餐,多饮水。
7.口腔护理应在晨起、睡前的饭后协助病人漱口或用棉球揩擦,防止口腔感染,口唇干裂者应涂油保护。
8.保持清洁在退热过程中病人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床单、被套、以防着凉。
第二节头痛3 / 13一、头痛的定义:头痛,是指额、顶、颞、枕部的疼痛,系头部痛觉神经纤维受理化刺激或感染、血管病变,缺氧等引起。
头痛可以是某些严重脑病的信号,也见于高级神经活动失调或全身性疾病。
gASjwhB。
xRujzrE。
二、致病因素:可由感染、血管病变、颅脑占位性病变或外伤等直接刺激或牵拉颅内血管、硬脑膜引起;或由五官、颈椎、颈肌病变引起;也可由于高热、高血压、缺氧、过敏反应等造成颅外软组织内血管的收缩、舒张而引起;或由于中毒、代谢障碍或神经官能症引起。
zmAxpGX。
wVUIyV9。
三、身心状况:1、头痛的特征及其伴随症状常可提示病因诊断。
2、心理反应头痛发作时痛苦难忍,病人常有辗转反侧、呻吟、哭泣,表现出焦虑、恐惧心理。
四、护理措施:1、观察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
对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病人,给予心理安慰,以解除焦虑和紧张情绪。
将病人安置在安静、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休息,保持舒适体位,促进身心放松,可减轻头痛。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we7TL7G。
6LgjuSg。
2、头痛伴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可以抬高15°-30°,伴呕吐者应注意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
lsGkXWx。
N0A8EQe。
4 / 133、保持病人大小便通畅,避免因用力增加颅内压而加重头痛,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通便。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脉搏、血压及头痛症状的改善情况。
第三节胸痛一、胸痛的定义:胸痛是指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受到某些因素(如炎症、缺氧、物理和化学因子等)刺激后,产生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的痛觉中枢而引起的局部疼痛。
xLIacP8。
d5PaUPR。
二、致病因素:呼吸系统疾病有胸膜炎、胸膜肿瘤、自发性气胸、肺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等,胸壁疾病有皮下蜂窝织炎、肋骨骨折、带状疱疹等,以及心血管疾病、纵隔疾病等。
8DVbYoY。
AWO3yEv。
三、身心状况:1、胸痛的特征2、心理状态有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
3、伴随症状有无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心悸、休克等。
四、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内清洁、安静、光线柔和,协助病人维持舒适的卧位。
2、指导病人在咳嗽、深呼吸或活动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以制动。
3、对胸痛剧烈者,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或麻醉性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
5 / 134、指导病人采用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放松技术、局部按摩、穴位按压、欣赏音乐等,以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延长镇痛药用药的间隔时间,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的危险。
VixE9gl。
QA8fCd5。
第四节恶心、呕吐一、恶心、呕吐的定义:恶心,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感觉,是欲将胃内容物经口吐出的不适感。
是延髓的呕吐中枢受到刺激的结果。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部分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
呕吐可将胃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障碍等不良后果。
ycbjAQg。
EKsH8bb。
二、致病因素:1、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幽门梗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膜炎、肠炎、急性肠梗阻等。
FOQUOX3。
2biXF10。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炎、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等。
3、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4、药物如抗癌药、雌激素、洋地黄、某些抗生素等。
5、代谢及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衰竭、低血钾、妊娠剧吐等。
三、身心状况:6 / 131、恶心轻度恶心;严重的恶心。
2、呕吐主要是通过对呕吐物性状的观察、呕吐与进食的关系、以及呕吐时伴随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估。
四、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安慰病人,解除其紧张心情,安置病人休息,保持环境清洁、安静;以温和、关心的语言和态度对待病人。
vrVTAEd。
Xh7YlOC。
2、协助病人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坐位或侧卧位。
对昏迷的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尽可能吸净口腔呕吐物。
3、呕吐后协助病人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对昏迷者用纱布为其清洁口腔时,避免刺激舌、咽、上腭,以防再次诱发呕吐。
VXu4dW9。
5e8qd5v。
4、按医嘱适当给予镇吐药物,并注意毒副反应。
5、对反复大量呕吐,持续时间较长者,应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皮肤及出汗的情况,准确记录出入液体量以供医生参考。
aS89Td9。
mdZgHNM。
6、呕吐不止者,需暂停进食。
呕吐停止后,可给予热饮料,以补充水分。
7、意识障碍病人呕吐时,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窒息和肺炎并发症的发生。
8、呕吐物处理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量、色味,根据需要保留呕吐物送验。
盛呕吐物的容器和痰盂等应消毒后备用。
KuTSDAY。
UQkgo64。
第五节咳嗽、咳痰7 / 13一、咳嗽、咳痰的定义: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具有重要的呼吸道局部防御作用,可将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和呼吸道内分泌物排出体外。
但是,剧烈、频繁和长久的咳嗽对人体不利,可加重呼吸和循环的负担、诱发呼吸道出血和自发性气胸,还可使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影响睡眠和消耗体力等。
qJvHoJ0。
f3yOS4W。
痰液是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病理情况下痰量增多,由浆液、粘液、各种炎症细胞、坏死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等组成。
借助咳嗽排出痰液的动作称咳痰。
1UlhsCh。
HpAHVIc。
咳嗽伴有痰液称湿性咳嗽,咳嗽无痰称干性咳嗽(干咳)。
二、致病因素: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等,也可由理化因素(吸烟、刺激性气体、冷热空气)、过敏因素、异物、肿瘤、胸部创伤等引起。
此外,循环系统疾病所致的肺淤血、肺水肿,累及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全身性疾病,如麻疹、肺阿米巴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引起咳嗽、咳痰。
yDmfHC0。
inHSSMN。
三、身心状况:1、咳嗽应从咳嗽的性质、节律、时间、病程,是否有效咳嗽,是否影响休息、睡眠和食欲等方面进行评估。
sYBLcM6。
BVNVv9h。
2、咳痰应评估痰液的颜色、气味、量、粘稠度,以及是否容易咳出、在何种体位时易于排痰等。
8 / 133、伴随状况有无发热、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绀等。
四、护理措施: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有效咳嗽和排痰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咳嗽、咳痰。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湿度(50%-70%),必要时地面洒水。
mUDnuPm。
TnD0hT6。
2、每日为病人做口腔护理2次。
3、按医嘱监督病人按时服药;鼓励神志清醒的病人在心、肾功能耐受的范围内多饮水。
4、对无效咳嗽者,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排痰。
对无力排痰者,辅以胸部叩击排痰法。
5、对痰液黏稠者,辅以超声雾化吸入酶制剂和抗生素,或蒸汽吸入。
6、对因疼痛而惧怕咳嗽、咳痰者,给予心理上安慰,按医嘱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疼痛缓解后鼓励其咳嗽、咳痰,咳嗽时协助按压胸部以减轻疼痛。
PEpJ7wG。
AtAqIl1。
7、密切观察病人咳嗽、排痰情况,出现咳痰不畅、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等窒息先兆时,立即报告医生。
第六节腹痛一、腹痛的定义:腹痛是指局部的感觉神经纤维受到某些因素(如炎症、缺血、理化因子或直接侵犯等)刺激后,产生冲动传至痛觉中枢,所产生的疼痛感。
h0UHk7d。
aOzDBHd。
9 / 13二、致病因素:1.腹腔脏器疾病如胃、肠、肝、胆、胰腺、肾等脏器的炎症、肿瘤、外伤、梗阻等。
2.胸腔脏器疾病如肺炎、急性心肌梗死。
3、脊柱疾病如胸椎结核、转移瘤。
4、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卟啉病、铅中毒等。
三、身心状况:1、腹痛的特征2、影响腹痛的因素3、伴随状况常伴有休克、呕吐、腹泻、便秘、血便、呕血及腹部包块等。
四、护理措施:1、病室内清洁、光线柔和、环境安静,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刺激性语言。
2、协助病人维持舒适的体位、减轻疼痛。
如急性腹膜炎时协助病人取屈曲位,以使腹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3、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如消化性溃疡者禁食酸性食物;胆结石者禁食油腻食物等。
4、对腹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并观察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
5、密切观察腹痛的病情变化和病人的全身状况,如腹痛加剧、全身状况恶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介绍缓解疼痛的方法,延长使用镇痛药物的间隔时间,从而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
kbjRf4S。
ADWsYnz。
10 / 13第七节呼吸困难一、呼吸困难的定义: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重要症状,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张口抬肩、端坐呼吸、皮肤粘膜发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