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章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精编】
- 格式:docx
- 大小:17.55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应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或实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的组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举例验证。
(4)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计算法则,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课后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略注:本教案适用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人教版,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进位操作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非进位加法,引导学生发现进位加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让学生发现进位的特点。
(2)教师示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并解释进位操作的原理。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学生互相检查计算结果,共同分析错误原因。
(3)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2. 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3.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并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做饭等,引发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需求;2. 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示例讲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3. 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解答相关应用题;4. 课堂小结,强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数 + 加数和例:34 + 27 61七、作业设计:(1)34 + 27 =(2)56 + 45 =(3)78 + 12 =(1)妈妈买了34个苹果,又买了27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小华有56元钱,他又买了一本书花了25元,他还剩下多少元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布置了适量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概念。
2.能够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
4.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方法。
2.实际问题中的进位加法运用。
难点1.对进位的概念理解。
2.进位加法运算中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师板书工具。
2.课堂展示用的数字卡片。
3.班级黑板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时间(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几个需要进行进位加法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习时间(20分钟)1.引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进位加法。
2.讲解:详细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规则,重点讲解进位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对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操练: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的运算练习。
3. 讲评时间(1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4.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方法进行讲解和练习,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和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1《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以后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两位数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能会出现计算混乱、速度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卡片。
2.准备数学游戏道具。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幅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图片中有两只小鸟,一只是23号,另一只是17号,教师提问:“这两只小鸟一共是多少号?”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步骤,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口头叙述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计算卡片,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期间,教师可以挑选几位学生进行示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第2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人教新课标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页情境图及做一做。
本节课是基于先生在一年级已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经过理想情境提出效果让先生展开探求,在入手操作中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进位加法的算法。
〔二〕中心才干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培育先生的运算才干。
〔三〕学习目的1.借助小棒,经过观察、操作的活动能说出35+37的计算方法和道理。
2.经过练习、讨论和交流。
在教员的引导下,能发现100以内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会正确地停止计算。
3.经过处置效果,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树立模型看法。
〔四〕学习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义务〔1〕预习教材第14页。
〔2〕尝试笔算下面各题:47+16=23+17=64+9=思索:这些两位数加法与之前学习的两位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二〕课堂设计1.温习导入〔1〕温习口算5+34=63+7=9+84=38+50=让先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2〕温习笔算32+6=7+41=25+60=44+32=先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留意什么?〔3〕提醒课题昨天同窗们曾经预习了课本,明天我们就来研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前温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温习,也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方法的铺垫。
】2.效果探求〔1〕入手操作,了解算理〔课件展现教材主题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处置什么数学效果?〝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先生?〞这个效果你是怎样处置的?把你的想法经过小棒摆一摆,并和小组同窗相互说一说你的想法。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学习内容:
第11页例3 做一做练习二3、4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 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
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
(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
三、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
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
“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四、练习:
练习二第3题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
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
组内互查、互评。
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
进位加 3 6
+ 3 5
7 1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