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燃料和热量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2 燃料和热量〔两课时〕第二课时[引入新课][介绍]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它们作为重要的能源,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天然气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板书]拓展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活动与探究]讨论或思考:1.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答案]1.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
2.汽油、煤油、柴油等。
3.炼钢厂、热电厂都用煤作燃料。
[追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煤气、汽油等作燃料,那么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答复]1.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就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其中就有煤气。
2.如果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别离,就可得到不同的产品,比方汽油、煤油、柴油等。
[评价]大家答复得非常好,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下课后再多查点,开阔视野。
[介绍]煤和石油都是由古代生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由于煤和石油的用途非常广泛,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人们常把煤称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过渡]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32、P146内容,你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学生阅读][设问]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答复]1.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使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
其中,焦炭可以冶金,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炉气那么是重要的燃料。
这样煤就能被综合利用了。
[教师补充]黑糊糊的煤焦油是一个大宝库,已经从它里面别离出了上百种化合物,又进一步做成了各种有用的物质。
[投影][引申]例题: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
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和热量》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案重点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案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案过程。
初中化学燃料与热量的教案
1. 了解不同种类的燃料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理解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
3. 掌握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的方法和步骤;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燃料的种类和特点;
2. 燃料的燃烧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
3. 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料的种类、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计算方法。
难点: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计算。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装置和实验仪器;
2. 实验室安全指导书;
3. 相关的课件和教学材料。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燃料和它们的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燃料的重要性和用途。
2. 教学:介绍燃料的燃烧反应和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了解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3.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燃料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燃料燃烧的现象,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释放的热量。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燃料燃烧的能量释放和利用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燃料与热量的关系,强化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2. 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燃料和能量的知识;
3.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巩固了学生对燃料燃烧释放能量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扩展相关实验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17.2燃料和热量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3.知道煤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4.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自学】阅读教材P 136~141至海底“可燃冰”,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三大化石燃料(矿物燃料) 1.煤和石油■煤气的主要成分: ,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氢气和一氧化碳。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 、丁烷、丙烯、。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P 136~137.2.为什么要节约和开发新能源? (使之充分燃烧)?⑴ 和⑵ 。
】教材P 136实验7-5,回答下列问题。
可见,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 的变化。
有些反应能 热量(如碳等的燃烧),有些反应 热量(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在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时,不能单纯依据该反应发生需用的条、乙醇,俗名 ,化学式 。
它属于 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会 。
可用作的燃料,燃烧的现象 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现在车用乙醇汽油属于 。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2、氢气,是21世纪最清洁的能源。
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原理是 ,收集方法是 。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四、自我测评3.含硫的劣质煤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的有毒气体是( )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D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
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B.可能只有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D.可能只有甲烷。
课题 2 燃料和热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术(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侧重要作用;同时,认识化石燃料的不行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俭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认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足焚烧的重要性21 世纪教育网2、过程与方法(1)运用思虑、议论的方法来获守信息。
(2)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育节俭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设计要点】1.认识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行重生性。
2.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
3.认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
4.知道石油炼制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
【教学设计难点】1.培育学生独立思虑、加工信息的能力。
2.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设计方法】创建情境→研究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质→拓展视线。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课件,教师器具:(1) 投影仪,冷而干燥的烧杯,试管,小烧杯,玻璃片;(2)CH4气体,镁条,盐酸,氢氧化钡晶体,氯化铵晶体。
2、学生:采集资料【教学设计过程】[ 以新旧知识的联系,创建情境][ 学习情形 ] 展现柴草、煤、塑料片、布料等实物。
[ 设问 ] 看到这些实物,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 ] 如: 1.它们都是与人类关系十分亲密的可燃物。
2.它们在外界条件,如氧气、温度等条件适合的状况下,都能够焚烧。
3.想告诉大家,平常生活中注意安全。
4.想知道煤、塑料等物质是如何形成的。
[ 新课引入 ] 在平常生活中,很多物质都能发生焚烧反响,从最早使用的柴草。
到煤、石油和天然气,发展到现在日,出现了许很多多的新式燃料。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燃料和能量。
[ 板书 ] 课题 2燃料和热量[ 设问 ] 燃料的焚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沟通][ 解说 ] 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在使用燃料,正是因为燃料的焚烧,推进了历史的进步。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 课时燃料和热量◎教材导学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137-141后完成1.化石燃料:指的是煤、天然气和石油。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2.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3.石油:属于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4.天然气:(1)主要成分是甲烷(CH4),(2)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5.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1)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自主检测6.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4∶3。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点燃6H2O+2N2。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17·天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2.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A)3.(2018·北京)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
如右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水。
(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之间的间隔。
知识点二化石燃料4.(2018·广州)下说法正确的是(A)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5.(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泽,指湖泊池沼。
“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型新授课课时编号班级学生姓名主备人朱贵伦时间年月日评价等级教师导语同学们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要认识到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自学预习一.同学们知道吗1、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45.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6.7.农村制取和使用沼气的主要意义:8、怎样使燃料充分燃烧?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甲烷 B.天然气 C.煤 D.石油2.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酒精 D.太阳能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焦炭等物质 B.酒精挥发C.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 D.自行车车胎爆裂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和金刚石都是含碳的单质 B.石油是混合物,煤是纯净物C.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煤是固体,石油是液体D.把煤隔绝空气加热是物理变化,而石油蒸馏是化学变化1.2001年11月13日至18日,短短6天中山西省连续发生4起小煤矿爆炸,造成58人死亡和多人受伤的恶性事故。
引起爆炸的气体主要是(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2.煤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甲烷)爆炸事故,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通风良好并严禁烟火 B.进矿井前先用明火检查是否有甲烷C.戴防毒面具 D.用大量的水吸收甲烷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B.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C.从石油中可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乙醇等燃料D.开发新能源可解决能源短缺4.下列混合气体①甲烷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氧气③氢气和空气④氧气和空气⑤一氧化碳和空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5.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是( )A.旅客可以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B.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加油站、面粉厂附近点燃烟火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其化学式是,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题2 燃烧与热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3、知道煤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4、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二、知识准备:1、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柴草,煤、石油、天然气等)2、煤、石油、天然气它们是可再生资源吗?3、使用氢气应注意什么?4、如何通过实验检验某物质燃烧产物是水或二氧化碳?三、学习探究:【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31~136至海底“可燃冰”并掌握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矿物燃料):(工业的血液)、(工业的粮食)、。
它们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它们都是资源;(填再生或不可再生)2、煤:·煤的形成:植物或植物枯萎后→植物等被埋于土中→经长期复杂变化成煤;·煤的主要成分是元素(还含有氢元素、氮元素、硫元素与氧元素);·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该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煤气的主要成分(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氢气和一氧化碳),·掌握煤气泄漏可能造成的损失:爆炸,引起生命和财产的损失;3、石油:·石油(原油)的形成:海洋生物死亡→动植物的遗骸被层层沙泥掩埋→生物的遗骸经复杂变化形成石油·石油的主要成分(和元素,石油中含有有害的金属元素铅)。
·石油的分馏: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的方法,该过程发生的是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丙烷、丁烷、丙烯、丁烯);4天然气·天然气的形成:海洋生物死亡→动植物的遗骸被层层沙泥掩埋→生物的遗骸经复杂变化形成天然气·天然气主要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最主要的成分是它的化学式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意:点燃之前要,防止爆炸现象发生·防止爆炸措施:、·如何验证甲烷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如何验证可燃物中是否含有C、H、O元素?·甲烷物理性质: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甲烷在农村的利用: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通常也称池沼中的气体为沼气。
《燃料和热量》教案《燃料和热量》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燃料和热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燃料和热量》教案1本课题主要学习有关煤和石油的知识、天然气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考虑到本单元中的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所以,在内容安排上,教师将本课题中有关煤和石油的知识放在了拓展性课题中进行学习。
在“天然气”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其主要成分出发,通过对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认识燃料的燃烧和应用,并一起写出化学方程式。
接着,教师又借助投影内容,向学生介绍了沼气的一些利用知识。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师采用了演示实验,利用两个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的现象。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对煤和石油及其综合利用进行了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2)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
2.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知道石油炼制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2.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冷而干燥的烧杯,试管,小烧杯,玻璃片;(2)CH4气体,镁条,盐酸,氢氧化钡晶体,氯化铵晶体。
课题2燃料和热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
3.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4.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
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交流讨论:
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燃料的信息,尝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
阅读课本132-133页,思考并归纳下列问题:
1、煤、石油的成分或组成?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3、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4、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的燃料?
探究活动二
1、课本第134页[实验7-4]:甲烷燃烧
填写下列表格
2、阅读表7-3
分析课本表7-3,估算出我国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画出柱状图
3、思考下列问题并相互讨论
(1)使用化石燃料有什么优缺点?
(2)从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谈谈你对化石燃料名称中“化石”含义的理解。
从中有什么收获?
4、课本第136页[实验7—5]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 ml盐酸,通过做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相互讨论这个Array试验说明什么
问题并展示成果。
实验结论:
活动探究三
1、阅读课本P137页第一自然段总结由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的用途:
2、阅读课本第137页倒数两自然段找出怎样利用能源才可以使它的使用期限得以延长呢?你们有那些处理方法?
课堂检测:
1.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蒸馏塔中分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
判断石油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
2.煤、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
A.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氢气作燃料 B.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
高温
C .用高粱、玉米酿造酒精作能源
D .开发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新能源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和石油的形成 B .天然气燃烧
C .分离石油制得汽油、煤油、柴油等
D .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4.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属于__________ (填“纯净”或“混合”)物。
从石油中炼制出的燃料有多种,举出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现象是发出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和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气体。
课堂拓展:
1.一种可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X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 2 点燃
3H 2O+2CO 2,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判断X 的化学式为( )
A .H 2
B .CH 4
C .CH 3OH
D .C 2H 5OH 2.下列燃料中被称为未来绿色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
3.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2003年初以来山西省某些地方的煤矿接连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这里所说的“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 A .H 2 B .CO C .CH 4 D .水煤气
4.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 2O (气)H 2+CO ,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C .原子的数目
D .物质的总质量
5.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在生能源将日趋枯竭。
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正在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
完成下列问题: (1)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
(2)埋藏于海底,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困难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_。
(3)通过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
1.“西气东输”完成后,很多管道煤气家庭都能用上天然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 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证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 和CH 4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管道煤气换成天然气后,原用煤气灶如何改进?
2.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的可燃性物质,是在加压不高的条件即变成液态而便于储存在钢瓶中的,当打开钢瓶阀门(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下列所给物质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_________。
3.据报道,在我国南海、东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可燃冰”(CH
4·nH
2
O)是由天然气
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态物。
若将天然气从其冰态物中分离出来,可采用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