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的“梁山好汉”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梁山108将真实名单(梁山108将简介你喜欢谁)1、宋江人称“及时雨”。
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
晁盖等八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好宋江事先告知,八人逃上梁山入伙。
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
被迫上梁山。
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
征大辽、田虎、王庆、方腊后,衣锦还乡,最后被奸臣高俅、杨戬毒死。
2、卢俊义北京城里的大员外、财主,绰号“玉麒麟”,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
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
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
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
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
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淫妇。
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后被高俅用水银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3、吴用人称“智多星”,道号加亮,平生机巧聪明,熟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
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
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将要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
宋江二次攻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
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
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史进、鲁智深。
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
受招安后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4、公孙胜河北蓟州人,人称“入云龙”。
梁山人马攻打高唐州时,高廉手下有三百飞天神兵,高廉会用妖法,使宋江折兵损将。
吴用让宋江请公孙胜来破高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真实的梁山好汉竟是被骗上梁山导语:宋江为骗取这些好汉上山,可谓不择手段。
大概宋江之所以下这么狠的手,就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仁慈,但对那些被梁山逼上梁山的人来说,就实在是宋江为骗取这些好汉上山,可谓不择手段。
大概宋江之所以下这么狠的手,就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仁慈,但对那些被梁山逼上梁山的人来说,就实在是残忍了。
真可谓是人性中最黑暗的阴暗面了!一天,江州府外杀气重重。
“梁山”老大晁盖和花荣、燕顺、阮氏三雄等十七位梁山首领及一百多弟兄,乔装打扮潜入城中。
而与此同时,江州府城内人山人海,六七十个狱卒把两名死囚犯押至刑场,单等午时三刻的到来。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明晃晃的大刀高高举起之时,梁山好汉从四面八方杀入法场,杀得官兵们人仰马翻,血流成河。
如此多的梁山好汉,甘冒杀头的巨大风险,奋不顾身救出的就是“及时雨”宋江!宋江之所以成为死刑犯,是因为宋江怒杀阎婆惜以后被发配江州,和戴宗他们成了好朋友。
有一次到浔阳楼上喝酒,喝多了,于是在上面吟诵反诗,因为这首诗里面有这样两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他要跟黄巢学,而且他还宣告,我要是出山,我比黄巢还厉害,由此遭受杀身之祸。
仗义疏财的大哥江州劫法场这一段在《水浒传》里可谓浓墨重彩。
一个区区宋江,他的官也无非就是一个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他的武功也不是很高。
但是他一旦有难,有那么多的好汉来救,这里面大有玄机。
宋江确实有很多好兄弟,可是这些好兄弟跟他好是好,不一定真的就特别贴心。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些人跟他干脆就阳奉阴违,生活常识分享。
薛平贵历史原型薛平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是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九的英雄豪杰。
薛平贵的形象深入人心,备受读者喜爱。
那么,薛平贵历史原型又是谁呢?在现实历史中,是否真的存在过薛平贵这样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根据《水浒传》中的记载,薛平贵是山东济南人氏,性格豪爽,武艺过人,擅长使双斧,是梁山泊中的一员猛将。
他曾在梁山好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云中酋长。
在与宋江、李逵等好汉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勇猛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正义事业不懈努力,成为了广为传颂的英雄人物。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确实难以找到一个与薛平贵完全相符的人物。
因为《水浒传》是一部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多有虚构和夸张之处。
虽然《水浒传》中的人物大多取材于宋朝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但在历史真实性方面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有学者认为,薛平贵很可能是以宋朝某位著名将领为原型而塑造的。
宋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在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各种传奇色彩。
而《水浒传》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完成的,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加工和艺术再现,打造出了一批英雄形象,其中就包括了薛平贵这样的人物。
不论薛平贵是否真实存在于历史上,他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他的英勇豪迈、义薄云天的形象,对于维护正义、保护弱小、抵抗强权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传颂。
正如古人所说:“英雄所见略同”,薛平贵这样的英雄形象,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传奇人物,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和体现。
因此,无论薛平贵是否真实存在,他的形象都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耀着光芒,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追求真理、正义和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铭记薛平贵这位历史原型,传承他所代表的那种豪情壮志,将勇敢、坚韧和担当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正能量在我们中间传递,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武松打虎的故事流传的非常广泛,相信现在大部分人对于武松这位梁山好汉非常的喜爱,关于他的故事也是津津乐道,但就是这样一位为世人称赞的梁山好汉,竟是杜撰出来的,虽然他的真实身份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侠义之士,但他不是梁山好汉的事实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在《西湖大观》、《杭州府志》和《浙江通志》等书中都记在着,武松是一位卖艺人,当时的杭州知府高权因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被收为心腹,但厚爱高权被奸人所害,武松也因此失去靠山,而被赶出府衙,当时新上任的知府是大奸臣的蔡京的儿子蔡鋆,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势,在杭州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武松因为看不惯他的作风。
决定为名除害,所以有一日躲在府衙之中等到蔡鋆回来之时,用刀刺死了蔡鋆,当场将其刺死后,因寡不敌众,被官兵围捕,在狱中受到了严刑酷打,最后死在了狱中。
当时的百姓为了纪念他,还为了他立了一块碑“宋义士武松之墓”,这就是历史上真是的武松,虽然不是梁山好汉,但它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英雄。
中国历史故事-历史上的真的有林冲这个人吗?林冲人物性格分析林冲这个人物算的上是家喻户晓,他是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
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个人物的设定是这样的,他是上层社会的一员,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河南开封人士,家有娇妻张氏贞娘。
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人称“豹子头”又唤“小张飞”。
林冲是此人为人仗义,武艺高强,善使枪棒有万夫不当之勇。
林冲原本是一个极为老实的人物,与许多人一样,对于皇权有着强烈的畏惧。
然而最后随着故事的走向,他从一个典型的上层人物,跌落至盗寇,从一个人生赢家到了社会底层,走了一条极为艰难的人生路。
林冲算是一个很出彩的人物,《水浒传》张有许多他的经典事迹,比如“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这一系列的事迹,给林冲这个人物增加血肉,让其慢慢浮现在观众的眼前,越来越真实。
《水浒传》这本书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历史上真的存在梁山泊这个地方,梁山泊这个地方也的确聚集了许多人,一起反抗官府。
因此许多人在了解林冲这个人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想,历史上林冲真的存在吗?林冲这个人物虽然在施耐庵的刻画下,极为生动形象,但是历史上是不存在林冲这样一个真实的人物的。
也许会有叫林冲的人,但是绝对没有一个“豹子头”林冲。
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原本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湖泊,但是随着黄河的多次泛滥,梁山泊与周围许多湖泊慢慢汇聚,最后在北宋末年之时形成了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八百里域的大湖泊。
湖泊中芦苇纵横,有许多天然的小岛,地势复杂险要,因此许多破产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缉追捕的逃犯遂藏匿于此,成群结伙,靠进行一些“非法”活动营生。
随着人数的慢慢增加,到北宋末年之时已经渐渐形成了一股教大的反抗官府统治的农民起义,他们在宋江的领导下,反抗官府的黑暗统治。
这股起义军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到底有多少人,但是依照推断,至少还是有几千人的。
而这股起义军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而这三十六个主要头领,算的上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中,许多人的原型。
宋江简介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仁义忠厚、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的人,但也有机心深重、忍耐力强、善于玩弄权术等缺点。
在小说中,宋江被称为“及时雨”,因为他总是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予援助和支持。
宋江原本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负责文书和诉讼等工作。
因为他在职期间表现出色,深得百姓爱戴。
但是,由于他私自放走了晁盖等罪犯,被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他,最终被逼上梁山。
在梁山,宋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谋略,成为了众好汉的首领。
他善于团结人心,通过赏罚分明、恩威并施的手段,使得梁山好汉们对他十分忠诚。
宋江是一个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人,他的最终目标是“招安”,为梁山好汉们争取一个合法的地位。
他多次向朝廷表达归顺的意愿,但都遭到了拒绝。
在小说中,宋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带领梁山好汉们归顺了朝廷,自己也得到了一个官职。
然而,在真实历史上,宋江并没有得到这样的结局。
总之,宋江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的性格和行为都充满了矛盾和变幻莫测的特点。
他的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真实历史在明代《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金瓶梅》被誉为四大奇书,其中《金瓶梅》与《水浒传》有几个交叠的人物:武松、武大郎、潘金莲与西门庆。
真实历史上这些人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当然也有一些戏说的部分,真实历史中的武松不曾打虎,但是确有其人,历史上的武松其实比武大郎年岁要大,两人相差200多岁,武松是宋朝人,而武大郎真名武植是明朝人。
千古怪事——武大郎身高超过180cm大郎矮吗?一点也不。
非但不矮,还是个轩昂的七尺男儿。
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
武植之墓,早已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的身高,都还挺让人羡慕的。
真实的武大郎,是“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
他自幼聪敏,寒窗苦读多年,终于中了进士,当了个县令。
所以,武大郎不是卖烧饼,而是当官的。
而且,这官儿当得还不错,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明儿。
武大郎墓,墓志铭文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
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
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
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
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
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恩爱夫妻——武大郎与潘金莲相濡以沫而县城东北的黄金庄,便是被武家后人称作“老祖奶奶”潘金莲的家乡。
潘金莲并不是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闺秀。
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
潘金莲故居为清河县潘家庄为避泼污,后改名黄金庄,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是一位名门淑媛。
她老爸曾官拜邯郸知州,在故乡开有染坊。
她喜欢武植,并与他私定终身。
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本名武植,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家里本来贫困,年轻的时候到这里打工,因为品行端正又能干,知州就资助他学习,还将女儿金莲许配给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真实的《水浒传》:理想之上现实之下的水泊梁山导语:《水浒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这在过去一段时间好像没有争议,“四大名著之一”、讲英雄好汉的故事,或者是说反映农民起义的故事。
可现如今《水浒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这在过去一段时间好像没有争议,“四大名著之一”、讲英雄好汉的故事,或者是说反映农民起义的故事。
可现如今却不同了,这说法却是很多。
这也没什么,社会发展进步了,人们总会有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有新的看法。
尤其是如今媒体的多样化,这让更多的人都有了表达个人看法的可能,哪怕你是一个无名草的草根。
六十岁上下的人,对于《水浒传》应该比较熟悉,这恐怕是缘于毛泽东。
老人家说《红楼梦》读一遍读不懂,“文革”期间二十来岁的人那点儿文化水平,读一遍还真是读不懂。
看不懂就没有兴趣看下去,像我一样的看不懂的相信还有。
《水浒传》则不同,一般人都会看得懂。
还在于,这部书大概是“四大名著”中的“普及本”吧!那时候说这部书是“反面教材”,这顶大帽子一扣,这部书反而可以大量印刷销售,人们也能够以批判的名义公开阅读。
相比于其他名著,这部书以写人物见长,比如说,鲁智深、武松、李逵都是粗人,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事方式却完全不一样。
过去农村人口多,听艺人说书是农村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通过说书艺人的传播,水浒中的人物也更为人们所熟悉,这是其他名著所无法比拟的。
不说别人,就武松、潘金莲那个“知名度”,肯定会排在历史“知名人物”的前列。
不过,那个时候大部分人毕竟要带着“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待这本书,那时候的人不喜欢宋江和现在的人不喜欢宋江肯定是有区别的。
等到抛开阶级斗争观念,人成熟了后再来看《水浒传》,还真有些不一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真实的鲁智深【浅析鲁智深的“七宗罪”】作为水浒英雄人物的典范,鲁智深这一形象历来受到了众多名家大师的交口称赞。
金圣叹先生认为:“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
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还说“写鲁达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聂绀弩先生也认为,鲁智深的形象是“人性的极峰,也是对于人性的最高理想。
”诚然,施耐庵先生把鲁智深塑造成了一个十分经典的文学形象,赋予了他豪爽狭义的性格,坦荡无私的品质,但这并不能抹灭鲁智深心中恶的一面,也就是说在鲁智深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背后仍然存在许多的不完美,这些不完美甚至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杀人放火如果说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人都知道生命对于我们的意义,都知道生命的宝贵的话,那么看完《水浒传》,你会发现水浒英雄们可不这样想,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生命那么值钱,更何况别人的!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在这种“轻生”思想的熏陶下,梁山英雄基本上个个都背上了几条人命官司。
“天杀星”李逵杀人从来不问青红皂白,只图自己杀得是否尽兴,以至于每次杀人都要弄得血流成河,别人劝阻方止;“天伤星”武松血溅鸳鸯楼等。
鲁智深亦然,他为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郑屠,而后,在瓦棺寺,“鲁智深赶下桥去,把崔道成背后一禅杖”结果了崔道成的性命。
且不论郑屠、崔道成是否当死,即便是该死,那也只能由官府来定罪量刑。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鲁智深却视他人生命如蝼蚁、草芥,因此杀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仅仅杀人做得不够彻底的话,梁山英雄们还会放火。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一节中就是这样。
鲁智深在杀死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之后,他“再缚几个火把”,把瓦棺寺付之一炬。
杀人放火,罪莫大焉,常人不为。
而鲁智深二者占全,由此可见鲁智深从本性上具备了强盗杀人放火的“品质”。
此其罪一也。
二、蛮横暴躁鲁智深在洒脱随性性格的驱动下,其蛮横暴躁的性格展露无遗,具体变现出来就是他的冲动和喜怒无常。
历史上的“梁山好汉”
(作者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学刘见华)
导语:
《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到底有几个是真的?虚构的那些人物,历史上的原型是谁?又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宋江起义和“梁山好汉”。
真实的宋江起义:被官府打两下就投降了
《宋史》中记载的宋江起义确实是在山东,他们在今天山东与江苏交界的海边抢劫了十余艘大船和许多财物。
当时的知州张叔夜精选了一支千人的敢死队,在城郊和海边分别埋伏,然后派少量士兵去激怒宋江部队前来交战,待宋江部队离开海边,张叔夜的伏兵就烧了他们的船,宋江和他的手下非常惊慌,而张叔夜在城郊的伏兵又乘机攻击,俘虏了宋江的副将,宋江就投降了。
这样看来,宋江他们作战其实不咋的,倒是朝廷的知州张叔夜诱敌、设伏击,打了一个漂亮仗。
而且,宋江的部队一听到船被烧就惊慌失措,可见作战素养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小贴士:知州,宋朝的州、府都相当于现在的市,知州、知府即是市委书记。
真实的梁山好汉,没有去打方腊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受招安后去镇压方腊起义(在今天浙江一带),许多好汉在那里战死。
但真实的宋江起义影响不大,从时间顺序上基本可以确定没有参与镇压方腊。
那些悲惨壮烈的好汉牺牲的故事,都是施耐庵先生编造的,这也难怪,施耐庵曾在浙江杭州当官,把梁山好汉也搬到浙江去了。
至于《水浒传》中的108将,《宋史》上只说是36人,剩下那72人大多是施耐庵添造出来的。
而那36人的姓名,《宋史》只举出宋江一人,但在一些史料记载的当时宋军和北方义军将领中,有许多《水浒传》中人物的原型。
小贴士:义军。
宋江起义是在北宋末年,之后不久,北宋被金国所灭,南宋开始。
北方人民自发组织了许多义军,一方面抗金,一方面也自保。
关胜
《水浒传》中大刀关胜在108将中排名第5。
历史上的关胜是山东济南的一员猛将,善用大刀。
南宋初年的一个冬天,金国人攻打济南,关胜屡次败退金兵。
但济南的守将刘豫早就想着谋反,金国人贿赂刘豫,刘豫就把关胜绑到金国大营杀害,自己投降了金国。
这里的关胜,从善用大刀的武艺特长,到英勇抗敌的事迹,都与《水浒传》相合。
杨志
《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排名第17位。
史书中的杨志是受招安的巨寇,贪财,在宋军进攻辽国的战役中率领先锋军,结果不战而走,导致宋军大败,实在是个很不堪的人物。
但也有同时代的将军为杨志辩护,说那次战争全军溃败,不是杨志一个人的罪过,只是因为杨志出身贼寇的身份,才总是遭受怀疑。
李逵
《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排名第22位。
南宋初年,密州(今山东诸城)有个军卒名唤李逵,官职是乐将节级,就是衙门中的乐队队长,相当于今天的排长。
节级的官职与《水浒传》中当节级的李逵很相像,只是真实的李逵却是个乐队节级,可不是提板斧杀人不眨眼的黑旋风啊。
而且这个李逵不是《水浒传》中的仗义英豪,在历史记载中是个摇摆不定的地方首领。
当时李逵与另外两个节级吴顺、杜彦起兵赶跑了知州,李逵自己取而代之。
这一年的八月,金军与宋军在密州附近大战,结果宋军大败,李逵等人就投降了金国,不久又被同时反叛的吴顺杀死,可能是因为争权夺利所致。
董平
《水浒传》中双枪将董平排名第15位。
南宋初年,今天河南西南部的唐河县有个土豪董平,是乱民首领,在乱世中拥兵自重,同时也保护乡里。
他盘踞在唐河一带三、四年,驱逐了朝廷的知州,还频繁骚扰周边地区。
后来,董平带兵攻打朝廷,但手下被朝廷策反,董平大败,率残部逃到今天河南的洛阳,被乡村里打更守卫的人杀死。
哎,这死的,很窝囊。
一丈青
《水浒传》中一丈青扈三娘排名第59位。
南宋初年,有个女将一丈青,与扈三娘的浑号相同,但史书中却没有留下她的名字。
当时有“大盗”张用,也是地方乱民首领,南宋朝廷的将军闾勍劝说张用归顺朝廷,将自己的义女“一丈青”嫁给张用为妻,还做了张用的中军统领,是一员女将。
孙立
《水浒传》中病尉迟孙立排名第39位。
真实的孙立是今天安徽寿县人,年少的时候就反叛做了盗贼,后来受招安做了南宋朝廷的水寨头领,曾杀败金国水军,立下战功。
张横
《水浒传》中船火儿张横排名第28位。
历史上的张横是山西太原人,当时,很多中原百姓在太行山为义军。
张横手下有两万人,金国派兵1500人入山捉拿张横,被张横打的大败,两名将领也被俘虏。
张顺
《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在108将中排名第30位。
真实的张顺原是驻扎在今陕西一带的将军,因为杀敌有功,升官为右武大夫(相当于师长),后来又接连升为中卫大夫(相当于少将军衔)、淮东兵马都监,成为镇守边关的大将。
而且,他和《水浒传》中的张顺一样,也是水军将领。
在真实的梁山好汉中,张顺才是级别最高的将军。
彭玘
《水浒传》中的天目将彭玘在108将中排名第43位。
历史上的彭玘是南宋初年的河南知府翟兴部下的一员骁将,曾多次击败金军。
翟兴与“汉奸”刘豫的军队交战,兵败战死,彭玘被迫投降刘豫。
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宋朝的将军李横击败刘豫,彭玘又反正,重回宋军。
李横任命彭玘为知州,之后其人再无记载。
小贴士:河南知府,不是现在的河南省委书记,而是洛阳市委书记,当时的河南府就是现在的洛阳市。
“汉奸”刘豫,那时当然还没有“汉奸”的说法的啦,刘豫是宋朝人,投降了金国当官,就相当于宋朝的“汉奸”。
主要资料来源:刘靖之《元人水浒杂剧研究》,何心《水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