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的战略走向:基于《美国教育部2012-2016国际

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的战略走向:基于《美国教育部2012-2016国际

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的战略走向:基于《美国教育部2012-2016国际
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的战略走向:基于《美国教育部2012-2016国际

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宋占美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总第208期)No.4,2012Serial No.208 近百年来,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越显密切。为了普及和发展教育,各国均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政策对教育实施计划、指导、协调与宏观调控。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奠基 阶段,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我国上亿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的普及与质量、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建设、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以及社会的安定与祥和。然而,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统计的数据,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0.9%,这意味着在我国1.3亿0—6岁儿童中,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仅一半,折射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与投入的严重不足。事实上,即便是发达国家如 美国,也同样面临着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和满足所有0—6岁儿童接受免费学前教育的现状。 然而美国在政策层面做出了值得业界关注的努力,即通过一系列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政策,确保教育机会和教育起点公平,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整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几近普及。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虽然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战略部署与发展任务,但截至今日,国家尚无具体的可操作性政 策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依然面临着入园难、 入园贵、质量低的现实困境。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借鉴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经验。 一、扶助处境不利儿童———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的主线 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其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政策制订与实施,挖掘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学前教育领域,同时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处境不利儿童倾斜。处境不利儿童指成长环境存在问题的儿童,主要包括来自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家庭、新移民家 庭、 单亲家庭、未婚母亲家庭的学前儿童,以及自身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的儿童,如身体残疾或有心理[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和演变的价值取向突显“排富扶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运用国家资源,为处境不利儿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帮助其获得学前教育机会;推行标准化和绩效责任制,确保处境不利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实施补偿教育,力保所有儿童都能达到国家或州发展和学业标准。这使得其国家资金投入增加、受益儿童数量递增,学前教育质量提高。我国目前仍面临着入园难、普及率低、质量低的困境,研究和借鉴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国应制定和实施“弱势补偿”方案,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实施准入和监控制度,确保学前教育质量;通过立法保障、增大资金投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教育公平 收稿日期:2011-8-20;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1-12-31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青年课题“幼儿双语音乐教育整合课程研究”(编号:ELA1004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宋占美,E-mail :songzhanmei@https://www.doczj.com/doc/7815367760.html, 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宋占美**阮婷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25

国家社科、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等各省部级课题标准英文翻译

凡是获得有关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标注,项目结束后所填报的《总结报告》及所附有效论著(标注过的),将作为申请新项目时的评审依据。标注位置应在学术论著、鉴定证书、技术资料及其他有效证明材料的封面,或书前扉页,或论文首页、致谢部分。不完全统计表明,国内期刊多习惯于将基金资助项目的信息作为论文首页的脚注,国外期刊则多将其作为“致谢”的一部分标注。 通常情况下只需列出项目的资助号即可,不必标注具体的项目名称。如: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Zhejiang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1234567), the Major State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G2000077405) and the Key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ghai (Grant No. 02DZ/5002). 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通常只需要统一标注“Natio 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和项目的资助号即可,不必再分别标“注面上项目”(General Program), “重点项目”(Key Program), “重大项目”(Major Program)等进一步信息。以下是部分基金资助项目的英文翻译,供各位科研人员参考。 科技部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National High-tech R&D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 National Program on Key Basic Research Project (973 Program) 国家985重点建设项目: Key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985” Project “九五”攻关项目: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 & D Program of China during the 9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国家基础研究计划: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iorities Program of China;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 & D Program of China; 国家攀登计划—B课题资助: Supported by National Climb—B Plan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二期工程基金资助: National Important Project on Science-Phase Ⅱof NSRL 教育部 国家教育部科学基金资助: Science Found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重大)项目资助: Key (Key grant) Project of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 Ph.D. Programs Found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缩写: RFDP)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资助: Doctoral Fund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Support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国家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Schola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

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的教育制度 在美国,人们普遍认识是,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受教育,人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教育有助于塑造社会,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修养及减少犯罪率。同时,通过实施优质的高等教育,提高科研及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国家实力。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国,他的富强、文明、开放、创新科研能力及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那先进的教育制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美国教育制度的先进性。 首先,从教育行政体制来看;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以州为主体承担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联邦政府具有广泛的影响。 联邦教育行政:美国联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部下设14个职能机构。教育部还设有若干顾问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向教育部提供制定、实施、检评、修改有关教育计划决策的建议,并且每年要向部长和国会提交年度报告、总结和建议汇编。这种体制的好处是在给各州充分权力、保证有差别教育的同时,联邦教育局又对教育进行统筹规划,有力的保障了教育的持续发展。 州教育行政:州政府的教育责权来自于州宪法,也是来自于州立法机关和法院。它与联邦教育部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州教育委员会是州教育决策机关。它的职责是:对全州公立学校系统进行监督;依据有关法令确定州教育政策;在某些州还指派州教育专员,根据专员的推荐确定人员任免;批准由专员制定的预算;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和教育资料;就本州的教育问题向州长和立法机关提出建议等。 高等教育行政:原则上各州拥有领导和管理高等教育的职权。但由于各州高等学校的类型、性质和传统不同,决定了各州高等教育立法和州介入高等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决定了管理体制的多样化,从本州高校的实际出发,确立本州高校管理体制,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二、从州立大学系

美国学前教育的政策和经验

美国学前教育的政策和经验 在传统的观念中,幼儿园担当着保姆的角色,不过是带孩子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做做游戏,仅此而已。学前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地位和重要程度也远比不上小学教育。 但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负责实施小布什政府资金总额最大的教育法案——《不让一个儿童掉队》的苏珊·纽曼,对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她在刚刚出版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国家反贫困战略——美国的经验》一书中指出,学前教育不是保姆,而是消除儿童贫困、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对国家长远的减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儿童时期的回报率最高,政府应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学前教育,而不是花在免费高中教育上。 传统意义上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是否存在误区?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该重新定位?政府应该将有限的资金投向处境不利的儿童还是面向所有儿童?本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苏珊·纽曼,就上述问题展开了交流。 从国家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学前教育 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尽管政府对公立学校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但无论学校能对学生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会被儿童贫困率过高这一残酷现实所消解。近30年来,排除通货膨胀因素,美国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上升了240%,但学生的成绩依然和以前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学校教育,一些项目投入的总资金甚至达到70亿美元,但各种项目资金所得到的回报却大相径庭。 例如,与小学低年级高度专门化的阅读补救项目相比,“开端计划”主要是针对3-4岁贫困儿童的早期干预项目,每名儿童的平均花费约6666美元,而阅读补救项目中平均每名儿童花费为15000美元,每年的总体支出要比“开端计划”超出21亿美元。相比之下,“开端计划”不仅仅在经济上更高效,在促进贫困儿童未来的能力发展上也效果明显。 对此,苏珊明确表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政府决策者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要在那些没有效率和高回报的项目上继续投入,而是将公共经费投入到更为迫切的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不是保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帮助儿童如何发展,尤其是儿童的脑发展方面,有非常充足的教育成分,能极大地帮助贫困儿童从根本上脱离贫困。 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在苏珊看来,政府决策者并没有看到学前教育和消除贫困之间的关系。如果政府不能给贫困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就没有办法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没有办法帮助孩子真正走出贫困。 苏珊还以任职教育部部长助理期间的亲身经历为例加以说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助手排错了日程,把她送到了一所两年前曾参观过的学校。这所学校曾借助极其有效的阅读项目,成为帮助贫困儿童走出困境的典型代表。但后来,学校转而支持另外一个没有经过验证的教育项目,教育环境每况愈下,优秀教师开始成群结队地离开。 “优秀的学校能帮助贫困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并走得更远,但教育不公平深深根植于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只靠学校无法根治整个问题。”苏珊认为,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儿童,需要政府认识到学前教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是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出的战略,并且其始终是贯穿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超级大国才有资格、有可能形成全球战略。深入透彻地研究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着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 一、二战后美国战略部署的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又垄断着原子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参战国家关系和美国国际战略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是美国战后第一次战略扩张期,是从战后初期到六十年代末,美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战略,这一时期对外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进攻和侵略的霸权色彩。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要求推行实力政策,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一场全球战争。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际战略的收缩期。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尼克松政府确定了全球战略计划的4项原则:①遇到战略核战争依靠美国的核力量。②遇到战区核战争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英国等承担部分责任。③战区常规战的任务由美国和盟国部队分担。④对次战区或地区性战争,由当事国和盟国承担主要责任,美国提供一定援助。

美国阅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第93期 2010年04月 183-216頁 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發展之探究 張佳琳* 摘要 閱讀能力是國民教育及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由於美國是個移民色彩濃厚的國家,學童閱讀能力一直呈現極大差距,故政府當局積極期望以國家施政提升閱讀教育成效。本文藉由政策及文獻分析,探討美國主要閱讀政策之內涵,並將其分為「倡導期」、「挑戰期」、「優先期」、「衝頂期」等四個階段,呈現其從倡導閱讀活動、推動美國閱讀挑戰、閱讀優先、衝頂計畫、到逐漸重視閱讀教學與評量之歷程,並分析相關政策對閱讀論戰、閱讀教學與評量之影響,探究其值得我國參採之借鑑。 關鍵詞:閱讀政策、閱讀教學與評量、美國閱讀挑戰、閱讀優先、衝頂計畫 *張佳琳,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電子郵件:a222209999@https://www.doczj.com/doc/7815367760.html, 來稿日期:2010年1月20日;修訂日期:2010年2月6日;採用日期:2010年4月15 日

第 九十三期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a Lin Chang * Abstract Reading capacity is the key index of the success of civi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s a land for immig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encountered the problem of the unequal capacity of reading among students. Aware of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 of such fac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d introduced various policies, hoping to give all students the same capacity of reading. After having studied the documents, analysed the policies of American reading challenges, reading first, race to the top etc., we divide them into 4 phases: reading promoting, reading challenging, reading first and reading to the top. Our work shows that these policies have well promoted reading. Keywords: r eading policy,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American reading challenges, reading first, race to the top * C hia Lin, Chang, Part-time Assistant Professor, Graduate Schoo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aipei Education University E-mail: a222209999@https://www.doczj.com/doc/7815367760.html, Manuscript received: January 20, 2010; Modi ?ed: February 6, 2010; Accepted: April 15, 2010 184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美国国家机构简称以及主要领导

美国国家机构简称及主要领导人 美国国家机构简称 FBI -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a bureau within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联邦调查局 CIA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an independent government agency 中央情报局 NSA -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an intelligence/combat support agency within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国家安全局 DOD - Department of Defense 美国国防部 USDA -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美国农业部 DOC - Department of Commerce 美国商业部 DOI -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美国内务部

DOL - Department of Labor 美国劳动部 DOS - Department of State 美国国务部 DOT -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美国交通部 DOJ- Department of Justice 美国司法部 ED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美国教育部 HHS -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美国卫生部 DOE - Department of Energy 美国能源部 VA -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美国老兵部 HUD -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美国房屋和城市发展部 DHS -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国土安全部

美国教育投资体系现状与政策

美国教育投资体系现状与政策 何秀超发布时间:2005-08-31 00:49来源:光明日报 教育是美国政府开支比较大的项目。据美国教育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美国教育投资共计745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7.4%,其中,基础教育为4.5%,高等教育为2.9%。州与地方政府(学区)对教育的投入远大于联邦政府,且有增长趋势。因美国宪法规定,教育是各州的保留权力。据统计,1999年,教育经费占州和地方政府支出的 35%左右。美国政府对中小学教育的拨款多于高等教育的拨款。中小学教育经费来源与分配 美国中小学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承担。经费来源包括联邦、州和地方(学区)三级政府拨款,其中以州和地方提供经费为主。目前,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中小学投入的比例分别为8%、49%和43%。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拨款大多来自政府预算,即政府日常收入所依赖的各项税收。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是联邦和州政府支持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财产税是地方政府支持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 联邦政府对中小学教育的拨款占总体的比例并不大,绝大多数是对特定的教育项目的专项拨款。地方政府所承担的教育经费来源于地方财产税,学区支持中小学经费的能力基本取决于地方财产总值。因各地财产状况差别很大,同样税率所产生的财产税往往相差甚远。 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教育投资体系只注重于教育投资的平等性,然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成绩。近年研究发现,虽然教育经费与学生受教育的机会紧密联系,但教育经费的多寡并不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如何通过有限的教育经费提高教育产出,便成为教育财政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在NCLB法《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通过后,各州更致力将投入与教育绩效责任(Accountability)联系。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奇缺。 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小学教育投入经费越来越多,但并没有换来学生成绩的提高,事与愿违。一些研究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由于美国公立教育处于垄断地位,缺少竞争机制,从而造成了经费使用效率低下。为此,有些地方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体制弊端,给予家长和学生具有充分选择学校的权力。学校为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采取多种办法,并提高教育经费

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

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政策是权威性公共政府机构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准则,它由教育问题而产生,又为解决教育问题而制定。此性质决定了教育政策研究必须以关注教育问题为前提和最终目的,主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如教育的政策问题是什么?背景如何?目标是什么?政策和实施过程如何?结果怎样?其受益者和受损者又是谁?等。本文采用文献法、比较法与个案研究方法,在论证教育政策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基础上,以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政策为例,对美国教育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期望能够从中揭示出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该时期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并尝试探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实践问题之间的互动作用。全文共分三部分。通过研究,笔者将美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概括为“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即“人人享有优质教育”。20世纪80年以来美国基础教育的政策问题主要因未能实现上述基本理念而产生:大量处境不利儿童未能获得与正常儿童均等的教育机会,总体的教育质量不仅表现为国内测评结果的不良,也表现出在国际测评中的落后水平状态。本文第一部分对此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第二部分主要关涉美国联邦政府20世纪80、90年代颁布和实施的主要基础教育政策——《美国2000:教育战略》、《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改革美国学校法》等主要宏观政策,三次高峰会议等主要政府行为以及在联邦政府引领下各州

响应联邦政府号召、进行“以标准为引领”的学校系统改革——其旨在解决诸如“联邦政府职责何在?”、“课程改革何去何从?”、“教师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如何选择教育?”、“改革成效如何评价?”等问题。第三部分首先审视了21世纪初美国基础教育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由此引证《不让一个儿童落后》与《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等联邦基础教育政策的问题针对性及其对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旨在解决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如政府职责问题、课程问题、教师问题、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评价问题等,其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人人享有优质教育”——即“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和理念。美国基础教育的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同样存在,尽管表现方式不同,但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规则相同,即都要能够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实现本国的教育目标和理想。因此,正确地认识并理解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制定和实施中国的基础教育政策。【关键词】:教育政策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美国基础教育政策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71.2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大中东”战略遇到了大麻烦,显而易见的颓势并不因为击毙拉登,就可以得到逆转。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军事实力,不足以同时摆平象阿富汗、伊拉克这样的弱小国家,尤其是摆平不了政权更迭后的乱局,却由于自身消耗巨大而陷入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在技术上早已破产,高达14.3万亿美元的国债则是明证。地缘、能源、金融等要素控制方面,美国无力维系单极独霸格局,面临全面性、体制性的崩溃风险。即使在北非、西亚策动“阿拉伯革命”,也不能按其预定路线发展演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将早就发现了的拉登击毙,展示其所谓“无所不能”,意图挽回局面,对于短线提振美元有一定作用,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可能因击毙快要被人忘却的拉登扭转?感觉美国的战术性动作可圈可点,结果输在了战略上。前苏联的破产和解体,同样输在战略上,他不该在美(北约)、苏、中大三角关系之中,把当时的中国逼到美国那里去,两面夹击之下前苏联败局已定。这些东西早前都提到过的。如今美国想独霸大中东,进而控制和奴役全球,则是把中俄欧逼到了一起,美国就算再强大,以一敌三,放到战略上应该说是明显的错误。面对中俄欧的“合纵”之策,美国在认识到问题之后,开始以“连横”之策瓦解中俄欧“统一战线”。平心而论,中俄欧相互之间也有摇摆乃至出卖、出手,但迄今为止大的方向没有偏离,这是美国左冲右突难以如愿的根源。美国本土全面爆发金融危机之际,俄国串联中国抛售美国国债,欧洲特别是法国跳出来跟美国抢班夺权,

中国以“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为由,并不支持俄国和欧洲的行动,招致俄、欧对中国的不满。俄国受美国的气很久了,俄格战争更对美国来气,中国对美国其实没有那么敌对,因为中国尚离不开美国的市场,这是由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欧洲想跟美国抢班夺权,却没有给中国包括人民币留出位置,中国需要时间打造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甘为欧洲做嫁衣。这种局面使美国看到机会,遂提出中美G2的说辞,中国开始时反应不及时,后来看出其中的门道,才明确拒绝美国,没有落入美国精心设置的陷阱,否则中俄欧“统一战线”也就瓦解了,严重后果难以预料。美国对中国威逼利诱,威逼的一面主要借助两个国家,即日本和印度,其中,借助日本在东线骚扰,借助印度欲在南亚破局,是为“声东击西”,营造中国两面受敌、不能相顾的表象,但都被中国化解。大国游戏层面,美国在南亚方向针对中国搞事,拉拢的当然是俄、欧。“美俄关系重启”后,俄国给美国(北约)阿富汗驻军提供补给“北方走廊”,以替代巴基斯坦“南线通道”,这样美国就可以抛弃并牺牲巴基斯坦。对此,欧洲方面处于观望者角色,原因是欧洲自身深陷金融、债务危机,需要外储庞大的中国为其输血,况且欧元受到美国算计,不敢贸然与中国为敌,否则欧元是极其危险的。关键取决于印度是否愿替美国出头挑战中国与巴基斯坦,中国对印度既拉拢又威慑,印度多次蠢蠢欲动,终未铤而走险。美国为拉拢俄、欧进行的交易失去价值,美国翻脸不想认账,与俄、欧矛盾再次占据上风。在伊核问题上,中俄

美国教育论文

近几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教育研究者们在考察了各类中小学后发现,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学生的品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小学花了约三年,中学花了六年左右。考察成功地区成功学校教改的历程,可以发现这样三种现象:1、内部激发动力的现象,即学校为求更好地发展,激发出巨大的内部动力。2、积极面对外界变化的现象,也就是学校在面对外界各种各样的冲击时能卓有成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既充分利用外部的有利因素,又能将外部的消极因素转化为内部动力。…… 有识之士指出,美国的教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存在着两个严重的问题:其一,这些成功只发生于为数不多的学校,也就是说改革的努力并未获得广泛的成效,我们无法一个又一个地“复制”成功的学校;其二,虽然有些学校教改初见成效,但我们却不能确保这些成效长期保持下去。考察一下这些学校的成功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校虽然积极采取种种教改的举措,却疏于对其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学校取得成功的个别事例为数不少,但很少有人知道获得成功的完整的运作体系是什么,也不知道有多少学校是在这种体系下得到发展提高的。那些报道成功学校的研究者们,对这些学校是如何“起身飞跑”起来的,仍然一无所知;也就是说他们罗列总结了学校的各项成功,却无法发现成功运作的系统机制,更谈不上去促成更多此类学校的产生了。 有研究者指出,美国之所以难以全面推进教改,之所以难以维持教改的成果,是因为人们没有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和其周边基础结构的品质,这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基础结构是指学校发展所必须的“软件”、“硬件”等外部条件。此外,社会对教改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我们如果能将上述教改中的三种现象结合起来作通盘思考,就不难发现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框架。这个框架融合了教改的“三要素”,必将极大地推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教改。 一、内部激发动力(内在要素) 众所周知,协调发展的学习氛围(或可称之为专业学习的校内小社会),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但直到最近:由于弗莱德·纽曼及其同事们的努力,我们才弄清楚那些协调发展的学校成功的秘密。这种内在激发动力的现象可称之为改革的“内在要素”。弗莱德等研究者发现,有的学校在影响学生的品学方面做得异乎寻常得好,其基本因素可归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1、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形成一种专业学习的小社会; 2、重视学生的品学表现,并不断对其进行评估; 3、及时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促进学生品学的提高; 弗莱德等人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揭示了成功学校和谐发展的秘密,同时也揭示了对学生不断进行品学评估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变得更善于评估;即使没有外界教育责任制的压力,教师和校长也必须成为评估的行家。这种评估包括:①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教师作为一个整体的能力。他们是否能就学生品学方面的资料进行阐述。②教师必须具备不断完善教育指导计划的能力,并据此及时调整其对学生的指导或及时改变其他教育因素,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和谐发展的学校里,教育和评估相互反馈信息,并通过这种互动来促进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当有些学校想从学校发展的“内在要素”中吸取教益时,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必须注意“结构调整”与“文化重建”之间的区别。“结构调整”顾名思义就是构架的调整,以及对机构的作用及相关构成要素的调整。举例来说,学校设立一个驻校教育参谋组或地区教育委员会就是一种结构的调整。结构的调整比起文化重建要容易得多,因为它可以通过立法来实现:其次结构调整本身对教育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能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文化重建。文化重建的过程就是形成专业学习的校内小社会的过程,就是从原来的对教育评估较少关注的

美国霸权战略

美国霸权战略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美]亨利·基辛格 一、美国霸权战略的思想和政策渊源 (一)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Isolationism)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辞》中提出的外交原则,即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应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孤立主义是美国传统外交的基础,对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门罗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门罗声称,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三)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主义(Wilsonianism)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重建世界和平秩序的构想,其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集体安全体系比古典均势体系更有利于世界避免战争,维护持久和平。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人性可以改造。第二、战争可以避免。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威尔逊主义”反映了美国这样的战略意图: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民族自决,裁减军备为幌子,换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削弱英法等竞争对手;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因此,“威尔逊主义”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标志着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开端。 二、美国霸权战略概念 美国霸权战略就是美国运用和创设各种权力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防止和打击竞争对手,维持并增进自己在安全、价值观和财富等方面最高水平的国家利益。该战略有三个特点: 一是战略工具的多样性,既包括军事、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等方面,又包括经济和技术等方面;二是战略对象的普遍性,不是针对一个国家,而是涉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三是战略目标的全面性,不仅仅关注领土和政权安全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简介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简介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与美国联邦教师培训和评鉴委 员会、联邦教育部通过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NETS),并合作研究制定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这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正在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 这个标准是一种指导性或参考性标准。各州的学校可以执行,也可不执行,或者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再制定自己的标准。该标准得到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及学校的认同。 标准分为六大类: (一)基本操作和概念

1.学生对技术系统的性质和操作的正确的理解; 2.学生熟练地使用技术。 (二)社会、伦理和人类关怀 1.学生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 2.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技术系统、信息和软件; 3.学生发展对技术用途的积极态度,以支持终身学习、合作、个人追求和生产能力。 (三)技术生产力工具

1.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增进学习,促进生产力,提高创造力; 2.学生在建构技术提高的模式、准备出版物、产生其它创造性作品的协作中使用生产力工具。 (四)技术交流工具 1.学生使用电讯工具进行协作,发表言论和作品,与同伴、专家和其它公众相互交流; 2.学生使用各种媒体和形式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有效地交流信息和思想。 (五)技术研究工具

1.学生使用技术查找、评价和收集各种来源的信息; 2.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加工处理数据并报告结果; 3.学生根据特定任务的适当性,评价、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成果。 (六)技术问题解决和决策工具 1.学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和做出明智的决策; 2.学生在开发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策略中使用技术。 二、四个年级段有技术素养的学生行为指标

美国私立教育政策的若干特色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私立教育政策的若干特色及其借鉴意义 孙绵涛(华中师范大学) 前年,我作为福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访学一年,其间研究了美国私立教育政策。以下就是我对美国私立教育政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的一些初步认识。 一 美国私立学校教育可以这样来概括,即历史长、比例大、质量高、影响好。所谓历史长,是指美国私立教育的历史要比公立教育长。美国独立以前,学校完全是私立的。当时在初等和中等教育方面,就有了读写学校和带有慈善性质的贫民学校,以及拉丁文法学校;在高等教育方面,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分别成立于美国独立前的1636年、1701年和1755年。美国公立教育的产生还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的事情。如美国在1834年才出现第一所公立小学,1839年在麻州才开办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所谓比例大,是指美国私立学校数、学生数、教师数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据美国私立学校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School)1 994年统计资料(NAIS Statistics)介绍,美国私立中小学数为2469 0所,占全美中小学校总数109268所的23%;私立中小学的教师数占全美中小学教师数的12%;私立中小学校学生数占全美中小学生数的11%。以上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占全美高等教育一半以上的美国私立高

等教育的统计数。所谓质量高,是指美国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私立大学和私立中小学。众所周知,像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一批久负盛名的大学都是私立的。哈佛建校至今,已培养出了6位美国总统,2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数以万计的政界要人、商界巨子和学界泰斗。哈佛的高质量是有口皆碑的。新英格兰地区的剑桥友人学校及密尔顿学园也是全美知名的私立中小学。这些学校毕业的多数学生能以高分考取美国一些著名的大学。正因为美国私立教育的历史长、比例大、质量高,所以美国私立教育的声誉较之于公立教育要好。笔者在哈佛大学进行美国公私立教育的比较研究访谈时,与对美国公立教育的某些责难声相反,听到的则是对美国私立教育的赞扬声。在美国,不仅有钱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读书,有些不富裕的美国人也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学习。原因是这些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孩子会在私立学校学得更好。前几年,尽管美国的经济并不景气,不少美国人抱怨他们的收入不高,且私立学校的学费比较昂贵,但据NAIS1994年统计,1993年至1994年,美国私立学校的入学率增加了2.3%,而前两年分别只增加了1.7%和1.0%。 美国私立学校之所以办得比较好,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与美国有一套适合于私立学校发展的政策有关。 首先,美国有适宜于私立学校发展的教育体制政策。教育体制从构成的要素来说,它由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两部分组成;从这两因素所组成的体制系统来说,它由学校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两部分组成。从私立学校教育体制来看,美国允许公民举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