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烯炔有机合成全解
- 格式:pptx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45
有机合成题的解题策略【高考展望】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掌握烃(烷、烯、炔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认识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能举例说明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有机合成与推断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此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情景新,要求高,只有在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及相互衍变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再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合理的推断。
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命题多以框图的形式给出,有时还给出一定的新信息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解决这类题目的法宝就是:熟练掌握各类官能团之间的衍变关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知识网络】烃及其衍生物的衍生关系【方法点拨】一、有机合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有机合成的任务:目标化合物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2. 有机合成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有机合成途径和路线3. 原则:原料价廉,原理正确,途径简便,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
4.有机合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判断原料、产物各有哪些官能团,官能团如何转化、如何引入和保护。
(2)读懂信息,认真分析信息中涉及到官能团或碳链结构的变化、与原料和产品有何联系。
(3)采用顺推、逆推或中间向两边推的推理方式得出合成路线。
①正向合成分析法的过程基础原料→中间体→中间体→……目标化合物②逆向合成分析法的过程目标化合物→中间体→中间体→……基础原料二、碳链改变和官能团改变的基本方法:【高清课堂369463基本知识讲解】有机合成中可通过加成、取代、消去、氧化、还原等反应实现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及转化,分析时既要注意反应条件及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是否符合相应官能团的转化,同时要考虑它对其他官能团的影响。
1.碳链的改变:增长碳链(酯化;炔、烯加HCN;聚合等)缩短碳链(酯的水解;裂化;裂解;烯催化氧化)2.成环反应(酯化;分子间脱水;缩合等)3.官能团的引入(1)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①烃与卤素单质(X2)取代。
烷烯炔的结构与性质烷烯炔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烷烯炔的结构与性质进行探讨。
一、烷烯炔的结构烷烯炔由碳、氢原子组成,其中碳原子形成链状结构,并与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
烷烯炔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三类。
烷烃中的碳原子之间通过单键相连,无不饱和键;烯烃中有一个或多个双键,其中一个碳原子与另一个碳原子之间通过一个双键相连;炔烃中有一个或多个三键,其中一个碳原子与另一个碳原子之间通过一个三键相连。
二、烷烯炔的性质1. 物理性质烷烯炔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烷烯炔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或液体,呈无色透明状。
烷烯炔的沸点较低,挥发性强。
2. 化学性质烷烯炔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容易发生反应。
以下是烷烯炔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性质。
(1)加成反应:烷烯炔与其他化合物中较活泼的原子或原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反应常见的有氢化、卤化等。
例如,炔烃可以与氯气反应生成取代的炔烃。
(2)氧化反应:烷烯炔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
例如,丙炔经过氧化反应可以生成丙酮。
(3)聚合反应:烯烃和炔烃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例如,乙烯可以聚合成聚乙烯等。
三、烷烯炔的应用烷烯炔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烷烯炔的几个应用领域。
1. 燃料和能源烷烯炔在燃料领域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烯烃被用作高效燃料,如乙烯可以用于制造乙烯燃料。
2. 合成材料烷烯炔可以用于合成各种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
这些材料在塑料、纤维和橡胶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3. 医药领域烷烯炔在医药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一些炔烃化合物被用作医药中间体,如乙炔酸可以用于合成某些药物。
4. 农药和化肥烷烯炔可以用于制造农药和化肥,如丙炔可以用于制造杀菌剂。
5. 光电材料烯烃和炔烃可以用于合成光电材料,如聚苯乙烯可以用于制造光纤。
综上所述,烷烯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和多样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合成总结1.饱和脂肪烃(1).偶联反应(2).醛、酮还原(3).烯烃、炔烃还原2. 不饱和脂肪烃 一、烯烃合成 (1).醇脱水(2).卤代烷脱卤化氢(3).邻二卤化合物脱卤化氢(4).炔的还原RORR-XR-R RCCRRCH 2-CH 2RRCH=CHR RCH 2-CH 2RCH=CH 2R RCH2-CH 2-OHR-CH 2CH2XR-CH=CH 2R-CHX-CH 2XR -CH=CH 2(5).Wittig 反应二、炔烃合成 (1)从其它炔烃(2)通过二卤消除反应3.卤代烃(1)烷烃的卤代(2)不饱和烃和卤化氢或卤素加成(3)从醇制备C CR1R2RHCOR1R2R-CH=P(Ph)3R-C C-R 1R-CR1XCH R-C CR 1R-C-C-R 1X H H XRX RHX 2R-CH-CH 2XR-CH=CH 2R-CH=CH 2R-CH CH 2X X X 2RXROHX-G(4)卤素的置换 4.醇(1) 烯烃水合C-CH 2OH H RHR-CH=CH 2OH 2(2)硼氢化-氧化(3).醛,酮,羧酸及其酯还原(4) 从格利雅试剂RCl NaIRI R-CH 2CH 2OHR-CH=CH 2(BH 3)2C-CH 2OHH RHR-CH=CH 2R-CH 2OHRCHOR-COOH RCOOR 1RROR ROHR-CH 2-OHRMgXCH 2O RH R1ORMgX R 1CHOR 1MgX RCHORR2R1ORMgX R 1R 2CO R 1MgXRR2CO(5)卤烃水解5.醚(1)从醇去水(2)威廉森合成法6.酚的合成(1)从芳卤衍生物(2)从芳磺酸(3)重氮盐水解7.醛酮(1).醇的氧化和脱氢(2).炔烃的水合R-CH2OH R-CH2XOHR-O-RR-O-R1RXRONa OHNO2NO2ClNO2NO2SO3Na OHNH2OHR-C-R'OHHR-C-R'OR-C C-R R-C-CH2RO(3).同碳二卤化合物水解CH 3OCX 2CH 3(4).傅-克酰基化反应(5).芳烃侧链的氧化(6).β-二羰基化合物8.醌(1)二元酚氧化(2).苯胺氧化9.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R(Ar)OR(Ar)COClCHOCH 3OHOHOOOO NH 2CH 3O CH 2R CH 3O CH 2O OC 2H 5RXCH 3O CHR 1R 2CH 3OCH 2OOC 2H 5R 1XR 2X一、酸(1).从伯醇或醛制备(2).从烃氧化(3).从格利雅试剂制备(4).腈水解(5).苯甲酸制备6.β-二羰基化合物二、羟基酸(1).从羟(基)腈水解R C O HR-CH 2OH R C OOHCOOHRR-MgX R-COOH CO2R-CN R-COOH CH 3CCl3COOH RCHO HCN R C COOHOHHHO O CH 2R C 2H 5O O CH 2O OC 2H 5RX O H O CHR 1R 2C 2H 5O O CH 2O OC2H5R 1X R 2X(2).从卤代酸水解(3).雷福尔马茨基反应ZnBrCH 2COOC 2H 5R-CHORCHCH 2COOHOH9. 含氮化合物一、硝基化合物 (1)芳烃和硝酸反应:二、胺类化合物(1).从硝基化合物还原(2).氨的烷基化(3).腈和酰胺的还原(4).醛酮的还原胺化(5).霍夫曼酰胺降级反应(6).盖布瑞尔合成法Cl-CH 2COOHCH 2-COOHOHNO 2NO2NH 2RNH 2RXR 2NHR-CNR-CH 2NH 2R-CH 2-NH-R 1R-CHONH 2-R 1R 1CONH 2RNH 2NHORNH 2RX。
201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0.2 脂肪烃(烷、烯、炔)讲案(含解析)复习目标:1、 以烷、烯、炔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 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聚合反应。
基础知识回顾: 一、烃的分类二、烃的结构特点①饱和烃:碳原子之间以碳碳单键结合,剩余的价键跟氢原子相结合,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如烷烃、环烷烃。
不饱和烃: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的氢原子数,这样的烃叫做不饱和烃。
如:烯烃、炔烃,环烯烃、环炔烃、芳香烃等。
②碳原子的SP 3杂化与甲烷、烷烃、环烷烃的结构特点: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烷烃、环烷烃中碳原子进行SP 3杂化,杂化后的轨道分别与另外的碳原子或氢原子形成σ键,因此烷烃、环烷烃为立体结构。
③碳原子的SP 2杂化与乙烯的结构:组成乙烯分子的6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是平面形结构。
④碳原子的SP 杂化与乙炔的结构:乙炔分子的4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是直线形分子。
三、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烯烃、炔烃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它们均为无色物质,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
密度比水小分子中有1~4个碳原子的开链,脂肪烃的常温下均为气体。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物理性质显现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链烃(开链脂肪烃)烷烃烯烃 炔烃 环烃脂肪环烃环烷烃环烯烃 环炔烃芳香烃在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烃一定是饱和链烃B .分子组成符合C n H 2n +2的烃一定是烷烃C .正戊烷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条直线上D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的烃有两种【迁移训练1】下列对丙烯(CH 2===CH —CH 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 3H 6B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能发生聚合反应 四、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分子中的碳氢键和单键的链能较高,在常温下很不活泼与强酸强、强碱、强氢化剂和还原剂等都不发生反应。
烷烯炔的定义【烷烯炔的定义】“嘿,朋友们!不知道你们在学习化学或者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对那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感到头疼?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烷烯炔这一家子!”什么是烷烯炔?其实啊,烷烯炔就是有机化学里的三类重要化合物。
简单来说,烷烃就是碳碳之间全是单键连接的烃类化合物,就像一群人手拉手,每个手都只拉着一个伙伴,比如甲烷(CH₄)。
烯烃呢,有碳碳双键,就好像两个人不只是拉一只手,还多牵了一只手,像乙烯(C₂H₄)。
而炔烃则有碳碳三键,就像是两个人手挽手还不够,还要再勾着一只胳膊,比如乙炔(C₂H₂)。
关键点解析3.1 核心特征或要素烷烃的核心特征是只有单键,性质比较稳定。
比如说汽油里的主要成分就是各种烷烃,它们在常温下不容易发生反应,所以能稳定地给汽车提供动力。
烯烃的双键让它们具有一定的活性。
比如水果催熟常用的乙烯,能让水果加速成熟,这就是因为双键带来的化学活性。
炔烃的三键使其反应活性更强。
像焊接金属时用的乙炔,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高温火焰。
3.2 容易混淆的概念烷烃、烯烃和炔烃容易和芳香烃混淆。
芳香烃有特殊的苯环结构,比如苯(C₆H₆)。
烷烯炔主要是直链或者支链的结构,而芳香烃的结构更复杂,性质也有所不同。
起源与发展烷烯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现代工业中,它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比如,通过对烯烃和炔烃的聚合反应,可以生产出各种塑料和合成纤维。
实际意义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烷烃的应用广泛,像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就是烷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源。
在化工产业里,烯烃可以用来制造塑料、橡胶等产品。
而炔烃在金属焊接和切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与展望所以呀,烷烯炔这三类化合物虽然看起来复杂,但了解了它们的定义和特点后,就会发现它们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中无处不在。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烷烯炔的研究和应用肯定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那朋友们,你们觉得未来会不会出现更神奇的基于烷烯炔的新材料呢?。
烃甲烷:烃:分子中仅由的化合物,也称作。
1、甲烷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甲烷分子为构型。
2、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色, 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故收集甲烷的方法为或3、甲烷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甲烷的燃烧方程式:,火焰呈色。
甲烷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均不反应,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的现象为。
(2)甲烷的取代反应:在量筒中将CH4与Cl2混合,倒置于水槽中,光照,现象为,发生的二元取代反应方程式为:,生成的有机产物中常温下为气体的是,可作为灭火剂的是。
取代反应定义:。
(3)高温分解:。
(制炭黑)【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氯气B.溴水C.氧气D.KMnO4溶液2、“西气东输”工程,即从新疆开发天然气,贯穿东西多省市一直引至上海。
关于天然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和沼气主要成分都是甲烷B.天然气和空气混合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C.在天然气燃烧的废气中,SO2等污染物的含量少D.液化石油气含碳量高于天然气的含碳量烷烃:1、烷烃(饱和链烃):;同系物:;同系物特点:⑴结构,⑵组成。
2、烷烃的通式。
3、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通常状况下,~个碳的烃为液态;烷烃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相对密度逐渐。
4、烷烃的通性:(1)、烷烃的化学性质与CH4相似。
一般情况很稳定,与酸、碱及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都不起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下列反应:反应、反应、反应。
(2)烷烃燃烧的通式:。
5、同分异构现:;同分异构体:。
比较熔、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正丁烷6、烃基:。
书写甲基结构简式,电子式;乙基结构简式,电子式;CH3- 的电子式; CH3+ 的电子式;7、烷烃的命名:(1)习惯法(俗称):碳原子数1—10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表示,10个碳原子以上用中文小写数字表示。
(2)系统命名法:{要义:①“最长”;②“最近”;③“最小”;④“最简”}例如: 命名为: 。
烷烯炔的通式
烷烯炔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CnH2n-2,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这类化合物中,烷基和炔基交替排列,形成了一条链状结构。
烷烯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烷烯炔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炔基化合物和烷基化合物的反应得到。
例如,乙炔和乙烷可以反应生成丙烯和丙烷的混合物,其中丙烯就是一种烷烯炔化合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卤代烷和炔基化合物的反应、烷基化合物和卤代炔基化合物的反应等方法合成烷烯炔。
烷烯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进行多种有机反应。
例如,它可以和卤代烷反应生成烷基炔基化合物,也可以和卤代炔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炔基烷基化合物。
此外,烷烯炔还可以进行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烷烯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合成含有炔基的有机化合物,如炔烃、炔醇、炔酸等。
此外,烷烯炔还可以用于合成含有烷基和炔基的杂环化合物,如环戊烷烯、环戊炔烷等。
这些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烷烯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化学稳定性,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有机化学的不断发展,烷
烯炔的合成方法和应用也将不断得到拓展和完善。
高三有机烷烯炔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分支,而有机烷烯炔是其中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对高三有机烷烯炔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有机烷烯炔的基本概念有机烷烯炔是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分为烷、烯和炔三类。
其中,烷是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而形成的链状结构;烯是碳原子通过双键连接而形成的链状结构;炔是碳原子通过三键连接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二、烷的命名和性质烷的命名按照碳原子数目进行命名,以及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
烷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
一般来说,烷是饱和的,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且在常温下大部分为气体或液体。
三、烯的命名和性质烯的命名按照碳原子数目进行命名,以及双键的位置。
烯的性质与烷相比更为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物质反应等。
烯多为液态或固态,其中较低碳数的烯可以是气体。
四、炔的命名和性质炔的命名按照碳原子数目进行命名,以及三键的位置。
炔的性质较为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物质反应等。
大部分炔为气体,少数碳数较高的炔为液态或固态。
五、有机合成反应有机烷烯炔能够通过多种合成反应得到。
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等。
其中,取代反应是指原有的官能团被其他官能团取代的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不同物质通过共有键形成新的化学键的反应;消除反应是指分子内某个官能团与另一个官能团失去原子(通常是氢)形成化学键的反应。
六、有机烷烯炔的应用有机烷烯炔在化学工业、医药领域等具有广泛的应用。
烷类化合物可用作溶剂、燃料等;烯类化合物可用作合成橡胶、塑料、染料等;炔类化合物可用于合成橡胶、润滑剂等。
七、有机烷烯炔的环境影响和安全注意事项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和应用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有机烷烯炔尤其需要注意。
排放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在使用和储存有机烷烯炔化合物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吸入有害气体等。
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烯烃和炔烃合成有机合成是一门探索化学世界奥秘的学科,它致力于开发和优化合成方法,以获得各种有机分子。
在有机合成中,烯烃和炔烃是重要的合成目标,它们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且在药物合成、材料科学以及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烯烃是一类具有双键结构的碳氢化合物,具有分子间的π键,使其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例如,烯烃可以通过加成反应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一特性让烯烃合成成为有机化学中的基础。
烯烃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通过脱水剂脱水反应从醇中合成烯烃。
这种方法常用于工业生产,如合成乙烯和丙烯等重要烯烃。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烯烃的脱氢反应获得高度不饱和的烯烃。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加热或加压,烯烃中的氢原子被去除,从而形成具有重要化学特性的烯烃。
此外,烯烃的合成还可以通过重整反应来实现。
重整反应是一种将低碳数的烃转化为高碳数烯烃的方法,常见的有异构化重整和环烷烃重整。
这些重整反应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可以生产出烯烃衍生的汽油和液化气等重要能源。
与烯烃不同,炔烃具有三键结构,活性更高。
炔烃的合成方法也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最常见的炔烃合成方法是通过卤代烃与金属溶液发生反应从而得到炔烃。
这是一种非常经济且常用的方法,例如,从溴代烃和合适的金属锂反应可以得到炔烃。
此外,炔烃的合成还可以通过芳构合成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芳香化合物中氢的取代反应,可以得到具有炔烃结构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在有机合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常用于合成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
除了上述提及的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烯烃和炔烃的合成方法。
例如,还可以使用氧化还原反应、偶联反应和羧化反应等方法来合成烯烃和炔烃。
这些方法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有机合成的范围,同时也为新材料、新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烯烃和炔烃合成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学科。
它们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化学家们在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选择中进行沉思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