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方程式练习——烷烯炔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烷烯炔的结构与性质烷烯炔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烷烯炔的结构与性质进行探讨。
一、烷烯炔的结构烷烯炔由碳、氢原子组成,其中碳原子形成链状结构,并与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
烷烯炔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三类。
烷烃中的碳原子之间通过单键相连,无不饱和键;烯烃中有一个或多个双键,其中一个碳原子与另一个碳原子之间通过一个双键相连;炔烃中有一个或多个三键,其中一个碳原子与另一个碳原子之间通过一个三键相连。
二、烷烯炔的性质1. 物理性质烷烯炔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烷烯炔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或液体,呈无色透明状。
烷烯炔的沸点较低,挥发性强。
2. 化学性质烷烯炔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容易发生反应。
以下是烷烯炔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性质。
(1)加成反应:烷烯炔与其他化合物中较活泼的原子或原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反应常见的有氢化、卤化等。
例如,炔烃可以与氯气反应生成取代的炔烃。
(2)氧化反应:烷烯炔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
例如,丙炔经过氧化反应可以生成丙酮。
(3)聚合反应:烯烃和炔烃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例如,乙烯可以聚合成聚乙烯等。
三、烷烯炔的应用烷烯炔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烷烯炔的几个应用领域。
1. 燃料和能源烷烯炔在燃料领域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烯烃被用作高效燃料,如乙烯可以用于制造乙烯燃料。
2. 合成材料烷烯炔可以用于合成各种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
这些材料在塑料、纤维和橡胶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3. 医药领域烷烯炔在医药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一些炔烃化合物被用作医药中间体,如乙炔酸可以用于合成某些药物。
4. 农药和化肥烷烯炔可以用于制造农药和化肥,如丙炔可以用于制造杀菌剂。
5. 光电材料烯烃和炔烃可以用于合成光电材料,如聚苯乙烯可以用于制造光纤。
综上所述,烷烯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和多样的化学性质。
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请注明反应条件)一、烷烃、烯烃、炔烃1.甲烷的实验室制法C2H5OH CH2=CH2↑+H2O2.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3.甲烷与氯气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4.甲烷隔绝空气时高温分解CH4C+2H25.丁烷的裂解(两个方程式)C4H10CH4+C3H6C4H10C2H4+C2H66.乙烯的实验室制法CH3CH2OH CH2=CH2↑+H2O7.乙烯燃烧C2H4+3O22CO2+2H2O8.乙烯使溴水褪色CH2=CH2+ Br2→CH2 Br─CH2 Br9.乙烯与水在催化剂下反应CH2=CH2+H2O C2H5OH10.异戊二烯与溴1:1加成(3种产物,分别写三个方程式)11.异戊二烯与足量溴水反应12.乙烯的加聚13.乙烯与丙烯1:1加聚14.异戊二烯聚合15.苯乙烯与异戊二烯1:1加聚16.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 CH CH↑+Ca(OH)217.乙炔与足量氢气反应CH CH+2H 2CH3 -CH318.乙炔的聚合19.由乙炔制备聚氯乙烯CH CH+HCl CH2=CHCl二、苯及其同系物20.苯燃烧2C6H6+15O212CO2+6H2O21.苯与液溴反应22.甲苯的硝化反应23.苯与氢气反应24.甲苯与氯气的取代反应(2个方程式)(一个在铁的催化下,一个在光照下)25.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三、卤代烃的性质26.溴乙烷的消去反应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27.溴乙烷的水解反应CH3-CH2-Br+ NaOH CH3-CH2-OH+NaBr28.氯苯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29.2,3-二氯丁烷的消去反应四、醇的性质30.乙醇燃烧C2H5OH+3O22CO2+3H2O31.乙醇与钠反应2C2H5OH+2Na→2C2H5ONa+H2↑32.乙醇的催化氧化2C2H5OH+O22CH3CHO+2H2O33.乙醇与浓硫酸反应(两个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34.乙醇与乙酸反应C2H5OH+CH3COOH CH3COOC2H5+H2O35.乙二醇与钠反应36.乙二醇的催化氧化37.甘油与硝酸反应五、酚的性质38.苯酚与钠反应39.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40.苯酚与浓溴水反应41.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42.苯酚与甲醛缩聚六、醛的性质43.乙醛与氢气反应CH3CHO+H2C2H5OH44.苯甲醛与足量氢气反应45.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HCHO+4Cu(OH)2CO2+2Cu2O↓+3H2O4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47.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HCHO+4Ag(NH3)2OH(NH4)2CO3+2Ag↓+6NH3+2H2O48.乙二醛与银氨溶液反应七、羧酸的性质49.乙酸与钠反应2CH3COOH+2Na2CH3COONa+H2↑50.乙二酸与氢氧化钠反应51.甲酸与少量碳酸钠反应HCOOH+Na2CO3→HCOONa+ NaHCO352.甲酸与过量碳酸钠反应2HCOOH+Na2CO3→2HCOONa+CO2↑+H2O53.乙二酸与乙二醇两分子间脱去1份水54.乙二酸与乙二醇两分子间脱去2份水55.乙二酸与乙二醇缩聚56.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缩聚57.乳酸(2-羟基丙酸)分子内脱去1份水,生成物能使溴水褪色58.2份乳酸分子间脱去1份水59.2份乳酸分子间脱去2份水60.乳酸的缩聚八、酯的性质61.乙酸乙酯酸性水解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62.乙酸乙酯碱性水解CH3COOC2H5 +NaOH CH3COONa+C2H5OH63.油酸甘油酯酸性条件下水解64.硬脂酸甘油酯碱性条件下水解65.乙酸苯酯碱性条件下水解九、糖、蛋白质的性质66.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67.葡萄糖的银镜反应68.由淀粉制乙醇(发酵法)C6H12O6C2H5OH+2CO2↑69.a-氨基乙酸(甘氨酸)与盐酸反应70.a-氨基乙酸(甘氨酸)与氢氧化钠反应71.a-氨基乙酸2分子间脱去1分子水72.a-氨基乙酸2分子间脱去2分子水73.a-氨基乙酸缩聚。
烷烃1. 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有什么区别?[解答] 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是目前关于共价键形成、本质的两个主要理论。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价键理论是定域的,主要讨论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配对成键情况。
而分子轨道是以电子离域的观点为基础的。
在电子离域的共轭体系中,用分子分子轨道理论讨论问题可以避免价键理论定域的缺陷。
2. 烯烃加溴是反式加成,其他加成也是反式吗?[解答]:不一定。
亲电加成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与亲电试剂反应,生成正离子活性中间体。
烯烃加溴,通常认为是经过环状溴翁离子中间体进行的,所以得到反式加成的结果:其他的加成反应并不一定经过环状中间体的过程,比如加 HBr ,首先得到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Cl2可以形成翁离子,也可以形成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所以产物为顺式和反式两种产物。
3. 丙烯与氯气高温下反应,主要产物为α-H的氯代产物(A),为什么不产生亲电加成产物(B)?[解答]:烯烃与卤素在低温或无光照条件下,在液相中主要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在高温或光照条件下,主要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一般取代在双键的α-H上。
这主要由于C—Cl键键能较小,高温下容易断裂而使反应可逆。
同时,取代反应的活性中间体更稳定。
4. 乙烯、丙烯、异丁烯在酸催化下与水加成,其反应速度哪个最快?为什么?[解答]:乙烯 < 丙烯 < 异丁烯。
决定于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
5. 下列反应如何完成?[解答]:(1)CH3COOOH , CH3COOH (2)稀、冷 KMnO4,OH-6. 叁键比双键更不饱和,为什么亲电加成的活性还不如双键大?[解答]:叁键碳原子sp杂化,双键碳原子sp2杂化。
电负性Csp>Csp2,σ键长sp-sp<sp2-sp 2叁键中形成两个π键的 p 轨道交盖的程度比在双键中更大,结合更紧密。
故不易发生给出电子的亲电加成反应。
7. 烯烃比炔烃更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Cl2、HCl、Br2、H2O,H+等),但当这些亲电试剂与炔烃作用时,反应很易停留在卤代烯烃阶段,进一步加成需要更强烈的条件,是否矛盾?[解答]:不矛盾。
烷烯炔知识点总结烷烯炔的命名和结构烷烯炔的命名符合有机化学的一般命名规则,烷烯的命名以根据含有双键的个数来决定,烷烯中双键的位置通过编号来表示。
比如,乙烯是一种两碳的烯烃,丙烯则是一种三碳的烯烃。
炔的命名也是类似的,炔的命名以含有三键的个数来决定,炔中三键的位置通过编号来表示。
比如,丙炔是一种三碳的炔,戊炔则是一种四碳的炔。
烷烯炔的结构也符合共价键的结构,烷烯中的双键是通过sp2杂化的碳原子构成的,炔中的三键是通过sp杂化的碳原子构成的。
这些结构决定了烷烯炔的一些化学特性,比如稳定性和反应性等。
烷烯的化学性质烷烯是含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有着一些特点。
在工业上,很多烷烯的制备都是通过烷烃的脱氢来实现的。
烷烯可以参与一系列的加成反应,比如加氢反应、卤素化反应、水化反应等。
烷烯还可以进行脱氢反应,生成烷烯或芳烃。
除此之外,烷烯还可以通过重排反应和氧化反应来合成其他化合物。
炔的化学性质炔是含有三键的碳氢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也有着一些特点。
炔的三键是可以被氢化的,生成烯烃或烃。
在工业上,炔可以参与一系列的加成反应,比如加氢反应、卤素化反应、水化反应等。
炔还可以与金属形成金属炔配合物,这些金属炔配合物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烷烯炔的化学反应烷烯和炔在化学反应中都可以参与一系列的加成反应。
双键和三键的位置和数量会决定其反应性,比如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对于反应的位置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烯烃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氢化反应,生成烷烃或烯烃,而炔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水化反应,生成醛或酮。
烷烯炔的制备烷烯和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制备。
对于烷烯来说,很多烷烃可以通过脱氢反应来得到,比如乙烷可以通过蒸汽裂化或热裂化得到乙烯。
而对于炔来说,也可以通过脱氢反应或氢化反应来得到,比如氯乙炔可以通过钠和乙烯的氢化反应来得到。
烷烯炔的应用烷烯和炔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烷烯可以用来合成高级燃料,比如乙烯可以用来合成乙烯聚合物,还可以用来生产乙醛、乙醇和醋酸等化工产品。
烷烃与烯烃的化学反应烷烃和烯烃是有机化合物中两类重要的碳氢化合物。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反应性质和反应途径。
本文将对烷烃和烯烃的化学反应进行详细介绍。
一、烷烃的化学反应烷烃是一类由碳和氢构成的饱和碳氢化合物。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没有双键,烷烃的化学反应相对较为有限。
常见的烷烃化学反应有燃烧、卤代反应和脱羧反应等。
1. 燃烧反应烷烃是一类良好的燃料,其主要反应为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例如,甲烷(CH4)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反应方程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燃烧反应是利用燃料释放能量的重要过程,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2. 卤代反应烷烃可以与卤素(如氯、溴、碘等)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烃。
以甲烷为例,其与氯气反应生成氯甲烷,反应方程式为:CH4 + Cl2 → CH3Cl + HCl卤代反应是工业中合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步骤,也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类型。
3. 脱羧反应部分烷烃可以通过脱羧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
例如,戊烷(C5H12)经过脱羧反应可以生成丁烯(C4H8),反应方程式为:C5H12 → C4H8 + H2O脱羧反应在石油化工中的重整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
二、烯烃的化学反应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由于其结构中含有双键,烯烃具有较强的反应性,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成聚合反应等。
1. 加成反应烯烃可以与其他化合物的不饱和键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乙烯(C2H4)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C2H6),反应方程式为:C2H4 + H2 → C2H6加成反应还可以与其他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更复杂的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类型之一。
2. 加成聚合反应烯烃还可以通过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以乙烯为例,其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PE),反应方程式为:n(C2H4) → (C2H4)n加成聚合反应是合成塑料和合成橡胶等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脂环烃、红外光谱一、命名或写结构式:CH3C2H5C=CC C C2H5HCH3H2. 3. 4.5. 6.7.8.1.9. NBS 10. 烯丙基碳正离子11. 环戊二烯12. 苄基自由基13. (2E,4Z)-2,4-己二烯14. (2E,4S)-3-乙基-4-溴-2-戊烯二、完成反应式:4.⒈+ HBr OO()⒉①O3,②Zn,H O)+()⒊CH3CH2CH=CH2NBS()4H+( )⒍(CH3)2C CH CH=CCH2C2H5CH3+ 2HBr)8.))CH3C C C2H57.1) BH, THF22( )⒌())C CHH,Lindlar)三、选择和填空:1. 化合物A与HBr加成的重排产物是:A. B.BrC.BrD. Br2.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Diels-Alder 反应的是:A.C 6H 5C 6H 5B.C.D.四、简答题:1.为什么CH ≡CH 的酸性大于CH 2=CH 2的酸性?2.用简便的方法除去1-溴丁烷中的少量1-丁烯、2-丁烯和1-丁醇。
3.以下反应选择哪种溶剂最好,若采用不同溶剂对产物有何影响。
CH 2 CH 2 +Br 2溶剂CH 2Br CH 2Br溶剂:甲醇,水,四氯化碳4.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并简要解释之。
+CH 3 CH CH 2HCl (1) +HCl CF 3 CH CH 2(2)+Cl 2CH 3 CH 2 CH CH 2(3)CO+HClCH CH CH 3(4)5.写出化合物H 3的优势构象。
6.如何用IR 光谱区别环己醇和环己酮?7.红外光谱(IR )测量的是分子的( )能级变化。
(A )电子 (B )键能 (C )构象 (D )振动和转动五、用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各化合物:CH 3,CH 2=CH CH=CH CH 2,CH 3CH 2C CH ,,CH 3CH CH C 2H 5六、合成题:1.以≤C 2的有机物合成正丁醇及正辛烷 2.以≤C 2的有机物合成O3.以指定有机物合成CHCH2H 5C 24.由OH合成 OH OH 和OHHO5.以丙烯为唯一碳源合成C CH CH 3CH 3CH 2CH 2H6.用顺丁烯二酸酐和环戊二烯为原料,经Diels-Alder 双烯合成反应等合成COOH COOHHOOCHOOC。
烷烃烯烃炔烃
一、官能团
名称结构式代表物名称结构式代表物
烷烃酚
烯烃醚
炔烃醛
芳香烃酮
卤代烃羧基
醇酯基
二、烷烃(通式:)
代表物:甲烷结构简式:结构:平面结构/空间结构
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一取代反应
根据上式写出以下反应
2、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
3、丙烷与液溴反应生成1,3-二溴丙烷
4、甲烷与氯气按体积比1:5反应
三、烯烃:(通式:);
代表物:乙烯结构简式:结构:平面结构/空间结构
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实验室制乙烯的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温度应为:______)副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温度应为:______)1、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3、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
根据上述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4、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5、丙炔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正丙醇
6、丙炔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一氯丙烷
————————————————分割线————————————————————7、乙烯的加聚反应
根据上述反应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8、CH2=CH-CH3的加聚反应
9、CH2=CH-CH2OH的加聚反应
另:10、CH2=CH-CH=CH2的加聚反应
四、炔烃(通式:)
代表物:炔烃结构简式:结构:平面结构/空间结构
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实验室制乙炔:
1、乙炔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乙炔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3、乙炔的加聚。
石油★该章知识点熟悉即可,大多考于选择题。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除CO、CO2、碳酸盐、碳化物、氰化物等。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性质有机物无机物种类多少种类繁多,占物质总数90%以上种类较少溶解情况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燃烧难易一般容易燃烧,容易分解大多数不燃烧,难分解熔点高低绝大多数熔点低大多数熔点高是否是电解质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酸、碱、盐是电解质化学反应情况反应慢而复杂一般都很快石油的物理性质:呈黑色或棕色,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比水稍轻,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主要是各种烃(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炼制的主要方法有:分馏、裂化、重整、精制。
分馏:连续分步蒸馏分离物质。
石油分馏出的每一馏分仍然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气态馏分→石油气----家用燃料溶剂油(C5~C8)汽油(C5~C11)液态馏分航空煤油(C10~C15)石油煤油(C11~C16)柴油(C15~C18)润滑油(C16~C20)凡士林(液态烃和固态烃的混合物)固态馏分石蜡(C20~C30)(重油)沥青(C30~C40)石油嚼(主要成分是C)烷烃一、甲烷(CH 4)(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
是天然气、油田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
烃:碳氢化合物。
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甲烷是非极性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由二氯代物只有一种推的)。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CH 4+2O 2CO 2+2H 2O②高温分解: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烷加热分解得到碳和氢气。
CH 4C+2H 2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第一步:CH 4+Cl 2CH 3Cl+HCl 第二步:CH 3Cl +Cl 2CH 2Cl 2+HCl 第三步:CH 2Cl 2+Cl 2CHCl 3+HCl 第四步:CHCl 3+Cl 2CCl 4+HCl反应现象:(1)试管内黄绿色逐渐变淡,直至消失;(2)试管内液面上升;(3)试管壁上有油状液滴。
有机化学方程式练习一、脂肪烃1、烷烃燃烧通式2、烯烃燃烧通式3、炔烃燃烧通式4、烃燃烧通式5、有机物CxHyOz燃烧通式6、甲烷和氯气取代(4个)7、乙烯和氢气加成8、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10、丙烯和氯化氢加成11、乙烯和水加成11、异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和溴的1,4-加成12、1,3-丁二烯和溴的1,2-加成13、异戊二烯和足量溴的加成14、1-丁炔和等物质的量氢气加成15、2-丁炔和足量的氢气加成16、乙炔和等物质的量的氯化氢加成17、乙烯加聚18、丙烯加聚19、苯乙烯加聚20、异戊二烯加聚21、氯乙烯加聚22、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氯乙烯加聚23、等物质的量的苯乙烯和1,3-丁二烯加聚24、实验室制乙烯25、实验室制乙炔二、芳香烃1、苯的溴代2、苯的硝化(50-60℃)3、苯与氢气加成4、甲苯制TNT 三、卤代烃1、1-溴丙烷的水解反应2、1-溴丙烷的消去反应3、2-溴丁烷的消去反应(2个方程式)4、由乙醇制氯乙烷四、醇1、乙二醇与钠反应2、乙醇分子间脱水3、甲醇与HBr反应4、苯甲醇与乙二酸酯化生成二酯5、2-丙醇和苯甲酸酯化6、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分子内脱水7、乙二醇催化氧化8、丙三醇与浓硝酸酯化9、2-丙醇催化氧化10、发生消去反应五、酚1、苯酚的电离2、苯酚与钠3、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4、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5、苯酚钠溶液与盐酸6、苯酚与碳酸钠溶液7、苯酚与浓溴水8、苯酚与甲醛反应制酚醛树脂9、苯酚与氢气六、醛和酮1、乙醛的催化氧化2、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3、丙醛的银镜反应4、甲醛与氢气5、甲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6、甲醛的银镜反应7、苯甲醛与足量氢气—CH2CH2OH8、苯甲醛的催化氧化9、苯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10、苯甲醛与银氨溶液11、丙酮与氢气七、羧酸1.乙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2.甲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3.乙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4.甲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5.乙酸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常温下反应6.甲酸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常温下反应7、甲酸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反应8.乙二酸溶液与足量碳酸钠溶液反应9.乙二酸与乙醇酯化生成一元酯9、乙二酸与乙醇酯化生成二酯10、乳酸生成六元环状交酯11、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一元酯12、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环酯13、乳酸缩聚15、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八、酯1.乙酸乙酯的酸性水解2.苯甲酸甲酯的碱性水解3.硬脂酸甘油酯的酸性水解4.软脂酸甘油酯的碱性水解5、油酸甘油酯的氢化九、糖类1、葡萄糖的还原反应2、葡萄糖的银镜反应3、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4、葡萄糖的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5、蔗糖的水解6、麦芽糖的水解7、淀粉的水解9、纤维素的水解十、氨基酸与蛋白质1、甘氨酸生成二肽2、等物质的量的甘氨酸与丙氨酸生成多肽3、聚丙氨酸水解。
烷烃、烯烃和炔烃专题教学目标:①有机物的表达式;②乙烷、乙烯、乙炔的化学性质; ③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二、甲烷CH 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H 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5个原子一定不共平面,但CH 4分子中任意3个原子都可以共平面。
甲烷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反应,不能使Br 2水和KMnO 4溶液褪色。
可发生如下反应:①氧化反应:CH 4 + 2O 2−−−→点燃CO 2 + 2 H 2O (伴有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CH 4+Cl 2−−−→光照CH 3Cl + HCl CH 3Cl+ Cl 2−−−→光照CH 2Cl 2 + HCl CH 2Cl 2 + Cl 2−−−→光照CHCl 3 + HCl CH 2Cl 2 + Cl 2−−−→光照CCl 4 + HCl 通式:A-B + C-D −−−→光照A-D + C-B 甲烷取代反应的特点:①此反应是连锁反应,反应一旦开始,不能停止于某一阶段,最终得到的产物是混合物;产物物质的量最多的是HCl 。
②甲烷的四种氯代产物都不溶于水,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它三种都是油状液体。
③甲烷中每取代一个H 需要一个Cl 2。
③实验室制取甲烷:采用碱石灰与醋酸钠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备甲烷:3234CaOCH COONa NaOH Na CO CH ∆+−−−→+↑ 例:能够证明甲烷分子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事实是( )A .甲烷的四个碳氢键的键能相等B .甲烷的四个碳氢键的键长相等C .甲烷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D .甲烷的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三、烷烃仅含C —C 键和C —H 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
(若C —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为:C n H 2n+2(n≥1)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化学《烷烯炔练习题2》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描述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直线上B.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直线上C.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D.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5.能使直馏汽油、裂化汽油、CCl4、溴苯四种液体辨别出来的一种试剂是:A.溴水B.KMnO4溶液 C.酒精D.水6.某合成树脂干馏后分解成烃A,A能和H2加成生成含乙基的烃C8H16,该合成树脂可能为:n n7. 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属于同系物的是(A)C3H4和C5H8 (B)C3H6和C5H12 (C)C3H6和C5H10 (D)CH3Cl和C2H4C128. 1mol烃完全燃烧时, 在标准状况下生成89.6L CO2, 又知此烃能与标准状况下加成, 则此烃的结构简式是(A)CH3CH2CH2CH3 (B)CH3—C≡C—CH3(C)CH3CH2CH==CH2 (D)CH2==CH—CH==CH29. 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纳的方式是(A)乙烷和氯气反映 (B)乙烷和氯气反映(C)乙烯和氯化氢反映 (D)乙炔和氯化氢反映10.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 完全燃烧得和3.6g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必然有甲烷 (B)混合气体中必然是甲烷和乙烯(C)混合气体中必然没有乙烷 (D)混合气体中必然有乙烯11. 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取得2,2--二甲基丁烷, 该烯烃的名称是(A)2,2--二甲基--3--丁烯 (B)2,2--二甲基--2--丁烯(C)2,2--二甲基--1--丁烯 (D)3,3--二甲基--1--丁烯12. 含一个叁键的炔烃,氢化后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CH2CH(C2H5)2,此炔烃可能有的结构有(A)1种 (B)2种 (C)3种 (D)4 种13.下列四种烃的名称所表示的物质,命名正确的是(A) 2-甲基-2-丁炔(B) 2-乙基丙烷(C) 3-甲基-2-丁烯(D) 2-甲基-2-丁烯14.最简式相同, 但既不是同系物, 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辛烯和3—甲基—1—丁烯 (B)苯和乙炔(C)1—氯丙烷和2—氯丙烷 (D)甲基环己烷和乙烯15.只用一种试剂可将己烯、甲苯、溴苯、水、NaOH溶液辨别开, 这种试剂是(A)盐酸 (B)酸性KMnO4溶液 (C)溴水 (D)紫色石蕊试液16.下列各组物质中, 每一种物质的分子里的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A)甲烷、丙烯、丙块 (B)乙烯、乙炔、苯(C)丁二烯、甲苯、环己烷 (D)乙烷、乙烯、乙炔17.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A、与钠反映放出氢气B、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映C、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映D、发生彼此加成反映生成高分子化合物18. 桶烯(Barrelene)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桶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桶烯必然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映和加聚反映C.桶烯与苯乙烯(C6H5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D.桶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得产物只有两种19.以乙烯和丙烯混合物为单体,发生加聚反映,不可能取得的是2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其名称正确的是A.5-乙基 -2-己烯 B.3-甲基庚烯C.3-甲基-5-庚烯 D.5-甲基-2-庚烯21.某烃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C2H5)―C≡CH分子中含有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即饱和碳原子)数为a,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量最多为b,必然在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数为c,则a、b、c别离为A.4、3、5 B.4、3、6 C.2、5、4 D.4、6、422.乙烯和丙烯按1∶1(mol)聚合时,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23.在以下各对化合物中,可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A. CH 3CH=CH 2和CH 2 =CHCH=CH 2B. CH 2=CH 2和CH 2 =CHCH=CH 2C. CH 3CH 2CH=CH 2和CH 2=CHCH 3D. CH 2=CH 2和CH 2=CHCH 324.某同窗在所收到的信封上发觉有收藏价值的邮票,便将邮票剪下浸人水中,以便去掉邮票背面的粘合剂。
有机反应方程式(一)烷烃1.甲烷燃烧: (2·P34)CH4 +2O2CO2 + 2H2O2.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2·P56)CH4 + 3Cl2CHCl3+ 3HClCH4 + 4Cl2CCl4 + 4HCl CH4 + 2Cl2CH2Cl2 + 2HCl3.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2·P56)2CH4+O22CO+4H24.甲烷高温分解(2·P56)CH4 C + 2H2(二)烯烃1.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2·P60)CH2=CH2 + Br2 CH2BrCH2Br3.乙烯与水反应(2·P60)CH2=CH2 + H2O CH3CH2OH4.乙烯的催化氧化制乙醛(2·P77)2CH2=CH2 + O22CH3CHO5.乙烯的催化氧化制乙酸(2·P77)CH2=CH2 + O22CH3COOH6.乙烯的催化加氢(2·P64)CH2=CH2 +H2CH3CH38.乙烯的加聚反应(2·P78)n CH2=CH29.乙烯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氯乙烯(3·P46)CH2=CH2 + Cl2CH2=CHCl+HCl10.乙烯与氯气加成(3·P46)CH2=CH2 + Cl2 CH2ClCH2Cl12. 1—丁烯与氢气催化加成(3·P47)CH2=CH2CH2CH3 +H2CH3CH2CH2CH313.环己烯催化加氢(3·P49)H2 +14. 1,3环己二烯催化加氢(3·P49)2H2 +16. 1,3-丁二烯与溴在温度较低和较高时的反应(3·P42)CH2=CH—CH=CH2+Br2 CH2BrCH=CHCH2BrCH2=CH—CH=CH2+Br2CH2BrCHBrCH=CH217. 1,1—二氯乙烯加聚(3·P47)n CCl2=CH218.丙烯加聚(3·P47)n H2C=CHCH319. 2—甲基—1,3—丁二烯加聚(3·P47)n(三)炔烃1.乙炔燃烧(2·P37)2C2H2 + 5O24CO2 + 2H2O2.乙炔与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2·P60)CH≡CH + Br2 CHBr2CHBr23.乙炔与氢气催化加成(3·P47)CH≡CH + 2H2 CH3CH34.乙炔制聚氯乙烯(2·P60)CH≡CH +HCl H2C=CHCl n H2C=CHCl(四)芳香烃1.苯的燃烧(2·P62)2C6H6+15O212CO2 + 6H2O2.苯的催化加氢(3·P49)+ 3H23.苯与液溴催化反应(3·P51)+ Br2+ HBr4.苯的硝化反应(3·P51)+HO-NO2+ H2O9.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3·P56)+Br210.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1000C时获得三硝基甲苯(3·P53)+ 3HO—NO2 + 3H2O (六)、卤代烃1.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反应(3·P64)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2.氯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反应(2·P63)CH3CH2Br +NaOH CH2=CH2↑+ NaBr + H2O4. 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醇溶液共热(3·P65)CH3CH2 CH2Br +KOH CH3CH=CH2↑ + KBr + H2O5.2—氯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3·P65)CH3CHClCH3 +NaOH CH3CH(OH)CH3+ NaCl6. 2—甲基—2—溴丁烷消去溴化氢(3·P65)(七)、醇类1.乙醇与钠反应(3·P67)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2.乙醇的燃烧(2·P34)CH3CH2OH+3O22CO2+3H2O3.乙醇的催化氧化(2·P66)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4.乙醇制乙烯(3·P69)CH3CH2OH CH2=CH2↑ + H2O5.乙醇制乙醚(3·P69)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6.乙醇与红热的氧化铜反应(3·P88)CH 3CH2OH+CuO CH3CHO+H2O7.浓硫酸、乙醇和溴化钠加热反应制溴乙烷(3·P68)C2H5OH+NaBr+H2SO4C2H5Br+NaHSO4 + H2O(八)、酚类1.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3·P73)+ NaOH + H2O2.苯酚与溴水反应(3·P73)+3Br2↓ + 3HBr(九)、醛类1.乙醛的催化加氢(3·P80)CH3CHO + H2CH3CH2OH2.乙醛的催化氧化(2·P66)2CH3CHO + O22CH3COOH3.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3·P80)CH3CHO + 2Ag(NH3)2OH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4.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3·P80)CH3CHO + 2Cu(OH)2 +NaOH CH3COONa + Cu2O↓ + 3H2O5.甲醛与苯酚制酚醛树脂(3·P80)(十)、羧酸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2·P68)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2.乙酸与碳酸钠反应(2·P67)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4.两分子乳酸脱去两分子水(3·P86)2CH3CHOHCOOH7.甲酸与银氨溶液反应(3·P84)HCOOH+2Ag(NH3)2OH (NH4)2 CO 3+ 2Ag↓ + 3NH3 + H2O8.甲酸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3·P84)HCOOH+2Cu(OH)2 +2NaOH Na2 CO3+ Cu2O↓ + 3H2O9.甲酸与碳酸钠反应(3·P84)2HCOOH+Na2CO32HCOONa+H2O+CO2↑(十一)、糖类1.葡萄糖燃烧(2·P45)C6H12O6 + 6O26CO2 + 6H2O2.葡萄糖与乙酸完全酯化(3·P91)CH2OH(CHOH)4CHO+5CH3COOH CH3COOCH2(CHOOCCH3)CHO+5H2O3.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3·P91)CH2OH(CHOH)4CHO + 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 2Ag↓ + 3NH3↑ + H2O4.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2·P71)CH2OH(CHOH)4CHO + 2Cu(OH)2 +NaOH CH2OH(CHOH)4COONa + Cu2O↓ + 3H2O5.葡萄糖被还原为直链己六醇(3·P91)CH2OH(CHOH)4 CHO + H2CH2OH(CHOH)4CH2OH6.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获得乙醇(2·P72)C6H12O62CH3CH2OH + 2CO2↑7.蔗糖水解(3·P93)C12H22O11(蔗糖) + H2O C6H12O6(葡萄糖) + C6H12O6(果糖)8.麦芽糖水解(2·P71)C12H22O11(麦芽糖) + H2O 2C6H12O6(葡萄糖)9.淀粉水解(2·P47)(C6H10O5)n (淀粉) + nH2O n C6H12O6(葡萄糖)10.纤维素水解(2·P45)(C6H10O5)n (纤维素) + nH2O n C6H12O6(葡萄糖)11.纤维素燃烧(2·P46)(C6H10O5)n (纤维素) + 6nO26nCO2 + 6nH2O(十二)、酯类1.乙酸乙酯与H218O混合加入稀硫酸水解(3·P13)CH3COOCH2CH3 + H218O CH3CO18OH + CH3CH2OH2.油脂的氢化(以油酸甘油酯加氢为例) (3·P99)3.油脂的皂化反应(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 (3·P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