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与“驸马”称呼的由来溯源 含义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10.70 KB
- 文档页数:2
“驸马”⼀词的起源与发展 说起“驸马”⼀词,⼈们都会⾃然想起两部古装⼤戏,⼀是《铡美案》,⼆是《⼥驸马》。
但是“驸马”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帝王的⼥婿为什么称“驸马” 说起“驸马”⼀词,⼈们都会⾃然想起两部古装⼤戏,⼀是《铡美案》,⼆是《⼥驸马》。
《铡美案》说的是,湖⼴均州举⼦陈世美在妻⼦秦⾹莲的⽀持下,经过⼗年寒窗苦读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皇帝招为驸马。
秦⾹莲携⼦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半夜追杀。
包拯审理此案时,⼒排公主与太后的⾮难和阻挡,最后将陈世美送进了龙头铡。
《⼥驸马》说的是,襄阳民⼥冯素珍⾃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李兆廷投亲冯府,岳⽗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
冯素珍花园赠银于兆廷,冯⽗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狱。
冯素珍⼥扮男装,离开家门,在京以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帝强招为驸马。
花烛之夜,冯素珍冒死陈词感动公主。
在公主帮助下,皇帝收素珍为义⼥,⼜释放了李兆廷,并招冯素珍之兄、前科状元冯少英为驸马。
两对新⼈遂同结秦晋之好。
这两部古装⼤戏说的都是涉及“驸马”的故事,由于这两部古装⼤戏早已家喻户晓,因此,在⼈们的⼼⽬中,“驸马”就是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婿。
那么,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婿为什么称为“驸马”呢? 其实,“驸马”最初并不是公主的丈夫,更不是帝王的⼥婿。
“驸马”只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是两汉时期的官职名称。
但是,“驸马都尉”⼀职的设⽴却来源于秦始皇的⼀次出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中国,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即⼤秦王朝。
他⾃称始皇帝。
他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为给韩国报仇,不惜重⾦收买了⼀个壮⼠,命他⽤⼤铁锤“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当时副车之数有多少呢?司马迁的《史记》索引认为有三⼗六乘,这么多车⼦需要有⼀个头领统管,所以,要置副马都尉,但因“副马”⼆字不雅,便改为“驸马都尉”。
龙源期刊网
贵贱自有人定的“驸马”
作者:长乐
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8年第13期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附马都尉,故谓之附马。
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丈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也。
”这段话代表了宋朝人对“驸马”一词的认知。
那么,宋代以前的皇女之夫也叫驸马吗?
“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
“驸马都尉”一作“副马都尉”,顾名思义,是掌副车之马的一种官职。
副车的意义有二:一是指古代帝王外出时的从车。
《史记·留侯世家》中说张良霞金收买了一个壮士,用大铁锤“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副车一般有三十六乘,这么多车子需要有一个头领统管,所以要置副车(马)都尉。
二是指清代的分试剐榜贡生。
《称谓录》中载:“今以举人为公车,其以副车称副榜,固其所也。
”
西汉时,驸马都尉一职多由宗室、外戚及公侯之子孙担任,鲜有帝婿担任者,与欧阳修所说的“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驸马都尉”不符。
有唐一代,称帝王之婿绝不用“驸马”或“驸马都尉”,而是用“禁脔”这个词语。
“禁脔”一词本系戏称。
《世说新语·排调》中记载:“孝武属王殉求女婿,殉举谢混。
后袁山松欲拟与谢婚,王曰:‘卿莫近禁脔。
”“禁脔”是什么意思呢?
“脔”者,肉也。
《晋书·谢安传》附《谢混传》载:“初,元帝始镇建业,公私窘罄,每得一豚,以为珍膳,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下未尝敢食,于时呼为‘禁脔’。
”。
“驸马”一词的由来说起“驸马”一词,人们都会自然想起两部古装大戏,一是《铡美案》,二是《女驸马》。
《铡美案》说的是,湖广均州举子陈世美在妻子秦香莲的支持下,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皇帝招为驸马。
秦香莲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人半夜追杀。
包拯审理此案时,力排公主与太后的非难和阻挡,最后将陈世美送进了龙头铡。
《女驸马》说的是,襄阳民女冯素珍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李兆廷投亲冯府,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
冯素珍花园赠银于兆廷,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入狱。
冯素珍女扮男装,离开家门,在京以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帝强招为驸马。
花烛之夜,冯素珍冒死陈词感动公主。
在公主帮助下,皇帝收素珍为义女,又释放了李兆廷,并招冯素珍之兄、前科状元冯少英为驸马。
两对新人遂同结秦晋之好。
这两部古装大戏说的都是涉及“驸马”的故事,由于这两部古装大戏早已家喻户晓,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驸马”就是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
那么,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为什么称为“驸马”呢?其实,“驸马”最初并不是公主的丈夫,更不是帝王的女婿。
“驸马”只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是两汉时期的官职名称。
但是,“驸马都尉”一职的设立却来源于秦始皇的一次出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即大秦王朝。
他自称始皇帝。
他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为给韩国报仇,不惜重金收买了一个壮士,命他用大铁锤“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当时副车之数有多少呢?司马迁的《史记》索引认为有三十六乘,这么多车子需要有一个头领统管,所以,要置副马都尉,但因“副马”二字不雅,便改为“驸马都尉”。
后来,人们把“都尉”二字也去掉了,简称为“驸马”。
到了汉武帝时,正式开始置驸马都尉一职,掌副车之马。
据杜佑《通典》记载:“奉车、驸马、骑三都尉,并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皇帝的女婿为何叫驸马?驸马娶了公主会幸福吗?导语:古代皇帝的女婿或公主的丈夫被称之为“驸马”,大概是从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开始的。
据《搜神记》记载:西汉时有个人叫辛道度,外出求学行古代皇帝的女婿或公主的丈夫被称之为“驸马”,大概是从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开始的。
据《搜神记》记载:西汉时有个人叫辛道度,外出求学行至庸州时,囊空如洗。
不得已走进一家饭馆讨饭,老板是一位妙龄女郎,她见辛道度气宇轩昂,相貌不凡,不由怦然心动。
女郎自称是皇帝之女,表达了对辛的爱慕之情,并把一只金枕作为信物相赠。
离别后,辛道度想把金枕变卖作盘缠,被王妃发现,王妃认出金枕是宫中之物,十分惊异,向辛道度询问金枕的来历,辛据实相告。
王妃听后,大惊不已,心想:“这金枕是我女儿去世时的陪葬品,怎么会落到此人手中?”为弄清真相,王妃命人挖开女儿的坟墓,只见各物齐全,唯独不见金枕。
王妃相信了,叹息道:“我女儿死去已23年之久,还同世上生人交往,必定是被感动了灵魂。
看来这人确实是我真正的女婿了。
”于是封辛道度为驸马都尉,并赠金银车马,护送还乡。
据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把皇帝的女婿称之为“驸马”。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时开始设置这种官职,起初多让皇室或外戚及王宫大臣的子弟担任。
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因与公主结婚,被授予驸马都尉之职。
其后,杜预与司马懿(晋宣帝)的女儿堂山公主结婚,也拜为驸马都尉,魏晋之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
驸马已不是官职,仅是称号而已。
到了清朝,驸马改称“额驸”,其含义基本相同。
据史书记载,“驸”指的是马,三匹马拉一辆车,左右两边的马称为生活常识分享。
中华趣味文化(官爵律法文化)为什么公主的丈夫,称为“驸马”?
驸马,最早是武官——驸马都尉的简称!
驸马都尉,本是汉代的军官官职!是皇帝的近卫侍从官之一!这个官职,从汉武帝时,开始设立!起初,多由外戚和王公大臣的子弟担任。
驸马,也不算小官!年俸二千石!因此,东汉的馆陶公主,就选了一个驸马都尉做丈夫!而这,只是碰巧而已!真正地将公主的丈夫,专称为驸马或驸马爷的朝代,是魏晋以后的事。
三国时期的魏,何晏因为与公主结婚,所以,凭借公主夫婿的身份,他也就加授了驸马都尉一职!
在这以后,魏晋时代的皇帝,就都参照此例,给自己的女婿,加封这个官职!如,杜预与晋宣帝(司马懿)的女儿堂山公主结婚时,就加封了这个官职。
此后,遂成定例!因此,公主的夫婿,都授驸马都尉!
魏晋以后,公主的丈夫,大多授此官!但后世的驸马,其实已没有实职了!而是成了一种荣誉称号!人们用驸马,来专门称呼公主的丈夫!为何在公堂之上,只打屁股?但绝不打别的地方?
在电视上,每次看见官老爷大喝一声:“打!”。
公差们的棒子,总是朝着犯人的屁股上落下!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别的地方?
原来,从前,罚打犯人,没有明确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都被活活地打死!但到了唐朝,唐太宗在位时,有一次,他在太医处,看到一幅“明堂针灸图”!于是,得知人体的重要器官的穴位,多在胸背部!这些部位,被撞击、拍打,都会有生命危险!他再看图中屁股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了!这对他很有启发!后来,他就对刑罚中的罚打,作了规定:对犯人,禁止鞭打胸背部!规定屁股,为罚打部位!从此,就传了下来。
“驸马”本是一个官职
佚名
【期刊名称】《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年(卷),期】2022()11
【摘要】所周知,公主的丈夫、皇帝的女婿被称为“驸马”,但多数人并不知
道,“驸马”原本是一种官职。
“驸马”作为皇帝的女婿的专有名词始于魏晋时期。
据说,曹魏时期的玄学家何晏容貌俊美,魏文帝将金乡公主许配给他,并让他担任“副马都尉”一职。
从此,魏晋之后的皇帝也效仿魏文帝的做法,大都封女婿为“副马都尉”。
后来,人们觉得用“副马”代指皇帝的女婿有些不妥,于是将“副马”改为“驸马”。
【总页数】1页(P17-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
【相关文献】
1.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一个伦理学的解读
2.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创业真空"国度——
来自全球创业观察的证据3.一个心理学文本是如何转化为语文文本的?——从肖培东老师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说开去4.“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对马
克思一个重要命题的当代解读5.往年的借阅登记本及已有新目录本代替的旧目录
本是否归入全宗卷中保管?全宗卷可否一个问题一个分卷?比方销毁清册50-4,
材料比较多时能否用50-4-1、50-4-2表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皇帝的女婿为什么叫“驸马”?“公主”这个词,它的词义指“君主的女儿”,这尽人皆知;但它的词源意义,就是它的构词理据,却鲜为人知:“古代帝王嫁女时让同姓的公侯主婚。
”颜师古于《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
”比“公主”低一级的,是诸侯的女儿“翁主”,由亲爹主婚。
您看,皇上闺女不愁嫁,婚礼的规格很高,皇上不亲自主婚,而由同姓的带公爵或侯爵头衔的高官(起码相当于今天副总理职位的官员)主婚,所以叫“公主”。
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姐姐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
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甲第,就是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
这种官吏叫家令、私府长、家丞、食官等。
驸马指皇帝的女婿,众所周知。
但皇帝的女婿为什么叫“驸马”呢?原来魏晋时,皇帝女婿常任“驸马都尉”这个官职,掌副车之马,作为皇帝外出时的贴身随从。
《汉书·百官公卿表》:“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
”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
”可见,驸马是皇帝近侍官的一种。
三国时玄学家、美男子何晏娶了魏文帝的闺女金乡公主,文帝任命他做驸马都尉。
从此,皇帝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之官职,简称“驸马”。
中国人常说“闺女是爹妈的贴身小棉袄”,其实,姑爷(驸马都尉)也是贴身棉袄。
一路上,老人家总怕发生变故,遭遇刺客,每日沿途上百里往往布置几万便衣,24小时不眨眼地严防死守,还是不放心。
于是,三五名乘龙快婿改乘高头骏马,警惕地捍卫在御辇之侧,随驾护卫,以防不测。
这就是驸马!说白了,驸马就是皇上外出时的贴身保镖。
一般说来,驸马爷长得都不能太差,仪表堂堂地在两厢伺候或勤王护驾,除忠心耿耿之外,还可显示皇家姑爷之气派,甚至因英俊威武,可震慑恐吓图谋不轨的刺客。
如果驸马是何晏这样的美男子,那就更好啦!可以牢牢吸引住沿途站在远处围观或夹道欢迎男女之眼球,尤其赢得中年以下女性之芳心,分散其注意力,俟其清醒之后,车队早已风驰电掣地过去了。
驸马是对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那么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现代人可能会觉得当皇帝的上门女婿,这等攀龙附凤的好差事,挤破头也要得到这个机会啊,但是你可知道,驸马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老婆毕竟是皇帝的女儿,夫妻之间闹个小矛盾,万一被皇帝知道,那怪罪下来你可受不了。
而且碰到的是性情温和、知书达理的公主还好,就怕碰到那种性格嚣张、飞扬跋扈的,那可真是有苦日子过了。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代有多少男子想进入宫廷做驸马,攀龙附凤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的,特别是有希望当上皇帝的上门女婿,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于是即使挤破脑袋,也是硬想往里挤,可是如果你真的去了解,才会发现驸马的命运那是惨不忍睹的。
驸马这一词也是有着一定的渊源和典故的,相传秦始皇时期,他经常喜欢在大江南北的巡游,有次遇到了意外事故,一个大铁锤袭来差点砸中他,当时虽然所幸无碍却受到了很大的惊吓,从此以后出门也是很加小心,为了掩人耳目会换乘不同的车辆,而所属他的马车上坐的人正是驸马。
后来这种行为就没沿袭下来,其实说的露骨点就是个替死鬼,但之所以选驸马是为了不失皇家的颜面和体统,故而不会随随便便找人来顶替的原因。
其实从名声上听起来驸马的位置看似很高,不仅官爵加身,还有享不完的荣华宝贵,可只要皇帝需要随时要待命做替死鬼,说不定哪时候就会丧命黄泉。
而且历代皇帝几乎明令禁止驸马身居要职地位,他最主要的分内的工作是把公主伺候的妥妥的,仅此而已吧。
但伺候公主也并非是那么简单的,一旦稍有闪失,皇上那边可能怪罪下来,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了。
遇到性情温和的公主还可以安稳的过日子,像唐朝时候有个高阳公主性格嚣张的很,专横跋扈,节操上更是随便无限,她竟然和和尚在房间里偷情,这还不算,更让人不耻的是让自己的驸马守在门外看着,现在说来实在是非常的荒唐的,这种行为岂是一个男人能够容忍的了的,无奈也要咬牙忍着,他的这个身份就是伺候公主的工具。
“公主”与“驸马”称呼的由来溯源含义是什么“公主”称呼的溯源与由来“公主”,是帝王之女的称号。
关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最早的史籍记载是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古时候,一般都是由父亲主持自己女儿的婚事。
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
西周第十一任天子姬静即周宣王执政期间,遇到自己的女儿要下嫁于诸侯,同样要有人主婚,可是周宣王觉得自己身为“九五之尊”的一国之君,亲自为女儿主婚,岂不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那么谁配得上主持这样的大事呢?最后在大臣们的建议下,让仅次于王“公”来为他的女儿主持婚礼,而一般的“侯”根本就不够格。
“主”,是主婚的意思;顾名思义,“公主”就是由“公”“主”婚。
秦汉以后,政府明文规定由朝臣“三公”代皇帝天子主婚。
所谓“三公”,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政最高长官: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东汉为太尉、司徒、司空的合称。
因由“三公”代天子主婚,所以就把皇帝的女儿叫公主。
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姊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
“长”和“大”都是表示尊敬的意思。
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沿用此称谓。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之女才能称公主,诸候王的女儿就称为翁主了。
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下的解释是“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
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日翁主。
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
亦日王主,言王其主其婚也。
”“驸马”的本义与含义变迁“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
”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
”顾名思义,驸马都尉(又叫副马都尉)是掌副车之马的一种官职。
“副车”的来历传说。
话说秦始皇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
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会同大力士阻击秦始皇,只击中副车。
这一下使秦始皇吃惊不小。
皇帝的女婿为何称为“驸马”
“驸马”是中国古代对皇帝女婿的称谓。
那么,为什么要称为“驸马”呢?这里面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
据史料记载,秦始建立了秦王朝后,每次出巡时都是前呼后拥的,场面特别隆重。
有一次,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时,秦始遭到了张良等人的阻击,虽然只击中了副车,但是使秦始皇非常震惊。
因此,以后每次巡游,秦始乘坐的车辆经常变换,同时安排有许多副车。
他还特地找了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为的是制造皇帝在副车上的假象。
自此,历代皇帝出巡时,都模仿秦始皇的做法,选一个替身,而这个替身几乎都是自己的女婿。
因为女婿和皇室比较亲密,所以不会损害皇帝的威仪和尊严,而且女婿又比较可靠。
即使发生什么意外,女婿是外姓,死了也不过是一个牺牲品,副车上的乘坐者绝对不会是皇子。
因为皇帝的女婿经常作为替身坐在副车上,跟随皇帝到各地出巡。
所以,后来人们就把皇帝的女婿称作“驸马”。
中国古代文化常用词语·官职类1、皇帝:这可是最常用的名词之一了,这两年播放了多少描写皇帝的电视剧呀!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原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
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
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2、太上皇: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帮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
历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3、公主: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
周代称王姬。
战国时开始称为公主。
而在汉代,皇帝之女称为公主,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皇帝之姑称为大长公主,这种称谓后来就延续下来。
4、驸马: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
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为“额附”。
5、丞相:官名。
开始于战国时代,为百官之长,也称为“相邦”。
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
到西汉初期称为相国,后来又改称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西汉末年,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年复称丞相。
6、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
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
历代都另有正式的官名,其职权大小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封建时代民间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描述宰相的地位,但一般的说,由于君主集权的加重,宰相的权力也随之而减轻,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
明代为了防止权臣篡位,废除丞相而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7、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
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通称学士。
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
有主管撰述的,如北齐文林馆学士,唐代的集贤院学士等;有专为皇帝侍讲、侍读的,还有草拟奏令、参与机密的,宋代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与大学士是专门为那些需要礼遇的大臣或文学之士而设,全时虚衔,而明、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为什么把公主的丈夫称为“驸马”,还有别的叫法吗?
最早,“驸马”一词并不是指皇帝的女婿。
据《汉书》记载,“驸马”是一种官职,全名为驸马都尉,主要负责掌管御用的副车,实名为“副马都尉”,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
起初,担任这一职务的大都是皇室或外戚,还有一些王公大臣子弟,他们都是皇帝的贴身侍从官。
据史料记载,这种官待遇不薄,俸禄两千石。
“驸马”作为皇帝女婿的专有名词始于魏晋时期。
相传曹魏时期的玄学家何晏容貌俊美,魏文帝将金乡公主许配与他,并授以“副马都尉”一职。
于是,魏晋之后的皇帝,大都封娶了公主的女婿为“副马都尉”。
时间长了,人们觉得用“副马”代指公主的丈夫不太合适,所以,便将“副马”改用为“驸马”了。
随着名字的更改,“驸马”作为官职的意思也淡化了。
比如,晋宣帝与晋文帝女婿虽为“驸马都尉”,但是已经只是个称呼,没有实际职位了。
后来,人们也就习惯将娶公主的人称为“驸马”了。
除了“驸马”这个称谓,古人还称公主的丈夫为“帝婿”、“主婿”、“国婿”。
此外,驸马还有别称,这还得从玄学家何晏说起。
据说何晏不仅貌美,而且拥有一张比女人还要白皙的脸,魏文帝原以为何晏敷粉欺骗皇室,就用计试探。
结果何晏以衣袖拭脸都没有改变,于是人们便因他的脸如施粉黛而称他为“粉侯”。
随后这一称呼也就
被沿用到了所有公主的丈夫身上。
到清朝,公主的丈夫又被冠以“额驸”封号,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为“固伦额驸”,嫔妃所生的公主丈夫为“和硕额驸”。
《幼学琼林》释译(外戚)【原文】帝女乃公侯主婚,故有公主之称;帝婿非正驾之车,故有驸马之职。
【注释】公侯:公爵与侯爵。
公主: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
驸马:副车之马;驾辕之外的马。
三国魏何晏始以公主丈夫拜驸马都尉,后代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驸马,因以指皇帝的女婿。
【译文】皇帝的女儿出嫁是由公侯主婚,所以皇帝的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女婿不能在中央驾车,所以称为“驸马”。
【原文】论婚姻固推尹姞,言懿戚更属潘杨。
【注释】潘杨:代指姻亲交好关系。
【译文】如论婚姻,固然要推周朝的尹姞;若言懿戚,更当属晋代的潘杨。
【原文】郡主县君,皆宗女之谓;仪宾国宾,皆宗婿之称。
【注释】郡主:唐宋太子诸王之女称郡主。
明清亲王之女称郡主。
县君:古代妇女封号。
唐五品官妻子封县君,明清只有宗室女仍称县君。
仪宾、国宾:指与天子同姓诸侯的女婿,取其作王府宾客的意思。
【译文】“郡主”和“县君”是皇帝同宗女儿的称谓;“仪宾”、“国宾”是对同宗女婿的称谓。
【原文】旧好曰通家,好亲曰懿戚。
【注释】通家:世代交好。
懿戚:懿,美好。
指皇室的宗亲和外戚。
【译文】世代交好叫“通家”;皇室宗亲称“懿戚”。
【原文】冰清玉润,丈人女婿同荣;泰水泰山,岳母岳父两号。
【注释】冰清玉润:晋代乐广和他的女婿卫玠都很有名声,被人们分别称赞为冰清、玉润。
泰山泰水:因泰山上有丈人峰,而泰水又依山而流,所以称岳父、岳母为泰山、泰水。
另一联略异:冰清玉润,同时翁婿皆贤,泰水泰山,外氏舅姑并重。
【译文】“冰清玉润”是说丈人和女婿同享殊荣;“泰山”、“泰水”是称呼岳父、岳母。
【原文】新婿曰娇客,贵婿曰乘龙;赘婿曰馆甥,贤婿曰快婿。
【注释】娇客:对女婿的爱称。
乘龙:东汉时,孙儁与李膺都娶了太尉桓焉的女儿为妻,因孙与李是当时英伟出众的人物,人们羡慕地说桓家二女都嫁得佳婿,有如乘龙。
后用“乘龙佳婿”赞美女婿,也用做誉称别人的女婿。
赘婿:就婚于女家的男子。
馆甥:《孟子》:“舜尚见帝,帝馆于贰室。
历史上为什么皇帝的女婿叫驸马,叫其他的不行吗本文导读:驸马,原始意思是“副马”我国关于驸马一词有过众多记载。
“驸马”一词的原始义是: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都称之为“附”。
《说文·马部》中曾记载有:“附,副马也。
”段玉裁注:“副者贰也……非正驾车皆为副马。
”原来,先秦及两汉时皇帝出行多乘车,从安全角度考虑,为使行踪不让世人知晓,除将自己乘的车称为正车外,还设有许多和正车形式完全一样的副车,同时还特地设一个替身,掩人耳目,借以表明皇帝在“副车”上。
影视剧中的驸马形象汉朝时,驸马是类似“副驾驶”的官职秦朝时,张良会同大力士在博浪沙阻击秦始皇,就因只击中副车,秦始皇才幸免于难。
“驸马”一词成为“驸马都尉”官名的简称,始见于汉武帝时,当时,近侍中掌管正车的官称为“奉车都尉”,掌管副车的官称为“驸马都尉”。
驸马都尉在两汉时多是由皇亲国戚勋臣的子孙担任,到三国魏时,何晏娶金乡公主为妻后担任驸马都尉;晋代王济做文帝的女婿后也拜为驸马都尉,于是后世才以魏、晋这种用法为常规,凡与公主结婚的,都为拜驸马都尉。
不仅汉族如此,就是辽、金等国的帝婿也称为“驸马都尉”。
《辽史·百官志》记述:“驸马都尉府掌公主帐宅之事。
”不过,明清以前,驸马的官阶并不高,金时驸马都尉仅为正四品。
到了清朝,驸马称为“额驸”,地位才显赫起来。
清咸丰年间,咸丰帝指派驸马为自己死后“赞襄政务”的顾命八大臣之一。
有关驸马的“民间传说”上面说的都是关于驸马的历史记载,下面我们听一段关于驸马的民间传说。
相传,楚汉相争时期,汉高祖刘邦在与楚霸王项羽转战疆场的岁月里,专门坐在一辆由两人驾驶的马车里,冲锋陷阵,指挥战斗。
马车上共有三个座位,前面设两个座位,为车夫所坐,后面为刘邦所坐,驾驶马车的车夫分为"正马"与"副马",一正一副,轮流驾驶马车。
有一日,刘邦与项羽在徐州丰县与沛县交界处鏖战,激战三天三夜,最后,刘邦大败,落荒而逃。
“驸马”一词是怎么来的?朱元璋从民间选驸马闹出了什么笑话?作者/赵心放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的最美好愿望是参加科考一举上榜,上榜后又被皇上一眼瞅上选为驸马。
嗬嗨!那真是天底下再也找不到的好事了,终身荣华富贵且不说,皇上的乘龙快婿仕途不通畅还有谁能通畅呢?其实这样想太离谱了。
(一)驸马一词的由来据野史载,驸马一词是从秦始皇那时起“孕育”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经常出巡,队伍前呼后拥,声势浩大。
有一次车队经过博浪沙(今河南原阳),被一个远远飞来的大铁锥袭击,幸好只是击中随行那辆副车,但也把秦始皇大大地吓了一跳。
吃一堑长一智哦,在以后的出巡中,秦始皇就经常变换车辆,并且还安排一些副车随行,设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
前行后效嘛,历代皇帝出巡时,都仿效秦始皇的做法。
秦始皇是否安排自己的女婿作为替身无从考证,但后来历代皇帝大都选择自己的女婿来充当这角色。
究其原因,一是不会损害皇帝的威仪和尊严,毕竟是皇族里的人嘛。
二是万一发生意外,女婿毕竟是外姓,不会在政权中引起大的风波。
倘若是一个皇子、特别是太子出现了意外,那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皇帝的女婿担任替身坐在副车上,跟随皇帝出巡各地,老百姓就称皇帝的女婿为驸马,这种称谓历代沿袭下来。
(二)驸马的地位低下驸马虽然攀上了皇亲,但无法摆脱“替身”的命运,其地位比自己的公主老婆要矮一大截。
公主下嫁时,皇帝老爸要为公主女儿建一套新宅第(或者拆建女婿家旧住宅),陪嫁大量的财物,还要拨不少仆人随行。
这些一律属于公主所有,听从公主安排。
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脾性好的真格是寥若晨星,一般来说都是颐指气使的主!驸马“只有席坐没有话说”,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说多窝囊就有多窝囊。
在外面呢?驸马也不能大展拳脚,历史上担任过重要官职的驸马屈指可数,在仕途上也并不顺利,因为按照惯例,驸马一般只能担任虚职。
明代以前,有名望的文臣武将及他们的儿子打心眼里是不愿意主动去攀这门皇亲的。
当然被皇上钦点了,也只有照办的份儿。
娶了公主的文言文字意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帝王们的女儿嫁给那个人,此人就被称为驸马都尉,当然对于现如今的人来说这才算是真正的少奋斗一百年。
可惜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的女儿不是谁都可以娶的,也不叫娶叫做“尚”书生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词。
那时候娶公主和古代的“入赘”差不多,两人成婚后是住在“公主府”而且这个“公主府”的主人是公主,在这府里不是男主人说了算的,因此公主和驸马除了是夫妻关系外,还有君臣关系。
封建社会等级坑死人呀为了保证贵族的等级分明,在唐高宗时期李治就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叫“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意思就是公主自降等级下嫁给你。
也就是说这“尚”字是一个动词,皇帝的女婿叫做“驸马”,娶皇帝的女儿叫做“尚公主”,可不可以理解为公主“尚”马的意思,都想当皇帝的乘龙快婿,岂不知你只是公主府的牛马呀。
所以呀广大的男同胞们,少奋斗一百年的美梦了还是别做了,靠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是真的,靠旁人给予的成功只是一个假象。
[键入文字]
“公主”与“驸马”称呼的由来溯源含义是什么
我们将皇帝的女儿成为“公主”,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这在现代的戏曲、影视作品中司空见惯。
但这种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始于哪个朝代呢?
“公主”称呼的溯源与由来
“公主”,是帝王之女的称号。
关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最早的史籍记
载是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古时候,一般都是由父亲主持自己女儿的婚事。
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
西周第十一任天子姬静即周宣王执政期间,遇到自己的女儿要下嫁于诸侯,同样要有人主婚,可是周宣王觉得自己身为“九五之尊”的一国之君,亲自为女儿主婚,岂
不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那么谁配得上主持这样的大事呢?最后在大臣们的建议下,让仅次于王“公”来为他的女儿主持婚礼,而一般的“侯”根本就不够格。
“主”,是主婚的意思;
顾名思义,“公主”就是由“公”“主”婚。
秦汉以后,政府明文规定由朝臣“三公”代皇帝天子主婚。
所谓“三公”,即“一人之
下,万人之上”的军政最高长官: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东汉为太尉、司徒、司空的合称。
因由“三公”代天子主婚,所以就把皇帝的女儿叫公主。
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姊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
“长”和“大”都是表示尊敬的意思。
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沿用此称谓。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之女才能称公主,诸候王的女儿就称为翁主了。
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下的解释是“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
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日翁主。
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
亦日王主,言王其主其婚也。
”
“驸马”的本义与含义变迁
“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
马,武帝初置。
”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
”顾名思义,驸马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