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考前1000题答案

教育学考前1000题答案

教育学考前1000题答案
教育学考前1000题答案

教育学考前1000题(8)

1.《学记》中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体现了( C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孔子的观点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从摇篮到坟墓。”这是( D )的典型观点。

A.成人教育

B.业余教育

C.在职教育

D.终身教育

4.下列称号与人物之间对应错误的是( C )

A.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

B.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C.实验教育学之父—斯宾塞

D.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 C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6.“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学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7.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8.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D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9.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把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的思想,下列选项中表达了这一思想的是( B )

A.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C.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0.主持“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15年之久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C )

A.凯洛夫

B.巴班斯基

C.赞可夫

D.卡普捷列夫

11.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贡献的是( B )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12.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古代斯巴达军队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

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

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13..下列不符合教育原理的选项是( B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学生不能与品行不良的同学交往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故教师要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学生

C.“有比较,才有鉴别”,故教师在教育时可以使用反面教材

D.“听其言而观其行”,故教师不宜要求学生犯了错误总是写检查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评价项目的( D )

%~30%

%~60%

%~70%

%~90%

15.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A )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培根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柏拉图

16.关于教育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B.教育对社会发展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C.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D.教育实现了国家的政治民主

17.将学习过程视为“闻一见一知一行”的学者是( B )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贝尔

18.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D )

A.教育规模的限制

B.教育数量的限制

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19.班主任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竞赛活动。正如王老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D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0..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模仿说本质上都否定了教育的( C )。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D.独立性

21.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B )

A.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柏拉图——趣味教学思想

C.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学思想

D.苏格拉底——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

22.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C )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达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

23.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主张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中国教育家是( B )

A.叶圣陶

B.陶行知

C.胡适

D.郭秉义

2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 C )

A.藏息相辅

B.启发诱导

C.教学相长

D.长善救失

年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教育观和美感教育的是( C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蔡元培

D.陶行知

26.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D )

A.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本身包含着能力的培养

B.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善”,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D.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27.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琴、棋、书、画、诗、词

D.剑术、骑术、游泳、狩猎、棋艺、吟诗

28.王羲之家族中的许多人善于绘画,并出过多位画家。这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因素是( C )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内部因素

29.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是指( A )

(1)传递文化

(2)深化文化

(3)构成文化本体

(4)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A.(1)(2)(3)

B.(2)(3)(4)

C.(1)(3)(4)

D.(1)(2)(4)

3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高尔顿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C.遗传与环境是可控制、可选择的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31.我国古代社会提出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这体现了( B )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3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B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3.机体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在其他方面可能有超于常人的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4.“皮格马利翁效应”反映了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 C )原则。

A.从学生实际出发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35.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创始人是( D )

A.赞科夫

B.奥苏泊尔

C.苏霍姆林斯基

D.维果斯基

36.“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提出者是( C )。

A.皮格马利翁

B.布鲁纳

D.夸美纽斯

37.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D )

A.学生应该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要学好

B.为减轻负担,不给学生留作业

C.不要学生考试,尤其是百分制考试

D.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地发展

38.“教育即生长”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 C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39.“学会求知,( B ),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A.学会合作

B.学会做事

C.学会学习

D.学会协作

40.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41.涂尔干说过:“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指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促

进个体的( A )

A.社会化

B.全面发展

C.个性化

D.可持续发展

42.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B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43.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D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示范性

44.以下哪种角色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 C )

A.“家长代理人”角色

B.“学生楷模”角色

C.“知识传播者”角色

D.“严格管理者”角色

4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46.人们常说:“做教师的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句话提示教师要( C )

A.消除刻板印象

B.淡化教师角色

C.善于换位思考

D.拓宽知识视野

47.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反映的是教师劳动的( C )特点。

A.科学性

B.艺术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48.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 )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系统性

D.复杂性

世纪中叶,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要求,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对欧洲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英国教育思想家是( B )

A.洛克

B.斯宾塞

C.卢梭

D.科尔伯格

50.关于课程标准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课程标准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

B.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

C.课程标准有一定弹性,老师不必严格执行

D.课程标准可作为教师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51.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教育评价中应( D )。

A.采用“共同建构”的方法

B.坚持价值取向多元化

C.以“对话”为主要手段

D.关注非预期效果

52.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材编写、数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 )

A.国家课程标准

B.国家教学大纲

C.国家教材标准

D.国家教材计划

53.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B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54.经验主义课程认为( B )

A.课程应该有益于促进人的尊严和潜能的发展

B.课程应该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加以组织

C.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是应该建立一张新的社会秩序社会文化

D.课程标准应该体现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5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D )

A.改变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C.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D.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封闭的现状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干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实行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5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甄别性评价

年以来,“课程即学习经验”是一个相当受重视并影响深远的课程定义,从渊源上说,这种定义是由( B )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赞科夫

59.《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论的圣经”,其作者是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D )

A.斯宾塞

B.康德

C.涂尔干

D.泰勒

60.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B()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知识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

61.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B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62.“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是(C )的言论。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子

63.由学校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理念,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为( C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特色课程

64.过程模式是由( B )提出来的。

A.泰勒

B.斯腾豪斯

C.博比特

D.斯宾塞

65.回归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它认为人的一生应是学习和工作不断交替、相互结合的过程。接受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后就业的成年人,应在需要时有机会返回学校去学习。下列教育类型属于回归教育的是( C )

A.九年义务教育

B.幼儿园学前教育

C.某厂技术人员为充电,到本单位举办的职工夜校学习英语

D.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两年全日制学习之后参加一年的实习

66.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贝尔

67..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利用图片、录像等体现了教学的( B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68.我国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 A )。

A.传递一接受式

B.自学一辅导式

C.引导一发现式

D.师范一模范式

69.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是( A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0.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B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71..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进行分析。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 C )

A. 慕课

B.反转课堂

C.微格教学

D. 新教育

72.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 B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是评价

D.非正式评价

73.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D )

A.不利于教师权威树立

B.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获得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单个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74.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育家是( D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子思

75.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D )。

A.因材施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76.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B )

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个别教学

77.“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A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8.李老师对学生王大鹏的评语是这段时间你开始主动回答老师额课堂提问,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考试时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失分,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方式是( B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全程性评价

79.( A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80.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即为( C )

A.言语直观

B.模像直观

C.实物直观

D.行为直观

81.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D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82.下列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B )

A.讲授法、实验法

B.演示法、参观法

C.谈话法、交流法

D.分析法、综合法

83.所谓“双基”是指( B )

A.基础知识、基础理论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D.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84.教师让小学生自己根据苹果、梨等总结出水果的概念的教学方法是( A )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学习

85.“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这体现了在教学中,教师要( B )

A.遵循学生发展性

B.尊重学生主体性

C.尊重整体性发展

D.尊重因材施教

86.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下列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D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87.现在我国主要的授课形式,课堂大部分时间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授课模式所采用的语言形式是( B )

A.对话

B.独白

C.书面

D.内部

88.“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这反映的评价观是( D )

A.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泵”

B.评价应该多关注过程

C.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D.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89.宋老师发现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并对其描述继而形成解决计划并实施,随后搜集数据和材料以分析,计划的有效性,最后把结果应用于处理后续课堂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 B )

A.叙事

B.行动

C.文献

D.实验

90.“君子之教,喻也。”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 A )

A.启发性

B.系统性

C.针对性

D.创造性

91.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政是。”这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 A )原则。

A.知行统一

B.渗透熏陶

C.集体教育

D.一致性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过关必做1000题及答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过关必做1000题及答案 201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诸多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打尽!二级建造师历年考试真题:https://www.doczj.com/doc/7812984272.html,/XBCEta 更多精品备考资料及资讯好学-二级建造师交流群:421349720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设备修理,是对设备由于使用而丧失掉的一部分( )的恢复。 A. 工作效率 B. 生产效率 C. 工作能力 D. 生产能力 (2)企业的实收资本一般不能随意变动,如按有关规定增加实收资本时,除所有者增加新的资金投入外,还可以将( ) A.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转入实收资本 B.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入实收资本 C. 借款转入实收资本 D. 无法归还的应付款转入实收资本 (3)敏感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①确定敏感性因素;②确定评价指标;③分析不确定性因素的波动幅度及其对评价指标可能带来的增减变化情况;④选择需要分析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应为( )。 A. ④③②①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③④ (4)ROE 和ROI指标主要用于( )。 A. 融资前分析中的静态分析 B. 融资后分析中的动态分析 C. 融资前分析中的动态分析 D. 融资后分析中的静态分析

(5)某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一次投资10万元购买新设备,铺底流动资金2万元,预计项目投产后,年平均税后现金流入量3万元,该设备寿命为10年,期末无残值,直线法折旧,则该项目投资利润率为( ) A. 16.67% B. 30% C. 25% D. 33% (6)国际工程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用于永A.工程的设备费用应( )。 A. 计入设备购置费 B. 计入材料设备费 C. 计入暂列金额 D. 另外单独计算 (7)以生产要素估算法计算总成本费用时,属于经营成本的有( )。 A. 产品制造成本 B. 矿山修检费 C. 维简费 D. 摊消费 (8)增量( ),就是增量投资所带来的经营成本上的节约与增量投资之比。 A. 效益 B. 投资率 C. 投资收益率 D. 收益率 (9)某投资方案寿命期为5 年,每年净现金流量如下表。折现率为12%,第5 年投资恰好全部收回,则该公司内部收益率为()。 A. 大于12% B. 等于12% C. 小于12% D. 无法确定 (10)现有存款1000元,年利率为12%,复利按季计算,第2年年末的本利和为( )元。 A. 1254 B. 1267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 育。 3制度化的教育: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 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它是人类教育的高 级形态。 4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显性教育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6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7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 8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 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9操作性教育目的: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 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 标。 10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 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 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13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 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6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17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QI[含参考答案]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高等教育评价应该以()为基础。 A.分数 B.调查 C.事实判断 D.价值判断 正确答案:C 知识点:教育评价的分类 2.依据实验控制程度,实验法不包括()。 A.前实验 B.准实验 C.真实验 D.小样本实验 正确答案:D 知识点: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博洛尼亚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由()参加的大学全体会议。 A.全体学生 B.全体教师 C.全体管理者 D.学生代表与教师代表 正确答案:A 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管理 4.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校是()。 A.耶鲁大学 B.麻省理工学院 C.哈佛大学 D.普林斯顿大学 正确答案:C 知识点:俄罗斯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5.教育目的所依据的“现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二是受教育者的()现实及其趋势。

B.身心素质 C.个体发展 D.文化涵养 正确答案:B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目的的性质 6.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研究活动,即()的功能衍生出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 A.创造或创新知识 B.传递文化 C.继承文化 D.保存文化 正确答案:A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是()的办学思想思想及其实践。 A.斯坦福大学 B.柏林大学 C.北京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正确答案:D 知识点:大学职能的演变 8.()在我国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既保证了国家重点部门所需的人才,又改变了旧中国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A.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统一分配制度 D.双轨制 正确答案:C 知识点:我国高等学校的就业制度 9.面对社会改革开放的环境变化,高校仍显得反应迟滞,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我国开始试行()的高校毕业生分配政策。 A.集中使用,重点配备 B.面向基层,充实和加强第一线 C.统筹安排,合理实用 D.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最新教育学考前1000题(2)

教育学考前1000题(2) 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A.《大教学论》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2.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需要21年,至通儒院需要26年。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A.“六三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壬寅学制 D.癸卯学制 4.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差异。这种教育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5.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6.我们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那种因素的教育意义?()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7.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 A.《论语》 B.《存学篇》 C.《师说》 D.《学记》 8.( )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 (附答案)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1

《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 2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前1000题7资料答案

教育学考前1000题(7)答案 1.2015年,我国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A)。 A.注册制度 B.考核制度 C.淘汰制度 D.培训制度 【解析】《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多样化。“亲其师,效其行,听其言,信其道”所体现的教师职业角色是(B )。 A.传道者 B.示范者 C.教育工作实施者 D.教育活动组织者 3.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体现的课程组织形式是(B )。 A.逻辑组织 B.直线式组织 C.心理组织 D.纵向组织 4.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教育家是(C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5.教育公平的重点是( D ) ①机会公平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6.教育相对独立形态形成的标志是( C )。 A.专业教师的出现 B.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C.学校的出现 D.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因材施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D )。 A.长期性 B.示范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8.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主张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中国教育家是(B )。 A.叶圣陶 B.陶行知 C.胡适 D.郭秉义 9.“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句话表述的课程目标是(B )。 A.表现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普遍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教育学题库(含答案)

一、解释概念术语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育人科学。 2、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4、狭义的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的教育。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 7、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人的社会化: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9、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其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上适当超前,其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上适当超前。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一方面随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与先前时代的教育有历史继承关系,与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教育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关系;二是指教育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性。 11、人(儿童)的发展:是指一个人(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随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12、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人(儿童)在身心发展的一定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13、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是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5、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1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同时也包括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17、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8、德育:德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教育学高分过关1000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 A.直观性 参考答案: 专家点评: 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学的( B. 巩固性 C. 启发性 D. 循序渐进 C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原则。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 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 “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 皮亚杰 C. 杜威 参考答案:C 专家点评: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 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 3. 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参考答案: 专家点评: D. 瓦?根舍因 B. D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 。朱熹注: 荀子 C. 墨子 D. 孔子 ,重视因材施教。因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 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二、 多项选择题 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 A.神话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参考答案:ABCD E 专家点评: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 点。这种观点 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 (上帝或上天)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 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 非科学的。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 物有利托尔 诺、斯宾塞、沛西?能等。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 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 该学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 的辩证统一, 其代表人物主要是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 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 论基础是恩格斯的着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三、 填空题 1.“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非制度化教育 专家点评: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每一个 人应该能够 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如果离开这个教育体系, 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 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 教育理念。 2 .我国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即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与设在地方的学校、 设在闾里的塾校,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 成: ” “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 教育学史上有以下哪几种经典的观点 B. 生物起源说 C. E. 以上几种都是 () 心理起源说 育家孟禄。 所推崇的理想。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过关必做1000题(含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章节精练(含历年真题) 第一章投资管理基础 单选题(以下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陈小姐将1万元用于投资某项目,该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为10%,项目投资期限为3年,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假设该投资人将每年获得的利息继续投资,则该投资人三年投资期满将获得的本利和为()元。[2016年4月真题] A.13310 B.13000 C.13210 D.13500 【答案】A 【解析】根据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该投资人三年投资期满将获得的本利和为:FV=PV×(1+i)n=10000×(1+10%)3=13310(元)。 2.1年和2年期的即期利率分别为s1=3%和s2=4%,根据无套利原则及复利计息的方法,第2年的远期利率为()。[2016年4月真题] A.2% B.3.5% C.4% D.5.01% 【答案】D 【解析】将1元存在2年期的账户,第2年末它将增加至(1+s2)2;将1元存储于1年期账户,同时1年后将收益(1+s1)以预定利率f贷出,第2年收到的货币数量为(1+s1)(1+f)。根据无套利原则,存在(1+s2)2=(1+s1)(1+f),则f=(1.04)2/1.03-1=0.0501=5.01%。 3.证券X的期望收益率为12%,标准差为20%,证券Y的期望收益率为15%,标准差为27%,如果这两个证券在组合的比重相同,则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为()。[2016年4月真题] A.13.5% B.15.5% C.27.0% D.12.0% 【答案】A 【解析】根据公式,可知该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为:E(r p)=w x E(r x)+w y E(r y)=12%×50%+15%×50%=13.5%。 4.用复利计算第n期期末终值的计算公式为()。[2015年12月真题] A.PV=FV×(1+i)n B.FV=PV×(1+i)n C.PV=FV×(1+i×n) D.FV=PV×(1+i×n) 【答案】B 【解析】第n期期末终值的一般计算公式为:FV=PV×(1+i)n。式中:FV表示终值,即在第n年年末的货币终值;n表示年限;i表示年利率;PV表示本金或现值。 5.每一计息期的利息额相等的利息计算方法为()。[2015年12月真题] A.有时单利有时复利 B.单利 C.可能单利也可能复利

2018年心理学知识竞赛试题库1000题及答案

2018年心理学知识竞赛试题库1000题及答案 1.当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来缓解焦 虑,这种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C) A 补偿 B 分离 C 幻想 D 升华 2.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 A 家庭 B 职业 C 信仰 D 文化 3.妄自尊大并总是需要得到别人注意和赞美,这些特点是哪一种人格障碍类型 的表现(A) A自恋型 B反社会型C偏执型 D控制型 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D)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C抑郁症 D强迫症 5.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 理现象称作(C) 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6.你认为“大一综合征”(即大一学生产生的空虚,焦虑,失眠等症状)下列 不是产生诱因的是(D) A.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B.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弱 C.优势地位的丧失 D.生活过度挥霍而产生罪恶感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定性 8.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 B.气质 C.性格 D.行为 9.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A.兴趣 B.性格 C.知识水准 D.价值观念 10.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 (A) 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 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1.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 不值得爱的是(C) 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 12.“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 评价过低”主要描述的是(A) A.抑郁症 B.自负 C.躁狂症 D.强迫症

英语专业八级过关必做1000题-第3章 改错题过关必做50篇【圣才出品】

第3章改错题过关必做50篇 ◆社会生活类 Passage 1 【答案与解析】 1. act∧your→on act on意为“根据……行事”,因此应在动词act后加上介词on。

2. the→the 此处考查定冠词的使用。根据上下文可知,句中的people是泛指一类人,而the other 是特指两个中的另一个,故应去掉other前的定冠词the。 3. phenomena→phenomenon 由句中的代词it可知it所指代的内容应为单数,因此,应将phenomena改为其单数形式phenomenon。 4. considering→considered 此处考查的是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的用法。根据上下文可知,句中的consider与behavior and attitudes应为动宾关系,过去分词considered修饰句中的behavior and attitudes,大意为“曾经被人们认为是禁忌的做法和态度”。 5. upset→upsetting upset作形容词讲时,意为“(某人)感到不安”,主语通常为人;upsetting是形容某件事物令人感到不安。故应将upset改为upsetting。 6. awared→aware aware本身为形容词,意为“意识到的,知道的”。因此,应将awared改为aware。 7. Like→Unlike 根据上下文可知,肥胖是美国人经常谈论的话题,这是与其它禁忌的不同之处。故应将Like改为Unlike。 8. executives∧sell→to 本题考查的是prefer的用法。prefer sb. to do sth.意为“更喜欢或宁愿某人做某事”,因此应在动词sell前加上介词to。 9. to→with

教育学考前1000题(8)答案

教育学考前1000题(8) 1.《学记》中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体现了( C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 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 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 来投奔, 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孔子的观点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3.“教育:从摇篮到坟墓。”这是(D)的典型观点。 A.成人教育 B.业余教育 C.在职教育 D.终身教育 4.下列称号与人物之间对应错误的是( C ) A.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 B.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 C ) A.《学记》 B.《大学》 6.“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于 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学和历史性 7.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8.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 育家是(D) A.卢梭 B.夸美纽斯 9.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把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的思想,下列选项中表达了这一思想的 是(B) A.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 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C.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5年之久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C ) 10.主持“教学与发展”实验研 究 A.凯洛夫 B.巴班斯基 C.赞可夫 D.卡普捷列夫 11.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贡献的是( B )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D ) 12.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斯巴达军队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 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 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 13..下列不符合教育原理的选项是( B )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 成评价项目的(D) A.20%~30% B.50%~60% C.60%~70% D.80%~90% 15.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A )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培根 B.卢梭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前1000题7资料答案

教育学考前1000 题(7)答案 1.2015 年,我国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 A )。 A. 注册制度 B.考核制度 C. 淘汰制度 D. 培训制度 【解析】《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每 5 年注册一次, 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2.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多样化。“亲其师,效其行,听其言,信其道”所体现的教师职业角色是( B )。 A. 传道者 B. 示范者 C. 教育工作实施者 D. 教育活动组织者 3. 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体现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B )。 A. 逻辑组织 B. 直线式组织 C. 心理组织 D. 纵向组织 4. 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教育家是(C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赫尔巴特 5. 教育公平的重点是( D )①机会公平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扶持困难群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6. 教育相对独立形态形成的标志是(C )。 A. 专业教师的出现 B.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C. 学校的出现 D.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7.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因材施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D )。 A. 长期性 B. 示范性 C. 主体性 D. 创造性 8.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主张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中国教育家是( B )。 A. 叶圣陶 B. 陶行知 C. 胡适 D. 郭秉义 9 . “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句话表述的课程目标是( B )。

英语专业八级过关必做1000题-第1章 听力理解过关必做200题【圣才出品】

第1章听力理解过关必做200题 ◆讲座 Mini-lecture 1 Mar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Abraham Maslow has developed a famous theory of human needs, which is in fact a (1) topic and can be arranged in order of importance. I. Physiological needs: the most (2) ones for survival. They include such needs as food, water, etc. To satisfy these needs,the main way is through adequate (3) II.(4) needs: needs for a) physical security; b) (5) security. The former means no illness or injury; The latter is concerned with freedom from (6) , misfortunes, etc. These needs can be met through a variety of means e. g. job security, (7) plans, and safe working conditions. III.Social needs: human requirements for a) love and affection; b) a sense of (8)

教育学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育学常考简答题汇总 1、简述教育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6、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影响; (6)学校外部各文化形态的影响。 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8、简述运用说服法的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有答案

考前1000题(心理、教育心理学)(有答案) 1.下列情况发生了学习得就是(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桑代克认为动物得学习就是由于在反复得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得(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3.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得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B)。 A.概念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上位学习 4.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得这种行消失了。根据加涅得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得学习就是(D)。 A.言语信息得学习 B.智慧技能得学习 C.认知策略得学习 D.态度得学习 5.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得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6.“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得提出者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桑代克 D.奥苏贝尔 7.根据学习对学习者得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有意义学习,这就是()得学习观。 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 C.认知学派 D.行为主义 8.当学生取得好得成绩后,老师与家长给予表扬与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得(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9.瞧见路上得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就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得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她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得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1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得心理学家就是()。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12.()即学习者根据一定得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得学习行为。 A.自我强化 B.外部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3.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得实质就是()。 A.探究学习 B.有意义得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有意义得接受学习

教育学考前1000题

教育学考前1000题(10)

教育学考前1000题(10)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法制 B.充足的教育经费保障 C.开放 D.创新 2.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3.强调在教育内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 A.实用主义 B.永恒主义 C.自然主义 D.结构主义 4.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雄辩术原理》 5.“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这句话反映了()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 B.现代社会 C.封建社会 D.古代社会 6.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庶-富-教”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7.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父母教子女 B.幼猴学跳跃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课外活动做航模 8.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来自()。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9.下列观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不躐等 D.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10.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倡问难与距师并主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的教育家是() A.墨翟 B.孟轲 C.王充 D.韩愈 11..关于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下列说法正确确的是() A.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B.择校问题无关教育公平,他是市场经济在教育领域内的必然体现 C.教育质量的提升要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 D.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现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12.关于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的朱熹所持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里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3.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14.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1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6.“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出自() A.《大学》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本章重点: 1.德育目标、内容 2.德育过程的矛盾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榜样法的概念与要求 5.认知模式的理论假设与实施要求 、德育的概念: 社会要求、德育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 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吗? 二、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 三、德育的性质: 社会性 历史性 阶级性和民族性 四、德育的意义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战略意义):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可塑性强但辨别能力弱 3、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德育目标 1、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 准;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2、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 3、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4、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5、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六、德育内容 1、概念: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 总和。 2、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10 填空]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 择业指导【07填空,10选择】七、德育过程 1、概念:施教传道+受教修养;个体社会化+社会规范个体化(内化) 2、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品德形成过程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教育者的德育活动应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 3、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组合方式)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社会代表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对象;主体性 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 德育方法:活动方式(手段、方法)的总和 4、德育过程的矛盾 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一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一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 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08填空】 5、德育过程的规律 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10填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07、09填空】 2、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06填空】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09简答】 八、德育原则 1、概念: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