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1)
- 格式:pdf
- 大小:619.34 KB
- 文档页数:6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76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2.076浅谈对环锭纺细纱机紧密纺改造过程中应用实践①赵强1 郭沁生2 刘文2(1.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 山西晋中 030600;2.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山西晋中 030600)摘 要:紧密纺技术是传统纺纱技术的进步,它的主要特点减少成纱3mm毛羽,提高成纱强力和耐磨性,在同等配棉条件下,与普通环锭纺成纱相比具明显的质量优势,我公司紧密纺改造技术水平是国内先进水平,为不同机型环锭纺细纱机进行改造升级,经回访客户评价改造后设备运行可靠,成纱质量指标稳定,能满足后工序质量要求,达到紧密纺装置目标。
关键词:改造过程 专用工具 关键部件维护保养 紧密纺中图分类号:TS1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4(c)-0076-02①作者简介:赵强(1983,6—),男,汉族,山西晋中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纺织机械装配与安装。
郭沁生(1965,11—),男,汉族,山西沁源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纺织机械设计与开发。
刘文(1971,7—),女,汉族,山西河南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纺织机械设计与开发。
1 环锭纺细纱机主要部件改造过程1.1 改造车头部件原车为带集体落纱的细纱机故车头需增高50mm,首先将原车车头门、两侧板、左右两车门、链轮托脚及顶板及相关联零件、电器元器件拆除,同时放置定点位置,改造完成后恢复使用,其次使用专用工具将车头油浴箱体平稳抬高50mm,其底部嵌入4块增高垫块,再将短机梁头罗拉座抬高50mm,其底部分别嵌入2块增高垫块,然后安装双头螺柱轻轻紧固,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最后按主机安装说明进行操作调试,达到设计要求。
1.2 改造车中部件首先,更换紧密纺专用带齿前罗拉和专用罗拉座。
技术▎紧密纺减少细纱工序断头的措施本文由李学保推荐自“纺织大学堂图书馆”,经专家评审通过,中国纱线网微信公众号成功发布,奖励80元。
随着纺织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细纱工序作为制成的最后工序,直接决定了产品最后的质量和半成品消耗量的大小,所以说,降低细纱消耗,提高半制品制成率,是减少企业消耗,提高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减少细纱断头,提高半制品制成率,是降低细纱消耗的一项重要措施,细纱断头又分为成纱前断头和成纱后断头,减少细纱断头主要从以上两方面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
1纺织专件的优选及使用周期的确定1.1合理优化专件使用周期,减少成纱断头钢领,钢丝圈,胶辊,胶圈,网格圈等纺织专件的合理选用以及周期的合理确定,直接决定了细纱工序的运行状况以及细纱工序断头数量的多少。
(1)合理选用钢丝圈及确定使用周期在以上纺织专件中,钢丝圈以及网格圈的使用周期的合理使用直接决定了细纱断头数量,所以说在生产中,必须有效合理的确定以上专件的使用周期。
在生产中,紧密纺钢丝圈的使用周期一般在十天左右,在跟踪国内以及国外某品牌钢丝圈进行一个使用周期的毛羽以及细纱瞬时断头跟踪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国内钢丝圈在使用120h时,其5mm以及6mm毛羽数量已经略高出国外品牌钢丝圈使用216h,在使用216h时,飞圈严重,不能保证细纱工序的正常生产,而国外钢丝圈在使用到240h时,其细纱瞬时断头也有最好状态时的2.82‰上升到3.54‰。
通过以上跟踪试验可以看出,在一个使用周期内,随着钢丝圈使用周期的不断增长,纱线毛羽和细纱瞬时断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说,在生产中,钢丝圈的合理选用和使用周期的合理确定是决定细纱断头的一项决定性因素。
钢丝圈型号和号数的选择要根据所纺纱线种类以及根据实际生产(紧密纺,环锭纺)来选择。
首先,紧密纺和环锭纺选择钢丝圈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比较而言,紧密纺锭速较高,毛羽较少,钢丝圈缺少润滑,散热较差,需要选择钢丝圈与钢领接触面积较大的圈形,从而散热好,提高钢丝圈运行时间。
紧密赛络纺装置在国产细纱机的改造建议及工艺探讨王亚芳(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南通226001)[摘要]紧密赛络纺是紧密纺和赛络纺相结合的一种组合纺纱法。
本文通过两种紧密赛络装置的成纱质量及器材消耗的对比分析,对国产细纱机紧密赛络纺改造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同时对影响紧密赛络纱的几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关键词]紧密赛络纺;质量;消耗;改造;工艺配置[中图分类号]TS103.27紧密赛络纺是紧密纺和赛络纺相结合的一种组合纺纱法,该技术所纺制的纱线秉承了两种纺纱法的优异特性和品质,与传统环锭纺单纱及赛络纱、紧密纺纱相比,紧密赛络纱毛羽更少,强力更高,更具有赛络纺合股的效果,是纺制高档织物的理想原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紧密赛络纺改善毛羽、强力机理分析传统的环锭纺尽管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着纱线生产的统治地位,但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弱点———加捻三角区。
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致使加捻区纤维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纤维发生内外转移,伸直平行度较差,从而毛羽增加,强力降低以及飞花散失,所以,消灭加捻三角区是使传统环锭纺达到更加完善的关键。
紧密赛络纺则是针对影响强力、毛羽的加捻三角区进行的创新,它采用创新方式,增设了机构彻底地解决了加捻三角区问题。
它不仅利用气流对纤维积极控制减少三角区,而且还利用了股线减少毛羽提高强力的机理,通过两根或多个单纱之间加捻过程中对长毛羽的捕捉,使长毛羽卷入纱线的内部,变成较短的毛羽,从而达到减少毛羽,提高强力的目的。
尽管在紧密赛络纺系统中,双须条的喂入会形成一定的加捻三角区,但由于两根须条先进行了集聚,结构紧密,不会发生纤维从纱条中偏离出来的现象,且两纱条间的距离保持很小,在控制罗拉钳口处,低捻区范围相当小,其对毛羽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紧密赛络纺对毛羽、强力的改善相当明显。
2国内紧密赛络纺纱装置的研制现状及性能对比从2000年起,国内对紧密纺的研究就已经起步,现在紧密赛络纺结构形式尽管有多种形式,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气流集聚装置上,而气流集聚装置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绪森式,一种是仿丰田式。
紧密纺一、简介紧密纺又称实密纺、压缩纺、凝聚纺等。
它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经改造而成的,其核心技术是在前罗拉输出端加装一个集聚装置,使须条经过集聚后再输出加捻,实现了牵伸和集聚分离,避免了牵伸区中由于集合作用的存在而影响摩擦力分布,牵伸后的须条经集合后宽度减少,使加捻三角区减少甚至消除,从而消除了因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改善了纱线质量。
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集聚装置对须条的集聚效果上。
紧密纺纱技术的应用已进入推广阶段,主要应用于棉纺和毛纺,在麻纺中也有少量的应用。
国际上紧密纺纱系统主要有瑞士Rieter(立达)公司的Comfor-spin@紧密纺纱系统(机型有K44等)、德国Suessen公司的Elite紧密纺纱系统(机型有Fiomax-El型、Fiomax-E2型,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公司生产的JWF1530型机上也采用该系统)、Saurer(苏拉)集团Zinsen(青泽)公司的Compact3紧密纺纱系统(机型有451C型)、日本Toyota(丰田)公司的EST紧密纺纱系统。
二、原理其纺纱机理主要是: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了一个纤维凝聚区,基本消除了前罗拉至加捻点之间的纺纱加捻三角区。
纤维须条从前罗拉前口输出后,先经过异形吸风管外套网眼皮圈,须条在网眼皮圈上运动,由于气流的收缩和聚合作用,通过异形管的吸风槽使须条集聚、转动,逐步从扁平带状转为圆柱体,纤维的端头均捻入纱线内,因此成纱非常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
紧密纺纱线强力较高,毛羽较少。
在编织过程中最不易产生磨毛的现象。
紧密纺的目的是在纱线加捻前使纤维之间尽可能平行并接近,对于高质量的紧密纺纱线这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使纤维尽可能平行并保持一致在加捻前是其优势的前提。
三、优、缺点紧密纺的优点1.由于在加捻前,纱条中单纤维充分伸直,相互平行,而且排列紧密,所以在加捻罗拉钳口处(也叫阻捻罗拉,因为其有阻止捻度传递的作用),纱条直径变得很小,所以基本消除了“加捻三角区”,由于加捻前单纤维充分伸直、平行,没有毛羽伸出纱条主体,所以成纱毛羽很少,特别是3毫米以上毛羽极少。
纺织厂细纱保养技改方案
改造为空心罗拉紧密,纺纱线质量更优。
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过程如下:将直径25 mm的前罗拉更换为直径50 mm的空心罗拉。
为了保持改造后的空心罗拉与改造前罗拉表面线速度一致,需要将前罗拉角速度降一半,因此将FA1516型细纱机
的前罗拉头的一对传动齿轮50T与32T改成36T与46T。
细纱机前罗拉更换为直径50 mm的空心罗拉后,需要相应将T形下销高度由原来的14 mm改为12 mm,这样做能够有效改善下胶圈与空心罗拉的摩擦现象。
此外,还需要将细纱机前罗拉座与水平面夹角由45°改为30°,并调整中后罗拉位置,保证了三罗拉纺纱平面处于同一平面,同时调整绪森式板簧摇架的安装角。
我们利用改造后的空心罗拉紧密纺装置,在FA1516型环锭纺细
纱机上顺利纺制CJ 11.7 tex紧密纱,并与传统环锭纺、绪森网格圈紧密纺纱进行了成纱质量对比测试。
实践表明,改造后其成纱质量明显高于传统环锭纱;与绪森网格圈紧密纺相比,其成纱条干、纱疵质量稍优,强伸性能相当,3 mm有害毛羽稍差,但较多地保留了1 mm-2 mm毛羽,有利于改善布面风格。
紧密纺技术在麻纺细纱领域的成功运用传统麻纺细纱机纺纱过程中因纺纱三角区的存在,苎麻纱毛羽多且长,影响织物质量。
紧密纺技术适用于苎麻及苎麻混纺产品的生产,应用紧密纺技术改造麻的纺细纱机,能够提高苎麻纱的质量,改善传统苎麻纱毛羽多、表面发毛、疵点明显等缺点,使得苎麻纤维的优良特性得到展现,苎麻织物表面光洁、手感滑爽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面料品质得到提高。
为了对麻纺细纱机进行紧密纺技术改造,安徽省铜陵华源麻业纺织有限公司于2004年后半年开始与铜陵松宝机械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研究、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对紧密纺技术在麻纺细纱机上的应用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1、麻纺细纱机紧密纺纱原理分析麻纺细纱机紧密纺技术改造应主要依据麻纺细纱机的结构及苎麻纤维的特性来进行。
苎麻纤维长度长、无卷曲、纤维细度粗,通常在6.7 dtex左右,刚性大,弹性低,纤维之间抱合力较小,苎麻纤维在传统的环锭纺生产中,麻粗纱进入后牵伸区经较小张力牵伸,同时粗纱捻度尽量转移。
在前牵伸区须条被牵伸至所要求的纱号,与此同时,须条内苎麻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很小,所以,各根纤维到达前钳口线呈自由状态,当苎麻纤维脱离前钳口线后即被捻合在一起形成苎麻纱,这时的纱线形成区就是所谓的纺纱三角区。
纺纱三角区对苎麻纱的外观,如毛羽、麻粒、强力、弹性、断头以及飞花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边缘纤维或短纤维常常不能捻人纱内而变成飞花损失掉,或者大部分边缘纤维和短纤维不能包进纱内而伸出纱外形成毛羽。
在加捻时苎麻纤维纵向受到张力,在纺纱三角的外侧张力最大,而在中心处张力最小,因此成纱中这些苎麻纤维的初始张力是不等的。
当苎麻纱线在后加工过程中承受拉伸载荷时,具有最大初始张力的一些苎麻单纤维就最先断裂。
因此,苎麻纱的强力就会低于纱断面上各根苎麻纤维强力的总和。
为了提高苎麻纱的强力,减少苎麻纱的毛羽和飞花,并且提高工作元件的耐用性、可*性及维修操作方便性,设计改造方案时决定取消纺纱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