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艺术及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453.50 KB
- 文档页数:5
世界名画赏析德加德加(Edgar Degas)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中的一员,他以其对人物和运动的独特描绘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大多以芭蕾舞者、赛马和女性为题材,展现了他对人体结构和运动的深刻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他对光影和色彩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来欣赏德加的几幅代表作品,并深入赏析其艺术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德加的《舞蹈课》。
这幅画作于1874年至1876年间,描绘了一群芭蕾舞者在排练室中练习舞蹈的场景。
德加以明亮的色彩和流畅的笔触刻画出了舞者们优美的动作和姿态。
他巧妙地运用光影效果,使得画面中的人物仿佛在舞蹈的节奏中起伏摆动,给人以动感和生动的感受。
同时,德加也捕捉到了舞者们的表情和情绪,通过微妙的神情变化展现出她们内心的世界。
整幅画面充满了活力和韵律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德加的另一幅代表作品《赛马》。
这幅画作于1866年至1868年间,描绘了一场赛马比赛的场景。
德加以细腻的笔触和精准的构图,将赛马和骑手的动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他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色彩和明暗对比,使得画面中的赛马和骑手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力量感。
同时,德加也捕捉到了赛马比赛中的紧张氛围和激烈竞争,通过画面中的细节和情绪表达展现出了一场激烈的比赛场景。
观赏者在欣赏这幅画作时,仿佛能感受到赛马奔驰的速度和骑手们的紧张情绪,让人为之震撼。
最后,让我们来品味德加的《舞台上的舞蹈演员》。
这幅画作于1876年至1877年间,描绘了一场舞台上的芭蕾舞表演。
德加以独特的视角和构图,将舞台上的舞蹈演员和观众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色彩和光影效果,使得舞台上的舞者们和观众们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力量感。
同时,德加也捕捉到了舞台表演中的情感和氛围,通过画面中的细节和情绪表达展现出了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
观赏者在欣赏这幅画作时,仿佛能置身于舞台上,感受到舞者们的优美舞姿和观众们的赞叹声,让人为之陶醉。
埃德加德加的油画作品赏析摘要:世界艺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变革都会影响艺术的走向,同样,经济地位的改变也影响着世界艺术中心的改变,19世纪的法国是欧洲的艺术中心,同时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刺激导致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法国也涌现众多绘画大师。
其中代表激进艺术精神的印象派画家群中有两种类型的画家,一种遵循生动的外光效果,坚持以风景为主题对景写生,风景画几乎成为印象派的同义语,代表最典型意义的印象派风格。
强调条件色关系中的色彩对比甚于明暗对比,这种用厚涂叠置笔触所作的即兴式作品,以沙龙(salon)的眼光看来是"未完成"和"涂鸦"的,因此遭到尖刻的讥讽。
莫奈是坚持终生以这种态度作画的画家,并把这种追求推向极致,成为印象派中最具旗帜性的画家。
而德加的绘画题材的偶然性和构图法则维持一致的观点,一直都包含在他的作品中。
德加的绘画把人为的处境当作正常般来呈现。
在印象派里的画家朋友当中,以对风景的描绘,捕捉光影的变化为兴趣,但德加对此没有多大兴趣。
德加是捕捉人物动态的高手,他不拘成法的构图、出人意表的观察角度从逻辑上终结了西方古典绘画的完美构图和固有的视界,他高超的素描能力和迷人的场景刻画在印象派中独树一帜。
因此,本文将对德加的优化作品进行赏析,探讨德加在其作品中的色彩运用,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我了解德加作品的精髓,为我以后的创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德加;油画作品;色彩;印象派Abstract: The art world is changing consta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every major economic changes will affect the art direction, similarly, change of economic status also affect the world art center change, nineteenth Century France is the European Art Center,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s been rapid stimulation to art the development of France is the emergence of a number of master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adical art which represents the spirit of the painter Impressionist group, a follow light and vivid effect, adhere to the scenery as the theme of landscape painting, landscape painting has become almost synonymous with Impressionism, the most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essionism. To emphasize the contrast color conditions in contrast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or, the improvisational works in thick film stacked strokes made by Sharon (Salon)'s view is "unfinished" and "graffiti", so harshly ridiculed. Monet is a painter who insists on painting with his attitude for a lifetime, and puts the pursuit to the extreme. The degas painting contingency and composition rules to maintain a consistent point of view, has been included in his works. Degas made painting as normal as present situation. Among the painters of Impressionism, the interest in the capture of light and shadow in the depiction of landscapes, but Pedja had little interest in it. Degas is to capture the characters of dynamic master, his un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osition, exceeding all expectations the logical end of the western classical painting perfect composition and inherent horizon, his superb drawing ability and charming scenes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the post impressionis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optimize the works of Degas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his works, Degas in the use of color, through the study, hope to be able to help me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his work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y future creation.Key words: Pedja; Oil painting; color; Impressionism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德加的为画一生 (2)二、德加的油画作品赏析 (2)1、《舞蹈教室》赏析 (2)2、《舞台上的舞女》赏析 (3)三、结语 (3)参考文献 (3)一、德加的为画一生德加生于1834年,父亲是一位银行家。
“窥视”生活——论德加绘画的思想和技法的开题报告写作提示:本文主要讨论法国艺术家德加的绘画思想和技法,以及他如何在他的作品中“窥视”生活。
文章需要为德加的思想和艺术手法提供具体的例子,并阐述这些例子如何反映德加对生活的感知和理解。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解释清楚,让读者能够理解并欣赏德加的艺术。
一、引言德加是法国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绘画风格独具特色,善于以独特的角度“窥视”生活。
他的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知和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充满了思想性和感受性。
本文将探讨德加的绘画思想与技法,并分析他如何通过作品“窥视”生活。
二、德加的绘画思想1. 提倡现场写生德加认为,只有在现场绘制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
他常常走出画室,到户外进行写生。
他观察并描绘城市的喧嚣、人们的忙碌、家庭的温馨和自然的景色,精准地记录下他所看到的一切。
德加将艺术与现实相结合,用笔记录下生活中瞬间的美好和真实。
2. 强调光影效果德加善于利用光影来塑造画面,对光和颜色的掌握非常精准。
他主张将颜色变得更加轻快,不求色泽的深沉和浓郁。
他通过色彩的运用,使画面更具气氛和生命力。
3. 追求形式简洁德加的绘画风格极简,他常常从构图中去除无用的部分,只保留最必要的元素。
他精湛的造型能力使他能够用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三、德加的绘画技法1. 短暂的瞬间德加的作品往往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瞬间,尤其是瞬间的动态。
他通过构图和颜色的呈现,使人们感觉到这一瞬间的真实性和感性的美。
他不追求完美的造型和比例,而是更注重表达画面内容和情感。
2. 大胆简练的线条德加的线条大胆简练,粗细交替,形成流畅的节奏。
他在画面中运用大量的斜线、弯曲线等形式,使线条更具有力量感和视觉冲击力,达到人物表现的独特性。
3. 善用色彩德加热衷于运用色彩来表现情感、气氛和景象。
他大量地使用了亮色调,并善于将丰富的色彩运用到同一个画面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色彩运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观众更好地体验到他的画面情感。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油画作品德加(1834——1917)印象派法国画家,但他的作品同时也具古典主义,现实主义and浪漫主义风格,德加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他对素描有天生的爱好,,19岁考入巴黎大学法学系读书,不久拜师安格尔的得意门生路易·拉莫特,21岁之后他经常去卢浮宫等处研究和临摹古典绘画,28岁开始进行舞女和赛马相关题材的创作,他终身未婚。
德加一生画了1500多幅舞女的作品
为他赢得了“舞蹈女演员画家”的称誉
如果他是色老头
还能认真观察、专心画画吗?
还能画出如此浪漫迷人的舞姿吗?
他不仅画了大量舞女,他还画了生活在下层的劳苦人民。
德加笔下的洗衣妇女形象。
在那个时代,别人重视色彩,德加重视素描
别人喜欢到户外写生
而他的一些赛马作品都是回到画室里凭记忆完成的。
尽管德加最出名的作品是舞女,而他的风景画一样精彩无比!。
名画《洗澡》作品赏析《洗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的一幅著名作品,创作于1886年至1887年间。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德加在描绘人物和场景方面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这幅作品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价值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幅作品的构图。
《洗澡》描绘了一名女子在浴室里洗澡的场景。
画面中央的女子身体微微侧着,她的头部和肩膀在画面的左上角,而她的身体则在画面的中央位置。
她的姿势显得轻盈而柔美,整个身体都被水珠和蒸汽所包围。
画面的右侧是一个洗澡桶和一些洗浴用具,这些细节都被德加细致地描绘出来。
整个画面的构图非常精致,给人一种柔美而舒适的感觉。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幅作品的色彩运用。
德加在《洗澡》中运用了大量的浅色调和柔和的色彩,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柔和和舒适。
女子的肌肤和浴室的墙壁都是浅粉色的,而水珠和蒸汽则呈现出淡淡的蓝色和白色。
这种色彩运用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温暖和舒适,给人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同时,德加还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再者,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幅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洗澡》所展现的是一个非常私密和个人的场景,女子正在享受着洗澡的乐趣和舒适。
德加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柔美的色彩,使观者感受到了女子的放松和愉悦。
这幅作品传达了一种关于身体和情感的美感,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美丽。
同时,这幅作品也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德加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和温馨。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幅作品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洗澡》展现了德加在人物描绘和色彩运用方面的独特魅力,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幅作品的柔美和细致,使之成为了印象派艺术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德加在这幅作品中展现的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使他们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和温馨。
总之,名画《洗澡》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德加在描绘人物和场景方面的独特魅力。
印象派里最美味的一朵奇葩---德加笔记君终于更新了。
是不是公众号都沉底了?最近,伦敦国家画廊展出了来自英国苏格兰船运大亨Burrell收藏的德加作品。
笔记君第一时间跑去看,感受颇多,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惯性思维里,德加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代印象派大师。
他参加了印象派八次大展的七次,包括1874年的第一届印象派展览。
但这个展览看下来,我深刻的感觉到:德加从来都是印象派里的异类。
无论从创作方法,还是艺术追求,德加从未与莫奈等外光派步调一致。
在很多方面,德加比他们走的都要远,都要快。
如果按照圈子分类,德加属于印象派。
如果从艺术本质来看,德加就是德加。
在他面前,任何分门别类的企图都是一种小觑。
跟莫奈,雷诺阿等对现实的极度不满,以及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相比,德加是一个心平气和的“好男孩”,对诸事抱无可无不可的态度。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他艺术创作中透露出的特立独行的前卫,和近乎于“下流”的锋利。
在德加擦洗身体的女体面前,莫奈的谷堆,西斯莱的雪景,雷诺阿的舞会,还有毕沙罗的稻田都俨然成为一首首古典主义牧歌。
Nude in a Tub, 1884在德加的作品面前,“美不美”的讨论是不存在的。
你只会由衷的发出“画的真棒”的赞叹。
他像一名骑士,成功的将艺术从“美”的挟制中解救出来。
比如这个展览的封面,1900年的《红色芭蕾裙》。
芭蕾舞女的面目几乎可以说是粗陋的,她们的腿没有想象中的纤细,揉脚的姿态也并不优美,右侧女孩的手更像鸡爪一样尴尬的窝在腰后。
但画面抓拍的视角,绚烂的色彩,耐人寻味的线条,油画棒特有的斑驳蕴透的质感,依旧让人流连忘返。
再比如上面这张1905年的《三舞者》,生涩的铅笔轮廓,别扭的人物体态和绝对谈不上美丽的面容,却在云朵般的蜡笔色彩下,迸发出生动的灵气,升腾起绮异的诗意。
德加,简直就是蔬菜里的香菜,月饼界的五仁,一朵美味的奇葩。
是什么让他如此独特?这个展览给了我答案。
德加和印象派有很多不同,比如他们画外景,德加画室内;他们画自然,德加画人;他们画公园,街道,咖啡馆等公共生活,德加画浴室,卧房,排练房等私密空间。
18—19世纪的法国是众多艺术思潮相互影响的重要时代,从追求严谨、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古典主义,到主张发挥艺术家想象力的浪漫主义,再到重视描绘真实生活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正在悄无声息地向反应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方向发展。
19世纪以后,法国艺术思潮发展经历了三个高峰期,分别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作为第一个高峰期,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德加就是印象主义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德加的艺术思想要比莫奈更加务实。
德加是将18世纪的古典主义与19世纪的印象主义过渡融合得最出色的艺术家之一。
一、德加创作初期对艺术的认识、情怀和关注埃德加 德加于1834年出生于法国一个金融资本家的家庭。
由于家庭的原因,德加自小就会接触一些上流社会举办的聚会,加上非常喜爱收藏的父亲有众多的艺术收藏品,使德加对美有了别样的认识。
1.走上艺术之路受身为画家的祖父的熏陶,德加对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对色彩的捕捉有着非同常人的敏锐。
直至母亲的离世,少年时期的德加才猛然醒悟自己应结束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1855年,他拒绝了本应接手的父亲的事业,转身投入他最喜爱的艺术,跻身于画家之林。
德加1859年与安格尔结识。
他在看过安格尔的画作后,醉心于安格尔的素描技法与线细技术,认为这样的线条是高雅风格的前提和达到他心中理想美的唯一途径。
在两人的艺术交流中,安格尔多次强调素描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德加将这一教导铭记于心,同时借鉴了日本浮世绘艺术,探索与其相融合的方法。
他把眼中看到的事物在头脑中加工,凭记忆描绘于笔下,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他成为法国著名画家之一。
从德加初学艺术的方式和师承安格尔方面可以看出,他是继承古代传统发展起来的,但是他并没有一味地沿袭古典主义,这也正是德加不同于他所处那个时代画家的原因。
2.创作初期的古典主义风格19世纪60年代是德加古典主义创作的全盛期,题材以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为主,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较为典型的代表作是《塞米拉米勒创建巴比伦》。
“瞬间的真实”:论德加绘画的艺术特色作者:陆正虹来源:《艺术评论》 2012年第8期埃德加·德加是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一位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在他一生的创作实践中,既有浓重的古典主义情结,又有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变革语境之中的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的探索。
他钟情于歌剧院、餐馆、赛马场等场所,努力地去捕捉那瞬间的真实性,试图把“古典”与“现代”的矛盾有机地结合在他对特殊语境中人物动态、情绪的瞬间时光变换之中。
本文试图从德加绘画艺术的本体语言着手,在将德加绘画与印象派绘画整体特征的比较中,和对德加绘画语言对西方古典绘画的传承与突破的分析研究,深刻领会与把握德加绘画艺术“瞬间的真实”——这一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来重新看待和评价德加的绘画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为我们的油画创作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一、德加绘画艺术与印象派绘画艺术的特征作为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中较具特色的一位,德加绘画风格的最终形成与那些追求绚丽色彩和大胆创新精神的印象派画家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深入解读德加绘画艺术之前,有必要从整体上总结印象派绘画艺术的特征。
第一,重光色瞬间。
莫奈说过,“我画的只是瞬间”。
印象派的色彩就是建立在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上的,他们在观察对象时,是从阳光的瞬间变化中捕捉光彩的瞬间印象,采用的是“同时观察”,也就是要能在瞬间的同时把握住对事物的总体认识。
第二,重室外光线。
众多印象主义画家们关注光、色,把美丽的阳光和色彩移至架上绘画,感受到了在画室内从没感受到的那种动人的光线和色彩,为将这种瞬间印象和感受表达得更为真实,室外光线成了他们表现的主要课题。
第三,重视觉优先。
印象主义重视觉,这里的视觉指的是本身所特有的“视觉混合”。
印象主义否定固有色,认为色彩是来自于光而并非物体,不在调色板上进行色彩调和,而是把不同颜色并列于画布上,也就是所谓的分割着色法,让观众在欣赏这类作品时自动的在视觉上进行调和,这一点在点彩派绘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西方画坛流派:印象派之《埃德加·德加》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西方画坛流派:印象派之《埃德加·德加》德加简介1856—1867年,德加在罗马和那不勒斯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醉心于画历史题材和肖像,早期对严格的造型孜孜以求。
他善于用线条勾画出物象的形,在线的运动和形的塑造中,表现出一种高雅的趣味。
1865年以后,德加转向现代题材和肖像画创作。
最初他描绘赛马的场面,以极大的兴致描绘歌剧院和芭蕾舞的场。
他常常在后台和包厢里冷静地观察对象,研究演员们瞬间激烈的动作。
他色调温暖、轻快、鲜明。
在描绘歌手、芭蕾舞演员、洗衣妇的画面上,德加不但表现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同表现出他对社会下层人物的同情。
在观念上,德加与其他印象派画家不同的是,他始终强调素描的重要性,并认为素描比色彩的表现性能更丰富。
他之所选择粉画和油画棒作画,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作画比油彩快,另一方面是为了可以用更强、更粗的线造成近似素描的效果。
代表作有《浴后》、《少女头像》、《巴黎院的乐队》、《芭蕾舞的排练场》、《蓝舞女》、《熨衣妇》等。
他通过他的英国学生W.R.西克尔特对英国的绘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德加还是一个出色的雕塑家。
他的雕塑作品结构严谨,善于表现人物的运动。
与印象派其他画家的主要不同点1、他特别强调用记忆的方法作画,反对象莫奈和其他印象派画家那样完全对景写生的方法。
他说:“眼睛看到什么东西,就表现什么东西,这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把记忆的东西用素描形式固定下来岂不是更好,那就是想象力加记忆力共同产生的变相作用,这样就会得到更强烈的印象,也就是说这才是真正东西的再现。
只有在这时你才会认识到你的回忆,你的幻想从自然权威束缚下解放出来,该是多么宝贵。
”他精于捕捉动态的一瞬间形象,有着敏捷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并且以自己精确的素描技巧表现出那些生动的形象。
这种方法给后来的表现派艺术以启示,特别是他后期的作品更体现出这种特色。
艺术欣赏:赏析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一、引言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一个重要艺术运动,它由一群法国画家所创立,其中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众多杰出艺术家。
他们以描绘光影和色彩变化为主要目标,追求捕捉即时场景中的瞬间感觉与气氛。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并深入探讨几位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品。
二、克劳德·莫奈1. "睡莲"•描述:这幅画展示了一个花园中盛开的睡莲花朵,并通过自然光线在水面上形成的反射效果传达了柔和而宁静的氛围。
•技巧:莫奈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笔触来描绘水面上荡漾的光影,并采用了高度概括和模糊化的手法来呈现景物。
•主题:通过细致入微地捕捉大自然之美,传达出内心宁静和平和的情感。
2. "日出"•描述: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朝阳初升的海滩景色,阳光照射下的海浪和云彩散发出温暖而闪耀的色彩。
•技巧:莫奈运用颜色的纯粹性和强烈对比来表现日出时分的光线效果,同时他使用大而自由的笔触传达了自然界中流动与变化的感觉。
•主题:通过表现大自然中壮丽景色的光影变化,展示了时间、光线和空气对视觉体验产生的影响。
三、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 "舞蹈会"•描述:这幅画展示了在晚上参加舞蹈会的人们。
画面中华丽而明亮的服饰与跳动欢快节奏形成鲜明对比。
•技巧:雷诺阿使用点、线和色块等技法来描绘人群之间快速移动及跳跃时呈现出来的模糊效果,带给观者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
•主题:通过表达社交场合的热闹与活跃,展示了人类喜悦和快乐的情感。
2. "麦田里的乌鸦"•描述:这幅画描绘了一片丰饶的黄色麦田中飞舞着一群黑色乌鸦,呈现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气氛。
•技巧:雷诺阿通过自由和宽松的笔触,在带给观者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创造出了一个动态而充满神秘感的场景。
•主题:通过对大自然中平凡事物的再现与夸张,传递出对生命循环、季节变迁及命运无常这些深刻主题的思考。
德加——描绘色彩心灵的舞者作者:蔡雯娟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10期■TEXT/蔡雯娟法国作家左拉曾说:“绘画所予于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1]这是印象派形式主义创新的意义所在,也是印象派画家德加艺术探索的追求。
艺术不是简单的模仿,它是人类精神层次的幻化表达。
德加在他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思索、寻觅,一生都在追求这纯粹的艺术精神。
19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工业化末期,城市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现实太过残酷,家庭的变故使德加成为社会中的边际人,一个落寞的贵族,他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艺术皆面临转型的大时代。
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使敏感的德加对现实生活体察的深刻而又真挚,在他的艺术实践中受到两种不同艺术理念的熏陶,这使他具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并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他是19世纪法国城市社会生活的传达者,市民中的某些特定阶层成为他画作的主角,他的作品主要描绘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如赛马、歌剧、戏剧演出等场景。
通过画面再现现代生活中最能表达生活真谛的瞬间印象,同时他也是一位勇于尝试新题材的画家,他遵从传统但又有开拓者的精神。
一、融古典与印象为一体在初涉绘画时德加对绘画的理解受古典主义严谨造型的影响,他曾在安格尔弟子的画室学习古典绘画并对安格尔极其推崇。
安格尔强调线条,他把绘画中重要的观念又灌输给自己的学生,他对德加说:“画素描,年轻的朋友,多画素描,不管是根据记忆或是写生,只要这样做去,你便会成为很好的画家。
”德加在素描上的成就使他具有了卓越的造型能力,他从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素描和造型中汲取营养而成长起来,这使他保留和发扬了古典传统中记忆和想象的东西,并成为他一贯的创作方法。
他曾经说过:“摹绘我们所见到的东西,这很好。
但描绘出保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东西更好,这是把变化、幻想和记忆结合起来的。
我们只能再现明显触目的东西,也就是说,所必需的东西。
这样,我们的记忆力和创造性才能从自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他塑造的艺术形象线条流畅清晰,并且一直遵从这样的艺术理念实践和思索着。
印象派画家德加的绘画作品,精致华美,解析世情,洞如观火德加画作,以捕捉生活瞬间的方式定格画面,将人情世事解析得洞如观火,明察秋毫。
画作纤细,精致,矜持,华美,洋溢清贵之气。
作为画家,德加更像是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把人世的卑微鄙陋全都画进作品里。
画作蕴含着浓郁的、清高的贵族遗绪和委婉的怨。
大图模式大图模式“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出自张爱玲散文《天才梦》。
这么刁钻尖刻的话,亏她想得出。
那年张,分明才是18岁的花样少女。
其实,哪里是她想出来的,显然是生活逼迫着她感受到的。
那是怎样的人,和怎样的生长环境,才能把心打磨得如此晦涩刻薄?仅仗着区区18载春秋!不去剖析张爱玲的个性和身世背景,只是稍稍一想,就觉着她很不快乐。
她说自己:“我一天也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
”如此看来,张爱玲自己都承认,她不快乐。
人,大约可粗略划分为两类:一类人,目力所及,生活只关注生命里所有“华美的袍”,乐观又明媚,散发着来自地中海的阳光味道;另一类人,无形之中,总盯住那些“蚤子”看,眼睛挪都挪不走,眼里望着,心里念着,把生活搞得要多磕碜有多磕碜,人生不免异常悲怆。
世上哪类人都有,哪类人也多得是,而地球却只有一个。
生活是什么,生命是怎样,或许不过只是一面“三棱镜”,经由自己的心过滤一遍,然后,或净化或丑化了。
大约所有的客观,都不会十分纯粹,只是自己“认为是客观”了的主观罢了。
不过,不去品评张爱玲为人,她的小说写得真是精彩老辣,虽然格调悲观沉郁,但文字哀艳凄美。
小说对人情世事解析得洞如观火,明察秋毫。
文字纤细,纤细的不得了。
那么纤细的作家神经,必定脆弱,支撑的小说也是“精打细算”,充满浓郁的、清高的贵族遗绪和委婉的怨……在19世纪的西方美术界,居然有一个画家,和张爱玲隔山隔水却同声同气。
二人家世背景相近,美学风格肖似,作品同样绮丽、细微、清贵。
而艺术家本人,也同样是因为紧紧盯着“蚤子”看,挪也挪不开,而终生不快乐。
他是德加,印象派重要画家。
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艺术及启示一、资料收集博士论文1西方绘画中光的理论及其演进【作者】李书春;【导师】殷晓峰;【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2013,博士【关键词】光;西方绘画;创作方法;绘画史;2印象派与20世纪中国艺术【作者】颜榴;【导师】邵大箴;【作者基本信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2007,博士【关键词】印象派;留洋学生;早期日本油画;法国;苏联;色彩;写生;后印象派;写意;文化-心理结构;硕士论文1论印象派绘画的主客观因素【作者】刘甜;【导师】陈世宁;【作者基本信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2011,硕士【关键词】印象派绘画;光色变化;主客观因素;2舞动的线条—德加素描线条研究【作者】习姝;【导师】赵红瑶;【作者基本信息】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2012,硕士【关键词】印象派;德加;素描;线条;3矛盾与直觉——论德加的艺术特色【作者】孙小娥;【导师】孔新苗;【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2003,硕士【关键词】艺术直觉;古典主义;印象派;传统与创新;4独特的印象主义大师——论德加绘画艺术【作者】王徽;【导师】赵拓;【作者基本信息】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2009,硕士【副题名】论德加绘画艺术【关键词】德加;印象主义;古典主义;素描;色彩;独特;5德加色粉绘画的风格研究【作者】王凯;【导师】赵维华;【作者基本信息】河南大学,美术学,2011,硕士【关键词】德加;色粉画;风格;6关于德加浴女画的研究【作者】李会;【导师】党朝阳;【作者基本信息】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2014,硕士【关键词】德加;浴女画;真实;创作;研究;7印象派在绘画语言上的差异性与共性【作者】张毓姣;【导师】郭凯;【作者基本信息】合肥工业大学,美术学,2013,硕士【关键词】印象派;绘画语言;情感;共性;差异性;8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再认识【作者】赵娟;【导师】徐改;【作者基本信息】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2,硕士【关键词】印象派;视觉方式;写实体系;学术论文1再识德加【作者】陆正虹;【机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关键词】德加;绘画风格;瞬间;形;真实;2“瞬间的真实”:论德加绘画的艺术特色【作者】陆正虹;【机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关键词】德加;艺术特色3印象主义的突破者——德加【作者】王子明;【关键词】德加;印象主义;卡萨特;芭蕾舞演员;艺术瑰宝;印象派画家;安格尔;莫奈;后印象派;矛盾心理;4论印象画派中的古典主义画家——德加【作者】姜松平;【机构】江苏大学美术系江苏镇江212013;【关键词】德加;印象派;古典主义;5特立独行多重突破——浅论德加的创作【作者】彭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创作;独特;突破;6浅析埃德加·德加绘画艺术特征的形成【作者】张会锋;【机构】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艺术系;【关键词】绘画;片段式;现代感;7论德加绘画的艺术特色【作者】刘志兵;【机构】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绘画;古典主义;印象主义;8德加与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呈现【作者】陆正虹;【机构】江苏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关键词】印象派绘画;德加;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绘画题材;艺术特色;绘画观念;光色;绘画作品;摄影术;9浅谈印象派画家德加的绘画艺术【作者】王季伟;【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印象派;绘画艺术;10新技术的震撼——从德加的构图看摄影对绘画的影响【作者】周娴;【机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观看方式;印象派画家;莫奈;传统写实;安格尔;构图方式;画中;写实性;舞台灯光;11重识德加【作者】刘南一;【机构】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印象派画家;生活题材;色粉画;绘画风格;画中;绘画语言;完形;媒材;光色;12上流社会的后台——与德加和图卢兹-劳特累克在舞台背后【作者】马库斯·韦尔哈根;沈莹;【关键词】娱乐;幕后;性交易;现实主义;13埃德加·德加的雕塑艺术【作者】郅敏;【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关键词】雕塑艺术;德加;现代雕塑;西方现代艺术;杜尚;艺术形式;奥古斯特;色粉画;大型雕塑;塞尚;14古典原则与个性创造——德加构图探析【作者】石咪咪;【机构】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关键词】德加构图;古典原则;印象派;15甜蜜与苦涩之美——论雷诺阿与德加的《浴女》系列【作者】魏华;【机构】陕西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关键词】浴女;甜蜜;苦涩;研究综述:德加是印象派当中一个比较独特的艺术家,他与多数印象派画家不同,出身高贵,家庭富有,从小接受古典主义教育,有志于成为安格尔那样的大师。
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艺术及启示一、资料收集博士论文1西方绘画中光的理论及其演进【作者】李书春;【导师】殷晓峰;【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2013,博士【关键词】光;西方绘画;创作方法;绘画史;2印象派与20世纪中国艺术【作者】颜榴;【导师】邵大箴;【作者基本信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2007,博士【关键词】印象派;留洋学生;早期日本油画;法国;苏联;色彩;写生;后印象派;写意;文化-心理结构;硕士论文1论印象派绘画的主客观因素【作者】刘甜;【导师】陈世宁;【作者基本信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2011,硕士【关键词】印象派绘画;光色变化;主客观因素;2舞动的线条—德加素描线条研究【作者】习姝;【导师】赵红瑶;【作者基本信息】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2012,硕士【关键词】印象派;德加;素描;线条;3矛盾与直觉——论德加的艺术特色【作者】孙小娥;【导师】孔新苗;【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2003,硕士【关键词】艺术直觉;古典主义;印象派;传统与创新;4独特的印象主义大师——论德加绘画艺术【作者】王徽;【导师】赵拓;【作者基本信息】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2009,硕士【副题名】论德加绘画艺术【关键词】德加;印象主义;古典主义;素描;色彩;独特;5德加色粉绘画的风格研究【作者】王凯;【导师】赵维华;【作者基本信息】河南大学,美术学,2011,硕士【关键词】德加;色粉画;风格;6关于德加浴女画的研究【作者】李会;【导师】党朝阳;【作者基本信息】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2014,硕士【关键词】德加;浴女画;真实;创作;研究;7印象派在绘画语言上的差异性与共性【作者】张毓姣;【导师】郭凯;【作者基本信息】合肥工业大学,美术学,2013,硕士【关键词】印象派;绘画语言;情感;共性;差异性;8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再认识【作者】赵娟;【导师】徐改;【作者基本信息】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2,硕士【关键词】印象派;视觉方式;写实体系;学术论文1再识德加【作者】陆正虹;【机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关键词】德加;绘画风格;瞬间;形;真实;2“瞬间的真实”:论德加绘画的艺术特色【作者】陆正虹;【机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关键词】德加;艺术特色3印象主义的突破者——德加【作者】王子明;【关键词】德加;印象主义;卡萨特;芭蕾舞演员;艺术瑰宝;印象派画家;安格尔;莫奈;后印象派;矛盾心理;4论印象画派中的古典主义画家——德加【作者】姜松平;【机构】江苏大学美术系江苏镇江212013;【关键词】德加;印象派;古典主义;5特立独行多重突破——浅论德加的创作【作者】彭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创作;独特;突破;6浅析埃德加·德加绘画艺术特征的形成【作者】张会锋;【机构】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艺术系;【关键词】绘画;片段式;现代感;7论德加绘画的艺术特色【作者】刘志兵;【机构】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绘画;古典主义;印象主义;8德加与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呈现【作者】陆正虹;【机构】江苏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关键词】印象派绘画;德加;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绘画题材;艺术特色;绘画观念;光色;绘画作品;摄影术;9浅谈印象派画家德加的绘画艺术【作者】王季伟;【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印象派;绘画艺术;10新技术的震撼——从德加的构图看摄影对绘画的影响【作者】周娴;【机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观看方式;印象派画家;莫奈;传统写实;安格尔;构图方式;画中;写实性;舞台灯光;11重识德加【作者】刘南一;【机构】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关键词】德加;印象派画家;生活题材;色粉画;绘画风格;画中;绘画语言;完形;媒材;光色;12上流社会的后台——与德加和图卢兹-劳特累克在舞台背后【作者】马库斯·韦尔哈根;沈莹;【关键词】娱乐;幕后;性交易;现实主义;13埃德加·德加的雕塑艺术【作者】郅敏;【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关键词】雕塑艺术;德加;现代雕塑;西方现代艺术;杜尚;艺术形式;奥古斯特;色粉画;大型雕塑;塞尚;14古典原则与个性创造——德加构图探析【作者】石咪咪;【机构】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关键词】德加构图;古典原则;印象派;15甜蜜与苦涩之美——论雷诺阿与德加的《浴女》系列【作者】魏华;【机构】陕西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关键词】浴女;甜蜜;苦涩;研究综述:德加是印象派当中一个比较独特的艺术家,他与多数印象派画家不同,出身高贵,家庭富有,从小接受古典主义教育,有志于成为安格尔那样的大师。
他受印象派光色的影响甚深,但又不仅限于此。
在德加生平与艺术选择的研究当中《矛盾与直觉——德加的艺术特色》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论文分析了德加艺术生涯的三个阶段中遇到的矛盾,和他遵从内心的声音做出选择走出的艺术旅程,我选取了这篇文章在下一部分中进行论述。
在突破古典藩篱的角度来研究德加艺术的论文还有:古典原则与个性创造——德加构图探析;印象主义的突破者——德加。
德加关注的题材当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舞女题材,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写生和创作,研究此类题材的论文通常将他的作品与其他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作对比,这类论文有:上流社会的后台——与德加和图卢兹-劳特累克在舞台背后;甜蜜与苦涩之美——论雷诺阿与德加的《浴女》系列。
色粉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到中世纪就有画家用色粉块来作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用色粉画来画创作稿和练习稿,不过当时的色粉画是单色的。
17世纪的色粉画已经由单色变成多色。
在印象派画家将色粉画的色彩和纹理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此类研究有:德加色粉绘画的风格研究。
论文观点:在研究德加的论文当中,我选取了《矛盾与直觉——德加的艺术特色》和《印象派与20世纪中国艺术》,选取第一篇的原因是看中了德加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生平和抉择对当代的艺术家有启示作用,尤其是学院培养模式下的艺术家如何继承传统而不泥古不化,创作出忠于自己内心,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选取第二篇论文则是由于20世纪的中国艺术与印象派有着密切的关系,印象派与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有吻合之处,因而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受印象派的影响甚深,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当代。
这篇论文分析了印象派进入中国的一个历程,其中有欣然接受,也有激烈阻挠反对,这反映出中西美术思潮的碰撞。
因此,这两篇论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矛盾与直觉——德加的艺术特色》一文将德加描绘成一个追慕古典传统,受过严格绘画训练的艺术家,他又希望有所突破。
他敏感的察觉到印象主义潮流的涌动,并加入了印象派,在创作上又保持独立,与其他印象派画家既有共性,也存在着观点的分歧。
他与印象派接触之后,绘画更注重光色的运用、突破古典程式的构图。
他的艺术观点也与中国艺术有着相通之处,对于光色,他反对其他印象派画家成为“自然和光偶然的情境的奴隶”,而要做自己灵感的主人。
这与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是一致的。
德加连接了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创造出具有现代主义特点的时空结构,在他的老年阶段,达到了一种创造上的自由。
《印象派与20世纪中国艺术》一文当中的分析对于理解当代美术思潮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是一个尤其擅长“拿来主义”的国度,印象派的观念与技法与社会观念与思潮相合时,它便是受到欢迎的一种美术流派,然而当社会观念发生变化,它的观念和技法也不免受到攻击。
中国的拿来主义,自然是用中国眼光来看,来挑,然后再拿。
印象主义在民国时期传入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中国人从初涉印象主义到逐步了解、接受印象主义,到印象主义广泛传播的一个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以看作一个分水岭,中国的政治理念与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在思想观念领域产生了影响,表现在美术领域的现实主义思潮占了主流,对印象主义绘画展开了探讨和批判。
由于德加的绘画从古典中来,受过严格的学院训练,因此更容易被这一时期的中国的主流人群接受。
他作品当中的现实主义成分,如舞女题材、洗衣妇等,符合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同情劳苦大众的文艺创作精神。
1979年以后,对于苏联美术教学方法一统天下的不满日益严重,唤起人们对印象主义的重新思考。
个人对选题的认识1:德加的实验提起德加,许多人会想到他钟爱的芭蕾舞者题材,这些舞者或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或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的练习,或是在疲倦后小憩。
与其说德加热爱芭蕾舞的优雅,或许有这种成分吧,我更觉得德加是将芭蕾舞者的形体和动作作为自己的实验道具。
印象派主张表现瞬间的真实,许多印象派画家去捕捉匆匆而过的行人,奔腾的火车,不同光影效果下的建筑等等,德加则热衷于描绘芭蕾舞者。
我认为他这个选择太棒了,芭蕾舞者是非常理想的模特,她们身材修长匀称,身体协调,肢体柔软,动作有张力。
在排演当中,舞女会旋转、跳跃,做出各种动作和造型,这对于训练绘画的造型和形式构成是非常好的练习和创作素材。
这个选择是非常适合德加的,他受过的严格素描训练成就了他非凡的造型能力,不论是他的绘画还是舞女雕塑,造型都是非常准确,可以说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芭蕾舞者的群体是德加的绘画构图排兵布阵的“道具”,我认为这也是他绘画实验的一部分。
一对舞者在画面上如何排布,四位又如何排布,众多的舞者的场景,他分出近景和远景的关系,构图的开合关系、疏密关系,他的构图总体能达到一种和谐但有动感不单调,这显示了他非凡的形式感。
他的芭蕾舞女题材绘画显出冷静疏离的感觉,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观察这些舞女,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她们。
德加绘画实验的另一个部分,就是表现瞬间的真实,这种真实更多的是感觉的真实。
例如《舞台上的舞女》,一位舞女在舞台上起舞,倒三角形的外廓使得她的动作如此富有动感,虽然画布是平面的、静止的,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动作的连续性,在五彩斑斓的灯光下,舞台上的一切都虚无缥缈起来,整个画面都让人感觉到一种耀目的眩晕。
个人对选题的认识2:多元的世界,真诚的心灵历史是一面镜子,看清历史,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
研究德加的艺术生涯和选择对当代的艺术家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受到学院美术训练的学生来讲,如何继承传统,又如何走出自己的路,这是个问题。
尤其是在85美术新潮以后,年轻一代试图摆脱束缚,希望从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营养,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
自此以后,西方现代主义的众多风格样式都被拿来操练。
栗宪庭在谈到八十年代时说,“整个八十年代的艺术思潮发生和发展,与欧美艺术思潮的资讯密切相关,八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向西方的开放,不是指在世界范围与其他国家当代艺术的交流,而是向过去100年的西方现代美术的历史学习。
”“中国当代艺术所借鉴的西方现代艺术语言范围:79年—84年,印象派到抽象表现主义;1985年—1989年,达达、超现实主义,以及博伊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