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人美-美术-八年级下册-《印象派的画家们》参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56 MB
- 文档页数:25
第1课印象派的画家们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特点。
2.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进行笔法体验,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变化。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思考。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期,也是转折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比较喜欢美术课的同学上课发言、工具准备、课前准备都做的很好,自然美术理论和技能就掌握的好。
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总是丢三落四,工具也不能带全,学习任务就无法完成。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多备课,课后多了解,尽量做到能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进行备课,同时也要多提醒,毕竟学生不带工具,是不能进行美术创作的。
三.重点难点1.了解印象派的主要画家及其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变化。
2.掌握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技法,尝试用印象派的理念去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美丽风景,看完以后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色?生:日出。
师:是的,日出。
那么我把画面定格在这张图片上,同学们看到了哪些颜色呢?生: 红色、黄色、深绿色、紫色……师:很好。
接下来,我要用这些颜色把日出的景色记录下来,首先我把目光瞄准了这块地方,我要留出一小块白色来代表太阳,在太阳的周围,图上淡黄色,接着涂上桔黄色、大红色……,就这样老师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了日出的瞬间印象。
有一位名叫莫奈大师也曾经画过这样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觉得它好看吗?生:……师:正向同学们的反映一样,在当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这幅近似速写的绘画作品叫做《日出印象》,它描绘了法国北部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画风有别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表现手法。
在1874年公开展出时遭到古典学院派的批评和嘲笑。
一位叫勒罗瓦的艺术评论家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并用“凭印象作画”来讽刺莫奈的作品及与莫奈作品风格相近的绘画为印象派。
第1课印象派的画家们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成“光之队”,“色之队”,“影之队”。
活动2【导入】师生共玩光色游戏,导入新课。
(1)师神秘的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让学生上来把各种光射到白板上,白板上瞬间出现色彩斑斓的颜色,引出课题半个课题《瞬间灿烂——》(2)l 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他们在画布上尽情演绎了光色之舞。
引出全课题:《瞬间灿烂——印象派画家们的光色之舞》。
活动3【讲授】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日出·印象》作品。
A.师:“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生各抒己见)B. 师:要想了解这幅画,得从哪几方面深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C.师根据学生各种问题总结问题:(板书)a.是谁画的?b.题目是什么?c.画面表现的是什么?d.这是什么画法?e.这种画派的画家们有哪些?(2)师一一讲解。
a.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幅画叫《日出·印象》,那画面表现了什么:一片朦胧的水上风光,云雾中涌出一轮光彩夺目的红日。
拂晓时分,一轮红橙色的太阳渐渐升起了,划破了浓浓的晨雾。
两三艘小船,慢慢地淡入到前景来,静悄悄的,似有意让远处的港都,在紫雾多躺一会儿。
朝阳,渲染了这天光水色,也把莫奈的画布染成了一首蒙眬的诗…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
这一作品的画法与传统的画法相比,是近乎速写式的,甚至显得有些草率,但是,它生动地描绘了融化在晨曦和朝雾中的光和色,准确地描绘了莫奈对日出时转瞬即逝的海港景色的鲜明印象。
浙江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印象派的画家们》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欣赏·评析”课,教学内容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
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
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2、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印象派绘画艺术特征及其理念。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相关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1、兴趣导入。
(1)屏幕展示《印象.日出》,通过对作品的探讨,得出其艺术特色,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提出问题,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幅画的名称?以及时哪国、哪位艺术家的作品?(3)随便说一说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
2、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讨论,如:印象派的产生及社会背景印象派的由来及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展示莫奈的《睡莲》,让学生分析画中不同的笔触,并说说这些笔触用在了画面的什么地方?(3)让学生上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巩固练习。
(1)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如:印象派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就是什么?)(2)教师总结归纳,印象派在绘画艺术上的主要表现特征和成就。
4、课堂小结。
(1)解了印象派大师艰苦的艺术历程。
(2)印象派画家笔触变化丰富,了解光线和色彩之间的关系。
5、课外拓展。
(1)印象派作品欣赏。
(2)课外时间积极参加一些画展,写写自己的评价。
《铅笔淡彩》教案教材分析:水彩画是用水调和水彩颜料在纸上所作的绘画。
第1课印象派的画家们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一年的美术学习中有一点基础知识、表现能力,但要学生自主表现阳光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由于这一年龄的孩子对绘画造型的逼真和形似的追求和偏好,可能在欣赏如《日出·印象》之类的作品时有一定困难。
在表现作品时色彩运用不是太好。
这一时期学生进入或即将进入青春期,往往会感觉自己长大了,对事物有相当的主见和自我意识,个性张扬。
这一心理特点对学习富有个性特点的印象派艺术是有利的,学生容易接受。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欣赏阳光,导入新课:1、出示《海上日出》照片欣赏。
师:这张照片美吗?它描绘的是什么景物?画面的焦点在哪儿?学生:这张照片很美,它描绘的是太阳初生时海面上的风景,阳光倒映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画面的焦点是太阳。
师总结:对,太阳是这张照片的焦点。
如果没有阳光画面就会暗淡,所以光是自然界产生色彩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能看到并能辨认物象的千差万别的色彩和形体,是因为凭借光的映照反映到我们视网膜的成果,若是光一旦消失,那么色彩就无从辨认。
所以说,色彩是光的产品,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色彩的构成和光是最亲近的关系——光是色之母,色是光之女,无光也就无色。
那么,不同的光照射下物体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下实验:2.不同的光产生不同的色调。
【实验】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
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
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生答。
师: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