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印象派的画家们》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浙美版小学美术1.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设计目标1:初步了解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技法。
目标2:通过欣赏、比较、分析了解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通过判断选择练习加深对印象派作品的鉴赏力,再通过临摹练习进一步了解印象派的表现技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印象派作品欣赏能力目标3:通过欣赏、判断、临摹印象派的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感受艺术多元化,提升学生对生活美、自然美的感知力,逐步养成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经课前了解,学生对印象派的画家和作品很陌生,知之甚少,一个班大概只有3-4人听说过印象派。
绝大部分学生对印象派一无所知。
虽然学生在以前接触过一些色彩知识,也欣赏过一些绘画作品,对于印象派作品的感受和描述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印象派作品分析和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
针对学生的现有基础,要求课堂教学起点要低。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看作品描述、看视频思考、作比较、问答、临摹体验、概括总结等环节来帮助学生掌握印象派的画家和印象派作品特色。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难点:初步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有谁听说过“印象派”?“印象派”有什么样的特征?“印象派”对后世又有什么样影响?根据学生思考回答这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去拜访一下印象派的画家们,来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
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活动2【讲授】欣赏评述课件展示《印象派的画家们》。
想要了解印象派,我们就必须先来了解一幅与印象派关系密切的重要作品课件展示:莫奈的《日出印象》请学生谈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并说出理由。
《日出印象》与“印象派”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通过猜测、看书了解“印象派”的由来。
1、欣赏莫奈的卢昂大教堂组画(1)看视频(自然界一天的光线变化)提问:光照对景物的色彩有没有影响?什么样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短片《一天的光色变化》直观了解光对色的影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印象派对画面色彩的处理依据。
(2)课件展示组画,介绍组画创作背景比较欣赏莫奈的卢昂大教堂组画(课件展示)提问:这四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比较这四幅作品,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提问:画家反复地画同一个地方,是为了表现教堂本身呢还是为了表现教堂上丰富的色彩变化?提问:这四幅作品的色彩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能不能从笔触、边线、色彩方面来讲一讲。
第1课印象派的画家们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成“光之队”,“色之队”,“影之队”。
活动2【导入】师生共玩光色游戏,导入新课。
(1)师神秘的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让学生上来把各种光射到白板上,白板上瞬间出现色彩斑斓的颜色,引出课题半个课题《瞬间灿烂——》(2)l 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他们在画布上尽情演绎了光色之舞。
引出全课题:《瞬间灿烂——印象派画家们的光色之舞》。
活动3【讲授】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日出·印象》作品。
A.师:“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生各抒己见)B. 师:要想了解这幅画,得从哪几方面深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C.师根据学生各种问题总结问题:(板书)a.是谁画的?b.题目是什么?c.画面表现的是什么?d.这是什么画法?e.这种画派的画家们有哪些?(2)师一一讲解。
a.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幅画叫《日出·印象》,那画面表现了什么:一片朦胧的水上风光,云雾中涌出一轮光彩夺目的红日。
拂晓时分,一轮红橙色的太阳渐渐升起了,划破了浓浓的晨雾。
两三艘小船,慢慢地淡入到前景来,静悄悄的,似有意让远处的港都,在紫雾多躺一会儿。
朝阳,渲染了这天光水色,也把莫奈的画布染成了一首蒙眬的诗…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
这一作品的画法与传统的画法相比,是近乎速写式的,甚至显得有些草率,但是,它生动地描绘了融化在晨曦和朝雾中的光和色,准确地描绘了莫奈对日出时转瞬即逝的海港景色的鲜明印象。
浙美版小学美术1.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设计(1)1.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印象画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特点。
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2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自我学习、认知能力强,但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一个画派,难度较大。
西方画派对于中学生而言,是有一定距离感的,因为他们太高大上了。
所以本课通过一些环节的设计,让印象画派更加简单、趣味的被学生所了解、接受。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的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教学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引出课题视频导入,引出课题师:播放一段光色变化的视频师:提出以下问题1、观看了这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大自然中光有哪些特点?光和色彩又有什么关系?师:“为了追求大自然中惟妙惟肖的光色变化,在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出现了一批画家,他们热爱自然的光色,他们就是印象画派。
”引出本课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活动2【讲授】讲授、欣赏二、引导欣赏,分析深入(1)问:根据你的感觉,猜猜哪幅作品出自印象派画家?师:简单介绍作品《日出·印象》,“此画出自印象画派最重要的画家莫奈之手。
因为这幅作品诞生了一个画派,为什么这幅作品参加竞赛会被落选?印象画派和其他画派又有何不同?”(2)师:出示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安格尔《莫瓦特歇夫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从表现的对象、绘画的场景、绘画技巧等方面分析以下两件作品?(3)师:“马奈被推为印象派之父,但影响最深的却是莫奈。
我们先来看看两位大师的作品。
”师:对比两件作品。
说说莫奈的作品,追求哪些印象画派的艺术主张,画面中哪里有所体现? 三、欣赏作品、感受印象师:出示莫奈《日出·印象》简单介绍画家克劳德·莫奈,19世纪60年代法国印象派最典型的画家。
印象派的画家们——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授课目标1.能够了解印象派的兴起背景和主要特点。
2.能够认识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3.能够运用印象派的画法,表现自然景色。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印象派的兴起背景和主要特点。
2.认识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1.理解印象派运用的特殊光线和色彩,及如何表现自然景色。
2.运用印象派的画法,创作一幅自然风景画。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1.1. 画家们的印象让学生展示自己最喜欢的画家,并分享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
1.2. 自然风景的印象展示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并引导学生感受他们所表现的自然风景的印象,如色彩、光线、气氛等。
2. 讲授2.1. 印象派的起源与特点1.印象派的兴起背景。
2.印象派的主要特点,如运用光影、色彩、笔触等表现自然和光的变化。
2.2. 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1.莫奈:《睡莲》、《印日出》等。
2.雷诺阿:《麦田的農夫》、《葡萄园中的女人》等。
3.德加:《舞蹈课》、《天使乐队》等。
3. 实践3.1. 创作自然风景画1.学生们自选一个自然风景对象,如树、水和山等,并观察其光影、色彩等变化,理解其印象。
2.在这些印象的基础上运用印象派的画法,绘制一幅自然风景画。
4. 评价评价学生们的作品,并分享和讨论作品的不同之处和印象。
5. 延伸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找到印象,并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创作参考。
四、教学资源1. 资源1: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图片在课堂讲授中使用,以便学生理解印象派画法和印象的表现。
2. 资源2: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们绘制自然风景画,需要准备铅笔、彩铅、画笔、调色板、绘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评估方法对学生们的实践创作进行评估,包括用色、构图、线条、笔触等因素,以及是否展现出了印象派的表现特点。
评估方法包括口头评价和打分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印象派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们理解印象派画法和印象的表现,并通过实践创作自然风景画,进一步体现印象派的表现特点。
《印象主义绘画》课堂教案印象主义绘画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背景与艺术特点。
2.掌握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学习《阳光下的女人们》的绘画技巧与构图方法。
4.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印象主义特色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重点1.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及技法。
2.学习明暗处理和色彩运用。
3.学会构图和接近写实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学会印象主义绘画的特色和渲染技法。
2.掌握色彩运用与明暗处理的方法。
3.学会构图和接近写实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印象主义绘画家们的作品,让学生们认识到印象主义艺术的独特性,体验到印象主义的色彩、光线、风景、人物等特色,并让学生学习印象主义艺术家创作的意图和内涵。
2.讲授(1)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及技法。
教师从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对印象主义的画风进行讲解。
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印象主义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明暗处理和色彩运用。
教师教学明暗处理的方法,由浅入深逐步让学生掌握明暗处理的基本技巧。
并结合印象主义绘画的色彩运用,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旋转色的混色,以及怎样使色彩更加真实,掌握印象主义绘画的特色。
(3)构图和接近写实的技巧。
教师讲授构图的注意点,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能力,并着重介绍印象主义中的风景丰富、自由,人物表现生动自然,中间空间相对宽松等并不追求精确写实的表现手法。
3.示范教师展示《阳光下的女人们》的绘画方法,让学生借鉴、把握,提高创作的素质。
4.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见所闻,充分发挥创意,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议。
五、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完成度。
2.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的点评来评价课堂的教学效果。
3.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讲授的知识点。
六、教学方式1.讲授法。
2.互动式授课法。
3.观察教学法。
4.实践教学法。
七、教学总结印象主义绘画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和创造性的绘画风格。
印象派的画家们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印象派的画家们教案目标:1. 了解印象派的起源、特点和重要画家。
2. 探索印象派画家的创作风格和技巧。
3.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视频展示印象派的画作和画家介绍。
2. 印象派画家的艺术书籍、图片和海报。
3. 艺术材料,如画布、颜料、画笔等。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幻灯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印象派的起源和特点。
解释印象派画家追求捕捉光线和瞬间印象的创作理念。
探索印象派画家:2. 向学生介绍几位重要的印象派画家,如克劳德·莫奈、爱德华·马奈、毕沙罗等。
提供他们的简要生平和代表作品的图片。
艺术实践:3. 分发艺术材料,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印象派画家作为参考对象。
4. 引导学生观察选定画家的作品,注意画家运用颜色、光线和笔触等技巧。
5.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模仿选定画家的作品,或者创作自己的印象派风格作品。
分享和讨论:6.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印象派画家和风格的理解和体验。
7.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印象派画家的创作风格和技巧,以及他们对观众的感受和情绪的传达方式。
总结:8. 总结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特点和对艺术的贡献。
9.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艺术流派和画家,培养自己的艺术欣赏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博物馆或画廊,观赏印象派画家的真迹。
-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印象派画家的小研究报告。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成果。
- 评估学生在分享和讨论环节中对印象派画家和风格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 将教案融入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文学和科学等学科,深入探索印象派的背景和影响。
- 使用技术工具,如虚拟现实或在线艺术平台,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印象派画作和创作过程。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培养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并对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印象派的画家们的教案教案:印象派的画家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印象派的起源和特点,了解主要的印象派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象派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印象派画家们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和介绍几幅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引发学生对印象派的兴趣。
2.学习(30分钟)(1)介绍印象派的起源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的画风,讲解印象派的前后背景,以及对传统的突破。
(2)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印象派画家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要查找并分享该画家的背景、代表作品和画风特点。
(3)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该画家的代表作品。
全班学生进行观赏和讨论。
3.总结(10分钟)学生自主绘制一幅印象派风格的作品,加深对印象派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PPT或幻灯片,展示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和相关信息。
2.印象派画家的画作图片,以供学生观赏。
3.艺术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以小组展示和学生自主绘画作品为基础,综合评价学生对印象派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或艺术家进行讲座或示范,加深学生对印象派的理解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印象派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在评价方面,要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理解,而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
印象画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印象画派目标:通过学习印象画派,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
一、课前准备:1.收集一些关于印象画派的图片和艺术家的作品,以便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
2.准备一些介绍印象画派的相关材料,包括艺术家的背景和创作理念,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色彩和笔触来表现自然景象等。
3.准备绘画工具和素材,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二、课堂教学安排: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印象画派的作品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印象画派产生兴趣。
2.课堂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印象画派的发展背景、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等,让学生了解印象画派的特点和影响。
3.示范演绎(20分钟):选择一幅印象画派的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示范演绎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色彩和笔触来描绘自然景象。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画家是如何运用颜色的明暗变化和快速的笔触来表现光影效果和自然景物的细节。
4.实践操作(4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印象画派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自然景象进行描绘。
鼓励学生用颜色的明暗变化和快速的笔触来表现光影效果和细节。
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他们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通过展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幅印象画派的作品,并写下对于印象画派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进行描绘,同时注重用颜色和笔触来表现光影效果和细节。
四、评估方式: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作品和他们对印象画派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评估。
评估的标准包括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描绘能力,以及对色彩和笔触的运用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象,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
《印象派的画家们》学案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
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印象派的概念;
印象派的主要画家;
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
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
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
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多媒体、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1)今天天气如何?有没有关注上学途中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用色彩表现来?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对色彩的感受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这几幅画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画家画的是同一座教堂吗?那为什么色彩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
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教师总结: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
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
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教师总结:
《日出。
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
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出示西斯莱的作品《马利港的洪水》。
作品描绘了什么景色?给你什么感受?画家是如何表现的?
出示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
作品的光源来自哪里?给画面带来了怎样的色彩
感受?
出示雷诺阿的作品《拿喷壶的女孩》。
画面中哪个地方最吸引你?画家是怎样表现的?
雪给你什么感受?描述一下下雪时的情景。
雪给印象派
的画家毕沙罗什么感受呢?展示毕沙罗的作晶《歌剧院大街:清晨雪景》。
请学生说说画家是用了什么色调来表现清晨雪景的,飘飘扬扬的雪又是如何表现的?
将几幅作品的局部放大,,让学生找找作品中用笔、用色的共同点,并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印象派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色彩并列的画法,画面中出现了明照的笔触,欣赏印象派绘画时需要在一定距离j't、去观看,这样才能将并列的色彩通过观者的视觉融合,使色彩,短得和特丽明亮,-4.尝试表现,技法体验。
(1)展示莫奈的《睡莲》,让学生分析画中不同的笔触,并说说这些笔触用在了画面的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
师生总结:点的笔触一一睡莲;竖的笔触——水面;横。
的笔触——远处莲叶;醢线的笔触——近处莲叶。
笔触变化丰富,因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