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

今年元月参加了份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教师基本能力测试”,对于今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能力有了一些感悟,今天我就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前一段时间看了北师大钱志远教授《有效课堂从哪里来》,讲座中钱教授用睿智幽默的话语阐释了什么是有效课堂和有效课堂的特征。只有专业化的教师才能使课堂有效,而要让课堂有效首先要精心的备课,要备教材、备心境、备学生、备导入、备方法、备设问、备层次、备训练、备语言、备板书、备课件教具、备小结。要实施有效课堂,老师就要有效地讲课,要确保学生视觉通道有效参与,要让学生看——看到——看懂,要注意色彩、光线、气质仪表、目光交流、面部表情等;要确保学生听觉通道有效参与,要让学生听——听到——听懂,要注意音质、音量、音调、语速、节奏、遣词、语境等。从中我更体会到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能力,抛开不同教师个体的差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能力是我们全体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懈追求的。

一、教学设计

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W.Dick)和科瑞(L.Carey)提出的系统方法模式。其基本

(1)确定教学目标。即根据总目标确定教学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应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结果、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其他特殊要求有明确规定;

(2)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后要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确定学生应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与技巧,并确定掌握某种技巧的过程与步骤;

(3)分析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主要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学习准备状态和一般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必须预先予以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的;

(4)列出操作目标。在完成三项工作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列出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目标,亦即对已确定的教学目标作进一步分解和细化;

(5)确定测试项目的参照标准。这项工作要求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立测试项目的要求与目标所陈述的行为类型的应有关联;

(6)确定教学策略。为达成预定的目标,教师必须考虑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有效实施教学;

(7)选择教学材料。这项工作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和利用有用的资源;(8)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从三类形成性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反馈。

我主要想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跟大家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1.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多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1)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2.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4)列出综合性目标

(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3.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3)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操作,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使用手册或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提供信息和提示。使用工具盒特殊设备或者不用。完成行为的情境。

(4)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者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案例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燃烧与灭火的教学目标设计

1.研究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得到以下信息:第七单元是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的总结提高于延伸。在第一单元中,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中,学生们对于液体可燃物的燃烧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对于碳、磷、硫、铁、石蜡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又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第三、六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对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物的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时,学生更对灭火的相关知识有了了解。教材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必备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并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通过燃烧给人类带来了热量的体验以及人类通常使用的燃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同时也存在能量的变化以及燃料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从经济、环保、资源等方面选择燃料,使学生掌握从各方面综合协调考虑选择的方法。而课题一可以说是本单元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因此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中,力求在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中,得到新的知识的增长点,得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一般方法,并且通过实验的改进得到影响燃烧的外部因素: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为下一个课题中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作好知识上的铺垫,并且与高中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因素等知识作好衔接,伸长教学的触角。

2.分析学生已有的状态: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们对生活中观察到的燃烧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再通过前面的学习对燃烧和灭火的一些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具体的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的影响因素、灭火的原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

学生的心理分析:初中学生对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非常感兴趣,但对于没有生长点的知识却不能保持持久地学习热情。

3.确定教学目标的分类:根据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上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4.列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一般燃烧的条件⑵知道一些影响燃烧的外部因素⑶掌握一些常见的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对获得的事实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⑵通过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掌握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方法。情感与态度: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获得成就感。⑶通过解决日常生活的中的一些有关火的问

题,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使世界更加美好。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策略上,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有关燃烧的情境中,使学生体验化学给世界文明带来的重大意义,同时为了达成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且使其掌握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09南京)22.(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个条件,只要破坏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案例2]在《中华参》2008年第10期中刊登了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东北片)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李丽辉老师的一节初中化学复习课“非凡试管”的教学实录:李老师从一支试管到各种规格、形状的试管入手,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回忆、归纳、整理初中阶段使用试管进行的有关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和一些重要的化学思想。由于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很多与试管有关,所以本届课虽然以试管为主线,但实质上囊括了初中阶段几乎所有的实验。从药品的取用到物质加热,从气体的制备到集气、洗气、贮气,在设计课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也教给了学生怎样用化学思想去思考化学问题。复习课讲究温故而知新。在温故的基础上如何知新,李老师这节复习课的设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首先以试管为引子进行讨论,几乎涉及了初中化学的全部实验,这教给了学生可以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研究你所学过的知识;并且教学设计中以试管为主线,增减酒精灯,加减胶塞,变化导管的数量、试管中加减液体等等让学生们在不断变换的情境中复习旧知构建新知的同时感受到了变化的奇妙、试管非凡,增加了学生对化学复习课的期待。

这节课给我的感悟是:这样一节专题复习课,为我们接下来的3个月不到的中考复习打

开了新的思路——找到一个支点,将较为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形成方法和思维。[例如:初中化学课堂中也有很多跟压强有关的内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活性炭吸附试验,溶解时的热效应,产生气体,吸收气体等。]复习课的教学策略:变旧为新——克服倦怠、创设新情境、新角度切入、新高度俯瞰、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在新的情境中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从容对待中考。

南京市07年中考第27题:【拓展探究】该学习小组又尝试用右图所示装

置进行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塞K1、K2、K3、K4、K5

均关闭(装置气密性好)。

通过调节活塞K4,用排石蜡油的方法在B管中收集满了氨气,如通过

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

气体,其操作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用任何试剂的情况下,当看到⑦

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A管中已收集满了氯化氢气体。打开K3,氯化氢

气体与氨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铵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⑧

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学生具备了从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方面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的能力,那么这道题就不能算为一道很难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讲了学生听到,而应该是引导、分析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我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溶液、溶质、

溶剂的概念。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4.知道乳浊

液及乳化现象。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

学基本的流程是:提问在1~8单元接触到得一些溶液,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于水都能

形成溶液呢?物质在溶于水的时候发生的是什么变化的?引入新课教学;通过蔗糖溶液的形

成实验以及探究溶液形成的一些实验,得出溶液的概念及组成。在用一些题目帮助学生达成

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目标。后来,通过分析第九单元对后面第十、十一单元学

习的影响,因为后面的两单元主要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而复分解反应主要是溶液的离子之间产生沉淀、气体、水的过程,因此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一些常见的溶液,可以是后面学习酸、碱、盐的性质的一个重要的铺垫。所以后来我将这一课题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知道常见溶液的微观构成这一条。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南京市07年中考,27.请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提出问题】在平时探讨酸的性质时,我们通常是讨论酸的水溶液。究竟水在酸显示酸的特性时扮演什么角色呢?

【确定研究对象】以我们最熟知的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和氯化氢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氢溶于水时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而溶于干燥的甲苯(一种有机溶剂)时仍以氯化氢分子的形式分散(如右图)。

【设计与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测定导电性氯化

氢的水

溶液:导电性良好氯化氢的水溶液中有自由移

动的离

子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不导电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没

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与镁作用氯化氢的水溶液:①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氯化氢在甲苯中没有解离出氢离子与固态碳酸钠作用氯化氢的水溶液:产生气泡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__氯化氢的甲苯溶液:④_______氯化氢在甲苯中没有解离出氢离子【讨论与反思】盐酸的酸性是因为氯化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了⑤_______。

水对酸显现其酸性性质非常重要。还有哪些实例或实验也可以体现水对酸显现其酸性性质的重要性呢,是否没有水,酸就不能显现酸性性质呢?(此问不作答,请在今后的学习中继

续关注。)

【08年南京市中考第22题】

[拓展应用]柠檬酸是制汽水的原料之一,为探究其固体是否显酸性,南南同学联想到教材上二氧化碳相关实验的设计,准备了三朵用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干燥小花。

取干燥的花①和喷上水的花②,分别放人盛满二氧化碳的两个集气瓶中,发现花①不变色,花②变成了色。在干燥的花③上直接撤少量柠檬酸固体,花不变色,说明了

;再向该花喷水,蓝紫色的花上出现了红色。

[反思]上述花的变色均与水有关,水的作用分别是:

花②中;

花③中。

得到的启迪:1.中考试题命题既源与教学实践又指导着教学实践;

2.“专题式”复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高效复习策略

一点反思:各种不同的课型在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组织的方式各不相同,不宜生搬硬套。在接下来的中考复习过程中除了单元复习、专题复习,我们不可避免的还会遇到试卷讲评课,这种课堂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还存在盲区,希望能够集思广益得到大家的启示。

二、课堂生成

精心的教学设计没有了课堂作为舞台,不可能完美地实现它的价值。而课堂中肯定存在着很多不可预设的生成,所以在课堂上捕捉生成,并充分利用生成来达成你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能力和境界。

1.认真对待学生的错误

[化学肥料的第二课时作业分析]:某钾肥溶液的阴离子为NO3-、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如下:

由此判断,此钾肥中一定含有______离子,可能含有______离子。

在完成了化学肥料的第二课时的教学以后,由于在氮肥的简单鉴别中学习了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的区分。所以编制了这样一道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批改结束后发现:很多同学将氯离子填到了第一个空格中。因此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着重来讲评这一题目。分析后,学生基本就能得出氯离子可能存在的结论了。有一位学生提出:其实只要将题目中的氯化钡溶液改成硝酸钡溶液就能判断出是否含有氯离子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就本题而言,答案已经分析给学生了,是不是有必要继续就这道题往下分析呢?我当时想既然学生有想法那就不能扼杀。于是就反问同学们是不是?很快就有同学提出稀盐酸也要改,改成稀硝酸才行。然后我又问是不是这样就行了,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了?这时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我知道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还是只能从定性,而不能从定量的角度去考虑。于是我便设问你能说出加入过量稀盐酸(或者稀硝酸)的作用吗?1.检验碳酸根离子2.除尽碳酸根离子防止对后面的检验产生干扰。于是拔尖的学生马上就想到应该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用来检验硫酸根离子和除尽硫酸根离子,防止对后面氯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因为在氮肥的简单检验的教学过程中,我已经将氯化铵和硫酸铵的鉴别顺序能否颠倒设问并解决了]。

2.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

[案例]在组织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时,我按部就班地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与同学们一起探究结束后,就有同学提出:老师您分析的氯化钠的形成很具备偶然性,如果是一种元素的原子需要失去二个电子,而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只需要得到一个电子就能达到稳定结构呢?还有的同学更是提到是不是只有原子在得失电子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化合物?我当时对学生的提问真是又爱又恨,因为学生能这样进行提问说明他们已经掌握的不错了,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的精神与意识。可是再分析我下面的几张PPT 就没法完成了。当时我想算了,既然他们都问了,那就应该认真对待,于是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原来元素在化合物的过程中它的原子之间是有一定的数目比的。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更为我下一个课时的化合价的教学做了铺垫,这是意外收获。

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更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认真对待教学预设

在化学教学中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其实它更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的精心预设。

[案例]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曾经采用两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1.将课堂的重点放在装置的选择和动手做实验上,一节课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2.我帮助同学们解决气体实验室制法时药品选择一般宜遵循怎样的原则,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到现在为止,你都知道了哪些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学生们马上动了起来,先是检索头脑中的化学反应,然后找书上的,参考书上的,写了满满一黑板,然后我又提问:你能将黑板上你认为不适合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擦去并说明理由吗?于是黑板上的方程式越来越少,学生得到的选择实验药品应该考虑的方面越来越多。等到最后黑板上剩了碳酸钠与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硫酸这样一类的方程式时,学生不能给出答案时,我们就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最后不仅选择了药品,并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一节课,之所以能有那么多的师生活动和教学生成,是源于我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策略时就预设了,1.通过书写方程式检测前一段学习的情况;2.这一课题的教学重点不仅交给学生选择实验装置的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之见,敬请同行们批评斧正!谢谢!

初中英语语法课教案设计

初中英语语法课教案设计 初中英语语法课教案设计 一、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语法内容的异同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语法知识上也有所改变,增加了间接引语这一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 的语法知识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语法重点和难点,找 到最合适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兴趣,使学生 扎实掌握英语语法。 二、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语法的具体差异 (一)牛津版教材更强调现在时语法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出现的先后顺序有所调整,而且没有“过去将来时”这一语法点。这一顺 序的调整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过去将来时”可以在 学生学习“过去完成时”时提出。“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区分助动词形式:do/does/is/are;区分动词形式:read/reads/reading。 (二)牛津版教材被动语态出现较早 被动语态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例如学生对“Englishisspokenbylotsofpeopleintheworld.”这句话的理解就 容易产生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使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几种 基本时态,通过基本时态反过来理解被动语态,这样就可以起到融 汇贯通的作用。 (三)牛津版教材新增间接引语语法 间接引语是牛津版英语教材中新增的内容,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学生在学习时就会产生障碍,不容易理解。

“HeaskedmeifIhadanypaper.”这句话是如何体现间接引语的语法 特征的以及如何将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抓住宾语从句作为间接引语的教学重点。从宾 语从句入手,讲解间接引语的语法特点和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 的方法,深入浅出,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间接引语的语法特点,及时掌握间接引语的转换方式,提升学生英语语法的基础水平。 三、语法课教案设计措施 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教案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合格的教案能最大程度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接受新知识。 (一)教案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 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这样就可以合理 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制定有层次性的 学习目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提问环节,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 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法教学质量。二是要针对教学 内容准确把握各类语法的重难点,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在讲 间接引语时要着重讲解宾语从句的语法特点。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教案要有创新性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对学生心理进行深入解读。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好 胜心较强,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些特点。不断创 新教学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师创 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在教案中最好设计小组竞技教学活动内容,打破传统灌输式 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案中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提问要注重知识点的迁移,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例如在提问被动语态的特点时,学生可能不太了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教案

《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生成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该项活动让学生懂得是家乡养育了我们,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能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重点: 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三、活动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借助图片、文本进行情景教学。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导入话题: 春节快到了,车站又会是一种人山人海的景象,他们都是去哪儿呢?(回家)对,落叶归根,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是牵肠挂肚,对自己的家乡呢?自古文人就常抒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于是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谁还能说出思乡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过。”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游子都那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呢?是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们,她就像是我们的父母,走到哪都是割舍不了的。 2、了解项城历史:你了解项城的历史吗? 学生先自由说,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 项城在周初年为项子国。是西周时封疆划界分封的子爵。到东周春秋时,仍为项子国。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掉项子国,从此项子国国名即被取消,仅存项地名。战国时期,楚灭鲁,项地即改属于楚国。楚襄王时,将楚都由郢徙于陈,

以项为别都(即陪都)。秦始皇并兼六国,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改陈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名。 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项城县。五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金代时,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元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明代时,项城县隶属开封府陈州。清代,项城县隶属河南省陈州府,疆域无大变化,但与西邻各县有插花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3年底,项城县城由老县城迁至水寨镇。1965年至2000年项城县(市)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撤县设市。2000年6月,周口撤地设市,项城市由周口市代管。 3、你对项城还有哪些了解?谁能说出我们项城市的风景名胜?(黄庙石桥、高寺明代古柿树、袁世凯行宫、鬼修城、南顿扳倒井、老城大槐树),多媒体展示项城美景的图片。 现在的项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那么美,那么我们就来开展一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都了解我们项城的美,也来赞叹项城的美。 出示课题:最美项城 那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美项城”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开展活动,我们必须制定计划。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制定好《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有信心做好吗?那我们现在开始了。 (二)研究讨论,确定子课题。 1、同学们讨论项城还有哪些方面最美呢。 围绕这个主题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注意倾听,相互尊重,记录交流成果。 活动要求: (1)每人在小组内先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筛选一到两个问题。 (2)请写出一到两个活动主题,派代表上台写在黑板上。 2、在教师指导下,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1)项城有哪些名人?他们有哪些故事和传说? (2)项城最美的风景在什么地方? (3)项城人民的居住条件怎么样?

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

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 授课教师名字陈雯学科英语微课名称My clothes B.Let’s learn.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来源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类型讲授型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10分钟以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对英语有了全新的认识;加上社会与家庭的渲染与影响,学生对这新的课程好奇心更大了,同时也更想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因此学习热情也更高了。在本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衣服类的单词,如dress, hat, pants, skirt 等,也掌握了句型I like the +颜色+衣服单词。本单元主要是讲有关衣服的单词和句型I want to wear the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句型,教师可适当讲解What colour are the…./is the …?后面的单词复数形式和单数形式的不同用法,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句子,但不要过多讲解语法,让学生从反复练习入手,逐渐形成习惯,以此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用英语表述衣服名称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能听懂会说句型: I want to wear the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在本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 握了一部分衣服类的单词,如dress, hat, pants, skirt等,也掌握了句型I like the +颜色+衣服单词。本课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衣服单词和在日 常生活中的运用展开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听、说、认、读衣物类单词: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 2.能够在情景中掌握运用举行句型: I want to wear the .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个熟悉的人物进行旅游前的购物买衣服这条思路引 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精彩的教学 环节层层相扣,并让同学们组成男女PK赛,让整节课的氛 围更激烈。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听说认读衣物单词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 2.会在情境中掌握运用句型:I want to wear the .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 难点:1.sweater、jacket、socks、shorts的发音、朗读。 2.shirt与T-shirt和skirt音形的区别。

语法教学设计模板

语法教学设计模板 1. Teaching objective: ①. Knowledge and ability: 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mmar and learn to sum up the grammatical rules themselves. 2. Students can make full use of what they’ve learned. ②. Process and method: 1. The teacher will apply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o promot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teraction in class. 2. Individual work and pair work to make students work in class. 3. Explanations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this grammar skillfully. ③.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 1. Try to raise the students’ cooperative awareness in their study by pair work or group work. 2. Stimulate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of this grammar. 3. Teaching key points: 1. Learn to research by cooperation. 2. Learn to make full use of this grammar skillfully. 4.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is grammatical item and use this grammar correctly. 5.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自主学习法self-directed learning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讨论法(discussion) 反思教学法(reflection teaching). 6.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tape-recorder, pictures, videos, songs, the blackboard, 7. Teaching procedure: Step1. Lead-in ①.Activity: 1.enjoy a song whose content is related to this class and ask questions 2. play a guessing game. 3. show related pictures and videos. 4. free talk about familiar topics. 5. describe a student or a teacher in our school.

创建文明校园主题班会课教案.

校园文化肢体班会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学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明礼诚信”乃做人基本原则,努力做一个优良品质的文明中学生。 【教育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主持活动、提出问题、表演小品、发表见解、提出倡议等自省形式,使学生自己感触并参与的手段,达到明礼诚信教育的目的。 【组织形式】 班级、小组 【活动地点】 班级教室。 【主持人】 班长 【准备工作】 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文明”的材料。 2、叫同学们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做好发言准备。 3、安排两位同学准备小品《碰撞以后》。 【教育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班在这里开展主题班会,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积极发言。下面班会正式开始。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多少个清晨,驼背的身影朦胧在乳白色的薄雾中,为校园,为我们默默辛勤地耕耘着。我们不应只听着老师的箴言,校园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建造,需要我们做一群文明的中学生,在良好的言行下为学校增添光彩。 那么我想问大家,你们文明吗?到底什么是文明,我们就先来谈谈我们身边存在着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甲:同学们乱扔乱丢乱吐现象十分严重,扔纸片、扔包装袋、扔纸盒、扔饮料瓶,更不文明的是走着,吃着,吐着,扔着,特别是有些女同学大口大口吃着东西,边走边吃边扔边吐,看看楼梯、楼道、阶梯教室,有的同学上课吃瓜子,好吃到了极点,还有的同学随地吐痰,还带伴奏的,教室里,课桌下,鼻涕到处抹。(边说边表演,全班大笑) 乙:说的没错,我们身边破坏公共财物也十分严重,举两个例子,班上的劳动工具领回来不到两天就已经四分五裂了,还有很多同学的课桌都画了“大花脸”。(一些同学默不作声)丙:还有一些欺负弱者或弱势群体的,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但有的同学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特别是欺负那些弱者,甚至乱起绰号,以别人的残疾来取笑,有的人给教师或班主任起绰号,统称“老某”。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大家平时经常看到的不文明的现象,并且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3、小品表演《碰撞以后》 第一场:两位同学,其中A站在窗前欣赏校园风景,悠闲得很。B走过身旁时,正好A转身,无意相互碰撞,便互相出言不逊,后厮打起来。此时,班长瞧见,批评双方,才得以和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 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共6 个自然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写作方法可让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的13 个生字,认识3 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

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 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 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 本文已发表于2014年第4期《广东教育》(综合版),转载请注明。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ICT)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进入到Web2.0的移动互联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媒体、微文明、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是一个近几年来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并伴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 一、微课的内涵 1.微课是如何产生的? 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Microlecture)与现今中小学的微课契合度更高。在国内,微课的最早的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片段)。2011年,针对传统40或45分钟的、全程实录式的教学课例制作成本高、交互性差、评审难度大、应用率低下的现状,佛山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要求教师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拍摄录制课例(同时要求提供相应知识点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反思等支持学习资源),参赛的作品同步发布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率先开展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微课与班级教学的整合、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领了全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 2.微课的概念是什么? 微课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 3.微课的资源构成有哪些? 微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

中考语法“主谓一致”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考英语语法专项复习:主谓一致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能掌握主谓一致的基本原则。 2.能在具体的练习题中总结归纳有关主谓一致的规则。 3.能体验到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快乐。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谓一致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难点:一些代词、集合名词等作主语时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程序 Step 1设置任务导入课题 Show some wrong sentences . Read and find out the mistakes in them. Lead in the topic.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明确目标,自然引入课题。Step 2 分组研讨复习要点 Give them some exercises. Direct and help when necessary. The students in each group discuss the answers and then find the language points by themselves.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学会用恰当合适的语言总结归纳语言点。 Step 3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Work with the students together and write down the grammar points. The students in each group sum up different rules of the agree ment of subject and predicate.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Step 4直击中考思路点拨 Show the students some exerci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weaker groups and help them. Do the exercises and then make a discussion about them. Pay attention to the usage of the key points. 了解中考考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以致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巩固。 Step 5作业布置巩固反馈 《优化设计》P55 模拟预测题 “主谓一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主谓一致用法的各种现象。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又得到了到了很多,首先,授课应以学生为主,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也最好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 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 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绿色环保”为题材,利用对话形式,从学生自己创办的网络杂志引入,谈到“绿色学校”,讨论了如何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语法重点主要为构词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大纲词汇和构词法。To obtain new words and phrases 2. 能力目标:1 )能听懂有关环保日常对话,获取准确信息。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2 )能比较自如地谈论环保等相关话题。 3. 文化意识:注意在日常口语中存在的中外文化的不同;学习外国在环保方面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4. 学习策略:能学会使用口语中的一些常用功能句;能够有礼貌地和别人交谈;在泛读中学习、熟悉加前缀、后缀的构词法。 教学内容: 1. 大纲词汇waste, wasteful, throw away, metal, energy, pollution, recycle, environmental, hopeless。 2. 前缀、后缀的构词法。 教学重点: 前缀、后缀的构词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步骤 教学第一个环节:利用图片导入新课

1. 向学生展示PPT中有关图片,从而引出课文标题及新词汇。 2. 引导学生注意新词汇的结构,从而引出前后缀的构词法。 3. 结合图片,重点展示前后缀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4. 学习新单词 waste, wasteful, throw away, metal, energy, pollution, recycle, environmental, hopeless 5. 检查单词 1 )集体朗读单词。 2 )单词抢答竞赛(小组活动,老师说中文,学生抢答英语单词) 设计意图:本课时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但是,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也不简单,因此,我利用图片易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单词抢答竞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单词的印象。为后面的对话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个教学环境中,全课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载体,一路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和总结学习规律。 第二个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T: What on earth should we do? 2.针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头脑风暴,讨论出解决方案。 3.以小组汇报的方式整理出一份解决方案,以供全体学生学习。 4. 听录音完成以下练习(对文章细节信息的获取) Listen for the followings: 1.The email is from ______________. 2.Zhao Ming studies at _____________ in Dalian. A. an ordinary school B. a green school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 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生成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该项活动让学生懂得是家乡养育了我们,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能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重点: 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三、活动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借助图片、文本进行情景教学。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导入话题: 春节快到了,车站又会是一种人山人海的景象,他们都是去哪儿呢(回家)对,落叶归根,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是牵肠挂肚,对自己的家乡呢自古文人就常抒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于是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谁还能说出思乡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过。”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游子都那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呢?是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们,她就像是我们的父母,走到哪都是割舍不了的。 2、了解项城历史:你了解项城的历史吗? 学生先自由说,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 项城在周初年为项子国。是西周时封疆划界分封的子爵。到东周春秋时,仍为项子国。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掉项子国,从此项子国国名即被取消,仅存项地名。战国时期,楚灭鲁,项地即改属于楚国。楚襄王时,将楚都由郢

徙于陈,以项为别都(即陪都)。秦始皇并兼六国,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改陈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名。 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项城县。五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金代时,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元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明代时,项城县隶属开封府陈州。清代,项城县隶属河南省陈州府,疆域无大变化,但与西邻各县有插花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3年底,项城县城由老县城迁至水寨镇。1965年至2000年项城县(市)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撤县设市。2000年6月,周口撤地设市,项城市由周口市代管。 3、你对项城还有哪些了解谁能说出我们项城市的风景名胜(黄庙石桥、高寺明代古柿树、袁世凯行宫、鬼修城、南顿扳倒井、老城大槐树), 多媒体展示项城美景的图片。 现在的项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那么美,那么我们就来开展一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都了解我们项城的美,也来赞叹项城的美。 出示课题:最美项城 那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美项城”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开展活动,我们必须制定计划。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制定好《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有信心做好吗?那我们现在开始了。 (二)研究讨论,确定子课题。 1、同学们讨论项城还有哪些方面最美呢。 围绕这个主题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注意倾听,相互尊重,记录交流成果。 活动要求: (1)每人在小组内先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筛选一到两个问题。 (2)请写出一到两个活动主题,派代表上台写在黑板上。 2、在教师指导下,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微课教学设计及微反思知识交流

微课教学设计及微反思: 作文片段训练之人物外貌描写 陕西省绥德师范附属小学任盼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求及方法,能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较准确、具体地描述人物的外貌。 2、能够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难点:通过外貌描写凸现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想让你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外貌描写。 2、读文段,猜猜他是谁?出示图片 3、思考这么快就能猜出他是谁的原因。 (二)学习概念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三)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1、第一小妙招: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 (1)出示文段1: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可爱的我。 诊断: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建议:进行有特点的外貌描写。 (2)出示文段2:我呀,短头发圆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 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 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点评:抓住相貌特征,较具体形象。 (3)技巧小结:人物外貌描写切记千人一面,脸谱化、格式化。 2、第二小妙招:透过外貌反映人物的内在情感。 (1)出示文段: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 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 淌着串串泪珠。 (2)技巧小结:三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位老人的外貌,却反映了 三种不同的心情。三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位老人的外貌,却反映了三 种不同的内心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例 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反映 人物的内心感情。透过人物的外貌感知人物的内心活动。刚才的三 个语段都抓住了老人的皱纹来刻画,皱纹是老年人的特征,作者注 意到了这一年龄段人物的特征,并运用了比喻修辞使三段描写都非 常精彩,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第三小妙招: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 过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 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可见眼睛的描写对于外貌描写的重 要性。 出示文段: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 镇帮工。此时的祥林嫂“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

英语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定语从句语法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定语从句语法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设计背景 1.初步掌握及运用定语从句,如让学生用定语从句来完成对人物喜欢的人物进行描述,如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he is the only one who’s studying French.等。 2.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能初步掌握及运用定语从句,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设计了几个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的符合生活实际的他们感兴趣的一环扣一环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紧紧围绕总任务展开,再深入,在一个一个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能用定语从句较自如地描述及谈论人和物。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听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 (2)情感目标:促进同学间积极合作交流,发展同学间的友谊。 2.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能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也很感兴趣,极大地鼓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呈现在课堂上能使教学更生活化,也更直观和具体。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总结、讨论等方式学习定语从句,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定语从句,要达到让学生初步掌握定语从句这一目的。 四、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观察以下例句: 1. The red pen is broken. 2. The pen on the desk is broken. 3. The pen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is broken. 导入:通过对定语的理解,导入定语、定语从句的概念,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短语或句子,当修饰词是一个句子时被称为定语从句。通常置于它所修饰的词之后,这种被修饰的词叫做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关联词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只用作状语。 例句分析: 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like me. 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He is the only one who is studying French. Be careful of the person who doesn’t speak and the dog that doesn’t bark. You can’t wake up a person who pretends to sleep. He who can’t get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I like musicians who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other that he found very difficult is grammar. The other day, my friends and I talked about the rules that we have in school. Be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e is the only thing that I have ever wanted to do.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得出结论1)当先行词是物时

unit5_let's_eat公开课教案设计和反思.doc

Unit 5 Let's eat 教案背景 1、而向学生:小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三年级上册Unit 5 Lefs eat part A Lefs learn & Lefs do 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PEP 教学课题 Unit 5 Let's eat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学材分析: 本课时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5 Part B中的Lefs learn部分,主要围绕“food” 这一话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喜爱的食物以及为别人提供或请别人吃东西时的表达语,尤其是能在一定的情境下会用Here you are. Have some ...和别人交流沟通。另外,Lefs play部分是在实物展示和识别过程中,鼓励学生反复说出I like删掉hot dogs 改为(some juice). I like 删掉hamburgers 改为(egg& eggs)原因用新PEP 教材.I like some milk. Hike bread.等以达到巩固本课学习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比较重要,和Lefs talk部分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主体。所以,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的帮助下,能听懂、会说、会认读本课时有关食物的4个单词egg, bread, milk, juice,做到发音清晰、语音语调正确。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Part A Lefs learn和Lefs do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初步掌握了egg, milk, juice, bread的听、说、读、写以及初步了解了复数形式eggs,不可数名词juice milk bread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I like some juice ...”是单词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情况,我采取课前调查的方式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调查, [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表现自我, 乐于表达。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内容感兴趣,喜欢参与游戏、竞赛等趣味活动。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发现: 学生对于西方食物非常喜爱,对于本节课操练单词的句型I like???..,已经有75%的学生掌握,而Here you are的答语,己经有80%的学生掌握。 因此,I like...和Here you are,不能成为本节课的难点,据以往教学经验和通过对学生进行了解,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egg, milk, bread和juice四个单词的发音;初步了解可数名词复数形式:eggs. 学习目标: 1、在多媒体课件、食物、图片的帮助下,能听懂、会说、会认读本课时有关食物的4个单词egg, milk, bread 和juice

高中英语_语法填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语法填空专项指导) Step1目标引领: (1). To discover the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Grammatical Cloze Tests (2).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aling with Grammatical Cloze Tests Step2 探究高考 高考新课标及考试说明解读: 语法填空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即对语法、词汇、和语用知识的掌握。语法填空题的特点: 在一篇200词左右的短文中有10个空白,部分空白的后面给出单词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白处所需内容(1个单词)或所提供单词的正确形式。语法填空题的考查方式: ①无提示词。考查的语言项目主要有:行文逻辑、冠词介词、连词、关系词、情态动词等。 ②有提示词。考查的语言项目主要有: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 语法填空题的能力要求 1.阅读理解语篇的能力; 2. 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3. 熟练运用语法的能力 考点规律总结与预测: 1.动词是必考点,一定会同时考察谓语和非谓语。 2.冠词代词介词词性转换是必考点。 3.连接词中,定从连接词考频最高。 4.形容词比较级是高考频点。 Step3学情调查 根据语法填空的方式及考点规律总结与预测思考,你的困惑是? Step4重难点突破 一所给提示词是动词 二.词类转换 三无提示词 Step5当堂达标:(15-18minutes) Step6体验真题 Step7 Homework: 阅读下面短文, 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老藤新园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网络 师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1.学习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1点拔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拔) 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 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和课文朗诵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投影: 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怪聚骂,指日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擘擘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学生看过投影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