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学年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授课计划(13中专模具)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工作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年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工作计划1一、本年级情况分析1、基本情况。
下半年我将继续承担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任务。
经过上半年的管理,本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流程,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已有一定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继续加强。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能够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授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班中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扎实,对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所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这部分学生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上机操作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班中后进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主要是由于上课爱讲话,不认真听课所致,这部分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耐心引导,以达到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本学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级下册,主要是“windows”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实用性非常强。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windows”,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创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质量目标:在下半年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后进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2024年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工作计划1. 引言1.1 概述随着2024年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哲学与人生课成为了中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探索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道德选择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能力。
本篇长文将对2024年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工作计划进行全面剖析,并就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与沟通、课程评估和监管机制建设、师资培训及团队协作发展以及教学工作质量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含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工作计划。
然后,我们将讨论课程评估和监管机制建设方面的内容。
紧接着是师资培训及团队协作发展的讨论。
最后,我们将探讨教学工作质量提升策略的研究。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制定2024年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工作计划,并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与沟通、课程评估和监管机制建设、师资培训及团队协作发展以及教学工作质量提升策略等方面的探讨,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指导和参考。
同时,本文旨在促进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2.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教学工作计划2.1 教学内容安排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
根据2024年的教学计划,我们将按以下方式组织和安排课程内容:首先,我们将介绍哲学与人生课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包括哲学思维方法、道德伦理等相关理论框架。
通过讨论、案例研究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一些重要主题,如幸福、自由、公平等。
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探讨现实问题以及开展个人反思作业等方式,鼓励学生对这些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从中获得启示。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标】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典故导入新课)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课件显示)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
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科目《哲学与人生》班级14级高星①②班教师刘娟学校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年月日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备课人:刘娟课题: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解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难点:理解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清点人数(详细记录见教学工作手册):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安校园、共建绿化校园。
三、引入新课:人生的路有千万条。
我们每个人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我们又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人生不仅需要理想、激情,更要面对客观实际脚踏实地,需要把积极的行动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只有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积极行动,自强不息,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四、讲授新课:(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阅看P2页事例。
思考:①、从小赵的高档名牌服装店不如农机维修部红火的事实说明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②、结全小赵选择经营不同行业的事例,说明我们进行人生选择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3、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1、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
人生的客观实际.......,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中职课程,主要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哲学基本概念,了解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个人发展和人生理想。
本课程将从哲学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逐步深入到人生哲学的主题,进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的,探索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本课程涵盖哲学和人生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哲学的定义和分类•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人生意义和目的•个人生命价值和人生规划•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担当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2.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3.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未来进行规划。
4.学生能够认识到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担当。
三、课程安排课次课程内容主要活动教学方法第一课哲学概述讨论和小组分组授课和小组讨论第二课哲学思维方式案例分析授课和案例分析第三课人生意义和目的阅读和讨论授课和小组讨论第四课个人生命价值观看影片和小组分组授课、观看影片和小组讨论第五课人生规划自我探索和小组分组授课、自我探索和小组讨论第六课社会责任和担当游戏和小组分组授课、游戏和小组讨论四、教学活动1.授课:教师将重点概念和知识内容讲解清晰简洁,让学生掌握主要的理论和概念。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3.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理解,通过互相交流分享的方式,加深理解。
4.观看影片:通过影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完成对人生的反思探究。
5.自我探索: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做好准备。
6.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担当。
五、教学评估1.课堂报告:学生在每节课结束后,需提交一篇关于本节课程的思考和体会的课堂报告。
哲学与人生授课计划一、引言哲学是一门关于思考和探索人生意义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思维、价值观、伦理道德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本授课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哲学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思考人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3. 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4. 帮助学生探索人生意义和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 通过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哲学导论1.1 哲学的定义和目的-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与本质的问题- 知识与信念的问题- 价值与道德的问题1.3 哲学的思维方式- 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西方哲学2.1 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的人生和哲学思想- 柏拉图的理念和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2.2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哲学的兴起 - 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和理性主义- 休谟的经验主义和因果关系2.3 现代哲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伦理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唯心主义 - 尼采的存在主义和超越人性思想第三部分:东方哲学3.1 儒家思想- 孔子的人生观和伦理道德- 孟子的天命观和仁爱之道- 荀子的人性观和政治理念3.2 道家思想- 老子的道德哲学和无为而治- 荀子的人性观和政治理念3.3 佛家思想- 释迦牟尼的人生观和解脱之道 - 惠能的禅宗思想和悟道方法- 达摩的禅宗传入和禅修实践第四部分:人生探索与实践4.1 人生意义和幸福- 哲学思考人生意义的方法- 心理学和哲学对幸福的解读- 或者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4.2 道德与伦理-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 道德决策和伦理行为- 当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与挑战4.3 自由意志与命运- 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局限- 哲学对命运的态度和解释- 如何在自由意志与命运间找到平衡?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通过讲授、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