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绿洲农业与畜牧业》文字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畜牧业与种植业
青藏区耕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0.49%,而牧草地却占全区面积的61.65%,大部分地区适宜畜牧,不宜从事种植业。
一、畜牧业
以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复杂、牧草营养价值高而著称。
青海天然草地占全国草地总面积10%;西藏草地面积占全国的1/5强,在各省(区)中居首位。
在各类牧草地中,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温性草原、山地草甸等7类是青藏区面积最广的草地类。
主要畜种有藏绵羊、蒙系绵羊,牦牛、犏牛、马,以及农牧交错区和农业区的黄牛、驴、骡、猪等。
2001年末大牲畜头数为1062.2万头(只),牛羊肉产量为29.1万吨。
二、种植业
主要作物为粮食作物,除青稞外,还有小麦、豌豆、蚕豆、燕麦、荞麦等,播种面积在青海占耕地的77%,在西藏则占85%以上。
藏南河谷和盆地冬小麦种植上限可达4320m,青稞更高达4750m,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寒农业区。
申论农业作文素材摘抄高中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2.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存方式,承载着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农
民的生活。
3.农业生产补给着全球的饮食需求,是人类生存和繁荣的基石。
4.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更加高效和环保。
5.农田的保护与管理,关系到土壤的健康和农作物的生产质量。
6.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都属于农业的范畴,各自发展对于国
家经济的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7.农业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和
经济增长点。
8.农业既是农民的事业,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
9.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大
改善。
10.农业对于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
地资源,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之《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知识点概述本节的主要考点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形成条件和特点。
命题的综合性强,往往以读图的方式结合区域地理、气候、自然带、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命题,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点总结一、大牧场放牧业1、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
2、案例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发展措施二、乳畜业1、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2、案例西欧的畜牧业西欧乳畜业形成因素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知识扩展1、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是本节的重点。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草类质量好,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租金低廉,有利于大规模经营;距海港近,产品便于运出。
因此,成为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
2、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及基本特征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乳畜业的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市场。
城市人口多,生活水平高,对乳畜产品消费量大;受交通影响,乳畜业布局应靠近城市。
畜牧业农场种植业目的是提供饲料,且乳畜业农场是人工牧场,生产效率高。
3、本节的主要考点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形成条件和特点。
命题的综合性强,高三,往往以读图的方式结合区域地理、气候、自然带、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命题,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的对比分析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畜牧业,但因区位条件的差异,生产特点和产品等也存在差别,下面分别以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的乳畜业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如下:5、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知识点】高考地理:农业地理有关问题【知识点】高考地理:农业地理有关问题1 、茶叶生长的有益条件:①天气润湿多雨;②排水优秀的坡地;③酸性土壤(红壤)2、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分 .3、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由:夏天光照充分,降水稀罕,土壤肥饶,有便利的浇灌条件.4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益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优秀;②自流井多,可供牲口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5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益条件: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乏,不适合发展栽种业,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展,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自然条件)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饲料供给充分(社会经济条件)6 、季民风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祸屡次。
变式:温带季民风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栽种的有益条件:①夏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天雨水少,天气明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7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浇灌农业为主,原由:①中亚深居内地,属温带大陆性天气,降水稀罕,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合发展荒漠畜牧业;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浇灌农业 .8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剖析区位:自然要素:热量充分,雨热同期;地形平展,土壤肥饶;水源充分社会经济要素:①市场花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益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参观农业;生态旅行世界和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种类区位剖析1 、热带栽种园农业经营方式:公司化栽种园。
生产特色: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散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构造特色:以热带公司化栽种园为主的单调经济所在国怎样发展经济:①持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家产构造,成立独立的、完好的工业系统和公民经济系统;④增强“南南合作”;⑤增强“南北对话”,成立国际经济新次序。
【高中地理】绿洲农业与畜牧业西北三省区共有耕地984.25×104hm2(其中新疆366.85×104hm2、甘肃484.9×104hm2、宁夏132.5×104hm2),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51%。
耕地面积虽小,但全区人口仅有4817.7万(1997),人均占有耕地达0.24hm2即略超过3亩,却是东部许多地区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牧草地多达6643.61×104hm2(新疆4813.01×104hm2,甘肃1575.3×104hm2,宁夏255.3×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47%。
全国五大牧区西北即占有两个。
畜牧业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新疆、甘肃河西和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
即使有肥沃的土壤和足够的光和热,没有灌溉也不可能发展农业。
因此,绿洲灌溉农业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一大特色,不同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一、西北区的绿洲沙漠中有地表径流通过或地下水出露的地段,地势较低平坦,地表主要由类土物质组成。
在自然状态下,植被发育良好。
经过人工开发,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工厂和城镇建设,成为绿洲。
因此,绿洲是水作用于沙漠中类似表土的物质而引起的区域分异的产物。
一般来说,沙漠中有水形成绿洲的说法至少是不完整的。
沙漠由于地表成分不同,可分为岩石沙漠、盐沙漠、砾岩沙漠(戈壁)、沙漠和泥质沙漠。
水可以把岩石沙漠、盐沙漠、砾岩沙漠和沙漠变成绿洲,这显然是一种误解。
必须强调的是,地表的类土物质和淡水是绿洲形成必不可少的两个物质前提,一定的光照和辐射条件是绿洲形成的能量基础。
中国文献中的绿洲又称沃洲、沃野或水草田。
这一提法既明确地把绿洲置于“瀚海”的背景之下,突出了它与广阔荒漠的依存关系,同时又强调了其水源丰富和土地肥沃的特点。
英文绿洲(oasis)一词源自拉丁文,本义指利比亚荒漠中的肥沃土地,后来泛指荒漠中可居住且有水的地方,可见它也包容了土地的概念,与中文绿洲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绿洲农业与畜牧业
西北区
西北3省区共有耕地984.25×104hm2,仅占土地总面积的 4.51%。
人均占有耕地达0.24hm2,即略超过3亩,是东部许多地区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牧草地多达6643.61×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47%。
全国5大牧区西北就占有2个。
新疆、甘肃河西及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即使有肥沃的土壤和足够的光照与热量,不灌溉就不可能发展农业。
一、西北区的绿洲
西北绿洲所在地区同全球其他荒漠绿洲区相比较,其海拔和纬度双双偏高,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值高,热量标准至少达到温带水平,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农业生产的障碍,水源则堪称得天独厚,因此农业发达,成为我国西北的粮棉瓜果基地。
据统计,我国西北区人工绿洲共约9.45×104km2,其中新疆7.34×104km2,甘肃1.79×104km2,宁夏0.3200km4,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天山山间盆地、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
二、绿洲农业
西北区现有的984.25×104hm2耕地中,约有442×104hm2分布于绿洲中。
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基地。
而绿洲农业的迅速发展,则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前规模的农垦事业。
绿洲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水稻等。
棉花分布广泛,而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喀什三角洲及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绿洲为主。
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3,并以质量优良著称。
油料作物以向日葵和油菜为主,还有胡麻、芝麻、花生等品种。
由于光照充足和日温差大,西北区还富产甜而多汁的优质瓜果。
啤酒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80%~90%,绝大部分产于新疆,河西走廊也少量生产。
枸杞也是西北区的一大特色产品,主产于中卫平原和银川平原。
三、畜牧业
西北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天然草场主要位于山地和高原。
海拔高度不同,放牧季节也随之变化。
高山草甸和草原宜夏季放牧,畜群常接近冰川末端。
中低山带的山地草原或荒漠草原宜冬季放牧。
农业区内不宜垦殖的丘陵、黄土沟谷、坡地,也多用于放牧。
因此西北农区放牧现象比较普遍,畜产品至少半数产自农业区。
西北区优良品种,有巴里坤马、伊犁马、焉耆马、山丹马、河曲马、洮州马等挽乘兼用或军马。
有新疆细毛羊,阿勒泰、巴音布鲁克和塔什库尔干肥臀羊,库车羔皮羊,三北羔羊,宁夏和陇中滩羊等。
此外,新疆和甘肃河西产骆驼,甘南高原产牦牛。
驴、骡、黄牛等家畜更为普遍,但各类牲畜中仍以绵羊最多。
目前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过牧现象,而草场建设相对薄弱,因而处于退化状态,急需加强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