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始坐落在沂源县城美丽的胜利山脚下,学校占地8257平方米,建筑面积4377平方米,绿化用地2700平方米,运动场地47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2名,有10个教学班,分聋教部、启智部和康复部,101名学生。学校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力求创设一个温馨家园、绿色校园、阳光学园,积极创造绿化、美化、硬化、净化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现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校“三风”建设,提炼文化建设内涵。

1、明确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学校立足工作实际,通过广大教职工的讨论、酝酿,提出了“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将学校打造成“平安和谐的校园、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家园”的办学目标。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是一个个身有残疾的学生,他们从一出生就遭遇人生不幸,但他们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同在蓝天下、共生天地间,他们也有尊严,有受教育的权利,有生存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他们的生命也应该有色彩,“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是残疾学生享受应有权利的最终体现。学校的校徽设计也正是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以圆形构图,寓意残疾孩子全面发展。图案中的绿色和红黄色图案是“TJ”(“特教”的简称)的变形,字母组成的“大手牵小手”形象,象征着残疾孩子在教师们的引领下沐浴着党的阳光,享受着同等的教育权利。学校紧紧围绕实现这一理念开展各项工作。

2、强化“三风一训”建设。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三风一训”征集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通过讨论确定了我校的“三风一训”。校风是:团结、奋进、创先、争优;教风是:严谨、求实、敬业、奉献;学风是:勤奋、好学、文明、守纪;校训是:自立、自强、尚德、博爱;校魂是:奉献精神;校歌是:《感恩的心》;校树是:柿树;校花是:百日红。为了让“三风一训”的理念融入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中,融入学校文化之中,学校多次在全体师生中细心解读“三风一训”的内涵和外延,组织全校师生对“三风一训”进行思考和讨论,把校歌作为放学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学会自立、学会做人的同时,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回报他人、奉献社会,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二、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寓美于景,突出环境育人,营造一流的校园环境文化”是我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我校都在为建设一座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格调高雅,融童趣、个性于一体,彰显体育特色和艺术特色的花园式校园而努力奋斗。

1.校园美化绿化。学校重视环境建设,在宏观上达到四有,即有小景,有鲜花,有草坪,有树木。力求格调高雅、布局合理,融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校园绿化品位高,花草树木,高中低结合,三季有花,四季有青,每类不同的植被都悬挂或树立了“植物名片”,并开展了“与果树同成长”活动,培养残疾学生爱树护绿的意识。我校的校花“百日红”品种多、生长旺、花色全,其中的国旗红树形粗壮高大,在

全县闻名,她与沂源特校同龄,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迁。学生每天在美的环境中享受着快乐,在快乐中自觉保护着环境,并动手创设更优美更清洁的校园。学校绿化面积达标,先后被评为淄博市绿色文明家园、沂源县城市绿化先进单位、沂源县花园式单位。

2.校园文化精致。文化是无“形”的,要通过有“形”来实现。建校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精品文化校园,努力营造“面面墙壁会说话,角角落落能育人”的浓厚氛围。一是先入为主的门厅文化,从学校发展、师生活动等方面展示学校的开放办学理念与成果。二是简捷明快的“四小六爱”走廊文化,即以“校园小楷模、体坛小健将、舞蹈小明星、书画小丹青”为主题将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的剪影、获奖靓照张贴于走廊,激励学生不断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以“我爱老师、我爱学习、我爱生活、我爱校园、我爱同学、我爱父母”为主题挖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感恩。三是富有个性化的室内文化,在各功能室、教室、办公室、团队活动室内设置艺术精品、名人名言、规章制度等标牌、标语、字画,突出了各个功能用室特点和用途。四是清晰明了的生活区(宿舍、餐厅)文化,培养学生礼貌有序、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助力学生自立、自强。五是寓意鲜明的楼域名“益智园”“幸福园”“康复园”饱含了对残疾儿童的关爱。

三、完善制度文化,实行人文管理。

学校要发展,必须走改革发展之路,走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之路,要不断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促进学校规范管理。学校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努力创设能激发教师主体意识的平台和搭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舞台。

1.健全管理制度。学校重新修订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在全体教职工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考评方案》、《职称评聘推荐办法》、《评优选模推荐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年度工作考核办法》、《班级考核办法》、《班主任考核办法》、《教职工办公制度》、《教学常规督查实施方案》、《班级管理常规督查方案》等各项考核办法、管理制度108 项职责制度,并注重做到严格执行,用制度规范学校各项工作,使制度更科学,更合理,更公平,更人文化。

2.完善管理体制。一是学校建立了“校委会—分管校长—各处(室)—年级组、班级”决策执行管理体系,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协作。校委会集体决策学校发展大事和重点工作,分管校长负责指挥指导各处室落实工作,实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个人利益与工作考核一体化的管理激励机制。学校以《教职工考评方案》为抓手,以制度管理、民主管理为保障,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部纳入教职工考评范围,每学期考评一次,考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评优选模、职称评聘、党员发展、干部任用的主要依据,极大的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三是推行精细化管理。学校实施了领导干部督查、班主任跟班、任课教师蹲岗“三项”制度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管理机制,实现了“无漏点”管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校园文化育人魅力

1、开展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一是通过分布在教学楼前后的宣传橱窗、教室及花池、

草坪文化牌的爱护环境的提示语、人生格言、名人名言、箴言佳句等,使学生理解“习惯就是素质”的内涵,二是通过每学期一次的养成教育专题活动,如“遵守校规校纪”、“文明礼貌教育”、“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专题,通过这些专题活动,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言行规范,文明自律,全面发展的良好习惯。

2、着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我校特别重视学校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这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和谐一是建设团结和谐的校领导班子,通过领导班子成员相互的学习、交流,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设和谐的领导与教师的关系,通过领导推门听课和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为教师排优解难,确保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三是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关心学生的生活,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3、利用班级学习园地,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风、学风建设的主要载体,现级段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就是班级的宣传栏,一是通过宣传栏营造积极的班级舆论氛围。我校班级学习园地每两月更新一次,二是由学校政教处根据工作安排,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如“共度国庆节”、“好书天天读”、“共建美好校园”、“感恩节”等,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主题手抄报活动,通过手抄报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文化艺术修养培养,提升学校文化教育的水平和学校文化的品味。

4、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1)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每周一升旗、学生表彰大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法律讲座等教育,宣讲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征文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持续以“特教学校三好学生培养标准”为标准,开展了“感恩教育”、“爱学校”、“爱老师”、“爱生活”等系列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勤俭节约”、“学雷锋”等活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

(3)用先进文化覆盖整个校园。我校充分利用宣传栏、学习园地、法制、安全、交通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园到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文化艺术活动对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我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的阳光体育趣味健身比赛、乒乓球比赛和体操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又提高了学生竞争意识、规范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根据节日组织庆祝活动等,更是全体学生展示自己的大舞台,他们用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才华,既锻炼了自己,又提升了学校的品位,也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

(5)、以“感恩节”及社会对残疾人的大力帮扶为背景,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晨会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去感恩,懂得付出和回报,懂得去孝敬父母和尊敬师长,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提高学生的学生道德水平。

五、增强特色促进发展,增添校园文化风采

(一)课题实验,持续发展显特色

1、省级少先队工作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四好少年的培养途径》硕果累累。2010年8月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四好少年的培养途径》被山东省少工委和山东省少先队工作学会立项为山东省29个重点少先队课题之一。2011年9月顺利结题,其研究成果在《青少年研究》杂志和全国德育工作主流媒体《德育报》刊载,课题研究报告在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学校有3名学生被表彰为“沂源县好少年”,有2名学生获“沂源县美德少年称号”,县电视台对沂源县美德少年获得者——唐永钰同学作了跟踪报导。学校少先大队被团市委、市少工委、市教育局联合表彰为“优秀少先队集体”。

2、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培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已顺利结题。学校课题小组组织精干力量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理清知识框架、编排目录结构、储备文字图片、分组组织编写、严格教材审查六大环节编纂了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绘画与美工》、《沟通与交往》、《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安全教育》、《感统训练》十个学科88册系列教材。目前,该系列教材除在我校相应班级试用外,还在张店区特教中心、临淄区特教中心进行了推广试用。在省、市特殊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中,我校校本课程系列教材获得省二等

奖、市一等奖,先后有16篇教科研论文发表或获奖。

3、省级课题《培智学校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也即将结题。教师论文《智障学生生存教育模式探讨》在市特殊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中获三等奖。有关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论文《以“板”为媒注重实效》发表在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特殊教育》杂志上。

(二)个别化教育彰显特殊教育学校特色。

学校依据智障儿童的身心条件、年龄特征、发展水平、个性差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使智障儿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是学校制定了《个别化教育实施意见》。学校从个别化教育的目的意义、团队职责、教育内容、过程方法、检测评估等方面制定出台了指导性实施方案,使个别化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个别化教育方案”。为扎实有效的开展好个别化教育工作,学校成立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辅导员、学生家长、学校门卫等人员组成的个别化教育团队,具体负责学生基本情况评估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三是精心落实个别化教育工作。个别化教育要通过教育团队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下辅导、班队会、主题活动、各种文体活动等具体环境进行落实,并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学校落实个别化教育专项考核,建立个别化教育工作考核长效机制,将个别化教育工作纳入教师综合考核,确保个别化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四是个别化教育工作初见成效。通过扎实开展个别化教育工作,智障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行动能力、情绪及人际关系、感官功能、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层次的进步与提高,

学生参与学习、生活、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学生素质的提高得到了学生家长的高度称赞。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它不会自然生成,也不会一蹴而就。因此,我校已经形成了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将坚持不懈的长期开展下去,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循序渐进,边学习,边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充实活动的内容,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品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立足实践,以生为本,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立足实践,以生为本,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校园绿化环境的创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受学校、地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性,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存在着普遍性和共性。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生实践;校园文化 一、龙港的自然地理背景 龙港高级中学位于浙江温州龙港镇。龙港镇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水充沛。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约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土壤呈酸性,适合植物生长,植被资源也比较丰富,林木种类较多。综上所述,我校的植物生存环境还是比较优越的。学校投入了资金购买了大量的植被,校园物种也比较丰富,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条件。 二、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呈现我校校园绿化的图片(如文化走廊、校门口、操场边等)。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照片上显示的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激发探究热情。 自古以来,人类与植物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植物不仅可以美化我们周围的环境,而且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乐趣。说起植物,人们的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各种画面――牡丹的华贵、玫瑰的芳香、荷花的高洁、腊梅的不屈、松柏的坚挺、杨柳的悠扬……植物给我们以视觉的享受,给我们以嗅觉上的愉悦,甚至还丰富了我们的食谱,成为餐桌上的佳肴,没有植物的世界是不能称之为世界的。所以我们把研究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校园植被鉴赏与规划”。 三、立足实践,以生为本,研究课题 根据问题类别,学生自由选题,成立研究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鉴别植物?植物有哪些功能?”等等。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为3个子问题:植物的鉴定、植物的功能、校园绿化的规划。学生成立几个研究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组,并且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带领各组员进行活动方案设计,各组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各小组展开调查和研究活动,并及时做记录。汇总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小论文、写活动体会。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完整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与底蕴。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内在的精神。一所学校只有形成并践行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才能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双沟中心小学强化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学校顺利地通过了省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2010年,区特色学校参观考察团一行100余人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我校的办学特色是“营造书香校园,建设学习型学校”,围绕这一办学特色我校做了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五大亮点:1、在走廊及过道内张贴名人名言、名人读书立志故事、古典名篇欣赏、地方文化名人及古迹介绍的高清放大写真图片。2、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并使之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文化载体及展示平台。3、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随时有书读。4、创办校刊,使之成为师生展示文学艺术才华的平台。5、建立“红领巾广播站”,传播师生关注话题,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团成员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饶有兴趣的参观了上述我校的五大亮点,刘颖区长和赵勇局长对我校在特色学校创建方面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赏。 一、构建以人为本、立体丰盈的理念文化 在反复讨论、不断揣摩的基础上,双沟中心小学确定了自己的理念文化框架:以“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学校使命,以“为腾飞学子添翼、为成功人生奠基”作为办学理念,倡导“顺应人的成长规律,促进师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自然与自觉”的学习境界。这个理念建构后,又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和讨论,促进大家全面理解和领会“成长文化”的建构,“成长教育”的开展,引领师生“关注成长”、“追求成长”、“共享成长”,努力追寻自我身体的发育、情感的丰富、智慧的生长、道德的提升的最佳途径,为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践行关注需求、促进成长的教师文化 (一) 了解成长需求 每个教师有其个性需要,也有其共性追求。他们都渴望成熟、成功、成名。社会和学校也期盼教师“成名”,因为教师的“成名”是建立在师德和业务素质精良基础上的。学校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浅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近朱者赤”一个幽雅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知识才能的增长及法律意识的强化,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我校采取了通信、交谈、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对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的统计数据与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心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自私、任性。表现为现代家庭独生子女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认为人人都为我服务,只要求他人给予、奉献,却不知道关心体谅他人; 2、自卑。表现为单亲、破碎家庭子女的失落感,性格内向,不合群,消极地评价自我,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什么也不敢尝试;

3、依赖、缺乏责任感。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性格暴躁,缺乏独立意识,怕苦怕累,不愿承担责任,对学习得过且过。 以上表现造成学生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着力于校园“环境文化长廊”建设,时时处处为广大学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向上,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起求知欲。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应文明而得体。如在教室外布置学生优秀的美术、书法作品,在橱窗内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照片,在校园内开辟出生态小花园,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天空,徜徉于欢乐的海洋,陶醉在美的意境中。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这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心

从特色项目到特色校园文化

从特色项目到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化的办学追求,是学校物化环境和精神风貌的显性呈现与隐形积淀。校园文化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一系列范畴,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育专家成尚荣认为:“文化就是人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教化人。”所以文化具有教育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促进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教育性更多的是潜移默化。 本校基于校情,以学校科技特色项目为突破口,积极营造科学特色环境氛围,进而打造学校科学特色文化,努力使科学文化建设更具生命力、生长力和可持续性,也因此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下面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基于校情,找准特色项目 本校于2003年建校,坐落于国家级高新产业园——江宁高新园区,紧邻江宁大学城、园区科创中心,是伴随江宁高新园大开发孕育而生的新建学校。学校周边集聚了南京众多知名高校和高科技企业,具有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建校之初,就紧扣校名——“科学园”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提出“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打造“科学教育”办学特色,以培育“健体、善德、真知、

美行、创新的科小学子”为具体培养目标,着力创设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引领学校科学办学、教师科学施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形成学校科学教育文化特色。2005年,学校积极与周边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互动,充分发掘本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资源优势,引进了学生机器人教育项目。以学生机器人项目为突破口在科学教育及科技特色打造方面深耕细耘,砥砺而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因科学教育成果突出,学校在2010年被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依托学校科技特色和学生机器人品牌,学校于20XX年成功申报了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并申报了多项课题研究。正是基于校情,学校明确了科学特色项目,并为后期的校园文化特色打造设计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正是找准了特色项目,学校咬定目标,栉风沐雨不断超越,校园特色文化才初步彰显。 二、基于项目,营造环境氛围 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过程,没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文化的形成将是无源之水;生硬地移植或打造,也不能融入师生的血液中去,反而很容易陷入有形无神的境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首先需要有形的物化环境,包括一些特色场馆,让特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一进校园就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 学校重视物型文化的建设。早在2012年学校投资100余万元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学生机器人活动中心。20XX年以来学校围绕科学特

弘扬翠竹精神品质--铸就校园特色文化

弘扬翠竹精神品质铸就校园文化特色 高坝店镇初级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高坝店镇初级中学地处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山阳县城东20公里的高坝古镇,境内竹子随处可见,青青翠竹点缀着乡村民居,山水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灿烂夺目。从古至今,风姿绰约、韵味独具的翠竹装点着高坝乡野秀美的风光,也为高坝人民带来了安宁与富足。可以说,高坝人对竹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而又难以割舍的情愫,竹的韵质、灵气已深深溶入高坝人的精神血脉。因此,自2007年,我校选择了“翠竹文化”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让“翠竹精神”成为学校的特有精神。弘扬翠竹精神,塑造翠竹品质,树立翠竹形象已成为我校广大师生的精神力量源泉。用特色文化教育感染、启迪、激励、鼓舞全校师生虚心坚韧、奋发向上,引领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校园布局合理,楼房气势恢宏,坛中树绿花红,前院花园树绿花红,桂香竹茂,操场四周女贞成排,生机盎然。教学环境清幽,古朴,典雅,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初具规模。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质量求生存,安全为保障”的办学宗旨,以“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多层次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积极落实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被誉为市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学校文化建设、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示范校”“绿色文明学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基地”“汉

语语言文字示范校”;被评为县级“双高普九”“质量立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美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来精心设计、规划。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栽植了水竹圆、斑竹圆、山竹圆、苦竹圆和紫竹圆五片翠竹植物园,新建了阶梯式文化长廊和翠竹古亭。挺立的女贞、卵石的小路、方形的草地、仿根读书台是它美丽的风景。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融入“竹”的元素。校园内竹子迎风摇曳婆娑,与周围清新的假山水池、盎然的绿树鲜花相映成趣,而掩映在清秀挺拔的竹林下的“七贤座”“赏竹苑”“写竹亭”,使清幽的竹林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息。置身其间,如同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充满着竹子的气息,令人陶醉。翠竹廊亭的廊柱上雕刻着竹诗竹词,两面陈列着学生绘制的竹主题画,配上古诗文,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社团展室中,竹刻牌匾、竹编工艺品、竹简书画讲述着竹的故事。通过校园的这些建设,既突出了文化韵味,又让学生在读书休息的同时,充分感受着民族精神的熏陶,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学校文化,为全校师生提供融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欣赏为一体的绿色环境,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成为富有哲理的教育诗篇,使校园成为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空间。还有那原生态的迎春藤,又为学校添加了一道靓丽的自然环保风景线。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陈戈亮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内在发展较好的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中,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体会和价值追求,我们在不断地、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子。 一、对内涵发展的认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与内涵相对应的概念是外延,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所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变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学校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及精细化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

生命潜力。 二、为什么要强调内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集团化办学及学校规模扩张已几近极限,学校格局调整已基本结束,随着国家双高普九的实施,学校硬件建设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少学校管理落后的状况并没得到多大改变,特别是管理理念的缺失,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传统、文化环境建设被疏漏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同时也是教育本质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是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园地。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质,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长铺镇中心小学 陈文丰 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 是舒活学校发展脉

络的重大工程。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内容,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陈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3-01-14T10:25:29.96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袁群建[导读] 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陕西省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袁群建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管理育人的关键所在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校园文化管理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建,也需要有多种机制加以维护和固化,更需要通过持续变革,并不断催生新的校园文化。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能实现管理育人作用的另一个要点就是强调学校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生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作为学校班子成员要真正理解“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内涵,培养学校成员建设性地挑战自我和他人的意识,引导师生不断反思自我,多听质疑,检验、改进自己的想法,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积极促进每一个人的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每一个人能自觉地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演绎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2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对锻造优秀教师团队有积极作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行为风范以及师德水平等。学校要通过师德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加强对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来建设先进教师文化,锻造优秀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要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建立起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开放、人文、民主、创新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要通过打造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稳定和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严把师德关、学习关和业务关,通过建设激励性培养制度,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给教职员工奋斗予以动力与压力,促进教师自我追求,自主发展;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加大“名师工程”的建设力度和研究性学习与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力度,为教师展示自我才华和本领提供一个舞台,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述这些措施,必然有利于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学校既定的目标。 3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环境育人提供重要保障 一所学校要具有人文精神,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整洁、美观、高雅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一是学校要始终注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以“弘扬人文、塑造自我”为宗旨,因地制宜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空间。二是以艺启德、以艺启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文艺体育科技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学校一方面要深入开发课程资源,依托教学内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种艺术周、艺术节活动,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丰富学生文化体验,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健康成长。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科研及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使每个生活在校园里的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它能更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更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新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色项目校园文化建设

项目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根据教职成〔2010〕8号“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2011-2015)”,我们觉得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软实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建设目标 遵循“坚持继承,借鉴创新,突出特色,追求精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创建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营建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全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建设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根本,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教育教学环境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和建设优良学校文化环境为目标,力争打造出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四、主要内容 1、物质文化建设 进行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做好校舍建筑、道路、景点等保养修缮工作,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标语横幅,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增设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电子显示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墙建设,全面健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信息化公共服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建特色校完方案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构建特色校园 -----新华书店希望小学 为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县教育局打造特色学校、注重一校一品的发展思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根据本校本地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石塘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我校结合实际开展红色乡土教育,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经典文化及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展现地方文化,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培育和提高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打造红色特色“人文校园”。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进乡土历史,了解和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工作小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三、特色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 1、特色学校的工作的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内涵特色发展,建设红色校园 依托两个载体:活动为载体、班队为载体 促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队集体建设。 突出四大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学科整合相结合; 特色校园的创建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 学生课外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2、培养目标: 了解并继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优良传统,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起点,逐步培养“自信、自尊、自主、自强”的人格意识;以“细节养成、积淀习惯”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文明守纪、孝敬感恩、积极上进,为自己一生负责”的卓越品质,最终成为“重健体、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会创新”的时代新人。 四、实施途径与要求 (一)德育理念

经典阅读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经典阅读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发表时间:2015-07-29T15:19:01.817Z 来源:《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作者:黄文见王爱国 [导读]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并认同的、体现师生共有价值趋向及目标追求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三进”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侧记 黄文见王爱国江苏省泰兴市焦荡实验学校225400 摘要: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把“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与进一步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文化校园品牌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阅读活动。使学生最终达到教育自己、规范自己的目的。深化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阅读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并认同的、体现师生共有价值趋向及目标追求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开展的 “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提高了师生思想道德和科学素质,为推动学校学习型校园建设,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文化校园品牌夯实了基础。 一、制订方案、严格要求、按序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自接到泰州市《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的意见》,我校根据通知精神,制定了相关活动方案。明确了要把“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与进一步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文化校园品牌相结合,切实提高学校师生思想文化水平。以“三进”活动为契机,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引领广大师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汉语言、书法艺术和中华经典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品位。将《焦荡实验学校“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方案》下发到每一位师生手中,并召开会议,就活动的意义以及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统一的认识和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希望各职能部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创新活动形式,扎扎实实地做好阅读活动的各项工作。并派专人负责整个活动的实施,确保阅读活动顺利进行。 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阅读活动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努力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校园文化品牌。“三雅”文化要求实现“德”“雅”文化的“三个融入”:即将“德”“雅”融入到生活文化中,将“德”“雅”融入到班级文化中,将“德”“雅”融入到学生心中。学校在举行“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期间,以书为媒介将阅读活动和打造“三雅”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本次活动指定阅读书目 “进班级”、“进科室”、“进心里”,从而实现“书香科室”、“书香班级”、“书香之星”。另外,学校各年级、各班级都举办自己的阅读活动,从而让“书香满校园”。 1.经典、优秀书目推荐活动。由教科室负责,通过校园网站、张贴公示的方式,公布所推荐的经典书目和优秀出版物,引导全校师生养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由校图书馆准备所需经典书目,组织集中展示和借阅活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畅游学海,我的未来——我做主”征文等系列活动。 2.开展“青年心·中国梦”读书系列活动。由各年级组负责,在学生中开展“读书论坛”、“爱国诗朗诵会”、“阅读经验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团史、知团情、树信念”读团史活动。由团总支负责,组织开展团史、团课公开讲座。要求每名入团积极分子在活动期间至少读一本团史方面的书籍,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由团校自行评比表彰。 4.“品读名家经典”读书笔记、读后感展评活动。由政教处、各年级组共同负责,组织开展“品读名家经典”系列讲座;学生根据学校和班级推荐的书目,结合自身实际,至少选择其中1-2本列入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教科室收集活动资料,并组织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评选及表彰活动。 建设书香校园,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几年来,我校师生一直在学校组织的古典文化诵读活动中领略中华古典诗词的深厚底蕴,塑造了教师崇高的职业灵魂,提高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经验、建立机制,把“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作为学校“三雅”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开展几年来,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学校“三雅”文化品牌内涵。让广大师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修养,还可以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学校创新读书的内容和方式,适应师生学习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坚持从师生自我实际需要出发,为开展读书活动搭建不同的载体和平台,提高读书活动对广大师生的吸引力,提供了新机制。 此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自我汲取和自我内化,最终达到教育自己、规范自己的目的。这种来自学生主体内在自觉的规约机制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影响力更加深远。深化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涵发展 长铺镇中心小学 文丰 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 是舒活学校发展脉络的

重大工程。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容,其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在力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引言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和长远性的工作,对于学校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少有学校将国学经典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那个要内容,忽视了国学经典的教育,错失了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文化氛围和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措施。 一、国学经典的内涵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经典的内涵进行了研究,黄宇鸿,欧丽明(2011年)把国学经典分为"国学"和"经典"两个概念来阐述,指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经典”,《辞海》解释为“典范的经书”。《现代汉语》则诠释为“权威的著作”。这些"经典"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和变迁仍然受到广大文人和人民大众的认可,如我国的"四书五经",西方的"圣经"等。

[1]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国学经典是对我国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观的形成也具有影响的深远。 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校在办学中通常会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或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教育理念、国家政策方针、师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忽视了以及忽视国学经典教育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不佳,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产生一些"利益熏心","功利心重","唯利是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影响了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人格.性格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首先,部分学校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许多学校把办学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或招生方面,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只学会了文化知识,而部分学生却人格偏离,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扭曲,甚至缺失,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茫然无知。其次,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或政策支持。教育相关部门没有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指导和政策、资金等领域的支持,造成了部分学校不重视甚至忽视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再次,部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意识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