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铸件质量控制要点

精铸件质量控制要点

精铸件质量控制要点
精铸件质量控制要点

精铸过程控制要点

Q /QW-JT04.03-2014 1、制蜡模

1.1注意注蜡压力(0.4-0.6MP),不得随意调整;

1.2控制好熔蜡温度(52℃-60℃)和熔蜡搅拌均匀度;

1.3按《精铸件蜡模作业指导书》的工艺要求配比蜡料;

1.4模具合模前要认真清理干净,模具内不得有碎蜡和杂质;

1.5检查蜡模的完整性,看是否有注蜡缺陷,若有须用熔蜡修补;

1.5修蜡后清理干净碎蜡,蜡模上不得粘有碎蜡;

1.6蜡模平稳放置于蜡模架上,不得放于地板上;

1.7注蜡、修蜡工作台和冷却水池要随时清理掉碎蜡;

2、组蜡模束

2.1工作平台干净,无碎蜡和熔蜡及其它杂物;

2.2保证粘结处无逢完整;

2.3粘后清理蜡模束,放置于蜡模束架上;

3、制壳

3.1检查蜡模束表面干净无杂物及蜡模束的完整性;

3.2涂料按《精铸制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和配比制备,不得随意增减材料;

3.3涂料制备好后清除涂料中的杂质;

3.4面砂要按工艺要求用砂,不得混有其它粗砂和杂质;

3.5保证氯化铵熔液的浓度符合《精铸制壳作业指导书》工艺要求,否则影响固

化速度和强度;

3.6脱蜡要充分,不得有脱蜡不全现象,脱蜡后清理浇口处的散砂;

3.7按焙烧《精铸熔炼焙作业指导书》工艺控制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

3.8浇注前埋砂要尽量紧实,埋砂后认真处理干净浇口内的散砂;

4、熔炼、浇注

4.1按产品的材质要求配料,并化验结果符合产品材质要求;

4.2控制浇注速度及浇注高度(钢水出口到浇口杯200-250mm),浇后立即加保

温剂;

编制:审核:批准: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重点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查控制要点 一、检查依据 1.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4.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 5.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88 6.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 7.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 8.行业标准《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9.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技术规程》JGJ82—91 10.行业标准《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 11.标准化协会标准《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 2002 12.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 24:90 13.天津地方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工程施工验收规范》DB29-134-2005 14.施工图设计文件 二、施工前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1、现场施工单位资质、质量保证体系审查及钢结构加工厂资质审查 (1)钢结构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资质,从事钢结构工程施工的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

工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施工现场应有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 (2) 监理单位对钢结构分包单位的认可记录。必须明确监理合同中是否对钢结构加工过程进行监理,建议建设单位在监理合同书中明确规定。 2、监理单位资质、质量控制体系审查 (1) 监理企业承担监理任务应与其资质相符。监理人员配备必须符合招投标文件规定,若调换人员必须由建设单位的书面同意文件。项目总监兼管其他工地的,数量不得超过3个工程,而且必须提供各个工程建设单位的书面认可文件。在满足上述条件下,每个工程必须配备一名总监代表,总监代表应持证上岗。 (2)监理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监理资格。监理员无权在检验批、隐蔽验收、分项、分部质量控制资料中签字。所有签字的监理人员必须在签字处加盖个人注册方章,否则视为无效资料。 (3)项目监理人员的工作方式,要求做到见证、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见证是指由监理人员现场监督某工序全过程完成情况的活动;旁站是指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巡视是指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平行检验是指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 (4) 监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敢于管理,树立自身威信。在处理现场质量问题时,应坚持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果断、坚决、不拖泥带水。对新技术或不了解的专业问题,应先咨询有关部门或专家,做到有根有据后再做决定。 (5) 需要见证取样复试的建筑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监理工程师应在报

(完整word版)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

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 1、质保体系检查: 1)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及焊工上岗证; 2)原材料(钢材、连接材料、涂料)及成品的贮运条件; 3)构件安装前的检验制度。 2、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详细查看图纸说明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设计对钢材和连接、涂装材料的要求,钢材连接要求,焊缝无损探伤要求,涂装要求及预拼装和吊装要求。 3、质保资料: 1)钢材、焊接材料、高强螺栓连接、防腐涂料、防火涂料等的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焊条的烘焙记录; 2)钢构件出厂合格证和设计要求作强度的构件试验报告; 3)高强螺栓连接面滑移系数厂家试验报告和安装前复验报告; 4)螺栓连接预拉力或扭矩系数复试报告(包括制作和安装); 5)一、二级焊缝探伤报告(包括制作和安装); 6)首次采用的钢材和材料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7)高强螺栓连接检查记录(包括制作和安装); 8)焊缝检查记录(包括制作和安装); 9)构件预拼装检查记录; 10)涂装检验记录。 4、现场实物检查: (1)焊接 1)焊接外观质量及焊缝缺陷; 2)焊钉的外观质量; 3)焊钉焊接后的弯曲检验; (2)高强螺栓连接 1)连接摩擦面的平整度和清洁度; 2)螺栓穿入方式和方向及外露长度; 3)螺栓终拧质量。

(3)钢结构制作 1)钢结构切割面或剪切面质量; 2)钢构件外观质量(变形、涂层、表面缺陷); 3)零部件顶紧组装面; (4)钢结构安装 1)地脚螺栓位置、垫板规格与柱底接触情况; 2)钢构件的中心线及标高基准点等标志; 3)钢结构外观清洁度; 4)安装顶紧面; (5)钢结构涂装 1)钢材表面除锈质量和基层清洁度; 2)涂层外观质量(包括防腐和防火涂料)。 5、施工质量 (1)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单位的资质等级及工艺和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钢结构工程所采用的钢材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1)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 2)市场结构的钢材强屈比不应小于1.2,伸长率应大于20%; 3)采用焊接连接的节点,当板厚大于或等于50mm,并承受沿板厚方向的拉力时,应进行板厚方向的材料性能试验; 4)进口钢材应严格遵守先试验后的原则,除具有质量证明和商检报告外,进场后,应进行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复试; 5)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行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的1/2; (3)钢结构所采用的连接材料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1)焊接用的焊条、焊丝和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强相适应; 2)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和受潮结块的焊剂,焊丝、焊钉在前应

铸造质量控制

铸造质量控制 摘要:铸造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环境、设备、工艺、人员、原辅材料等都可能引起铸造质量的波动,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控制好铸造过程,必须从细节抓起,通过工艺文件、指控点建立、企业文化凝聚、设备保证等多方面一起建立一个稳定的铸造质量控制全过程。 关键词:铸造质量控制过程控制质量 一、铸造质量 铸件是铸造生产的产品,铸造质量的本质体现是各类铸件产品的质量。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件产品质量,即铸件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或按其用途在使用中应取得的功效,这种功效是反映铸件结构特征、材质的工作特性和物理力学特性的总和,是评价铸件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是指铸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即铸件在具体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这个指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所取得的功效,还与稳定性、耐用性和工艺性等指标有关。 在现在的生产条件下,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设备和技术的保证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铸造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质量控制盲区,也只有从过程控制的细节入手,不断深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艺的有效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改善铸造过程和铸件产品质量。 二、铸造质量控制要点: 1、工艺控制文件 1.1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工序质量控制点必备的重要控制文件,是在工序卡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的工艺文件,它比工序卡片更加细化和完善,是正确指导现场生产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但是作业指导书必须防止“两张皮”和不协调现象。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现场操作的基础,必须保证能通过作业指导书能够准确的进行现场操作,一般情况下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有如下四大部分组成:1)简介明了的工序示意图。(铸造一般现实工序件的照片为佳,例如组芯工序应该添加本工序组芯照片,然后标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加粘结剂,哪些地方需要补刷灰等,一定要形象具体。) 2)通俗易懂的操作要领和工艺规程(如最简单的取放芯子,应该标出手拿芯子那个部位最好不会引起损伤芯子,不易脱手,保证第一操作也不会出错)。 3)明确严格的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检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4)符合现场要求的工艺参数。 制定作业指导书要注意如下问题: 1)在操作要领、工艺规程中要将生产工人所积累的经验和加工技巧总结进去,以利于指导工人正确进行操作。 2)注意与工序质量分析表相呼应。 3)作业指导书所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完整、准确。 4)操作要领、工艺规程要规定得详细、具体,不应出现诸如“见某某文件”等现象。

铸造质量控制

一、铸件质量控制 铸件质量决定于每一道工艺过程的质量。对铸件质量进行控制,实际上是全过 程质量控制(%&’),将过程处于严格控制之中,不出现系统误差(由异常原因造成的误 差)。过程中由随机原因产生的随机误差,其频率分布是有规律的。这种利用数理统 计方法将铸造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区分开来是质量控制 的基本方法。这种方 法又称之为统计过程控制(()’)。 ·+$*# · 第一章铸件质量 铸件质量控制首先在于稳定生产过程,避免系统误差的出现和随机误差的积累。 其次要提高工艺过程精度,缩小误差频率分布范围或分散程度。过程控制包括技术准备过程、图样和验收条件的制订;铸造工艺、工装设计的验 证;原材料验收;设备检查;工装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装配关系检查等;另外,还包括 熔炼、配砂、造型、制芯等工艺参数的控制。 控制方法是定期记录工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判断车间参数误差频率分布及性

质,对每一中间工序的结果进行检查。图! " # " $ 表示出铸铁车间的铸造工艺过程 质控站(%&)及整个控制程序。 图! " # " $ 铸铁件生产过程质控站(%&)布置 建立过程质量控制站(简称质控站)或管理站是质量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质 控站能为缺陷分析提供生产过程背景材料以及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凡是对铸件质 量特性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或环节,一般都应设置质控站。 质控站还应贯彻并使操作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厂考核铸件质量,按铸件产 生缺陷的原因,追究个人或生产小组的责任。由于铸件产生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和复杂的,有些缺陷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故不容易划分各自应承担责任的百分比。 为了解决由于划分不公引起争端,应该加强中间检查,应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特别 是主要工艺参数和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定个人或小组的质 ·’)(’ · 第九篇铸造生产质量检验与铸件缺陷分析处理 量责任。例如质控站按规程抽查型砂的性能,如果不符合标准的

铸造用的硅砂及质量控制

铸造用的硅砂及进厂质量控制 林州市合鑫铸业公司李海军 铸造用的硅砂作为造型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对型砂性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原 砂含泥量过高,使型砂和旧砂中的含泥量增高,导致型砂透气性下降,含水量上升,铸件气 孔缺陷增多。除了强烈影响透气性低和含水量高以外,还会引起型砂韧性变差,造型时起模 困难,砂型棱角易碎,吊砂易断,铸件砂眼废品率增高。对于树脂砂造型或制芯,原砂含泥 量过高还会造成树脂加入量增大,芯子发气量增高等问题。故一般工厂均对型砂和旧砂的含 泥量有明确规定,并至少每周要检测一次。单一砂机器造型铸铁用型砂含泥量一般为 10%-13%,旧砂含泥量为8%-11%。对于粘土型砂用硅砂的含泥量最好<0.8%,树脂等有机粘结剂砂芯用硅砂含泥量最好<0.3%,而且越低越好。所以有效的控制采购原砂的含泥量对提 高铸件的质量很有必要。 对于中部地区,为了就地取才,降低生产成本,一般采购黄河水洗烘干砂做为造型用的 原砂。值得一提的是,黄河砂与河北的承德砂、内蒙的大林砂相比,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 含泥量一般均偏高。表1为我厂对进厂的黄河水洗烘干砂的化验数据。 表1 试样号含水量(%)含泥量(%) 粒度(70/140,三筛≥75%) 平均细度1# 0.05 1.12 81.12 76 2# 0.05 0.98 82.86 78 3# 0.05 1.0 79.04 73 4# 0.10 0.98 82.24 76 5# 0.15 1.16 73.78 66 6# 0.10 1.28 73.4 66 7# 0.05 1.30 74.82 7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经过烘干的砂,含水量一般都能满足标准≤0.3%的要求,但含泥量均偏高,70/140目的粒度波动也较大。我们厂曾较长时间的用过河北的承德砂,其含泥量均低于0.6%,而且质量较稳定。 对于手工造型和一般机器造型的工厂来说,为了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用黄河砂 做为造型用的原砂,但要尽量控制其含泥量不要超过1%,否则对型砂性能影响较大。对于树脂砂造型、制芯或生产覆膜砂用的原砂,其含泥量最好低于0.6%或更低。

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钢结构工程准备工作(事前)监理控制要点 01 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由于钢结构工程专业性较强,对专业设备、加工场地、工人素质以及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标准、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要求较高,一般多为总包下分包工程,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资质和管理水平相当重要。因此,资质审查是重要环节,其审查内容: (1)施工资质经营范围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2)施工技术标准、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是否满足工程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3)考察施工企业生产能力是否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02 焊工素质的审查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施焊。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现场人员)。 (2)检查方法: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 03 图纸会审及技术准备 按监理规划中图纸会审程序,在工程开工前熟悉图纸,召集并主持设计、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依据设计文件及其相关资料和规范,把施工图中错漏、不合理、不符合规范和国家建设文件规定之处解决在施工前。 协调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针对图纸问题,确定具体的处理措施或设计优化。督促施工单位整理会审纪要,最后各方签字盖章后,分发各单位。

04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 (1)督促施工单位按施工合同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其上级单位批准后,再报监理。 (2)经审查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如施工中需要变更施工方案(方法)时,必须将变更原因、内容报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变动。 05 例会 组织参加每周召开一次由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三方共同参加的工地例会,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06 钢结构工程准备工作具体控制要点 (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以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1规定,作为一个分部工程,又下分钢结构焊接、紧固件连接、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钢部件组装、钢结构预拼装、钢结构安装工程、压型金属板、钢结构涂装等分项工程、关于钢结构原材料(包括钢材、焊材、涂装材料等),由于其对钢结构的质量影响很大,在钢结构规范里单独成章。 (2)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 (3)施工方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监理方全数检查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按设计要求焊缝质量等级标准检查。(4)钢构件安装前检查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开间尺寸和跨度尺寸)和标高、预埋件的规格及其紧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5)工程柱上钢筋混凝土牛腿顶的预埋钢板直接作为钢构件的支承

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标准及检验方法

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标准及检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GB/T xxxx-200x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00kg以下消失模铸造的铸铁件、铸钢件的质量分级、评定方法、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消失模铸造生产企业、铸件用户对消失模铸件生产、使用的质量分级、评定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5612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GB5613-85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GB6414-86 铸件尺寸公差 GB/T1135-89铸件质(重)量公差 GB6060.1-85铸件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3. 技术要求 3.1 消失模铸件外观质量评定 3.1.1 铸件形状外观 铸件外形轮廓、圆角等按其正确、美观程度分为5级。 1级:外观轮廓清晰,圆角尺寸正确且过渡平滑美观; 2级:外观轮廓30%以下欠清晰,圆角过渡不够平滑; 3级:外观轮廓50%以下欠清晰,圆角50%以下未制作出; 4级:外观轮廓70%以下欠清晰,圆角未制作出; 5级:外观轮廓不清晰,铸造圆角未制作出,粘结线(面)凹凸不平。 3.1.2 铸件表面缺陷 3.1.2.1 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由于脱落型砂、涂料、金属渣及模型分解产生的固液相产物等,进入铸件,残存于铸件表面,形成了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 根据铸件最坏部位100mm×60mm的面积内存在大的夹杂物的大小、数量,将其分为无级(参见图1)。 1级:缺陷3点以下,直径2mm深度≤1mm(图1a); 2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3mm深度≤1.5mm(图1b);

3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5mm深度≤2mm(图1c); 4级:缺陷8点以下,直径7mm深度≤3mm(图1d); 5级:缺陷严重(图1e)。 (a) (b) (e) 图1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一般情况下,消失模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应控制在二级以内,有特殊要求情况下要达到一级和特级(无任何夹杂物)。 3.1.2.2 表面气孔 由于泡沫塑料模型分解产生气体及浇注时裹入气体或涂层未干水气化形成的气体等残留在铸件表面形成表面气孔(或气坑)缺陷。

闸阀产品质量控制计划 ying

闸阀产品质量控制计划 Gate valves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plan QB/YF.Z.03-2012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YANGQUAN V ALVE CO.,LTD

1、范围 Range 本计划适用于出口伊朗一批闸阀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This plan is used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roduct progress of the gate valves which is export to Iran. 2、职责 Responsibility 2.1 本计划由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编制、监督与检查。 The organization, supervision and check of this plan is in charge of the office of the chief engineer. 2.2 技术开发处负责制定与本计划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aking technical standard of this plan. 2.3 各职能部门按本计划的要求执行。 Each function of departments should do as the requirement of this plan. 2、依据 Basis 3.1 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标准 The standard of 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 3.2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Quality __environment management manual and program files 3.3 产品图纸、工艺文件和标准

钢结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按照本工程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我公司的实力,我们确保该工程达 到优良标准,为此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体系(见附页) 公司结合施工生产管理实际,编制了企业质量体系文件,并保持其运行中的适应性、有效性,确保公司的各项质量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水平。 2、过程控制 (1)施工过程中使用合适和合格的施工设备,对设备进行保养、 维护,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2)根据工程合同的要求,按照《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 —2001 )和《公司质量管理内控标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工程质量计划,对施工过程进行重点控制。 A、施工图纸会审:与本工程有关人员对设计图纸认真审阅,尽快熟悉掌握图纸内容。首先由技术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预审,然后会同本工程业主、设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由技术部填写出图纸会审记录,记录必须由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发至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项目部各一份,由工地技术负责人存放并根据图纸会审记录的内容修改图纸,组织施

B、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部经理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总负责人审批后,交建设方审批后,付储实施。 C、施工现场准备:工地负责现场准备工作按照建筑总平面图定位放线,设置永久性标志;建立健全项目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所有施工、质量、安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D、技术交底: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签发 给生产部、项目部,并严格按技术要求生产施工,做好施工日志的填 写和存放。 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技术交底的编写依据为图纸、规范、规程、国家有关规定及施工组织 设计。

铸造质量管理制度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质量管理方案 一、目的: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

决定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使公司得到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1.工作职责 2.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3.仪器管理 4.原材料管理 5.过程质量管理 6.成品质量管理 7.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8.不合格品的处理 三、主要内容 1、组织机与工作职责 本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见《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规定》。 2、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以公司制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有关技术工艺文件为准。a.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b.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c.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3、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制订 总经理办公室生产管理组会同生产管理中心、商务部、技术研发中

心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客户需求、本身制造能力以及原材料供应商水准,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填制“质量标准检验及规范制(修)订表”一式两份,报总经理批准后,生产管理中心一份,技术研发中心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4、仪器管理 (1)仪器校正与维护计划 a.周期设定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人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基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年度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b.年度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依据所设订的校正、维护周期,填制“仪器校正计划实施表”、“仪器维护计划实施表”作为年度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 (2)校正计划的实施 仪器校正人员应依据“年度校正计划”进行日常校正、精度校正工作,井将校正结果记录于“仪器校正卡”内,一式一份存于使用部门。(3)仪器使用与保养 ①仪器使用 a.仪器使用人进行各项检验时,应依“检验规范”内的操作步骤操作,检验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 b.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

铸件质量控制计划

铸件质量控制计划 1.目的: 对进厂铸件进行检验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公司涉及的所有铸件供货厂家。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 3.1.1 负责计划的编制、下发并按时间节点组织实施、并出具相应的报告; 负责对整改后的质量改进情况进行验证并整理成验证报告发相关责任单位; 3.1.2负责根据实施计划进行产品抽样,出具试验报告并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3.1.3负责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3.2 各供货厂家及生产单位: 3.2.1 负责配合质量管理部开展工作; 3.2.2负责对质量管理部提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形成《质量整改措施表》,并按时 间节点进行整改,避免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4. 质量控制过程方面: 4.1质量要求 4.1.1表面质量:检验的依据是铸件的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图样。铸件的表面质量主要包括铸件的表面缺陷、尺寸精度、质量偏差、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和铸件表面清理质量等。为保证铸件的表面质量,应规定每批铸件100%的检验其表面缺陷。检验要求一般规定如下: A.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得与铸件表面同样平整。 B.在铸件上不允许有裂纹、通孔、穿透性的冷隔和穿透性的缩松、夹渣缺陷。 C.铸件非加工表面的毛刺、披缝应清理至与铸件面同样平整。 D.铸件加工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毛刺、划伤等缺陷存在。 E.作为加工基准面和测量基准的铸件表面,必须平整。 F.变形的铸件允许整形(校正),然后逐个检验是否有裂纹。 4.1.2尺寸方面:为保证铸件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在检验铸件尺寸时应遵循以下规定: A.铸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应符合零件图的要求,若无特殊规定时,铸件尺寸公差应符合指定精 度等级的公差要求。 B.铸件进厂尺寸检验按GB/T2828.1-2003中的检验水平Ⅱ执行,接收准则为(0,1)。 C.铸件进厂,按铸件图纸要求,抽检其主要尺寸,若铸件尺寸不合格时,则不进行理化检验, 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1.3表面清理质量: A.铸件外表面上,一般不允许有粘砂、氧化皮和影响零件装配及影响外表美观的缺陷。 B.铸铁件内腔应无残留砂芯块,芯骨和飞翅、毛刺等肉类缺陷。

钢结构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doc

钢结构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A、B、 C、E 区各单体建筑中有一部分选用了钢结构作为主体结 构构件,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新执行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并参照如下的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标准体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 强制性条文→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工艺及评优推荐性标准→企业标准,对 高层钢结构、门式刚架、网架、压型钢板、组合结构及焊接、高强螺栓连接、栓焊等 方面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验收评定。 1监理控制总体思路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始终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为基础,贯彻“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十六字 方针,结合钢结构工程的特点,并且努力做到“三个协调和一个接口”,即与《建筑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相协调,与《钢结构设计规范》相协调,与其他13 部建 筑工程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协调,为后续施工工艺和评优标准等推荐性标准留有 接口。 2钢结构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2.1 主要验收控制内容 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的特点,结合设计规范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本 工程钢结构部分大致应划分成10 个分项工程,即:焊接工程、螺栓连接工程、钢零件 及钢部件加工工程、钢构件组装工程、钢构件预拼装工程、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多 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压型金属板工程及钢结构涂装工程 等。 在分项工程中,严格按照新规范对施工工艺或工艺顺序规定的“主控项目” 和“一 般项目”的检查内容检查验收。“主控项目”全部达到合格质量标准,“一般项目” 不允许突破 80%的界限,所检验项目方能达到合格质量标准。 2.2 其他验收控制内容 结合钢结构工程的特点,遵照新的统一标准的规定,其他验收控制内容主要有: (1)加强管理方面的验收,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 (2)强调和强化钢结构工程用各种主要材料的进场准入,提醒验收人员在每个分项工程验收时都必须首先进行进场验收; (3)强调检验批的验收是最小验收单位,同时也是最基本的验收工作,检验批的划分 遵循下列原则:①单层钢结构按变形缝或空间刚度单元划分;②多层钢结构按楼层或施工 段划分;③进场验收可根据工程规模及进料实际情况划分;④压型钢板安装可按屋面、墙 面、楼面等用途划分;⑤根据施工单位的加工和安装能力或分包情况,结合工期要求划 分。按照上述原则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由监理和施工单位在施工前,

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标准附检验方法

GB/T xxxx-200x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00kg以下消失模铸造的铸铁件、铸钢件的质量分级、评定方法、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本标准适用于消失模铸造生产企业、铸件用户对消失模铸件生产、使用的质量分级、评定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5612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GB5613-85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GB6414-86 铸件尺寸公差 GB/T1135-89铸件质(重)量公差 GB6060.1-85铸件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3. 技术要求 3.1 消失模铸件外观质量评定 3.1.1 铸件形状外观 铸件外形轮廓、圆角等按其正确、美观程度分为5级。 1级:外观轮廓清晰,圆角尺寸正确且过渡平滑美观; 2级:外观轮廓30%以下欠清晰,圆角过渡不够平滑; 3级:外观轮廓50%以下欠清晰,圆角50%以下未制作出; 4级:外观轮廓70%以下欠清晰,圆角未制作出; 5级:外观轮廓不清晰,铸造圆角未制作出,粘结线(面)凹凸不平。 3.1.2 铸件表面缺陷 3.1.2.1 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由于脱落型砂、涂料、金属渣及模型分解产生的固液相产物等,进入铸件,残存于铸件表面,形成了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根据铸件最坏部位100mm×60mm的面积内存在大的夹杂物的大小、数量,将其分为无级(参见图1)。 1级:缺陷3点以下,直径2mm深度≤1mm(图1a); 2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3mm深度≤1.5mm(图1b);

3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5mm深度≤2mm(图1c); 4级:缺陷8点以下,直径7mm深度≤3mm(图1d); 5级:缺陷严重(图1e)。 (a) (b) (e) 图1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一般情况下,消失模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应控制在二级以内,有特殊要求情况下要达到一级和特级(无任何夹杂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1.2.2 表面气孔 由于泡沫塑料模型分解产生气体及浇注时裹入气体或涂层未干水气化形成的气体等残留在铸件表面形成表面气孔(或气坑)缺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设计和制造及质量控制标准

附件07 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标准

目录7.1设计、制造标准 7.1.1 国外标准 7.1.2 中国国内标准 7.1.3设计 7.2设备制造 7.2.1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 7.2.2设备出厂前的检验 7.2.3设备到达安装现场的开箱检验

7.1设计、制造标准 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卖方)对设备、备件、材料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检验所执行的标准将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相当于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同类标准中应执行高档标准。 对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环保设备、消防设备、防爆设备、锅炉等设备必须执行国家标准。 单位制度采用国际单位制。 7.1.1 国外标准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 国际电气公司标准 VDE 德国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规范 EURONORM 欧洲标准 DIN 德国工业标准 SN-200 德国西马克工厂标准 EN DIN 欧洲所涵盖的DIN标准 IEEE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JIS 日本工业标准 NFPA-12A 美国全国防火协会 ASMI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GMA 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 ASME 美国钢结构协会 AISE 钢铁工程师协会 ANSI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NEMA 国家电气制造厂协会 IPCEA 动力电缆绝缘工程师协会 7.1.2 中国国内标准 GB 中国国家标准 YB 冶金行业标准 JB 机械行业标准 EZB 二重标准 7.1.3设计

·卖方根据合同中规定的标准进行设备、备件、材料的设计工作(范围见附件三),对其承担设计任务的正确性负责。 ·卖方对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技术标准及其与合同工程有关的有效文件的正确性负责。 ·买方有权对卖方所作的设计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卖方将积极合作,并充分考虑买方的意见和要求。买方的审查并不解除卖方对设计应承担的责任。 7.2设备制造 ·卖方对制造设备、备件、生产替换件、材料的质量、进度总负责。 ·买方有权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工艺规程、检验等内容和方法进行审核,并参与设备制造过程和出厂前的试验、检查。 ·卖方对设备制造将制订施工计划和质量控制体系,对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卖方将制订制造工艺:主要包含技术(图纸)、工艺准备、冶炼、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物理化学检验、机加工、另部件工序检验、组装、试运转、包装运输等。 7.2.1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 ·制造设备、备件的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焊接材料、润滑材料等均有生产厂出厂合格证,卖方并应进行质量抽复查。在设备制造过程中,不使用锈蚀或有缺陷的材料。 ·对设备、备件、生产替换件的加工零件、材料应进行机械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裂纹、形位公差、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及某些特殊项目等进行检查。 ·所有焊接件的焊接工艺、焊接准备、施焊、焊件矫形、焊后热处理、焊后表面处理、焊缝质检和焊缝修补等工艺将必须执行有关标准。 焊接另部件均需采用数控切割或机加工下料,不允许有毛刺和不光滑、不整齐的边部。对焊接变形超差和不合格焊缝应进行处理。 ·对压力容器等类的焊缝必须进行探伤、拍片检查。 ·不锈钢管道全部采用氩弧焊打底焊接,各种管材接头处不允许有毛刺和焊渣,管子弯曲部位要圆滑过度,不允许有变形。 ·制造过程中各工序质量检验必须有记录。 ·设备的表面处理、防腐涂层:一般非加工面刷漆,加工面涂层保护。 买方有权派遣有关人员赴卖方设备制造现场对制造过程执行标准、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实行检查,如发现设备材料有缺陷或不符合规定标准和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有权提出整改,卖方将其整改。无论买方是否知道和是否提出要求,卖方将主动及时地向买方通报

2。铸造简介及大铸件质量控制

铸造简介及大铸件质量控制 1.什么样是铸造:将金属加热熔化后倒入(或压入)模子(砂型或金属型)中,冷却后得到所需形状的物件,此种工艺称为铸造,获得的工件称为铸件。 2.常用的铸造金属材料: 2.1铸铁 1)铸铁是含碳量2%以上的铁碳合金,工业应用的铸铁含碳量一般为2.5%~4%。 除铁以外,铸铁中常存元素有碳、硅、锰、磷、硫。其中碳是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因素,硅和锰是调节铸铁组织和性能的有利因素;而磷和硫通常被视为有害杂质,应尽量降低其含量。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 工程与结构用铸钢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 低合金高强度铸钢 抗磨铸钢 铸钢不锈、耐蚀铸钢 耐热铸钢 低温用铸钢 铸造工具钢 其它特种铸钢 2.3铸造非铁合金 2.3.1铸造铜合金 普通黄铜(铜锌合金)如H68,表示含铜量为68%的铜锌合金铸造黄铜特殊黄铜:在铜-锌系的基础上加入铝、锡、镍、锰、铁、硅等铸造铜合金元素 铸造青铜锡青铜(铜锡合金)如QSn10为含锡10%的锡青铜 特种青铜有铝青铜、硅青铜、铍青铜、铅青铜、磷青铜等2.3.2铸造铝合金分为铝-硅系、铝-铜系、铝-镁系和铝-锆系四大类。 3.金属熔炼设备简介: 3.1铸铁熔化设备:冲天炉、感应电炉 3.2铸钢熔炼设备:即炼钢设备包括粗炼和精炼

3.3非铁合金熔化炉:坩锅炉、感应电炉、电弧炉 4.常用铸造方法 砂型铸造:是最常用的铸造方法。砂型铸造中,又以粘士砂型的使用为 最广。用粘士砂型生产的铸件约占铸件产量的90%,特别是在 黑色金属的铸造中,应用更为广泛。 铸造方法金属型铸造:适用于批量生产和质量要求高的中、小型铸件 非铁合金铸件 压力铸造:生产效率高,光洁度高,力学性能高,适用于大特种铸造批量、中小型铸件 离心铸造:组织细密,没有浇冒口系统,便于制造双金属铸 件(如复合铸铁轧辊),生产效率较高;容易产生偏析 (比重偏析) 熔模铸造:尺寸精度高,光洁度可达R a6.3~2.5μm,可铸造形状 很复杂的铸件,浇注合金不受限制;过程复杂,周期长, 成本高,尺寸不能太大。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 1、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各类有形产品具有各自的使用要求,也具有不同的质量特性,总体来说,应具六个方面,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不可能六个方面并存。 A、性能:为满足使用目的的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 B、寿命:指产品将能使用的期限。 C、可信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D、适应性:是指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E、安全性:产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的特性。 F、经济性:指产品制造和使用成本。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所有活动。也可做以下解释: A、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工作总称;首要任务是 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使之贯彻执行。 B、质量管理工作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来进行。 C、为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体系。 D、质量管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它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二、压铸件的质量与检验方法 1、压铸件质量 压铸件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外观质量是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质量偏差等。 内在质量是指铸件的化学成份、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在铸件内部存在的孔洞、夹杂物和裂纹等。 使用质量是指铸件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工作的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2、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或企业标准,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成员之一,国际标准可以等效地视为国家标准。 铸件质量标准有精度标准、表面质量标准和功能质量标准。 3、铸件缺陷 铸件缺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铸件缺陷是指铸件质量特征没达到分等标准(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铸件生产厂质量管理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狭义的铸件缺陷是铸件中可检测出的包括在GB 5611-85铸造名词术语标准中的全部名目。 铸件经检验后可分为合格品、返修品、废品三类。 铸件废品率P是铸件废品总量(内、外废)占合格品量W及内废量W1和外废量W2之和的百分比。 铸件缺陷率是有缺陷铸件数量与生产总量之比的百分数。缺陷率通常大于废品率。铸件缺陷数用计件表示。 4、铸件缺陷的检查方法 铸件缺陷检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外观检查; 化学分析检查; 力学性能检测; 低倍检验(宏观检验); 金相检查; 无损检查。

钢结构质量管控要点

钢结构质量管控要点 xx公司技术部 二〇一九年十月

目录 一、基本规定 (2) 二、施工验算 (3) 三、材料 (3) 四、焊接 (4) 五、紧固件连接 (6) 六、构件组装及加工 (6) 七、钢结构预拼装 (7) 八、钢结构安装 (7) 九、防护涂装 (8) 十、施工测量、施工监测 (9) 十一、施工检测 (9)

钢结构质量管控要点 一、基本要求 1、钢结构工程实施前,应有经钢结构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相应配 套的专项施工方案(如吊装方案、脚手架搭设方案、支撑系统卸载方案)等技术文件,并经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审批。 2、工程部审核完钢结构施工方案报工程技术部、设计部等相关部门审核后,再报主管工程领 导审批后实施。 3、跨度≥36m、悬挑长度≥12m的钢结构及跨度≥60m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 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应由总包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项目公司工程部、监理单位、工程技术部参与。 4、钢结构图纸下发后7日内,工程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图纸会审。工程部于图纸会审后2天内 将会审记录提交设计部确认,设计部接到会审记录一周内下发经设计部确认的会审记录给与会部门,并抄报工程管理及监察部。 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时,钢结构施工单位、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机构的计 量器具及检查工具应在有效期内,工程部应对各方的计量器具及检查工具每月进行检查。 6、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结构,首次使用时, 工程部应组织钢结构施工单位、总承包单位按国家标准对其进行相应的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验收标准,设计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7、工程部每周应向工程技术部报备钢结构焊缝、紧固件检验批及分项分部检测验收结果(附 检测报告)。 8、工程部应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对钢结构焊缝、紧固件进行检测。 9、钢结构施工单位在钢构件组装完毕自检合格后,报总包单位、工程部验收,工程技术部抽 查不少于10%。 10、钢结构制造和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过程中的检查结果应有文字记录和有日期的影像资 料。 11、工程部应每月对钢结构生产单位进行例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零部件材料、构件生产质 量等。

压铸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

1.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 1.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 1.1环境 铸造生产中涉及的主要工作场地、空间和厂房凡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均属环境控制范围。不同工艺方法或不同铸件材料之间凡不能交叉生产的工作场地应分开或隔离。如压力铸造和熔模铸造、砂型铸造、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铝合金和镁合金、真空和非真空熔化浇铸之间的工作场地等。铸造厂房和工作场地的温度,一般不低于10℃。新设计的铸造厂房应符合TJ16的TJ36规定。工作间或厂房内的光照度应不低于75LX。工作间或厂房内的噪声应符合GBJ87规定。熔化和浇铸场地,地面不允许有积水。厂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有污染的操作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压铸生产中释放的有害物质见表9—1其有害物质的毒理特性及极聚允许浓度见表9—2。 1.2设备、仪表和工装 铸造过程中直接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设备、仪表和工装应进行质量控制。应控设备、仪表和工装的目录由技术部门会同使用部门提出,并规定检定项目和周期。其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的质量控制,工厂应规定通用量具、衡器具的使用管理控制,工厂应有计量管理规范。设备、仪表和工装应有检定合格证,合格证应注明检定日期、有效期和责任者。不合格者应停用或作待修等标记。生产现场不准使用未经检定合格或超过检定有效周期的器具、设备、仪表和工装。精密、关键和贵重的仪表、设备和模具,应建立使用登记和履历本。铸造机械设备每年应进行一次技术指标检查,技术指标应不低于工艺要求。熔炼浇注设备每年应进行一次技术指标检查,如设备的熔化功率和熔化速度。铸造用加热炉的类别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铸件热处理加热炉,按铸件材料相应的热处理技术标准规定控制。用于重要的测温与控温的仪表最好配有温度显示自动记录装置。安全自动报警装置。

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钢结构工程一般包括钢结构焊接工程、钢结构紧固件连接工程、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钢结构组装工程、钢构件预拼装工程、钢结构安装工程、压型金属板工程和钢结构涂装工程等,根据钢结构工程特点,结合在钢结构厂房监理经验和体会,监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钢结构工程进行质量控制: 一、依据:设计图纸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二、钢结构焊接工程 1、材料质量要求: 1.1材料质量 1.1.1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 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1.1.2钢结构焊接工程中所用的焊条、焊丝、焊剂、电渣焊熔嘴、焊钉、焊接瓷环和施焊用的 保护气体等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等质量证明文件。焊条应符合国标《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1.1.3焊接承重结构及重要非焊接承重钢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见 证抽样检验,有复试报告,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1.1.4钢结构焊接材料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复试报告的品种、型号、规格及质量、性能及质量 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1.2材料选用: 1.2.1承重结构的钢材应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Q420钢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碳素钢结构》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0的规定。

1.2.2钢结构焊接工程中所选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和电渣熔嘴等焊接材料应与母材相匹配, 并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1.2.3钢结构焊接工程应优先选用已列入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焊接材料。 1.2.4如设计选用未列入标准的母材和焊接材料,应说明材料的可焊性,并提供满足设计要 求的焊接工艺实验资料。 1.2.5施工单位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 评定,并根据符合要求的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后方可采用。 1.2.6施工单位对其采用的焊钉的钢材焊接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其结果应符合设计和国家 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1.2.7钢结构焊接工程中,一般采用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的原则选用焊条、焊丝、焊剂等 焊接材料。 1.2.8对处于外露环境且对耐腐蚀,有特殊要求的或在腐蚀性环境下的承重结构,应采用耐 候钢,质量要求应符合国标《焊接结构用耐候钢》GB/T4172的规定。 1.3焊条烘焙:焊条、焊剂、药芯焊丝电渣焊渣嘴和焊钉焊用的瓷环等在使用前必须按照产 品说明书及有关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如说明书无特殊规定时,对酸性焊条根据受潮情况,在温度75~150℃中烘焙1~2h,对碱性低氢型焊条应在温度350~400℃中烘焙1~2h,并方在保温箱内,随用随取。 1.4焊条药皮与焊剂的防潮:焊条受潮后易形成焊芯锈蚀及药皮酥松脱落,焊剂易受潮结块, 为此焊条、焊丝和焊剂必须有防潮的措施。 1.5焊丝的表面质量:焊丝的直泾、表面均匀性、油污、锈蚀等表面质量,会直接影响焊缝 质量,因此对表面质量要严格控制。 1.6焊剂防污染:焊剂被锈垢、氧化铁皮和油脂等污染,会影响焊缝,应采取措施防止焊剂 被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