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中的科学地理知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0
风水学中的地理科学风水与地理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不等同。
风水是从相地术、对山川形态的崇拜和迷信中发展起来的,风水中的形家学派与理气学派都对风水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但为风水的地理学基础作出重大贡献的则是形家学派。
风水的地理学基础主要体现在7 个方面:即地形、水文、气象气候、土攘、生物、探矿、地图。
风水的地理学基础使风水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是风水学说的精华。
风水学中蕴藏着大量的自然地理知识,现以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布局,谈谈风水学中的地理现象和由此所体现的一些规律。
广大乡村民居建筑,大都充分考虑了当地自然环境,达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房屋宅地选择就是传统所说的选风水,关键考虑房屋的位置和正门所朝方向。
古人云:山旺人丁水旺财。
其一,房屋一般背靠山丘,希望自己家庭成员有“靠山”,得贵人相助,飞黄腾达,背靠山丘有讲究,房屋尽可能坐落山谷的一侧,切忌建在上脊上,山脊古人称为“龙脉”。
房屋可靠“龙脉”,却不能坐在其上。
为什么房屋要建在山后一侧呢?因为山脊上往往风力较大,南方多砖瓦房,风力过大,瓦房受损。
山后中风力相对较小,且水源相对丰富,可找到合理位置挖成水井,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且山谷三面环山,相对安全。
其二,房屋前面往往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如池塘,河流等,此谓水旺财。
这又有何含义呢?门前有塘洗菜洗衣方便,池塘可种莲养鱼,养鸭鹅,增加收入。
房屋后面一定不能有山塘。
夏季暴雨,山塘可能会对房屋造成很大危害。
假如建在河边,一定要位于河流的凸岸,房屋一侧像个半岛伸入河中,门前的河流像一轮娥眉月,包围着房屋。
这与河水对两侧侵蚀的程度相关。
河流的凸岸沉积作用大于冲刷作用,地基稳定,适宜建房,且沉积岸一侧水域较浅,河岸平缓,便于取水。
建在山谷中的房屋,往往要求正门左侧山脊要高于右侧山脊。
古代方位左为青龙,右为白虎,青龙要超过白虎。
青龙代表男性,白虎代表女性,喻意在家庭中,男主人要占主导地位,反映了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
我国风水学中的科学地理成分
我国风水学中的科学地理成分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地貌、地光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地表地物、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其他自然地理特征。
其中,地形特征反映了地球表面的高程特征,气候特征反映了气候变化的演变特征,植被特征反映了地表种类的多样性,土壤特征反映了地表的肥力水平,地貌特征反映了自然形成的地貌特征,地光特征反映了环境中光照强度及光照角度,地质构造特征反映了地质成因构造的复杂性,地表地物特征反映地表的各种地物,人文地理特征反映了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以及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壳构造、海洋地理特征、空间环境、高空特征和环境变化等。
这些特征之间的关联及相互作用是我国风水学的基础,从而构成了四象八卦四季等风水学理论框架。
风水学中,在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等方面,重点研究地质构造变化、自然地形信息变化、气候变化特征、植被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等;而地光、地质特征可以使百祥通道得到最完整的传播;地表地物、人文地理特征及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使风水走向设计得到完善。
风水学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维护生态平衡,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地质及环境,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风水学旨在通过研究地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辨别出动、静、兴、衰四象八卦来确定吉凶财运、万代长久之道,将自然界的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达到让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获得良性的共生关系的目的。
风水术的运用,能够恰当的分配和利用地理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发展生态产业,有助于开发优质的旅游景点,维护生态平衡,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地质及环境,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风水文化中的地理知识作者:张毓峰王阳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12期一、自然地理知识(1)方向。
坐北向南的南向观是风水文化中极重要的观点。
我国位于北半球的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坐北向南,利于采光,既能在冬季避开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又可以在夏季迎纳和煦温润的偏南风,住所冬暖夏凉,居住舒适,又利于健康。
在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中,房屋就取端正的南向。
“北风扫堂,家破人亡”的谚语从反面肯定了南向观。
当代建筑多坐北向南,即使是高层住宅也尽量保证卧室在南面,健康宜居。
(2)地形。
我国多山地,连绵的山脉被风水师称为“龙脉”,是“生气”所在,有了“生气”便人财兴旺。
风水学认为“生气”常常是“乘风而散,界水而止”,藏聚于山水之间。
风水宝地的地形一般是北高南低,北面要有大山(即“镇山”、“靠山”),两面有两支山脉(即“耳山”),左右有曲折和缓的河流经过,前面有大河或湖泊等。
左右耳山与河湖之间有小丘、小山(即“照山”、“案山”)。
这样后高前低的马蹄形环境空间“山环水抱”、“负阴抱阳”,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模式,即“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泻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
事实上,这样的地方便于避开偏北风和接纳阳光,利于人类生存和健康,而且这样的地形区还多是山前洪(冲)积扇地带,地下水丰富,土层深厚肥沃,排水通畅,既利于农业生产,又使交通便利,是很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3)水文。
晋人郭璞在《葬经》中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足见风水文化对水环境的重视。
《尚书》曰“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即凸岸,也称“冠带水、眠弓水”)。
受地转偏向力和弯道水流惯性冲刷力的影响,河水淘蚀凹岸,岸线后退,而在凸岸形成泥沙淤积,岸线伸展。
安阳的殷商建筑遗址就位于洹水(今安阳河,又名洹河)南岸的“汭位”,也就是凸岸,而皇族墓葬区则在宫殿左前方洹水北岸的“汭位”,二者皆“攻位于汭”。
清朝熊起磻在《堪舆泄秘》中称:“水抱边(凸岸)可寻地,水反边(凹岸)不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