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法学中的国际法与国内法比较国际法与国内法比较一、引言在法学领域中,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国际法是指各国之间的法律规则和原则,而国内法则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体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异同,探讨其在法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法律体系的层级国际法和国内法在法律体系的层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际法是由国际组织、国家之间的条约、国际惯例等构成的,其权威性和适用性较为有限。
而国内法则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适用性。
国际法在国内法体系中的地位通常是辅助性的,国内法对国际法的适用和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法律规范的对象国际法和国内法在法律规范的对象上也存在差异。
国际法的主要对象是国家,强调各国之间的平等和互利,涉及领土、海洋、人权等多个方面。
而国内法的主要对象是国内的个人、组织和法人,涉及国家内部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
国际法和国内法在对象上的差异决定了其法律规范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不同。
四、法律制定的过程国际法和国内法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际法的制定通常需要各国之间的协商和达成共识,涉及到国际组织的参与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而国内法的制定则由国家立法机关负责,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来确定。
国际法的制定过程更加复杂和繁琐,需要考虑到各国的利益和权益,而国内法的制定则相对较为简单和直接。
五、法律执行和强制力国际法和国内法在法律执行和强制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际法的执行通常依赖于各国的自愿性和合作性,缺乏直接的强制力。
而国内法则通过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来执行和实施,具有更强的强制力。
国际法的执行和实施存在较大的挑战,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六、法律适用的范围国际法和国内法在法律适用的范围上也存在差异。
国际法适用于各国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涉及到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的方方面面。
而国内法适用于国家内部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涉及到国家内部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国际法和国内法在适用范围上的差异决定了其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和适用方法的不同。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划分标准
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它们针对的对象不同,主管
机构也不同。
国际法是国际社会间公认的一套法律准则,主要用于调
整国际社会间的关系,而国内法是针对国家内部个体关系的调节法律。
划分标准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适用范围和法律主体。
适用范围
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是国际社会间的关系,即在各国之间发生的关系,
例如国与国之间的条约、国家之间的战争等。
而国内法则适用于国家
内部的个体关系,如个人之间的合同、财产权益等。
法律主体
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而国内法的主体则是国家内的法人、自然人。
国家可以通过签订国际条约来参与国际法的制定,同时国家也可以通
过其它国际组织参与国际法的制定,例如联合国等。
与此相对,国内
法则由各国政府制定,而由司法机关负责执行。
此外,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性质与原则也不同。
国际法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平等、互惠与诚信等基本原则,而国内法注重管理、监管、保护
和调节个体关系,强调的是国家的主权和正当权益。
综上所述,国际法与国内法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法律主体和性质与
原则,这些区别导致了它们的法律体系存在着普遍和特殊之分。
了解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并促进国际社会稳定与繁荣。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它们在法律层面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国际法是指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体系,而国内法则是针对国家内部的法律规范。
本文将探讨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相互作用。
一、国际法对国内法的影响国际法对国内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公约的效力:国际公约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国家订立或批准国际公约后,就有义务将其纳入国内法律体系,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2. 国际立法的指导作用:国际法为国内立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国内法的制定应当符合国际法的规定和原则,确保国家的法律规范与国际法保持一致。
3. 国际司法的裁决:国际法院对于国际争端的裁决具有约束力,国家应当尊重国际法院的裁决结果,并根据其判决结果进行相应的国内法调整。
二、国内法对国际法的适应性国内法对国际法的适应性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国内法在执行国际法时发挥着重要作用:1. 国内法的履行义务: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国内法律,以履行国际法所规定的义务。
例如,制定环境保护法来配合国际环保公约的要求。
2. 国内法的解释与适用:国内法对国际法的解释与适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利益,对国际法进行解释和适用,以确保国内法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3. 国内立法的限制:国际法的一些规范和原则对国内立法提供了限制和约束。
国家在立法过程中需要考虑国际法的规定,以确保国内法与国际法相一致。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冲突解决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如何解决这些冲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1. 国际法的优先性原则:一些国家认为,国际法在与国内法冲突时应具有优先适用的原则。
即当国际法与国内法相冲突时,国际法应具有更高的法律地位,国家应当根据国际法来调整国内法律。
2. 国内法的主权优先原则:另一些国家则主张国内法的主权优先原则,即国内法在与国际法冲突时应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
国家应当根据自身国情和利益,合理解释和调整国际法。
法律的国内法和国际法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重要工具和准则。
法律体系可以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两者都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国内法和国际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关系。
一、国内法的概念和特点国内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制定并适用于本国人民的一整套法律规则。
它是国家权力的体现,是维护本国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础。
国内法的特点如下:1.立法机关:国内法的制定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负责,例如国家的议会、国民代表大会等。
这些机构通过制定法律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规范社会行为。
2.适用范围:国内法仅适用于本国领土和本国人民。
它具有地域性和对象性的特点,不会直接适用于其他国家或非本国公民。
3.法律层级:国内法根据重要性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多个层级和领域。
4.法律效力:国内法在该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效力,其规定被视为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必须被全体公民和机构遵守和执行。
二、国际法的概念和特点国际法是指各个国家之间共同遵守的法律原则和规则,旨在调整国家间的关系,维护国际和平与合作。
国际法的特点如下:1.国际法主体:国际法是由各个主权国家共同参与制定和承认的,国际组织、国际法院等也是国际法的主体。
2.适用范围:国际法适用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领土争端、国际贸易、人权保护、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3.国际条约:国际法的主要形式是国际条约,各国通过签署和批准国际条约,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
4.国际习惯法:除了国际条约外,国际法还包括国际习惯法。
国际社会普遍遵守并接受的行为和规则,也具有法律效力。
三、国内法与国际法的作用和关系国内法和国际法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国家法律和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国内法对国际法的适用:国内法是国际法在国内领域的实施和履行的工具。
国家通过立法将国际法的规定纳入国内法,并制定相应的法律以贯彻执行国际义务。
法学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如何协调与应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法作为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法律体系,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法学中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与应用问题。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概念与特点国际法是指国际社会共同遵守和约束的法律规范体系,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方面。
国际公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国际私法则主要涉及个人和公司之间的跨国法律关系。
国内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制定和适用的法律规范体系。
国内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司法机关负责解释和应用。
国际法与国内法在概念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但在实践中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国际法的特点是: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国际化和强制性等;而国内法则注重于各国的特定国情和法律制度。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机制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协调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国际法在国内法中转化与内化,以及国内法在国际法中体现与执行。
首先,国际法在国内法中通过转化和内化实现协调。
国家在批准国际法条约时,通常需要将其转化为国内法,以确保国际法在国内具有强制力。
这包括将国际法条约纳入国内法体系并尽可能明确立法,制定实施配套的法律和法规。
其次,国内法在国际法中通过体现和执行实现协调。
国际法的执行常常需要依赖于国内法的支持,例如国际刑事法庭的审判程序需要各国司法机关的合作和执行。
同时,国内法的制定和实施也应该考虑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和原则,以确保国际法的落实和遵守。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应用问题国际法与国内法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冲突问题、适用问题和解释问题。
冲突问题是指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存在的冲突情况。
当国际法与国内法相冲突时,通常要根据各国的法律体系和国际法的规定进行权衡和决定。
解决冲突问题需要考虑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和优先级。
适用问题是指国际法在国内具体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由于国际法的适用通常是间接的和有限的,国际法在国内法院的具体案件中如何适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法律知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种不同的法律体系,分别适用于国际关系和国家内部的法律关系。
但是,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中,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本文将就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含义1.国际法的含义国际法是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及国际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体系。
国际法广义上包括公法、私法和国际公共法与国际私法。
2.国内法的含义国内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国内法是规范国家内部关系的法律体系。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1.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并立关系国际法与国内法在国际社会中并立共存,相互补充。
国际法是国家间关系的法律规范,而国内法是各国国内的法律规范。
国际法与国内法在各自的领域内独立有效,相互不干涉。
2.国际法对国内法的影响国际法对国内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国际法通过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法规等方式,影响国家的国内法律制定和适用。
例如,国际公约的规定可以通过立法程序纳入国内法中,成为国内法律规范。
3.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制约关系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国际法对国家的主权行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国家的国内法也对国际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例如,国际法规定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义务和责任,国家在实施国内法时必须遵守国际法的规定。
4.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补充关系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也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
国际法是国家间关系的法律规范,而国内法是国家内部关系的法律规范。
在国际关系中,国内法可以作为国家的实施工具,来落实国际法的规定。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互动与平衡1.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需要协调一致。
国际法规定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义务和责任,而国家的国内法也需要遵守国际法的规定。
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协调一致,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国际法的基本特征:国际法是一个法律体系,但相对于国内法来说,它是一个特殊的法律体系。
与各国的国内法比较,国际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国际法的社会基础和适用空间是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而国内法的社会基础和适用空间则是由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组成的国内社会。
第二,国内法的基本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而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则是各个主权国家。
此外,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如民族解放组织这样的处于形成期的国家)与国际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也可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至于自然人和法人一般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他们只是国家承受国际义务的受益者。
第三,国内法由各国的立法机关依一定程序制定,但是,在适用国际法的国际社会,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来制定法律。
因此,它的效力来源于各国意志的协调,而不是像国内法那样,主要取决于各国自身的意志。
第四,国内法的实施主要由各国的司法机关和强制机关予以保证。
但是,在国际社会,既没有一个处于国家之上的司法机关来适用和解释法律,也没有这样一个行政机关来执行法律。
国际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凭借国家自身的力量和国际组织有限度的强制力。
如何理解国际法的法律属性:尽管国际法在其发展的某些阶段不具备国内法的一切特征,但这也不能成为否定国际法是法的理由。
因为法律并非完全是由主权者发出的并以制裁的威胁保证其遵守的命令。
国际法无疑满足了法律应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它有一个适用的社会空间,即各主权国家基于某些共同利益而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国际社会。
第二,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是国家)在彼此的交往中,已经形成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
第三,国际社会整体同意,认为国际行为规则应由外力加以强制执行。
可见,虽然国际社会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国际法是不同于国内法的法律体系,但国际法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仍然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
现代国际法在二战后的新发展:现代国际法在二战后的新发展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际法主体种类有所增加。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区别
1.制定机关不同
国内法是国内各地方选出的人民代表(议员)在一起开人民代表大会(议会)制定的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国际法是各国政府的代表在一起开会(国际会议)制定的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2.形式不同
国内法的形式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文件。
国际法的形式的各国签订的多边条约、双边条约和公认的国际习惯。
3.调整范围不同
国内法调整的范围是国家内部的行政管理关系、民事关系、商事关系,国家打击刑事犯罪中各方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国际法调整的范围是国与国之间在外交关系、海洋利用关系、航空关系、太空利用关系、以及战争中双方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4.约束力不同
国内法对国内的所有政府机关、公民、法人有约束力。
国际法对签约的国家有约束力。
不涉及责任人和法人。
5、强制力不同
国内法强制力表现在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
如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罚款、责令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国际法的强制力表现在国际间的强制措施。
如谴责、驱逐出国际组织、断交、禁运、封锁。
法学151
刘宗铭
1520040095。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①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国际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国际法是适用于国际社会的法律,所调整的对象是广义的国际关系,即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其他具有国际法律人格的国际实体之间,以及此等实体彼此之间的关系。
而国内法仅限于本国之间。
②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律,国内法是自上而下的:与国内法相比,国际法是一种相对原始野蛮的法律,而国内法由于国内社会,是在一定领土上,由国家管辖的自然人和法人为成员而构成的一种纵向的宝塔式社会。
国内社会的权利集中于中央,国家拥有统一的中央权利机关。
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显示,它是一种横向的平行式社会,在其成员(各国)之上不可能有一个超国家的世界政府存在。
③国际法关系的主要主体是国家,而国内法的主要主体是个人:国际法关系的主要主体是国家,国际法原则上只规定国家间的权利义务,反观国内法的主要涉及主体是个人,自然人,法人等。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联系:①在国际法形成独立体以前的自然法理论,是一种法律一元论。
它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都从属于自然法,是一个法律体系。
②一元论中的国际法优先说早已有之,但其较系统的理论,则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逐步形成的。
这种理论认为国际法是一个法律体系,在此体系中,国际法应处于金字塔的最高位,各国的国内法从属于国际法,均处于低位。
③国际法与国内法平行说,同一元论相对照,它是法律上的二元论,二元论依据实在法理论,主张国际法与国内法分别构成各自的法律秩序,有各自的效力范围。
④国家的对内及职能政策,同国家的对外职能及政策,虽分属两个不同领域,但却彼此密切相关。
⑤国家是国际法与国内法发生内在联系的最重要的纽带和动力。
虽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产生及形成各有截然不同的程序,但均以国家的存在及其意志活动为前提,均以此为法律效力的根据。
⑥适用国内法的国内社会和适用国际法的国际社会,虽各有特点,然而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纵向观察国内社会及其法律制度形成在前,国际社会及其法律制度发展在后,这种历史连信息使国际法承袭了一部分国内法的有益经验及一般性规则。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
从法律体系上看,1国际法是一个与国内法相对应的法律体系,二者共同构成了当代人类社会完整的法律秩序。
正如杰拉尔德·菲茨莫里斯爵士对一元论与二元论所采取的国际法与国内法有共同运作领域的前提所提出的挑战那样,2既然二者运作的领域不同,两种法律秩序作为体系就不会发生冲突,它们在各自领域内都享有最高地位;但是可能存在义务的冲突,国家在国内法层面上未依国际法所需的方式运作,其结果并不是国内法的无效,而是国家在国际层面上要承担责任。
3笔者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主要区别如下:
(一)创制主体上的不同
国际法的创制或由两个以上国际法创制主体进行,或由政府间国际组织(包括国际法院在内)进行;国内法的创制则仅由一国进行。
4
(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国际法的表现形式有条约、国际习惯、文明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国际法院参照辅助资料——司法判例和各国权威最高的公法学家学说——所确定的法律规则、国际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所依据的“公允及善良”原则以及政府间国
1指“广义上”的法律体系(包括国际法体系和国内法体系)而非“狭义上”的法律体系(仅指国内法体系),笔者注。
“狭义上”的“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
”参见舒国滢,周叶中. 法理学·宪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1.
2一元论者坚持认为,法律就是法律,对于一个特定的社会而言,国内法和国际法构成一个单独的法律体系。
既然国际法对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有约束力,则它对其所有的组成部分均有约束力,因此,在该单独的法律体系中,国际法是顶点,即,最高效力的法律。
实际上,有些一元论者认为国内法最终来源于国际法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那么,对一元论而言,每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一个由国际法和其国内法构成、以国际法为最高法律的单一法律体系。
国家的宪法体系必须承认国际法的至高无上。
国家的立法必须——宪法性的约束力——在立法过程中尊重国际法。
国家的行政部门,根据宪法,要求小心谨慎地确保国际法得到真实地执行,即使是在面对与国内法不一致的情形下。
国家的司法部门也必须有效地实施国际法,而不管它是否与国内法不一致,甚至与具有宪法特征的国内法不一致。
二元论者坚持说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个显著不同的法律体系,彼此间无法理上的关系。
国际法整体上是在国家间和国家层面上运作的,迄今为止,除非一国特别允诺,否则国际法不能插手一国法律体系。
国际法在国家间创设义务,但是,每个国家自主地决定怎样履行那些义务,并根据国内法来决定。
为了表示国际法上的承诺,并便于履行其国际义务,一国可能会决定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体系中,这样,其官员和法院就将准备有效地实施这些义务。
如果一国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体系,该国法律也将决定国际法在国内法等级体系中的地位。
但是,对二元论而言,这些都是国内事务,是由宪法权威决定的国家宪法问题,而非由国际法体系决定的国际法问题。
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体系只关心结果,即,国家是否遵守国际法。
参见[英]伊恩·布朗利. 国际公法原理[M]. 曾令良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92-93.
3参见[英]伊恩·布朗利. 国际公法原理[M]. 曾令良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9-40.
4就国际法与国内法在创制主体上的不同,德国学者沃尔夫刚·格拉夫·魏智通提出了与笔者所持观点相类似的观点:国内法是由国家单独制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法则是由国际主体制定的,即通常是在国家间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或者说是合作下产生的。
参见[德]沃尔夫刚·格拉夫·魏智通,主编. 国际法[M]. 吴越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11. 只不过笔者认为,相较于笔者所提“国际法创制主体”的概念,沃尔夫刚·格拉夫·魏智通所提“国际主体”的概念仍过于模糊;另外国内法是由国家“制定”这一说法亦忽略或遗漏了判例法等非制定法形式。
际组织在其某一或某些成员反对时仍对该某一或某些成员生效的造法性文件。
国内法的表现形式则主要有制定法(如宪法、民法、刑法)、判例法等。
(三)执行主体上的不同
国际法的执行主体包括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事实上已经独立的殖民地、罗马教廷、交战团体和反政府武装团体等。
国内法的执行主体则为一国国内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非“国际法的执行主体”。
(四)调整(或规定)的主体不同
国际法不仅调整私人之间、5私人与国际法创制主体之间的关系,6还调整国际法创制主体之间的关系;7而国内法则仅调整私人之间以及私人与政府等单位之间的关系,不调整国际法创制主体之间的关系。
有关学者的论述亦间接证明了国际法可对私人进行调整。
8
(五)救济上的不同
对因执行相关国际法而引起的争端,就同为国际法创制主体的国际法律关系主体而言,要么通过依据国际法享有管辖权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进行公力救济,9要么通过私力进行救济;10就非作为国际法创制主体的国际法律关系主体而言,只能通过依据国际法享有管辖权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进行公力救济。
并且就对国际法创制主体因执行相关国际法所起争端而通过依据国际法享有管辖权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进行公力救济的保障而言,最终仰赖国家本身的单独或集体的行动来实现,依条约设立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本身并没有像国家那样拥有可供自己支配的强制机器(如警察、监狱、军队)。
对违反国内法的行为,要么通过私力进行救济,要么通过依国内法设立的争端解决机构(如仲裁机构、法院)进行公力救济;就对违反国内法行为的公力救济的保障而言,其有超越个体之上的有组织的国家强制机器来实现。
5如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也调整私人之间的关系,具体为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关系。
笔者注。
6如1965年《华盛顿公约》对缔约国与其他缔约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关系的调整。
笔者注。
7如《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和《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维也纳公约》即调整国际法创制主体间的条约关系,笔者注。
8“从上述一些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实践的研究,我们得出这个结论:除了采取必须把条约转变为国内法的制度的那些国家,如英国和意大利以外(因为在采取这种制度的国家,凡已以立法转变为国内法的条约都可以由司法或行政机关适用,而未转变为国内法的条约都不能适用,所以无须作出条约是否自动执行的区别),凡把条约一般地接受为国内法的国家,实际上都有区别自动执行和非自动执行的条约的必要。
在采取这后一制度的国家,在其缔结的条约生效时,不论该条约是自动执行或非自动执行的,当然都受条约的拘束,因而应善意予以履行。
但是,凡被归入自动执行的条约,在生效时,即应由该国国内司法或行政机关直接适用,无须补充立法,以解决自然人和法人的权利义务问题,因而他们也可以在这些机关中援引这类条约。
而凡被归入非自动执行的条约,则必须补充立法,才能由司法或行政机关适用以解决私人的权利义务问题。
”李浩培. 条约法概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23-324.
9主要为仲裁和法院方式,笔者注。
10如不违反国际法的强制方法(如符合《联合国宪章》的自卫)、政治方法(如谈判),笔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