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二
- 格式:doc
- 大小:719.06 KB
- 文档页数:3
计算机控制第二次实验报告专业:自动化__姓名:__张文博_____实验报告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学生人数: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UUUU\\\\\\\\\\\\\\\\\\\\\\\\\\\\\\u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实验目的和要求(必选)二。
实验内容及原理(必选)三、主要仪器设备(必选)四、操作方法及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必选)七。
讨论和经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步进电机调速的工作原理;2.了解步进电机的调速方式和调速方法;3.掌握用vbscript或jscript脚本语言进行开关量的编程。
4.掌握ad采样的工作原理。
5.掌握DIO、双四拍和四项八拍电机的使用方法。
2.实验设备1.thbdc-2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一个thbxd数据采集卡(包括一根37芯通信电缆、一根16芯扁平电缆和一根USB电缆)3。
一台电脑(包括软件“thbdc-2”)3。
实验原理1.步进电机工作原理简介:步进电机是一种开环控制元件,可以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机械角位移或线性位移。
实际上,它是单相或多相同步电动机。
在非过载情况下,电机的速度和停止位置仅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
也就是说,向电机添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将转动一个步进角。
这种线性关系的存在,加上步进电机只具有周期性误差和无累积误差的特点。
它使步进电机在速度、位置等方面的控制变得非常简单。
电脉冲信号通过环形脉冲分配器,励磁绕组依次与直流电源相连。
长沙学院CHANGSHA UNIVERSITY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系部: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年级班级: 09级电气二班学生姓名:陈彬学号: 2009081430指导老师:成绩评定:郑永斌(指导教师填写)2012 年 6 月实验一A/D与D/A 转换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系统原理与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模拟量通道中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利用实验系统完成测试信号的产生2.测取模数转换的量化特性,并对其量化精度进行分析。
3.设计并完成两通道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实验。
三、实验步骤1.了解并熟悉实验设备,掌握以ADμC812为核心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模拟量通道设计方法,熟悉上位机的用户界面,学习其使用方法;2.利用实验设备产生0~5V的斜坡信号,输入到一路模拟量输入通道,在上位机软件的界面上测取该模拟量输入通道当A/D转换数为4位时的模数转换量化特性;3.利用实验箱设计并连接产生两路互为倒相的周期斜坡信号的电路,分别输入两路模拟量输入通道,在上位机界面的界面上测取它们的模数转换结果,然后将该转换结果的数字量,通过数模转换变为模拟量和输入信号作比较;4.编写程序实现各种典型测试信号的产生,熟悉并掌握程序设计方法;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设备中的模拟量输入通道(1)主要功能:允许-5V~+5V信号输入,而至ADμC812引脚ADC的信号则被限制在要求的0V~+5V(芯片参考电压为+5V)。
(2)模拟量输入通道基本电路:见图1.1由一个偏移电路环节(+5V)与放大器电路环节(放大倍数0.5)组成。
图1.1(3)模拟量输入通道输入端口:实验箱面板上,有模拟量输入通道输入端口I1~I6。
2.实验设备中的模拟量输出通道(1)主要功能:变ADμC812引脚DAC的单极性输出(0V~+5V)为双极性输出(-5V~+5V)。
(2)模拟量输出通道基本电路:见图1.2。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2009.3目录实验设备简介 (2)实验一A/D与D/A转换 (5)实验二数字滤波 (6)实验三数字PID算法的研究 (7)实验四直流电机转速控制 (9)实验设备简介一、系统功能特点1.以PC微机为操作台,高效率支持“计算机控制”的教学实验。
2.系统含有高阶模拟单元,可根据教学实验需要进行灵活组合,构成各种典型环节与系统。
3.系统含有界面友好、功能丰富的软件。
PC微机在实验中,除了用作实验测试所需的虚拟仪器外,还可用作测试信号发生器以及具有很强柔性的数字控制器。
4.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充分考虑了开放型、研究型实验的需要。
可自己设计实验内容,构建系统对象,编写控制算法,进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研究。
二、系统构成实验系统由上位PC微机(含实验系统上位机软件)、ACCT-I实验箱、USB2.0通讯线等组成。
ACCT-I实验箱内装有以C8051F060芯片(含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为核心构成的数据处理卡,通过USB口与PC微机连接。
ACCT-I实验箱是一个通用的实验箱。
它主要由电源部分U1单元,元器件部分U2单元,输入输出接口单元U3,反相器、非线性单元U4、U5、U6、U7,模拟电路单元U8~U16组成。
U1单元可提供+5V,-5V,+15V,-15V,0V,1.2V~15V可调电压的输出。
U2单元提供了实验所需的电容与电阻,电位器,另提供插接电路,供放置自己选定大小的元器件。
U3单元为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完成数据采集与数据输出,并通过并行口与上位PC机进行通讯。
U4为反相器;U5,U6,U7分别为典型的非线性环节电路。
U8~U16为由运算放大器与电阻,电容等器件组成的模拟电路单元,由场效应管组成的电路用于锁零。
在“计算机控制”实验中,这些单元常被用于模拟被控对象。
系统上位机界面采用LabVIEW 编程语言编写,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前需要对实验箱上的运算放大器电路进行调零。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设学⽣实验报告实验课名称: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项⽬名称: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专业:电⽓⼯程及其⾃动化学号:姓名:⽬录⼀、实验⽬的⼆、实验原理1、TLC2543的基本原理2、SPI总线3、数字滤波三、硬件电路设计及proteus仿真四、程序设计⼀、实验⽬的1、掌握串⾏总线的使⽤⽅法。
2、学会利⽤串⾏总线实现单⽚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与接收。
3、掌握数字滤波的使⽤,并有⼀个深刻的认识。
4、将总线接⼝技术、数字滤波、⼈机交互接⼝技术、模拟量输⼊输出通道技术综合设计,多微机系统有⼀个⼤概的认识。
⼆、实验原理该多路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89C52和TLC2543⽽设计的,含有数字滤波(此处采⽤平均值滤波的数字滤波⽅式)的功能,⽤⼀⽚TLC2543实现5路模拟量的巡回检测,并通过液晶显⽰器12864显⽰最终处理之后经标度变换的数据采集量。
1、TCL2543的基本原理⼀)引⾔TLC2543是TI公司的12位串⾏模数转换器,使⽤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技术完成A/D 转换过程。
由于是串⾏输⼊结构,能够节省51系列单⽚机I/O资源;且价格适中,分辨率较⾼,因此在仪器仪表中有较为⼴泛的应⽤。
⼆) TLC2543的特点(1)12位分辩率A/D转换器;(2)在⼯作温度范围内10µs转换时间;(3)11个模拟输⼊通道;(4)3路内置⾃测试⽅式;(5)采样率为66kbps;(6)(6)线性误差±1LSBmax;(7)(7)有转换结束输出EOC;(8)(8)具有单、双极性输出;(9)(9)可编程的MSB或LSB前导;(10)(10)可编程输出数据长度。
三)TLC2543的引脚排列及说明TLC2543有两种封装形式:DB、DW或N封装以及FN封装,这两种封装的引脚排列如图1,引脚说明见表1。
图1 TLC2543的封装表1 TLC2543引脚说明2、SPI总线MOTOROLA公司的SPI总线的基本信号线为3根传输线,即SI、SO、SCK。
微机控制实验报告范文科目:《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班级:电气科目:《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班级:电气F1203姓名:徐晖学号:202223910803实验一A/D与D/A转换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实验系统的结构与使用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模拟量通道中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设备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THB某D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16芯排线和USB电缆线各1根)PC机1台(含软件“THBCC-1”)三、实验内容输入一定值的电压,测取模数转换的特性,并分析之;在上位机输入一十进制代码,完成通道的数模转换实验。
四、实验原理数据采集卡本实验台采用了THB某D数据采集卡。
它是一种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卡,卡上装有14Bit分辨率的A/D转换器和12Bit分辨率的D/A转换器,其转换器的输入量程均为土10V、输出量程均为土5V。
该采集卡为用户提供4路模拟量输入通道和2路模拟量输出通道。
其主要特点有:1)支持USB1.1协议,真正实现即插即用2)400KHZ14位A/D转换器,通过率为350K,12位D/A转换器,建立时间10卩3)4通道模拟量输入和2通道模拟量输出4)8k深度的FIFO保证数据的完整性5)8路开关量输入,8路开关量输出AD/DA转换原理数据采集卡采用“THB某D”USB卡,该卡在进行A/D转换实验时,输入电压与二进制的对应关系为:-1010V对应为016383(A/D转换为14位)。
其中0V为8192。
其主要数据格式如下表所示(采用双极性模拟输入):输入AD原始码(二进制)AD原始码(十六进制)求补后的码(十进制)正满度011111111111111FFF16383正满度—1LSB 011111111111101FFE16382中间值(零点)0000000000000000008192负满度+1LSB 10000000000001 20011负满度100000000000002000而DA转换时的数据转换关系为:-55V对应为04095(D/A转换为12位),其数据格式(双极性电压输出时)为:输入D/A数据编码正满度111111111111正满度—1LSB111111111110中间值(零点)100000000000负满度+1LSB000000000001负满度000000000000五、实验步骤启动实验台的“电源总开关”,打开土5、±15V电源。
湖北理工学院《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教案教学院(部)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 研 室 电气自动化授 课 教 师 皮大能职 称 职 务 副 教 授教 材 名 称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目录实验一A/D转换D/A转换 (2)实验二采样与保持 (6)实验三数字滤波器 (14)实验四积分分离PID控制实验 (19)实验五最小拍控制系统 (26)附录:使用说明 (30)实验一 A/D转换D/A转换实验目的:掌握A/D、D/A转换的工作原理,ADC0809、DAC0832、8255、8253的应用。
重点:A/D、D/A转换中输入、输出各参数间关系。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多媒体计算机,TKKL-4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预备知识: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概念,接口芯片的(端口)地址分配。
熟悉虚拟示波器的调节及应用,实验箱上电压表的使用,各单元电路模块的引线位置及各引线用途,电位器的调节方式。
实验线路原理图:图1-1 A/D、D/A转换电路实验原理:CPU的DPCLK信号与ADC0809单元电路的CLOCK相连作为ADC0809的时钟信号。
ADC0809芯片输入选通地址码A、B、C为“1”状态,选通输入通道IN7。
通过电位器W41给A/D变换器输入-5V~+5V的模拟电压。
8253的2#口用于5ms定时输出OUT2信号启动A/D变换器。
由8255口A为输入方式。
A/D转换的数据通过A口采入计算机,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并由数据总线送到D/A变换器0832的输入端。
选用CPU 的地址输入信号IOY0为片选信号(CS),XIOW信号为写入信号(WR),D/A变换器的口地址为00H。
调节W41即可改变输入电压,可从显示器上看A/D变换器对应输出的数码,同时这个数码也是D/A 变换器的输入数码。
A/D、D/A转换程序流程:(见图1—2)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1—1接线。
用“短路块”分别将U1单元中的ST与+5V短接;U4单元中的X与+5V,Z与-5V短接。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电气0901班学号200907260230姓名叶孝璐2011年11月20日实验一系统认识及程序调试练习实验目的1.掌握TD-ACC+实验教学系统联机软件中的各菜单功能,熟练掌握其中的程序编辑、编译、链接、加载及调试方法。
2.了解TD-ACC+实验教学系统的系统资源及硬件操作环境。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实验内容1.阅读“第一部分i386EX系统板介绍”,了解TD-ACC+实验教学系统的构成;2.读懂实验程序,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辑、编译、链接、加载及调试练习。
实验原理调试下列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一行26个英文字母,换行后重复进行。
第一种实现方法:显示两行字母之间的延时时间采用软件延时方式。
实验程序1(采用软件延时方式)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MOV CX,001AH;显示字符个数(26)→CXMOV AH,01MOV AL,13INT10H;显示换行CALL DELAY;调用延时子程序MOV AL,41H;送字符‘A’的ASCⅡ码AGAIN:MOV AH,01;显示一个字符INT10HINC AL;下一显示字符的ASCⅡ码LOOP AGAIN;连续显示26个字母JMP START;重复进行DELAY:PUSH CX;延时子程序MOV CX,0FFFFHDEL1:PUSH AXPOP AXLOOP DEL1POP CX Array RETCODE ENDSEND START第二种实现方法:显示两行字母之间的间隔时间用内部定时器8254进行控制,时间到由定时器的OUT端发出脉冲信号到中断控制器8259的中断信号输入端,向CPU请求中断,在中断程序中完成显示一行字母的功能。
硬件接线如图1-1,用排线将i386内部1#定时图1-1器输出OUT1连接到8259的一个中断请求端IRQ7。
8254与8253类似,它们的编程方式是兼容的,其控制字格式如下:D7D6D5D4D3D2D1D0SC1SC0RW1RW0M2M1M0BCD SC1SC0——所选计数器01计数器110计数器2位11无意义RW1RW0——读/写格式00锁定当前计数值(供CPU读取)01只读/写低8位10只读/写高8位11先读/写低8位,后读/写高8M2M1M0——工作方式选择000方式0001方式1X10方式2X11方式3100方式4101方式5BCD——计数格式0计数器按二进制格式计数1计数器按BCD码格式计数实验程序2(采用定时中断方式)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MOV AX,OFFSET IRQ7;填写8259的7号中断矢量入口地址的偏移量MOV SI,003CH;填写8259中断7的中段矢量MOV[SI],AX;填偏移量矢量MOV AX,CS;填写8259中断矢量入口地址的段地址MOV SI,003EH;填写7号中断段地址矢量MOV[SI],AXCLI;关系统总中断CALL SYSINTI;调用系统初始化子程序MOV DX,0F043HMOV AL,076H;初始化1#定时器OUT DX,ALMOV DX,0F041HMOV AL,10H;定时10ms时间常数低8位OUT DX,AL;写1#定时器定时常数的低字节MOV X,0F041HMOV AL,27H;定时10ms时间常数高8位OUT DX,AL;写1#定时器定时常数的高字节MOV BX,64HMOV AH,01MOV AL,13INT10H;显示换行AGAIN:STI;打开系统总中断HLT;停机等待直到有中断产生JMP AGAIN;继续IRQ7:DEC BXJNZ FINISHMOV BX,64HMOV CX,001AHMOV AL,41HAGAIN1:MOV AH,01INT10HINC ALLOOP AGAIN1MOV AH,01MOV AL,13INT10HFINISH:MOV AL,20H;中断结束OUT20H,ALIRET;中断返回SYSINTI:MOV AX,8000H;系统初始化子程序(已保存在机器中)OUT23H,AL;扩展IO使能XCHG AL,AHOUT22H,ALOUT22H,AXMOV DX,0F822H;初始化管脚配置P2CFG,配置CS0#MOV AL,70HOUT DX,ALMOV DX,0F824H;初始化管脚配置P3CFG,配置主片IRQ7MOV AL,0B2HOUT DX,ALMOV DX,0F832H;初始化管脚配置INTCFGMOV AL,0AHOUT DX,ALMOV DX,0F834H;初始化管脚配置TMRCFGMOV AL,15H;将GA TE1接VCCOUT DX,ALMOV AL,11H;初始化主片8259OUT20H,ALMOV AL,08HOUT21H,ALMOV AL,04HOUT21H,ALMOV AL,01HOUT21H,ALMOV AL,6FH;写主片8259的中断屏蔽字,允许主片的IRQ7(用OUT21H,AL户程序使用)和IRQ4(系统通讯用)MOV AL,11H;初始化从片8259OUT0A0H,ALMOV AL,30HOUT0A1H,ALMOV AL,02HOUT0A1H,ALMOV AL,01HOUT0A1H,ALMOV AL,0FFHOUT0A1H,ALRETCODE ENDSEND START实验步骤1.打开微机及实验系统电源。
姓名:学号:班级:自动131成绩:实验名称:数字PID控制器设计
一、实验内容
被控对象:G( S )=
3
( S +1)( S + 2)( S+ 3 )
1.PID 控制仿真模型
1)PID 控制的SIMULINK仿真模型如下:
2)S函数pidcon.m:
3)将S函数pidcon.m添加到S-Funtion模块中,校正前响应曲线如下:
4)试凑法整定PID参数:
阶跃响应曲线如下:
二、实验结论
1. 试凑法确定PID参数的方法:增大比例系数Kp一般将加快系统的响应,在有静差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小静差,但过大的比例系数会使系统有较大的超调,并产生振荡,使稳定性变坏;增大积分时间Ti有利于减小超调,减小振荡,试系统更加稳定,但系统静差的消除会随之减慢;增大微分时间Td亦有利于加快系统响应,是超调减小,稳定性增加,但系统对扰动的抑制能力减弱,对扰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2. 整定步骤:先增加Kp,得到反应快超调小的曲线,若此时静差不能满足要求,则增加积分时间Ti,先将其增加到一个比较大的值,再与Kp配合调节;若反复调节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加入微分环节,增大Td,相应改变Kp和Ti,逐步试凑,以获得满意的调节效果和控制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