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北方地区水稻主栽品种(精)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10
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主导品种水稻北方稻区(一)龙粳25: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
(二)龙粳31: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
(三)绥粳10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小麦东北地区(一)龙麦33: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
玉米北方地区(一)吉单27:适宜在吉林省东、西部早熟区及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二)兴垦3号: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和黑龙江、内蒙古审(认)定种植确定的区域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三)绿单2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及第三积温带上限。
(四)利民33: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
(五)德美亚1号: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区下限和四积温区上限。
大豆东北地区(一)黑河45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春播种植。
(二)华疆4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
(三)疆莫豆1号:适宜在黑龙江垦区第四、五积温带。
(四)黑河43: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五)克山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
(六)垦丰16: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春播种植。
(七)合丰55: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八)绥农26: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九)黑农4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号:东北一作区种植果蔬(一)中农18号(黄瓜):适宜全国各地春秋大棚和露地栽培(二)京秋4号(大白菜)适宜黑龙江等地秋播种植(三)浙粉702(番茄):适宜在全国各地均可推广种植渔业(一)蟹A、中华绒螯蟹“光合1号”:适宜在我国东北# 华北# 西北及内蒙古地区淡水水体中养殖。
(二)罗非鱼A、奥尼罗非鱼:适宜池塘、海水、湖泊围栏、稻田、网箱以及工厂化流水养殖。
适宜水温为10℃以上,4℃以下会冻死。
B、“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适宜池塘、海水、湖泊围栏、稻田、网箱以及工厂化流水养殖。
高产水稻前十名的品种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
我国水稻的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
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居民的主食,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高产水稻前十名的品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1、徽两优丝苗徽两优丝苗这个品种适合闲田,也适合麦茬田,整个生育期约135天左右,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产量很好,在高产田块可达900公斤以上。
2、深两优534深两优534品种的产量也很高,水稻株型低矮,水稻粒较长,米质很好,在杂交水稻中属于比较优良的品种。
3、荃优822荃优822比较耐粗放型管理,并且产量较高,能在高产田块达到900公斤以上的产量。
荃优822的耐高温能力也很强,抗逆性好,结实率好,抗病能力强。
4、连粳11号连粳11号为中熟品种,分蘖力强,适应性强,也能扛条纹病和黑条矮缩病,每亩平均产量可达700公斤左右。
5、龙粳39龙粳39成熟期需要128天,此品种的抗病力强,抗逆性强,株高89厘米,抽穗整齐,产量高,米质量好,平均每亩产量为666千克,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栽培。
6、晶两优1377晶两优1377植株紧凑,抗逆性很好,高产、优质。
7、湘早籼45号湘早籼45号是早籼稻品种,生长期106天左右,株高80-85厘米,叶片粗而直,植株类型适中,茎粗而有弹性,色泽好,不掉落。
亩产量平均为500多公斤,适用于湖南省稻瘟病光照区的双季早稻种植。
8、中嘉早17中嘉早17品种的产量高,株型适中,茎秆粗壮,熟期转色好。
9、南粳9108该品种属于优质食味型粳稻新品种,迟熟、高产、稳产、优质。
每亩平均产量为652.1千克。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10、Y两优957全生育期140天,抗倒性极强,产量超高。
由于生育期较长,该品种只适合闲田种植。
第五期超级稻冠军品种,Y两优957还在2019年被评为农业部超级稻。
以上就是高产水稻前十名品种的介绍,我国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广,但是由于各地区的气候等有所区别,适合的水稻品种也会有所不同。
10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球范围都非常广泛。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有新的水稻品种被培育出来。
在这里,我们将对10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评估它们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方面的表现。
1.超级杂交水稻优异1号超级杂交水稻优异1号是中国农科院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全面,适应性广泛,适合大部分地区种植。
2.秦稻9秦稻9是河南省稻作研究所培育的优良中秆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水稻稳定供应等特点,适合中国北方地区种植。
3.台优丰11号台优丰11号是台湾农产品改良试验所培育的早熟中稻品种。
它具有高粘性、高产量、耐寒耐病等特点,适合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种植。
4.川优29号川优29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晚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耐热的特点,适合四川等地区种植。
5.宁优62号宁优62号是宁夏农科院培育的优质杂交稻品种,适合沙漠地区种植。
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抗性强的特点。
6.豫优17号豫优17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熟早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适合中国中部地区种植。
7.京中优105号京中优105号是北京农科院培育的中晚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合中国北方地区种植。
8.苏优28号苏优28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优质早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9.粤优39号粤优39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矮丰产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南方地区种植。
10.浙稻8浙稻8是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早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耐病、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浙江等地区种植。
通过对以上10个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可以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和适应性。
其中,超级杂交水稻优异1号和秦稻9在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方面表现突出,适合大部分地区种植。
台优丰11号和川优29号适应性强,适合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种植。
水稻新品种两优159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王燕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1年第08期摘要:该文介绍了水稻新品种两优1598在肥东县示范种植表现及产量情况,并简述了两优1598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择、催芽与育苗、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等,以期为两优1598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两优159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8-0094-02两优1598是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15S和恢复系R198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稻20201003。
两优1598在肥东示范种植,2019年、2020年连续2年产量高、抗逆性强与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受到当地农户及相关企业的青睐与关注。
1 产量表现2018年两优1598在肥东县王铁乡示范种植3.23hm2,平均单产10.23t/hm2,较对照品种II优838增产7.09%;2019年两优1598在肥东县陈集乡连片种植5.66hm2,平均单产10.17t/hm2,较对照品种II优838增产9.8%,八斗、响导等乡镇种植单产均值保持在9.92~10.53t/hm2。
2020年,两优1598在肥东县域内成功推广到7个乡镇,表现出生育期适中、稳产、适宜性广等优点。
2 特征特性2.1 农艺性状优良两优1598生育期约为137.7d,株高119.6cm,平均有效穗257.5万~265.5万/hm2,穗总粒数199.6~209.5粒,结实率85.5%~90.8%,千粒重23.7g,外形紧凑,茎秆粗壮且富有弹性,穗层整齐,着粒紧密,分蘖力较强,成熟时叶青籽黄。
2.2 抗病性好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鉴定,两优1598中感稻瘟病;感稻曲病(病穗率14.0%,病级7)和白叶枯病(病级7)。
东北种植的是什么水稻东北是中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里种植的水稻主要有三大类:早稻、中稻和晚稻。
不同的稻谷在适应气候和生长周期上有所区别,因此东北的水稻种植具有一定的特点。
东北的水稻种植主要以早稻为主,早稻是在春季播种,在夏季收割的稻谷。
早稻往往是在4月至5月之间通过直播或苗移栽种植的。
早稻所耗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90到120天左右就可以收获,适应了东北春季较短的生长周期和低温气候条件。
早稻具有耐寒性强,抗矮化、抗秆倒、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在东北地区广泛种植。
中稻是在早稻收割后,经过田间管理后,不需耕地的情况下在同一块田地上连作的稻谷。
东北地区存在一段较长的温暖期,适合种植中稻。
中稻生长周期较早稻稍长,在130到140天左右,中稻的产量一般比早稻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晚稻是在中稻收割后,利用台风、热力及土壤温热贮存能力等自然条件,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种的稻谷,因其生长时间长,一般在150到160天左右,所以需要相对较长的生长期。
晚稻在东北的种植面积较小,但由于其在产量和粳糯米的品质上表现出色,也受到一定的重视。
东北的水稻种植还有一些特点。
首先,东北地区的温度和日照时间较短,而且冬季气温低,因此水稻生长季节相对较短,只有一个季度。
这就要求东北的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其次,东北的水稻种植区域大多位于平原和丘陵地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与灌溉。
同时,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干扰较小,土壤养分含量高,不需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种植的实际上是绿色无公害的米。
总之,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里种植的水稻主要包括早稻、中稻和晚稻。
东北水稻品种具有早熟、耐寒、抗性强等特点,能够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之一。
水稻品种大全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下,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于稻米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稻品种,希望能为种植水稻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1. 水稻品种一,早稻。
早稻是指生长期较短的水稻品种,一般播种后70-90天即可成熟。
早稻适合在气温较低的地区种植,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和一些高海拔地区。
早稻的特点是抗寒性强,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但产量一般较晚稻低。
2. 水稻品种二,晚稻。
晚稻是生长期较长的水稻品种,一般需要100天以上的生长期才能成熟。
晚稻适合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种植,如我国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
晚稻的特点是产量高,但对温度要求较高,不耐寒,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3. 水稻品种三,籼稻。
籼稻是一种颖尖短小的水稻品种,籼稻的产量一般较高,米质较好,适合在水稻主产区种植。
籼稻的特点是抗倒伏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水田环境,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品种之一。
4. 水稻品种四,粳稻。
粳稻是一种颖尖长大的水稻品种,粳稻的产量一般较高,米质较好,适合在气候较凉爽的地区种植。
粳稻的特点是抗倒伏性差,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但对温度要求较低,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水稻种植品种之一。
5. 水稻品种五,杂交稻。
杂交稻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
杂交稻的特点是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是我国推广的主要水稻种植品种之一。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水稻品种在适应气候条件、生长期、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种植水稻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以获得最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种植水稻的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V1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吉林省的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在众多品种和技术中,以下是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一、主导品种1. 大豆:吉林省是大豆的重要产区,年产量居全国前列。
主栽大豆品种有“吉林35号”、“吉黑25号”、“吉林35-6号”等优质品种。
2. 玉米: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主栽品种包括“吉玉51号”、“玉米13”、“吉玉89号”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品种。
3. 水稻:我省是北方旱稻主产区,主栽水稻品种有“吉稻31号”、“吉稻35号”、“吉水1号”等品种,同时在旱稻育种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4. 小麦:吉林省是北方高粱麦地区,主栽小麦品种包括“长春287号”、“吉麦22”、“吉麦30”等高产、抗倒性强的品种。
二、主推技术1. 转基因技术:吉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转基因技术应用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应用在玉米、大豆以及一些草地和果树的育种方面。
2. 精准施肥技术:吉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针对不同农作物及土壤类型,制定了一套精确施肥技术,可实现目标产量、节水节肥,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吉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尤其在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的应用上有较大优势,有效节约了用水量。
4. 固氮依赖型作物栽培技术:吉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固氮依赖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上进行了多年积累和实践,现已形成了一套固氮作物栽培全套技术,既节约了肥料的使用,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总结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既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农业更富有盈利性和可持续性,并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华粳15品种简介华粳是我国传统的优质稻米品种之一,具有口感细腻、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了多个华粳系列品种,本文将介绍华粳15个品种的特点和应用。
一、华粳一号华粳一号是我国农业部门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选育的一种优质稻米品种,其米粒质地细腻,口感清香,适合制作寿司和米饭等食品。
此外,华粳一号还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品种之一。
二、华粳二号华粳二号是我国在华南地区培育的一种优质稻米品种,其米粒质地柔软,口感香甜,适合制作粽子和糯米饭等食品。
此外,华粳二号还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品种之一。
三、华粳三号华粳三号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选育的一种优质稻米品种,其米粒质地细腻,口感清香,适合制作寿司和米饭等食品。
此外,华粳三号还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品种之一。
四、华粳四号华粳四号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选育的一种优质稻米品种,其米粒质地柔软,口感香甜,适合制作粽子和糯米饭等食品。
此外,华粳四号还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品种之一。
华粳五号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选育的一种优质稻米品种,其米粒质地细腻,口感清香,适合制作寿司和米饭等食品。
此外,华粳五号还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品种之一。
六、华粳六号华粳六号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选育的一种优质稻米品种,其米粒质地柔软,口感香甜,适合制作粽子和糯米饭等食品。
此外,华粳六号还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品种之一。
七、华粳七号华粳七号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选育的一种优质稻米品种,其米粒质地细腻,口感清香,适合制作寿司和米饭等食品。
此外,华粳七号还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品种之一。
八、华粳八号华粳八号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选育的一种优质稻米品种,其米粒质地柔软,口感香甜,适合制作粽子和糯米饭等食品。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北方水稻主栽品种介绍一、天井5号(吉特605)(一)生物学特性吉林省属中熟品种,相对生育期为135天。
株高约100cm,主茎叶片14片,叶片及整个生育期均为淡绿色,株型紧凑,主穗长26cm,实粒数在260粒以上。
谷粒椭圆形,颖壳为淡黄色。
无芒。
千粒重约为27克,米质优良。
分蘖力强,光温反应迟钝。
抗逆性强,尤其耐旱、耐冷、抗倒伏。
活秆成熟,熟色金黄。
连续三年在大安市表现优秀,特别在2009年表现稳产高产。
(二)栽培要点及注意事项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密度为9×4.5~6寸,全生育期公顷施纯氮130~150公斤,纯磷100公斤,纯钾100公斤;分底肥、蘖肥、穗肥3次施入。
灌水采取前期浅水,促蘖,中期深水护胎,后期浅水湿润壮籽的灌溉技术。
全生育期注意及时防治各种病虫草害。
(三)适应区域活动积温达2700℃以上的所有稻区二、长白9号(一)品种来源吉林省农业科学院,1998年以T21(特优21)为母本,T11(黑龙江引进特优11)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
原代号吉T2。
(二)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种。
生育期132天左右,需≥10℃积温2600℃左右。
平均株高101.7厘米,株形较收敛,叶色较绿且较宽,有效分蘖19个。
散穗,平均穗粒数107.7粒,结实率84.6%。
谷粒细长形,稀少芒,颖壳黄色,稻米清白透明,千粒重24.9克。
依据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2.1%、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6.6%、粒长5.5mm、长宽比2.2、垩白米率16%、垩白度2.4、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64mm、直链淀粉含量16.8%、蛋白质含量8.2%。
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
(三)产量表现2004年预备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845公斤,比对照长白9号增产4.3%。
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629公斤,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0.3%;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七、水稻松粳9号品种(一)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经院水稻二所选育而成,原代号松98-122,2005年审定推广。
(二)生育天数134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650℃左右。
(三)产量表现一般公顷产量9000公斤左右。
(四)特征特性株高95-100厘米,穗长20厘米,平均每穗粒数110粒左右,主穗粒数高达180粒以上,千粒重25克左右。
种粒细长,淡黄色,颜色好。
米粒角质多,有光泽,无腹白,饭味好。
株型紧凑,剑叶上举,叶色浓绿,活秆成熟,分蘖力强而整齐,抗稻瘟病,抗倒伏。
(五)栽培要点用施保克浸种,预防恶苗病。
用水稻营养剂育苗,加拌立枯克星或克枯星粉,预防立枯病。
平方米播催芽种子5两左右。
插秧规格:9×6寸或12×5寸,每穴2-3株。
垧施45%多元素复合肥或30%二元肥350公斤左右,加硫酸钾50公斤左右全部作底肥。
返青肥追硫酸铵100公斤/公顷,插后15-20天追硫酸铵100公斤/公顷,7月15日前追硫酸钾75公斤/公顷,7月初用通辑令预防二化螟,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瘟毒克或稻瘟灵预防稻瘟病。
孕穗期所温低于17℃时要深水护胎,增加结实率,避免黑穗粒现象发生。
(六)适应区域适于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七、高产新品种松粳12(一)生育天数132-135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600℃左右。
(二)产量表现一般中等肥力条件下,公顷产量9000-10000公斤。
株高95-100厘米,穗长20厘米左右,平均每穗170粒左右,米粒细长,无芒,部分有稀短芒,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强,主蘖整齐,活秆成熟。
米质优良,无垩白,秆强、秆粗、秆硬,植株挺拔,抗倒伏抗病性强。
(三)栽培要点适宜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用施保克浸种,平方米播催芽种子5两左右,插秧规格:10×5寸或9×6寸,2-3棵。
用水稻营养剂育苗,并加拌立枯克星或克枯星粉,预防立枯病,用封闭1号灭草。
插秧规格:9×6或12×5寸,2-3棵。
底肥:45%复合肥,350公斤/公顷,返青肥追硫酸铵100公斤/公顷,7月15日追硫酸钾75公斤/公顷。
7月15日,注意用药预防稻瘟病和二化螟,适量增加磷钾肥,增强抗倒伏能力。
(四)适应区域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八、龙粳21(一)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交910361为母本,以龙花95361/龙花91340的F1为父本,接种其三交F1花药离体培养,后经多年系统选择育成。
(二)特征特性粳稻。
主茎12片叶,株高88厘米左右,穗长16厘米左右,每穗粒数96粒左右,长宽比1.8,千粒重26.2克左右,无芒,颖尖紫褐色。
株型收敛,分蘖力较强,幼苗生长势强,后熟快,秆强抗倒。
人工接种鉴定:叶瘟1级,穗颈瘟0~3级。
耐冷性鉴定:低温处理空壳率7.69%~12.04%。
在适宜种植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3天左右,与对照品种东农416同熟期,需≥10℃活动积温2516℃左右。
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1.2%~83.7%,整精米率63.5%~71.8%,垩白粒率7.0%,垩白度0.3%,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0%~18.2%,胶稠度73.5~80.0毫米,食味品质76~90分。
(三)产量表现2006-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8.7千克,较对照品种东农416增产8.3%。
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5千克,较对照品种东农416增产10.1%。
2007年在江川农场110亩连片种植,实收780.7米2,亩产达到786.1千克。
栽培要点:4月15~25日播种,5月15~25日插秧。
插植规格30厘米×10厘米,每穴4~5株。
中等肥力地块,基肥施尿素8.3千克/亩,磷酸二铵6.7千克/亩,硫酸钾6.7千克/亩;分蘖肥尿素5千克/亩;穗肥施尿素3.3千克/亩,硫酸钾3.3千克/亩。
插秧后,结合田间除草,追施速效氮,促进分蘖。
田间水层管理为前期浅水,分蘖末期晒田,后期湿润灌溉,8月末停水。
成熟后及时收获。
(四)注意事项该品种喜肥水,栽培时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以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
(五)适宜范围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九、津原D(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
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5.9天,与对照津原45相当。
株高117.6厘米,穗长19.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8万,每穗总粒数105.7粒,结实率94.2%,千粒重29.2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主要米质性状:整精米率72.7%,垩白米率6.5%,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17.2%,胶稠度83.5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二)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8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0.9%(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76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1.1%(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4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1%,增产点比例75%。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8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3.3%。
(三)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京、津、唐一季春稻区一般4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做好晒种与消毒,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
2.移栽:秧龄45天进行移栽,行株距30厘米×15~20厘米,每穴2~3粒谷苗。
3.肥水管理:中等地力需亩施纯氮16.5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配合施用钾、锌肥。
氮肥以前促为主,力争早分蘖,早发快长。
插秧后至分蘖期一般上水6-10厘米,分蘖末期依据苗情晒田5-7天,孕穗期至齐穗期不能缺水,后期间歇灌溉,收割前7天左右停水。
4.病虫防治:抽穗期防治稻瘟病两次,其它病虫草害防治同一般大田生产。
十、超级稻吉粳88号(一)育种经过及方法当年得到F0种子50粒;1999年冬海南加代并进行抗稻瘟病鉴定,淘汰伪杂株和发病单株后得到F1代种子100克,2000年F2代种植2500株于后代选拔圃进行选拔,2000年秋共选拔21个单株,2000冬送海南进行加代和抗稻瘟病性及耐冷性鉴定,共选拔35个株系。
2001年F4代进入选种圃每株系种植120株,进行整齐性、稳定性、抗冷性及产量鉴定,编号为01-124,其产量比对照品种秋光增产17%;平均公顷产量为9987公斤;2001年冬F5代送海南加代扩繁、并进行性状稳定性、抗稻瘟病性鉴定。
2002年F6代进入产量比较圃和省预备试验。
同时参加不同生态适应性、生产稳定性鉴定试验。
抗稻瘟病性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为叶瘟为抗、穗瘟中抗。
2003~2004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全省抗稻瘟病鉴定。
同年,参加国家北方粳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全国抗稻瘟病鉴定。
十一、辽星20(一)特征特性苗期叶色浓绿,秧苗健壮。
根系发达,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力较强,分蘖盛期前,顶叶拉的较长、略披,分蘖盛期后,叶片挺直,与茎秆夹角适宜,株型紧凑,主茎16片叶,半松散穗型,稀少芒,穗长18~20厘米,颖壳黄褐色,穗顶部有芒。
出穗期及成熟期穗位不太整齐,平均穗粒数142粒左右,结实率87.2%,千粒重24.7克,株高105厘米。
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6天,一般4月上旬播种,5月上、中旬插秧,8月上旬出穗,9月末成熟。
苗期抗寒性强,生长健壮,生育后期活秆成熟,不早衰,耐肥抗倒性强。
经省内及沈阳农大抗性鉴定,抗稻瘟病R级。
抗稻曲病、白叶枯病。
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4.0%,精米率75.6%,整精米率64.3%,粒长4.9毫米,长宽比1.8,垩白粒率8%,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6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蛋白质8.0%。
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米标准。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6.6%。
2005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3.6%。
2009年各地示范种植结果表明,一般产量为700~750千克/亩,高产田可达800千克/亩以上。
其中,沈阳市苏家屯区八一镇三家子村种植75亩平均亩产807.6千克,新民市胡台镇王家河套种植200亩平均亩产814.3千克,灯塔市佟二堡镇东荒农场种植502亩,平均亩产达792.3千克,辽中县冷子堡乡养前村种植170亩,平均亩产798.2千克。
(二)栽培要点1.培育壮苗:播种前种子要严格消毒,用浸种灵、施保克、杀虫双、菌虫清等药剂结合浸种时对种子进行消毒,以防恶苗病、干尖线虫发生。
播种量每平方米干籽150~200克,出苗后适时通风炼苗,防止立枯病发生。
2.合理稀植: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于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以30厘米×16.7厘米(9寸×5寸)为宜,每穴插3~4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