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水稻栽培品种分类
- 格式:pptx
- 大小:6.93 MB
- 文档页数:20
水稻新品种作者:朱四光来源:《新农业》2015年第09期2015年4月21日,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有关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
会议审定通过水稻新品种25个,简介如下。
1 裕粳香2号沈阳裕赓种业有限公司2009年以沈稻11为母本、S3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48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性适中,株高103.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中等,主茎14片叶,弯穗型,穗长20厘米,穗粒数102.3粒,千粒重25.6克,颖壳色淡黄,部分粒有芒。
糙米率82.7%,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0.8%,粒长5.3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垩白度0.9%,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15.2%,蛋白质9.5%,米质优。
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40.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2.6%;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4.6%。
栽培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20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40公、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浅水层管理,分蘖后期适当晾田;注意防治稻瘟病,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2 隆6优19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以L6A为母本、R1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
特征特性:生育期151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披散,株高11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5片叶,散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11.6粒,千粒重28.7克,颖壳色金黄,有芒。
糙米率83.8 %,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1.3%,粒长6.3毫米,籽粒长宽比2.5,垩白粒率16%,垩白度1.8%,透明度2级,碱硝值7,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16.6%,蛋白质9.4%,米质优。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1、作物产量(yield)是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生物产量(biological yield)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即作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器官干物质的总重量。
3、经济产量(economic)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一般所指的产量是经济产量。
4、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也称经济系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5、源(source)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物的供应。
6、库(sink)是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7、作物群体(crop population)是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包括单作群体和复合群体两大类。
8、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① 存在制约关系,因此要获得高产,必须使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在一个最佳的组合。
② 相互补偿作用,即后形成的产量因素可以补偿前期形成的产量因素的不足 9、源、库、流三者的关系:①源是库形成和充实的物质基础,源充足可以促进库的发展,库大又能提高源的能力;②库和源的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都有明显影响,起着“拉力”和“推力”的作用;10、流的主要器官:叶、鞘、茎中的维管系统,其中同化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韧皮部的薄壁组织是运输同化物的主要组织。
11、作物群体的自动调节:①在地上部分的植株是争取光合营养;② 地下部分的根系争取水和矿质营养。
12、自动调节(self adjustment)是通过个体对变化着的环境条件的反应而发生的,包括植物对刺激的感受性、传递和反应。
13、作物的群体结构(population structure):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
14、影响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因素:①株型(plant type):植物体在空间的存在样式适当密植、不倒伏、生物产量大、收获指数高②种植密度(planting density)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成线性提高,达到一定密度时产量达到最大。
水稻的种类与种植知识简介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学名:Oryza sativa L.)。
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
\一、形态特征一年生禾本。
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
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毫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
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
染色体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1.构造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
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
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着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
稻成为稻穗后,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
稻花没有花瓣,也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都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着。
稻在自体授粉时,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飘走,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
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
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
水稻新品种长白25丰产栽培技术金京花,赵亚东,全成哲,张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四平136102)摘要:介绍了水稻新品种长白25的品种概况,并从培育壮秧、插前本田处理、适期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长白25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以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潜力。
关键词:水稻;长白25;丰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31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6737(2011)04-0054-03水稻新品种长白25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
2009年~2010年2a区域试验,长白25平均产量8577.3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平均增产6.1%;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42.0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4.8%。
为更好地发挥长白25品种的增产潜力,特研究制定丰产栽培技术供广大农民参考。
1品种概况长白25原代号“吉2006F32”,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1年从品种间有性杂交组合“保丰二号/吉2000F29”后代材料中通过混合系谱法常规育种途径选育而成,2011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长白25生育期131d,需≥10℃有效活动积温约2650℃,在吉林省属中早熟品种,株高105.3cm,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略半弯曲穗型,平均穗粒数108.3粒/穗,粒椭圆形,颖及颖尖黄色,几乎无芒,结实率较高,千粒重26.3g。
该品种抗稻瘟病性强,2008年~2010年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人工接种鉴定,苗瘟表现中抗(MR),异地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叶瘟表现中抗(MR),穗瘟表现中抗(MR),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纹枯病表现中抗(MR),并且具有耐盐碱、耐寒、活秆成熟、籽粒饱满等特性。
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其糙米率83.3%,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9.0%,粒长5.2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8%,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含量17.2%,蛋白质含量6.7%,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标准。
垦稻1725水稻品种简介垦稻1725是一种优良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广泛推广的重要水稻品种之一。
外观特征:1. 植株高矮适中,株型秀美,穗长,穗粒多,结实,非常肥壮。
2. 稻谷外形整齐且饱满,颜色素净,米质好,口感佳,营养丰富,口味极佳。
种植特点:1. 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对光照、土壤等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很强。
2. 稳定产量高,不易出现减产现象,耐病虫害,具有较好的抗逆性,不怕早霜和晚霜,不怕干旱和涝。
适用范围:1. 垦稻1725适合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平原区、丘陵区、山前平缓地带种植。
2. 同时适合在海拔不超过1500米的地方种植,水稻单产在7.2~9.1吨/公顷之间。
推荐种植方法:1. 洒播法:将种子均匀的撒在木灰或面粉中,保证均匀撒播在稻田中。
2. 水稻直播:将种子发芽后直接播种于水稻田中,可以使水稻的根系更加发达。
3. 机械化栽培: 采用机械进行种植和收割,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维护管理方式:1. 对于肥料的添加,应适量增施有机肥和基础肥料。
在生长期间,适时施加氮肥和磷肥,以增加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3. 要保证水稻田中的水温和氧气充足,适当换水,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发育。
总之,垦稻1725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水稻品种,得到了广大农民和种植户的青睐。
它的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使得其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和使用。
同时,根据其种植特点和维护管理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种植技巧和规律,使其产量更加稳定和提高。
栽培水稻的基本知识1 水稻的背景知识1.1 学名、俗名和其他名称水稻,学名:Oryza sativa L。
1.2 分类学地位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分类上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Gramineae) 稻属(Orgza),目前认为属内有20~25个种,不同的分类学家稍有分歧,其中二个是栽培种,即普通栽培稻(O.sativa L)或称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O.glalerrima Steud)。
普通栽培稻世界各地都有栽培,非洲栽培稻只限于西非一带。
中国有三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O.Stiva L f.spontanea.Roschev.)、药用野生稻(O.offinalis Wall.)、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 其中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
1.3 原产地及引进时间稻属是世界性分布的植物。
我国栽培稻种为普通栽培稻,它直接起源于我国的普通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在中国的分布是南起海南三亚(18°09’N),北至江西东乡(28°14’N),西自云南盈江(97°56’E),东至台湾桃园(121°15’E)。
据已有考古资料和古书记载,我国栽培水稻历史最早,余姚河姆度(6950±130 B.C)和浙江桐方罗家角(7,040±150 B.C)出土的稻谷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栽培了水稻。
最晚也有云南剑川海口遗址(1335±155B.C)。
但多数年代为至今4000-5000年间。
比世界其它国家发现的有关考古资料都早。
据现有资料表明,中国的原始稻作是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传播的。
最早记载有关种稻之书有西汉《汜胜之书》和北魏《齐民要术》。
1.4 用途栽培水稻的种子可作为人类的粮食和畜禽饲料或加工成淀粉、酿酒等工业原料,茎叶可作为家畜的青贮饲料或干饲料。
2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2.1 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水稻为一年生植物,在我国华南稻作区一年可种2~3季,华中、西南地区可种植单、双季,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可种植单季。
水稻栽培第一节概述一、生产概况112个国家栽培,亚洲种植面积占90%以上,世界种植面积15204.2万hm2(2001年),平均单产3852kg/hm2。
种植面积较大国家有印度4450万hm2,中国2858.7万印度尼西亚1170万hm2孟加拉1070万hm2泰国1050万hm2。
栽培形式:育苗移栽(中国、日本、韩国)、机械直播(澳大利亚、埃及、美国、巴西等)。
水分管理:绝大部分水田进行灌溉,南亚和东南亚一些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靠天然降水养稻,普及矮秆良种和杂交水稻,全国水稻栽培面积2858.7万hm2.全国水稻平均单产有1949年的1890kg/ hm2提高到2001年的6350kg/ hm2。
吉林省气候情况年平均气温5—6℃,稻区有效积温2000—3000.无霜期110—147天。
年降水量300—700mm,除西部外主要水稻产区年降雨量500—700mm,日照时间13—16h。
水稻产量提高的原因1.选育和推广适应不同地区的优良品种;2.育秧技术的改进,水育苗——塑料薄膜保湿育苗——大棚盘秧育苗和旱育苗;3.插秧密度由密植到稀植,2000年后优质品种推广,密度基本固定在行距30cm,株距20cm左右(每平方米16穴),这样的密度水平占80%以上。
4.化肥施用目前和将来高产为目标的超级稻每公顷施肥量为N 160—220kg,P2O5 75—100kg,K2O 50—75kg;优质米一般每公顷施肥量为N 120—150kg,P2O5 50—75kg,K2O 50—75kg。
5.该深灌为浅灌,促进水稻早生快发现在一般执行分蘖期浅灌,幼穗分化开始间隙灌水的方法的同时,稻幼穗分化的中后期,如遇低温就深灌水来防低温冷害的灌水方法;6.化学除草技术在水田应用,防止出现药害;7.抛秧,机插秧。
水稻面积目前维持在1100万亩,吉林省减产年多为延迟性冷害吉林省各区水稻发展趋势2004 205 2006 2007 2008面积(万亩)915.0 1003.1 1114.3 1121.7 1059总产(亿公43.8 47.8 49.3 50.1 56.1斤)478.7 476.5 442.4 446.6 529.7单产(kg/亩)吉林省水稻分区西部超高产区;中部高产优质兼顾区;东部优质稻区水稻是高产稳定作物1.水稻能在水层下栽培,便于促进和控制;2.经济系数高位50—70%;3.穗部结构良好,水稻花序为圆锥花序,结实率高70—80粒籽粒/穗,杂交水稻高达150粒以上,小麦仅有20—40粒;水稻穗型——散碎型;多枝型;密粒型水稻活秆成熟1.所谓活秆成熟的秋优型品种,指每个茎秋季保持5个以上绿叶的品种;2.有利于争取高产,但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下降3.s种稻条件从秦岭淮河分为南北两个稻区90%以上分布在南方稻区水量条件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生态需水。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1、作物:指由野⽣植物经过⼈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演化⽽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们所栽培的⼀切植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环境条件的关系,实现作物⾼产、优质、⾼效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法与技术的科学,是⼀门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应⽤科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命周期:任何⼀种作物个体,总是有序地经历种⼦萌发出苗、营养⽣长、⽣殖⽣长、种⼦形成及植株衰亡等⽣长发育阶段,这个个体从发⽣到死亡所经历的过程称为⽣命周期。
4、营养⽣长:通常将营养器官(根、茎、叶)的⽣长称为营养⽣长。
5、⽣殖⽣长:⽣殖器官(花、果实、种⼦)的⽣长称为⽣殖⽣长。
6、作物的基本营养⽣长性:作物的⽣殖⽣长是在营养⽣长的基础上进⾏的,其发育转变必须有⼀定的营养⽣长作为物质基础。
即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长,才能进⾏幼穗分化,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基本营养⽣长性。
7、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长期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长性。
8、基本营养⽣长期:在作物进⼊⽣殖⽣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缩短的营养⽣长期,称为基本营养⽣长期。
9、可消营养⽣长期:营养⽣长期中可受温度和光周期的影响⽽缩短的那部分⽣长期称为可消营养⽣长期。
10、反馈:在群体中个体的⽣长发育变化,引起了群体内部环境的改变,改变了的环境反过来⼜影响个体⽣长发育的反复过程叫做反馈。
11、作物⽣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长发育过称所需的时间称为作物⽣育期,以天数表⽰。
12、同伸关系:在同⼀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长和发育,称为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13、作物产量:是指单位⾯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
简单的说就是作物的收获物,它包括⽣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个概念。
14、⽣物产量:是指作物在⼀定的⽣育阶段或全⽣育期内,单位⾯积所积累的⼲物质总量,即作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器官的⼲物质的总质量。
水稻地种类及其分布水稻分类籼稻和粳稻籼稻():有左右为直链淀粉.属中黏性.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地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有地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地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粳稻():粳稻地直链淀粉较少,低于.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用途为一般食米.早、中、晚稻早、中、晚稻地根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地不同.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地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地变异型.北方稻区地水稻属早稻或中稻.水稻与陆稻水稻种在水田,陆稻种在旱地.水陆稻形态上差异较小,生理上差异较大.水、陆稻均有通气组织,但陆稻种子发芽时需水较少,吸水力强,发芽较快;陆稻地茎叶保护组织发达,抗热性强;根系发达,根毛多,对水分减少地适应性强.陆稻可以旱种,也可水种,有些品种既可作陆稻也可作水稻栽培,但陆稻产量一般较低,陆稻逐渐为水稻所代替,北方稻区只仑有少量陆稻栽培非糯稻和糯稻中国做主食地为非糯米,做糕点或酿酒用为糯米,两者主要区别在米粒粘性地强弱,糯稻粘性强,非糯稻粘性弱.粘性强弱主要决定于淀粉结构,糯米地淀粉结构以支链淀粉为主,非糯稻则含直链淀粉多.当淀粉溶解在碘酒溶液中,出于非糯稻吸碘性大,淀粉变成蓝色,而糯稻吸碘性小,淀粉呈棕红色.一般糯稻地耐冷和耐旱性都比非糯稻强.人工水稻年,袁隆平成功用科学方法产出世界上首例地杂交水稻我国地六个稻作区: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区黑龙江流域以南、长城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主栽品种以早粳和特早熟早粳为主.西北干旱单季稻作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地北方大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西部、新疆、宁夏、甘肃大部.品种主要是早熟早粳、中粳.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东南部、山东、山西、河南大部、安徽和江苏淮河以北地区、陕西中北部、甘肃兰州以东地区.种植品种以粳稻为主.西南湿润单季稻作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及高原地区,包括四川、湖南西部、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青藏高原河谷地区.水稻垂直分布明显,低海拔以籼稻为主,高海拔以粳稻为主,中间地带籼粳混栽.长江流域湿润单双季稻作区地处南岭以北、秦岭以南、包括江苏及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盆地、陕西和河南地南部.早稻品种多是籼稻,中稻品种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华南湿润双季稻作区南岭以南,包括云南西南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省(区).种植品种以籼稻为主,山区也种粳稻.小麦地种类及其分布小麦地种类按播种季节地不同可分为:、冬小麦指当年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地小麦.一般按产区将其分为北方冬小麦和南方冬小麦两大类.北方冬小麦白麦较多,多系半硬质,皮薄,含杂少,面筋质含量高,品质较好,因而出粉率较高,粉色好,其主要产区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苏北、皖北等地,占我国小麦总产量地%以上;南方冬小麦一般为红麦,质软,皮厚,面筋质地质量和数量都比北方冬小麦差,含杂也较多,特别是含荞子(草籽)多,因此,出粉率比北方冬小麦低,约占全国小麦产量地.、春小麦指当年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地小麦,主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等气候严寒地省区,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地%左右.此类小麦含有机杂质较多,一般为红麦,皮较厚,籽粒大,多系硬质,面筋质含量高,但品质不如北方冬小麦.根据冬小麦、春小麦地皮色和粒质地不同小麦又可分为以下种:白色硬质小麦.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地麦粒达以上,硬质率达以上. 白色软质小麦.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地麦粒达以上,软质率达以上. 红色硬质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地麦粒达以上,硬质率达以上.红色软质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地麦粒达以上,软质率达以上.混合硬质小麦.种皮为红、白色小麦互混,硬质率达以上.混合软质小麦.种皮为红、白色小麦互混,软质率达以上.小麦地分布.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地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地%和.%(各区小麦生产现状地描述,均取-年统计数字地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地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地.%和.%,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地%左右.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内蒙古巴、伊盟亩产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到公斤..西北春麦区全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小麦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地.%和.%,单产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冬麦区,而居春麦区之首.一般亩产公斤左右,甘肃河西走廊灌区和宁夏、银川及中宁灌区,平均亩产可达-公斤左右..新疆冬春麦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分别为全国地.%和.%左右.北疆以春麦为主,南疆以冬麦为主,麦田面积北疆为大..青藏春麦冬麦区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均占全国地.%,其中以春麦为主.年代中期起,藏南开始发展冬麦.藏南河谷地带及昌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全区小麦主产区..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长城以南地平原地区,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北部,辽宁及宁夏南部,甘肃陇东和京、津两市.麦田及总产分别占全国地%以上及.%.小麦占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地%左右..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地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地%及以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通常麦田面积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地%以上..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山地区,东至海滨,南至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省地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地%及%以上,亩产在全国最高,江苏中部亩产达余公斤.但亩产极不平衡,江西以及湖南南部亩产仅余公斤,为我国小麦最不适宜种植区..西南冬麦区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麦田面积和总产均为全国地%左右,其中以四川盆地面积最大,亩产和总产最高..华南冬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省(区)及云南南部.麦田面积和总产只及全国地.%和.%(不包括台湾省),小麦不是本区主要作物,历年面积极不稳定,且近年锐减.。
水稻的分类
水稻属禾本科;稻属植物;有以下四种分类:
一、籼稻和粳稻:我们现在栽培稻的两个亚种是:籼亚种和粳亚种..籼稻与粳稻主要从地理分布和形态、生理方面进行区别..籼稻适合于高温;强光;多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寒性较弱;耐肥性较弱;叶色淡绿;谷粒细长;稃毛短而稀;易脱粒..粳稻适合于气候温和的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耐寒性较强;耐肥性较强;叶色浓绿;谷粒短圆;稃毛长而密;不易脱粒;米质较好..
二、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品种的“三性”──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是区分早、晚稻品种的依据..
1、感温性:高温使生育期缩短;低温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征称为感温性..所有的水稻品种都具有感温性;而且晚稻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必须在18-28度以上的温度;才能开始幼穗分化..
2、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条件下;短日照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日照长短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征称作感光性..与感温性不同;早稻感光性弱;晚稻感光性强;中稻介于早晚稻之间;所以说晚稻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由于夏季日照时间短;感光性强;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由于夏季日照时间长;感光性弱..华南的晚稻品种超过13个小时日照;长江流域的晚稻品种超过14个小时日照;就不能抽穗..
3、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营养生长期分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和可消营养生长期..水稻在短日高温条件下;可使营养生长期缩短;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即使给以任何高温短日的条件;水稻也必须经过一定营养生长期;达到一定营养生长量才能开始幼穗分化;进入生殖生长期;它不受短日高温影响;称作基本营养生长期..
三、水稻和旱稻
四、穤稻和非穤稻。
优质早熟粳稻新品种圣稻25选育及栽培技术陈峰;朱文银;李春香;姜明松;徐建第;周学标;杨连群【摘要】水稻是山东省的高产高效作物,优质早熟粳稻新品种培育对保障山东及黄淮区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圣稻25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以圣稻14为母本、圣06134为父本,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早熟等优点,2018年6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鲁南、沿黄库灌稻区及东营稻区利用.%Rice belongs to high-yielding and high-efficiency crop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cultivation of early-maturing japonica rice with high qua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Huanghuai Region. Shengdao 25, a new japonica rice variety, was bred according to pedigree method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ethods, using Shengdao 14 as the maternal parent and Shengdao 06134 as the paternal parent; and was released by Shandong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Shengdao 25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quality, a high yielding capacity, and early maturity. It was approved by Shandong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June 2018, being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southern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reservoir-irrigation area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and Dongying county.【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8(035)006【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圣稻25;优质早熟;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作者】陈峰;朱文银;李春香;姜明松;徐建第;周学标;杨连群【作者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2+2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3.0×104万hm2,总产约2亿t,在我国商品粮构成及粮食安全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
水稻百科名片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科属分类植物简述稻谷构造分布范围水稻穗型水稻分类科学研究基本信息科属分类植物简述稻谷构造分布范围水稻穗型水稻分类科学研究∙水稻种植∙病虫害及防治∙大米种类∙食用方法∙稻的副产品∙衍生文化∙中国水稻种植区划[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拉丁语学名:Oryza sativa ,Oryza glaberrima英文名字:rice;paddy别名:未脱皮地--稻,稻谷,谷子;脱皮地--大米,米脱去稻壳,但保留胚的:糙米[编辑本段]科属分类域:真核生物域Eukaryote界:植物界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目:禾本目Poales科:禾本科Poaceae属:稻属Oryza[编辑本段]植物简述栽培稻(Oryza sativa)的外形、稻穗及稻谷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
是一年生栽培谷物。
秆直立,高30~100厘米。
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
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
颖果。
原产于中国。
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
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