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轮转机控制水墨平衡的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4
控制胶印机水墨平衡的方法水墨平衡的理论对于一般胶印机操作者来说是不难理解的,但在实践中要按水墨平衡的理论进行操作并非易事,这是因为操作者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仪器去进行测定,另外,机型不同,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除此,印刷是在动态下进行的,影响水墨平衡的因素也太多了。
所以,在实际印刷中,操作人员主要还是凭经验控制水墨平衡的。
而水墨平衡的关键在于控制水的大小,而水的大小,总是随墨量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水跟着墨走。
一、印前预调对于先进的胶印机来说,配备有印版测读装置(如海得堡CP2000,小森PSS等)。
可以提供水墨预设数据,并能自动完成设定,事实上,这种预设也是有误差的,所以,大多数胶印机水墨平衡预调都是以经验为主的,预调注意如下几点:(1)观察印版图文分布情况,版面图文面积大、用水量多,反之则小。
(2)纸张平滑度高、用水量少,反之则多。
(3)黄、品红、青、黑四色印刷中,黑版的水量宜小不宜大。
(4)金、银墨印刷中水量不宜过大。
(5)印刷速度快、环境湿度高、用水量宜小不宜大。
具体调节方法:(1)首先调好墨斗与墨斗辊的间隙,使出墨量均匀,同时,根据印版图文情况,对墨斗与墨斗辊间隙做个别调整。
(2)墨斗辊的走牙(或称墨斗辊转弧度)应与墨斗间隙、墨色深浅配合。
当印刷浅色时,墨斗间隙要小,墨斗辊走牙要多。
当印刷深色时墨斗间隙要大,墨斗辊走牙要少。
(3)打开输水、输墨开关,强制给水、给墨。
千万注意预调时,水、墨都不能过大,尤其是水量不能过大(可用手感觉水辊表面的着水量)。
(4)预调水、墨基本均匀。
[专家提示]对于J2205型机,二色润湿装置传水辊着水时与二色印版滚筒转向相反,所以,二色印版常挂脏,要特别引起注意。
二、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控制1、印版的清洁与保养在印刷前,要用水清洗印版,以除去新印版表面的保护膜,而在印刷中途停机时,要揩水或胶液,以保护非图文部分,而且,停机时间长。
涂胶液时要平,否则,将破坏印版非图文部分砂目。
轮转机套印不准故障原因处理
1.润版液用量太大印刷时,在水墨平衡控制没有固定数值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水小带脏,常加大润版液量,使得纸张吸水抽胀,出现套印不准问题。
排除时,首先检查水斗毛刷,两端磨损大时,更换其次,检查水辊压力及平整度,尽量使水辊压力保持水平一致,若检测到水辊有弯曲变形时,要更换;最后,在排除上述两咱因素的基础上,可调整润版液PH值,在水量控制尽量小的情况下,达到最佳润版效果。
2.输纸张力太大输纸张力太大,会引起印刷网点不清晰,纸带形成纵向皱褶,影响套印准确度和印刷品平整,光洁性。
排除方法:以机器稳定运转时纸带匀速,平稳时的张力为准,并保证纸带张力稳定在给定值上;在启动或刹车期间防止纸带过载断开,张力过小纸卷随意展开而出现的新问题;最后要注意随纸卷尺寸在印刷中不断减少,为保持纸带张力恒定需适时调整,使阻尼力矩有相应地变化。
3.弯版误差多色轮转机叼口,拖梢尺寸一致,版心处于正中,即叼口,拖梢之间的调节仅限于色组之间,弯版时精度不高或晒版时画变版线不准会造成自身的版“斜”,且无法在机器上调节,造成套印不准。
排除方法:先卸版,用皮榔头重新敲平。
方法一是重新对准中线,找出误差,重新画线,重新弯版;方法二是拿一样张,按活件上位置的差异,重新弯版。
4.橡皮布厚度,松紧度及包衬厚度误差新旧橡皮布会有一定差异,新橡皮布转移图文时,合压压力大,油墨易受挤压而向外扩展;旧橡皮布易松动,会引起网点滑动,造成印刷图文不清晰;包衬厚度不一,也会造成套印不准。
排除方法:要在包衬统一的基础上,勤于检查旧橡皮布的松紧度;换橡皮布时,可减少包衬厚度,使新旧橡皮布厚度统一。
信息来源:陕西岐山国营五二三厂。
海德堡哈里斯半商业轮转机操作设置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快出书周期,赢得市场是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用数据化、标准化贯穿印刷生产的全过程,通过苦练内功,强化基础管理,才能用满意的质量、合理的成本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实践证明,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控制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是稳定质量的可行之路。
而各环节标准的制定则是稳定质量的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所用设备的具体情况,谈谈海德堡哈里斯V-30半商业轮转机数据化标准化操作设置。
水墨平衡控制设置在印刷的工艺操作中,“水墨平衡”掌握得好与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优劣。
为此,要学好胶印,干出漂亮活,首先要全面地去理解水墨平衡的含义。
平版印刷的水墨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在一定的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下,调节润湿液的供给量,使乳化后的油墨所含润湿液的体积比例在15%~26%之间,形成油包水(W/O)型的乳化油墨,以最小的供水量与印版上的油墨量相抗衡。
在实际印刷操作中,很多操作人员并不注重水墨平衡,而是当印刷一段时间后发生严重乳化,造成墨辊脱墨,印品粘脏,墨色暗淡无光时,才意识到“水墨平衡”控制的重要性。
因此,为了控制好V-30八色轮转机的“水墨平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1. 润湿液的选用胶印轮转机的润湿液其目的主要有:在印版的空白部分形成排斥油墨的水膜,抗拒图文部分的油墨向空白部分扩张,防止脏版;增补印刷过程中印版表面被破坏的亲水盐层,维持印版空白部分的亲水性;降低印版的表面温度。
从理论上讲,轮转印刷机的润湿液应当由纯净水、润版原液、酒精构成。
使用纯净水可避免润版水管管道壁上生成藻类物质,阻塞润版液的传输。
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厂家的生产条件、水质情况不同,在选用润版液时要考虑其pH值、表面张力、硬度、温度及环境温湿度等,通过实验设置一套标准控制数据,以保证润湿液在印刷中的长期稳定。
①pH值。
pH值是衡量润湿液酸碱度的指标。
商业轮转机控制水墨平衡的方法全商业轮转机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高速高品质印刷机。
它具有印刷速度快(有的机速达60000转/每小时)、印刷版面多、质量稳定、时效性强等突出优点。
故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引进之后,内地近两三年也引进了不少。
全商业轮转机作为一种全新的印刷机(以前商业印刷主要以单张纸机为主),它既与单张纸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更有许多不同之处,如:输纸机构,印刷速度,印刷所用纸张,油墨干燥方式,折页方式,质量标准,纸张损耗等。
所以我们要熟练掌握它还需要一个过程,应多总结、多交流、多钻研,才能熟悉它,用好它。
大家都知道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与印刷质量密切相关的,但同时又是最难控制的就是印刷的水墨平衡。
胶印水墨平衡是指:在一定的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下,调节润版液的供给量,使乳化后的油墨,所含润版液的比例小于26%,形成轻微的W/O型乳化油墨、用最少供液量和印版上的油墨相抗衡。
胶印是利用油和水互不相溶的自然规律,在印版上构成图文及空白部分,对印版既供墨又供水,通过版面图文吸油抗水、而空白部分吸水抗油来进行印刷。
如果在理想的水墨平衡状态下,印版的空白部分附着润版液,图文部分附着油墨,只有当润版液的表面张力和油墨的表面张力相等时,两者的界面上的扩散压为零,润版液与油墨在界面上保持相对平衡、互不浸润,这种情况下印刷效果才理想。
但实际印刷中,水墨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是时刻都在变化的。
如果对版面的供墨量超过平衡时,油墨在受到强力挤压之后会向空白部分扩张,侵入空白表面造成粘脏。
反之如果对版面供水量超过平衡值时,当水辊经过图文表面时,就会在图文表面留下较多的水,再经过水辊和墨辊的强力挤压,附着在图文部分的墨层深度乳化,造成印迹暗淡无光。
而且在供水量过大时,水会沿着输墨辊和串墨辊一直进入墨斗,造成大范围的油墨乳化,最终使印刷无法进行下去。
在实际印刷操作中,很多操作人员不注重水墨平衡,当水过大时,不是考虑收水,而是加大墨量,印一段时间,油墨乳化严重、造成粘脏,又加水,墨色自然暗淡无光,又加墨,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论述单张纸印刷机墨量和水量控制的重要性和自动控制方法08机械(3)班学生:次仁顿珠学号:080110333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人民对印刷产品的色彩美观和质量要求日益趋增,水墨机构一直是各大印刷机制造商的研发重点,优良的系统将会使水墨控制变得更加容易,印刷的准备时间和印刷材料的浪费都将大大降低。
经过多年的发展,水墨量的自动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现代印刷机多采用自动供水墨系统,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充分肯定,通过本文两部分来探讨水墨量的自动控制工作过程及相关原理。
关键词:油墨自动控制系统墨量水量自动控制系统总墨量供水量第一部分:印刷墨量控制系统包括总墨量控制和分区墨量控制两部分,目前国内的印刷机一般采用机械传动控制总墨量手动控制分区墨量的形式,效率低下并且控制精度不够,影响印刷装备制造水平的提高。
1:油墨自动供给的目的:主要目的是油墨在单张印刷机中的自动连续不断地供给到墨斗中,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印刷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
油墨自动供给主要采用方式是集中供墨系统。
2:单张纸印刷机油墨的自动供给: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单张纸胶印机也出现了自动供墨的装置。
目前,主要的自动加墨系统有海德堡1998年推出的墨线全自动加墨系统,它主要包括支撑墨盒的横梁支架、控制装置和2kg墨盒。
每一个单独的墨盒都配有一个带触摸键的控制面板,一个内置的油墨搅拌器和超声波传感器。
曼罗兰商业轮转机的自动供墨系统:利用液压原理向各印刷机的机组供墨。
这个系统的优点在于按需供墨,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且墨膜表面不干结,同时可以给多个印刷机供墨。
主要组成即泵站管路系统和加墨系统。
泵站的作用是将油墨从墨桶或墨罐泵出,管路墨量消耗计量系统的作用是利用高精度计量头计量墨量消耗;加墨系统主要是保证油墨的供给。
3:墨量调节手段印刷生产中油墨供墨量的大小主要由墨斗刀片缝隙大小决定的,在印刷生产中墨量的调节主要通过总墨量调节和局部墨量调节两种方式。
商业轮转机的张力控制详解前言:随着商业印刷市场的扩展,商业轮转机在商业印刷中表现出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给商业轮转机印刷质量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轮转印刷过程中通常由于张力的影响使印刷品套印和折页不准,给印刷带来很多不良品,从而影响生产成本和市场的信誉。
下文以桑拿C800为例分析商业轮转印刷张力控。
C800商业轮转印刷的显著特点是纸带从开卷到进入折页滚筒都是在绷紧状态下完成的,套准、烘干、冷却、加湿及裁切等前后纸带长度上百米,因此纸带张力稳定是保证正常印刷的首要条件现从五个方面分析纸带的张力控制。
送纸部分:送纸部分从纸的入口到印刷单元包括了一次张力和二次张力,一次张力采用的是轴制动方式,在纸卷芯部轴端设置刹车片和刹车盘,通过气压方式加载制动力,即气动式张力控制系统。
保证纸卷以平稳的速度放纸,并通过浮动机构及张力检测电路,消除或减轻由于纸卷不圆、偏心、一头松、一头紧等本身原因造成的张力波动,并可在印刷过程中对纸卷不断变小引起的张力变化进行自动调整。
如(图一)图一:1纸筒也是张力控制器所在、2和4导纸棍、3浮动机构。
电器控制原理图如(图二)分析:供纸部的张力控制部分由刹车片、制动器、浮动辊等组成,为了使纸带张力保持恒定,纸卷制动器必须能够根据纸带张力的波动情况自动进行调整以保证纸带匀速、平稳地进入印刷装置。
在机器平稳运行过程中,应保证纸带张力稳定在给定值上,在启动和刹车时防止纸带过载和随意松卷。
在印刷过程中,随着纸卷直径不断减小,为保持纸带张力的恒定,需要对制动力矩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印刷过程中,纸带的线速度保持不变,而纸卷的角速度却随着纸卷直径的减小不断增大。
在不考虑由角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矩和阻力矩的前提下,为保证纸带稳定运行,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F×R=T×r F为纸带张力,R为纸卷半径,T为纸卷轴芯的制动力,r为纸卷轴芯制动力半径。
可以看出,随着纸卷半径的减小,如果不改变制动力的大小,纸带所受到的张力会越来越大,最终会使纸带被拉断。
商业轮转机控制水墨平衡的方法
全商业轮转机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高速高品质印刷机。
它具有印刷速度快(有的机速达60000转/每小时)、印刷版面多、质量稳定、时效性强等突出优点。
故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引进之后,内地近两三年也引进了不少。
全商业轮转机作为一种全新的印刷机(以前商业印刷主要以单张纸机为主),它既与单张纸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更有许多不同之处,如:输纸机构,印刷速度,印刷所用纸张,油墨干燥方式,折页方式,质量标准,纸张损耗等。
所以我们要熟练掌握它还需要一个过程,应多总结、多交流、多钻研,才能熟悉它,用好它。
大家都知道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与印刷质量密切相关的,但同时又是最难控制的就是印刷的水墨平衡。
胶印水墨平衡是指:在一定的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下,调节润版液的供给量,使乳化后的油墨,所含润版液的比例小于26%,形成轻微的W/O型乳化油墨、用最少供液量和印版上的油墨相抗衡。
胶印是利用油和水互不相溶的自然规律,在印版上构成图文及空白部分,对印版既供墨又供水,通过版面图文吸油抗水、而空白部分吸水抗油来进行印刷。
如果在理想的水墨平衡状态下,印版的空白部分附着润版液,图文部分附着油墨,只有当润版液的表面张力和油墨的表面张力相等时,两者的界面上的扩散压为零,润版液与油墨在界面上保持相对平衡、互不浸润,这种情况下印刷效果才理想。
但实际印刷中,水墨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是时刻都在变化的。
如果对版面的供墨量超过平衡时,油墨在受到强力挤压之后会向空白部分扩张,侵入空白表面造成粘脏。
反之如果对版面供水量超过平衡值时,当水辊经过图文表面时,就会在图文表面留下较多的水,再经过水辊和墨辊的强力挤压,附着在图文部分的墨层深度乳化,造成印迹暗淡无光。
而且在供水量过大时,水会沿着输墨辊和串墨辊一直进入墨斗,造成大范围的油墨乳化,最终使印刷无法进行下去。
在实际印刷操作中,很多操作人员不注重水墨平衡,当水过大时,不是考虑收水,而是加大墨量,印一段时间,油墨乳化严重、造成粘脏,又加水,墨色自然暗淡无光,又加墨,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始终达不到比较好的水墨平衡状态,自然就印不出好的产品。
作为商业轮转机的水墨平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控制:
第一,何谓水墨。
胶印中使用润版液的目的主要是:在印版的空白部分形成排斥油墨的水膜,以抗拒图文上的油墨向空白部分扩张,防止脏版;增补印刷过程中被破坏的亲水层,维持印版空白部分的亲水性;降低印版表面温度。
轮转机用水是由纯净水、润版液和酒精构成。
其中使用纯净水可避免润版水管壁生成藻类,造成阻塞。
酒精用量在8%~11%。
润版液电导度为9~11,pH值为4.8~5.2。
这些值在什么状态下最佳,要依靠操作工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才能把握好。
油墨由极细小的颜料和填充料分散于连结料中,经过研磨后成为较稳定的流动性胶体悬浮物。
而商业轮转用墨一般为热固型(即热干燥油墨),那么它的燥性能、含油量、溶水宽容度都与氧化干燥油墨和吸附干燥油墨有很大不同。
宽容度大、水量不易掌握,宽容度小、水墨乳化程度不易掌握,一般都要求油墨厂商提供与之配套(适应)的润版液,因为其已经过若干专业实验和生产得出最佳配方,而我们则需要长期的摸索才能掌握。
第二,操作人员对印版的掌握及对打样稿的理解能力。
确认印版的网点及实地密度是否达到要求,是否适应轮转印刷要求。
由于轮转印刷速度快(一般达30000转/小时以上),且是B—B型,若印版本身吃墨不够,而打样稿的黑层较厚,操作人员为了进一步接近样张墨色,那么只有放大墨量,这样,多余的墨就在墨辊中越积越多,就会造成甩墨或油墨严重乳化,导致印品粘脏,破坏水墨平衡,之后再加大水量已于事无补。
另外,轮转所印的产品不求墨大,只要实地饱和,如果不分析打样稿与实际印刷的差别,一味加大墨量,反而造成印刷质量问题。
第三,水胶的调节。
水胶的调节比较关键,特别是传水辊和靠版水胶的调节要求水胶调节力度适中(与印版墨印宽度为8mm~9mm,与传水辊墨印宽度为
5mm~6mm),过大、过小都不利于传水,之外更重要的是两端要调平。
如果两端不平,那么在印刷时,就会出现一端水大,一端水小,这样水小一端的水墨平衡状态好时,那么另一端的水肯定就大了。
如果同时减小水时,另一端则会由于水小破坏水墨平衡,从而产生脏版。
总之,水胶如果没有调平,那么肯定会出现水大或水小,导致乳化严重,达不到水墨平衡的最佳状态。
墨胶的调节也同样如此。
第四,做“收墨条”。
商业轮转机在调节零位墨键时,整个墨斗辊上有一层薄薄的墨层即可,由于在印刷不同版面(宽幅)的产品时,墨斗两端即使收到零位,也有少许油墨往墨辊传墨,试想轮转的速度很快,传墨也很快(单张机则不突出),所印图文两侧的墨不易被带走,它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传到靠版水胶两端上,由于水胶上面有许多水,那么水胶两端很容易发生水包油型乳化,形成的水包油型乳化墨在机器的高速运转下就会溅墨到印版上,造成印品两端空白部上脏,这时再加大水量,也解决不了问题。
据此,可以借鉴一些厂家的做法,即在印版的两端(可印到纸的两空白边上,且在裁切线之外)做上70线、50%的网点,2cm~4cm宽度,这样印版图文两侧多余的墨就会让“收墨条”(纸的两端)带走、就不会造成油墨堆积,就更容易实现整个版面的水墨平衡。
第五,水墨平衡跟踪曲线。
由于商业轮转机印刷过程中经常会有从低速到高速或从高速到低速的转换,那么它就一定要根据速度变化而补偿水量或墨量,即做好水墨跟踪曲线。
对于一般的印刷机在出厂之后就设定好了水墨跟踪曲线,但我们操作人员要根据长期的摸索和实际情况,自己探索出适应该台机器速度变化时的水墨平衡规律。
如机器从低速(80000转/小时)打好套印,看好墨色之后,一下子加速到40000转2小时,那它的水墨平衡肯定有一定的变化,需要调节水墨平衡百分值,墨大的地方加墨更多,墨小的地方加墨少,而不是平均的加大墨量,也只有很好的掌握了这些,才能游刃有余地控制动态的水墨平衡。
第六,肉眼观察。
一般的来说,印版表面略有漫反射,但不太亮,两滚筒之间的保险杠上无水滴即可。
但实际印刷中,轮转机的水量应稍比平张机的水量大几个百分点,因为轮转速度快,水太小,墨更容易堆积在橡皮布上,而轮转机用热固型油墨,堆积的墨不易被纸张带走,很快就会越堆越厚、压坏橡皮布。
另外,当印版印到20万印左右,版面上的网点有的被磨损,自然上墨就不容易。
版子吃不上墨,就会出现水大、墨大,墨开始乳化甩出,或出现类似墨杠的细墨条,造成废品,这种情况下要收小水量,再减一些墨量,当然这会影响色彩饱和度。
最好的办法是更换被磨损的版子。
这些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七,水墨平衡也与印刷所用纸张的粉尘多少,吸水强弱,酸碱度等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纸张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数据,我们才能参考其值,做好润版水的各项比例,更好地控制水量大小,达到水墨平衡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