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语言:关键词语(炼字)
- 格式:docx
- 大小:20.95 KB
- 文档页数:5
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考向一炼字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一首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字词,体会诗歌中某一个字的深刻含义,鉴赏一首诗或一句诗中精练含蓄的关键词。
(2)命题规律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例:【202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纳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实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留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
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
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点睛】炼字题是诗歌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须要考生能够:1.正确推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
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奇,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精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殊是表色调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加描写的色调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加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精确详细表现所绘之物。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语言:关键词语(炼字)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既是重要考查内容,也是重要的鉴赏方法。
不仅诗歌语言本身会直接设题,而且借助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形象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试题考查角度来看,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词语、语言形式、语言风格等,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
鉴赏关键词语(炼字)
分析关键字词,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立足炼字达意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分析“炼字”,就
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
许多诗中
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关键词语,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诗中的词语一般
为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
(1)炼动词
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如张先《天仙子》中的诗句: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
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用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
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
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炼动词的表达效果主要有:
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生动形象等。
(2)炼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炼形容词(含修饰词)的表达效果主要有: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其中表色彩的词能够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3)炼副词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句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炼副词的表达效果主要有:
在古典诗词中,副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收到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4)炼数词
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如齐己的《早梅》中的句子: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其他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的不同寻常,也更契合诗题“早梅”。
炼数词的表达效果有: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5)炼叠词
词语叠用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大量出现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
如刘庭信《[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中的两句: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
“丝丝”“点点”两个叠词,音韵
和谐,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淋漓写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
炼叠词的主要表达效果有:
一是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二是具有抒情性;三
是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四是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2.考虑词类活用
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诗歌中的词类活用以形容
词居多。
如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中的句子: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有“使……变老”的意思,雏鸟从待哺到翅羽渐丰,由翅翼渐
丰再到展翅离巢,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岁月的风霜使得雏莺渐渐变老;“肥”,“使……变得肥大”,梅子,从青涩到圆润,从瘦小到肥圆,也就是几场雨
水浸润的结果。
作者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莺与梅各自的现有形态,也写出
了它们各自成长的动态历程,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咀嚼;既给读者以形象的
美感,又给人以哲思的愉悦。
可谓含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3.体察精当修辞
辞格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
其中又以拟人居多。
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关键词语是“知”字,雨本无知,因人而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加入人的情感,用一“知”字写出善解人意之春雨,妙趣横生。
此外,夸张、通感等手法,在锤炼字眼时也常为诗人所垂青。
4.着眼情感主旨
分析关键词语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该诗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是该诗的关键词语,也是该诗的“诗眼”,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典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本诗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规范解题】
第一步,了解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阅读诗句,分析鉴赏。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释字义。
“斗”描写的对象是“两崖”,凸显了江崖________(陡峭、峥嵘)之势,“两崖斗”写出了两岸崖石________(耸峙
交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形态;而“攒”描写的对象是“群峰”,刻画了峰峦________(密集、重叠)之态,“群峰攒”写出了________(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的样子。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答案】示例:“斗”“攒”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微知点】
鉴赏关键词语的三个步骤
确定赏析的字词―→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字词,妙用修辞的字词,具有多重含义或临时改变词性的字词
释义明法―→解释该字词的准确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若有修辞手法,须点出手法
概述作用―→点出该字词在形象刻画、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