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之炼字的技巧》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学习目标:炼字的题型炼字的种类炼字的方法炼字的答题学习重点、难点:炼字的方法炼字的答题学习课时:4课时第一、二课时【课前预习】一、导引苏小妹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下品!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中品!苏东坡???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上品 ! ! !平常的两个字,却令一代文豪苏东坡拍手叫绝,为什么?贴切地表现了细柳在轻风中弱不禁风的娇态以及如雪梅花融化在皎洁月光中的情景。
二、高考考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与②是否孤立的?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三、高考回忆1、高考试题分析2008年高考卷全国有六套试题考查了炼字: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天津卷、上海卷、安徽卷、湖南卷,其中湖南卷更是将考查点集中在炼字上。
而我们湖北卷,05 、06、07、08 、09连续五年没有涉及到炼字。
2、高考题型展示(08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学案一、什么是炼字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二、什么样的字值得“炼”(1)不是动词的动词(特殊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2)动词(形象、生动、准确、巧妙、新颖)“红杏枝头春意闹”活用之词不但具有原有词语所具有的色彩、情状或具体形象,而且有了动感。
(3)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叠音妙用的词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
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颜色渲染的词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6)拟声形象的词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
三、炼字题解题思路:字义+三点(1)字义:字义,词性突出了它所修饰的对象的……特点。
(2)三点:WHAT:画面HOW:手法WHY:感情(3)炼字答题模板:“×”字是____的意思,突出了____的特点,运用了____手法,描绘出一幅____的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的感情。
(最全的方式)【例】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问】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引言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的字词韵律和意蕴深远。
为了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掌握一些炼字方法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练,帮助读者提升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炼字方法技巧1.字词解析在赏析古典诗歌时,我们应该对一些常见的字词进行解析,了解它们的本义和引申义。
例如,“山”不仅仅表示自然景观,还可以代表壮美、高贵等意境。
通过深入了解字词的多层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内涵。
2.句子结构分析古典诗歌通常采用句子结构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例如平仄、对仗等,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意图。
同时,注意句子中的修饰词、动词等具体词语的使用,对于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也非常有帮助。
3.上下文推测在阅读古典诗歌时,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生僻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此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猜测它们的意义。
仔细阅读前后文,并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思。
4.背景知识了解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赏析古典诗歌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典故、象征和隐喻,进一步领略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了解唐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学氛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___和___的诗歌作品。
练1.下面这句诗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和意境的?请简要解释。
2.请根据上下文推测,下面这句诗中的“丹青不知老将至”中的“丹青”指的是什么?3.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句子结构并解释其中隐含的意义:(选一首适当的古典诗歌)【古诗词内容示例】总结通过掌握炼字方法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赏析古典诗歌,领略其中的美感和意蕴。
字词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上下文推测和背景知识了解都是提高古诗词赏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享受到更深层次的古典诗歌之美。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方法技巧(含练)
一、诗歌炼字常见题型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诗歌炼字的概念
何为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三、炼字的类型
炼哪些字呢?
1、河流XXX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XXX不耐五更寒
总结: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笼统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数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施展阐发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有兴趣。
色彩词:增强色采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意:有些拟声词本身也属于叠词
四、答题技巧概括
1、说明该词的含义或者指出这个字的修辞手法(拟人、双关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常见的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其中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炼意诗歌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
炼境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命题往往与意境相关。
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
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古代诗歌解读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简介
本文档介绍了一些用于解读古代诗歌的炼字方法技巧,包括细
读诗句、分析句意和结构、寻找诗歌的主题等。
此外,还提供了一
些练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炼字方法技巧
1. 细读诗句:仔细阅读诗歌中的每个词语和句子,理解其表面
意思和隐含含义。
2. 分析句意和结构:分解诗句的句意和结构,寻找其中的修辞
手法、象征意义等。
3. 注意词性和诗体:识别诗歌中使用的特殊词性,如古典文言
诗中的虚词堆砌或现代诗中的俚语等;同时,了解不同诗体的特点,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4. 寻找主题: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探寻诗歌所表达的核心
主题。
5. 对比其他作品:将当前诗歌与其他古代诗歌进行对比和联系,找出共同点和差异,深入理解其独特性。
练题
1. 请解读李白的《静夜思》,阐述其中的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分析王维的《山居秋暝》,指出其中的句意和内在结构。
3. 找出杜甫的《丽人行》中的主题,解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方式。
以上炼字方法技巧和练题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析古代诗歌。
通过不断练,读者将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并增进对诗歌艺
术的欣赏。
祝你能够在诗歌解读的道路上取得进步!。
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对应学生用书P33]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
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考查方向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分析“过”“随”两个动词所在的第三联,看其分别表现了什么情景,给人什么印象。
“过雨看松色”中的“过”字,在句子中突出的是松树经过一场雨洗刷后显示出来(青翠的颜色)的样子。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技巧一、考查方向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二、解题格式(一)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要领】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1】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示例2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 2021 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2021-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2022年5月16日,欣赏古诗语言,提炼词语,高考频率:★★★★☆ ┇ 困难:★★★☆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别诗(南朝):樊云孤烟起新风,云归雁。
青草低垂,金城雾气缭绕,林下玉门之风。
当河满时,月亮是空的。
横山以北,兰源河以东。
你怎么能寄出去?兰凯的意思是谁知道呢。
1.诗的五、六句中,“满”“空”两字可谓灵动传神,请试作分析。
2.结合教材中所学的“河上采芙蓉”,谈谈这首诗的最后四句在写“折月桂”和“采兰花”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人》不仅指出了离开时河水的泛滥,还暗示了主人公离开时感情的深度,这似乎像河水一样泛滥。
“空”与上句“满”相对,突出的是月的亏空、不圆满,这显然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写出了主人公期盼团聚而不得的失望之情。
2.兰花、桂花等芳香的花草常被用来形容高尚的道德操守和情感忠诚。
诗人在这里说了这两件事,这和“过河采芙蓉”是一样的以表达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试题分析】1.这个问题考察了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这个问题测试的是提炼诗歌中词语的能力。
我们应该首先理解这个词的本义,然后把它与诗歌结合起来句理解它在句中的含义,最后写出该字的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
“别君河初满”句中的“满”是指“情满”,是写主人公的别离之苦,分别之情如河水满溢。
“思君月屡空”句中的“空”是说“月亏”,“空虚”一词描述了主人公因分离而情感空虚的遗憾。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素王长岭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对这首诗的以下两种错误评价是a.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
诗歌语言风格绚丽飘逸。
b.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隐居的地方只有孤独的白云。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
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四、理解炼字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
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
(板书)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
“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
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
(板书)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高中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附详细答案)2021届高考专题复古典诗歌鉴赏——诗歌的炼字研究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掌握诗歌炼字的设题方式和解题思路,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2.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审美体验诗歌的炼字之妙,逐步掌握诗歌语言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3.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古典文化,提升文化修养。
教学方法:情景法、探究法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传说有一天,___、___和___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___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请选择哪个加的字最妙,并说说你的理由。
①___:“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②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③___:“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答案:①‘摇’‘映’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②但‘舞’‘隐’,要略胜一筹。
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③而“扶”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失”字更传神,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2.炼字的定义:炼字是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品赏佳句,推敲字词抢答:说说下面诗句中哪些字词用得最妙?)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山青花欲燃。
④大漠孤烟直。
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答案:①闹,动词,用拟人手法,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②孤,形容词,以景物的孤寂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孤苦。
③燃,动词,把花与“火”相比,化静为动,表现了花的明丽、鲜艳等。
④直,形容词,营造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
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抒空虚寂寞,凄惨忧戚之苦。
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语言风格)导学案一、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要点】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要注意字典义和诗中意。
【答题步骤】步骤一: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活用、修辞及其他表达技巧。
)步骤三:总结表达效果。
(点出该词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步骤四: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规范表达。
【答题注意点】炼字题,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作或诗句。
例如,如果是活用的词(以形容词居多),就是要解读其是如何化平淡为神奇的;如果是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就要解读其是如何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达情意的。
答题不能过于笼统、泛泛而谈。
也不能简单列出几个概念术语,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二、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
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诗眼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着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叫诗中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叫句中眼。
【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3、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点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三、语言风格【答题步骤】:1、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轻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3、【常见诗歌语言风格的语言】平实质朴、清新雅致、含蓄隽永、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含蓄有韵味、委婉含蓄、细腻传神、华美、朴实无华【练习巩固】解佩令?登大别山【清】史承谦澄江如练,碧峰孤拥。
诗歌言语鉴赏之炼字教案【教学目标】领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能力目标】引导先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进步鉴赏古典诗歌言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先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味,进步先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炼字题的做题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求,诱探点练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求,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言语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括断数茎须”——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二、回顾有关炼字的名句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炼动词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抽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炼描述词描述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建筑氛围,表现意境。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炼副词副词的表达效果:起到诗歌委婉委婉、情韵丰富的表达效果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炼数量词数词的表达效果: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
②夸张渲染。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大一色炼虚词1虚词的表达效果:开合呼应,委婉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炼叠词叠词的表达效果:加强言语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炼拟声词拟声词的表达效果:使诗文更生动抽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8.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炼颜色词颜色词的表达效果:颜色普通表现心情,加强描写的颜色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三、以“炼动词”为例尝摸索求,互动解疑(一)考情探求1、鉴赏诗歌的言语次要有两种考察方式:炼字和判断言语风格。
其中炼字考察频率特别高,近观三年高考,15年就有5个省分对炼字直接命题。
其中全国卷I、II都设题了,17年出现了3道题,16年有4道题。
古代诗歌审美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一. 简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审美鉴赏是欣赏古代诗歌的关键,而炼字方法技巧是提高审美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介绍古代诗歌审美鉴赏中的一些炼字方法技巧,并提供相应的练。
二. 炼字方法技巧1. 重视字形古代诗歌注重字形的工整和美感,因此,在鉴赏过程中,要注重观察每个字的形态,理解其造型特点,把握字形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 注重字意古代诗歌常常运用含蓄和意境的手法,通过字的选择和组合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在鉴赏时,要注意理解每个字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探究字与整首诗的关联。
3. 善于揣摩古代诗歌常常运用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字的隐喻意义来传达情感和意象。
鉴赏时,可以通过揣摩字的多重含义和隐蕴,获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享受。
4. 注重音韵古代诗歌音韵和谐是其独特之处,对于鉴赏者来说,要注重每个字的音韵特点,体会诗歌节奏和韵律,增强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
三. 练1. 字形练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古代诗歌,逐字观察每个字的形态,分析其笔画结构和造型特点,试图理解字形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2. 字意练选择一首含蓄和意境的古代诗歌,仔细分析每个字的意义,尝试理解每个字所代表的意象,以及字与整首诗的关系。
3. 揣摩练选择一首运用比喻或借代手法的古代诗歌,揣摩每个字所蕴含的多重意义,体会其中的隐喻和情感传达。
4. 音韵练选择一首音韵和谐的古代诗歌,重点结合每个字的音韵特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 结论通过研究古代诗歌审美鉴赏的炼字方法技巧,并进行相应的练,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更好地领悟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以上是关于古代诗歌审美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第四讲炼字一、炼字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时,应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从词性、词义、修辞、意境、情感等不同方面层层地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之妙处。
(一)炼字分类:炼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1、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人通过樱桃、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3、数量词A.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B.用确数。
C.虚数确数同时运用。
4、虚词: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
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特殊的形容词、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叠词“纷纷”二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而且生动地描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
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声词“萧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瑟瑟飘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凄清。
“滚滚”则状写出长江汹涌澎湃之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渲染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教案【教学目标】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炼字题的做题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诱探点练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括断数茎须”——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二、回顾有关炼字的名句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炼动词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炼形容词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炼副词副词的表达效果:起到诗歌悠扬婉转、情韵丰富的表达效果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炼数量词数词的表达效果: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
②夸张渲染。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大一色炼虚词虚词的表达效果: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炼叠词1叠词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炼拟声词拟声词的表达效果: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8.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炼颜色词颜色词的表达效果: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三、以“炼动词”为例尝试探究,互动解疑(一)考情探究1、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两种考察方式:炼字和判断语言风格。
其中炼字考察频率特别高,近观三年高考,15年就有5个省份对炼字直接命题。
其中全国卷I、II 都设题了,17年出现了3道题,16年有4道题。
《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之炼字的技巧》学案
广州市岭南中学杨振文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相关知识;
②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类型和答题技巧;
2、能力目标: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解答技巧。
3、情感目标:从对炼字的鉴赏中体会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炼字”的相关知识;
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一首诗里面的词语并不多,但蕴含的思想感情却非常丰富。
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四个方面:炼字、诗眼、炼句和语言风格。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炼字。
大家都比较熟悉贾岛“推敲”的故事。
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
这实际上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
二、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三、考查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3、全诗或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或词?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四、如何解答
1.应用举例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步骤一:表明看法)同意。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无限心酸痛楚之情。
2.总结方法。
3.拓展应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诗中的“系”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明确:1.“系”字有系住、拴住的意思。
2.诗中的“系”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修长柔软的柳条藤蔓,好像要牵扯住主人,不让主人离去的动人景象。
3.一个“系”字,饱含了诗人移家前,对湖上亭一草一木的依依惜别之情。
4.应用举例③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阅读下面诗句,按要求答题。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题:这首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明确: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的词。
2.“敌”有对抗,抵挡的意思,而“对”只是朝着、向着的意思。
3.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寞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4.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此效果。
5.拓展应用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题:原诗第一句意思是说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能不能将“铺”字改为“照”,为什么?
明确:1.“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角度低,用“铺”字很准确。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很形象,使残阳具有了人的感情。
2.写出了作者沉醉在美景之中的无比喜悦之情。
3.让读者感到夕阳平缓、柔和,有一种亲切、安闲的感觉。
而“照”的意思是照射,给人的感觉的强烈的,明亮的,对于描写残阳不太合适。
6.应用举例②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题: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明确:
1.最生动传神的字是“独”字。
“独”是“独立”,“一个人”的意思。
2.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
3.“独”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然不群的形象。
7.拓展应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问题:你认为本诗传神的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
1.强。
是勉强的意思。
2.原诗的意思是说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但没有人送酒过来。
3.“强”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景况,无心而勉强,流露了他的“忧虑”和“关切”。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答“怜”也可)
五、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明确:
1.“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2.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3.“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6分)(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明确: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题金陵渡(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问题:第三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答案:斜。
①它生动地描绘出天边月残西沉之景,暗寓诗人无限的愁思。
②点明了时间:将晓末晓的落潮之际。
③与“一宿”呼应:清楚地告诉我们行人都一夜羁愁旅忧不曾成寐的情形,景与人浑成无迹。
(人愁才有此景)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10.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