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1.17 KB
- 文档页数:3
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改善机械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作者:谢恳凌海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对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改善机械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和探讨。
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能够使机械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机械患者【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67—01由于器官功能发生障碍以及全身炎症反应,机械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进行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几率,本次研究特就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改善机械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5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19例,男性患者占31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23至82周岁,年龄平均值为(56.7±3.8)岁。
1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1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例重症感染患者,6例其他手术术后患者。
32例气管插管患者,18例气管切开患者。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科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机的探讨黄业清;甘斌;翁羡吾;谢桥;罗红伟;黄向华【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3(20)36【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时机.方法将110例内科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4h内EN组(A组)和24~48 h EN组(B组),每组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经EN达标率、EN相关并发症.结果治疗后,A组的血清IgG、IgA、Alb、Hb、TLC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达标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内科机械通气的患者24~48 h内给予EN,可提高肠内营养成功率,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总页数】2页(P178-179)【作者】黄业清;甘斌;翁羡吾;谢桥;罗红伟;黄向华【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贵港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贵港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贵港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贵港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贵港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贵港5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相关文献】1.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应用时机的临床对照研究 [J], 樊宇荣;李小青;杨绮虹;徐志军2.内科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机的探讨 [J], 黄业清;甘斌;翁羡吾;谢桥;罗红伟;黄向华3.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时机探讨 [J], 李倩;韩丁;姚俊英;范旻4.肠内营养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 徐超; 卞月梅; 李成恩; 陈彧; 陈飞翔; 尤祥妹5.不同肠内营养时机对重症心衰呼吸支持患者血清BNP、营养状态、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安全性探讨 [J], 余研;詹晓娟;丁雅霜;冯茜;钟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
方法:选择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均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滴注治疗,系统分析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与影响因素。
结果:经分析,发生胃潴留患者有2例,发生腹泻患者有1例,其余患者接受治疗与护理摆脱呼吸机。
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肠胃功能,但仍需注意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情况,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机械通气;肠内营养;不耐受;影响因素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肠内营养支持是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常用方式,然而很容易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出现胃肠不耐受情况,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1]。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基础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4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40例患者中,年龄为37-79(54.75±5.73)岁,男女分别为25(62.5%)、15(37.5%)例。
1.2方法40例患者均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控制在6-15天。
尽快进行肠内营养滴注治疗,时间控制在5-15天之间。
在肠内营养支持方面,需给予患者必要营养物质与能量,确保其机体的营养充分。
其中,营养液可以选择百普力、能全力、瑞代等,同时还有营养食堂定制的匀浆。
保存24小时且规避病菌的入侵,借助肠内营养泵向患者体内输入[2]。
土旦匡苎堂壶2Q Q§生2旦箜§鲞苤!Z塑鱼女i g£Q££bi坠g M!尘生!£:S121£尘b盟2Q Q8。
)鱼!§,趟Q:12异无统计学意义,FT4、s T 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B组治疗前后FT3、FT4、s T SH的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与B组治疗后FT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4、s T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见表3。
表3甲状腺结节最大横截面直径变化和甲状腺生化指标变化5.4心率、血压和体重变化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和体重的变化,3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6讨论良性、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多因素阻碍T H合成,使T H分泌减少,导致TSH分泌增加,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形成多发性结节,L—T4通过抑制TSH的水平从而抑制和缩小良性甲状腺结节‘¨,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将TSH水平抑制至0.3"-0.4m I U/L,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的生长也受到了较好的抑制。
良性、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中医谓之瘿症n1,病位归属于肝经循行部位。
究其病机,始于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滞Jf I L瘀:并209且木郁克士,岽及于肾,水之运化失度,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痰浊内生:血瘀与痰浊互结,交集于颈前,发生瘿肿。
气、痰、瘀之问亦足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自拟化结散组方中夏枯草、青皮、白花蛇舌草疏肝破气、消热散结;海藻、山慈菇、浙贝母、煅牡蛎消痰、软坚、散结;穿山甲、三棱、莪术破血、化瘀、消肿,全方共奏消痰软坚、祛瘀散结之功,终达消瘿之效。
本研究化结散联合L.T4治疗组证候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到87%,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
A组患者甲状腺结节最大横截面直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及与B组、C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
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24例以及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肠内外营养支持前后的白蛋白、血糖、氮平衡、生存率、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
结果与pn组相比,en组患者血糖正常率较高(p0.05)。
结论正确合理对icu患者应用营养支持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营养,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其中en支持与pn相比,更适合应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
【关键词】肠内外营养支持;icu;机械通气icu机械通气会导致危重病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呼吸肌无力等情况,长期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对呼吸机过多依赖,导致患者脱机困难,从而导致患者并发症增加,而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素质,有利于患者预后[1]。
本研究将对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别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并对比分析两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6例。
患者年龄为24-78岁,平均年龄为(54.5±12.3)岁,其中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例,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1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8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24例以及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
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方式、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营养支持方法en组24例患者均于机械通气后24小时内行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源为全能营养(48%碳水化合物、36%脂肪、16%蛋白),由广州力衡临床营养品有限公司提供。
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重视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实施对辅助治疗的价值。
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n=50)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观察组2周内成功撤机35例,成功撤机率为70%;对照组23例,成功撤机率为46%,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Hb、ALB指标水平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免疫指标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L-2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行辅助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提高成功撤机率,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辅助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多属危重症,机体通常呈高分解代谢状态,有低蛋白血症合并生,进而引发免疫功能受损、营养状况欠佳,明显增加了肺部感染、呼吸肌疲劳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撤机难度[1]。
重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在提高肠道黏膜防御能力,降低呼吸机继发性损害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就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开展效果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9岁,平均(51.6±8.1)岁;体质量46-88kg,平均体质量(64.4±7.1)kg;其中神经系统疾病16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急性肾衰竭3例,急性中毒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其它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