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检测系统的误差合成
- 格式:pdf
- 大小:467.45 KB
- 文档页数:37
1.1.1 研究误差的意义为: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愿意,以消除或者减小误差2)正确处理测量和试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者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1.2.1 误差的定义: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
1.2.2 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得值之差。
1.2.3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值。
1.2.4 引用误差:以仪器仪表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为份子,以测量范围上限值或者全量程为分母,所得比值为引用误差。
1.2.5 误差来源: 1)测量装置误差 2)环境误差 3)方法误差 4)人员误差1.2.6 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特点,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1.2.7 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为系统误差。
1.2.8 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1.2.9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1.3.1 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成为精度。
1.3.2 精度可分为:1)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2)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3)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来表示。
1.4.1 有效数字: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单位,那末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称为第一位有效数字。
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管是零或者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1.4.2 测量结果应保留的位数原则是:其最末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而倒数第二位数字应是可靠的。
1.4.3 数字舍入规则:保留的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应按下面的舍入规则进行凑整:1)若舍去部份的数值,大于保留部份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一2)若舍去部份的数值,小于保留部份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不变3)若舍去部份的数值,等于保留部份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
误差与理论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一、实验目的了解误差的基本性质以及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正态分布设被测量的真值为0L ,一系列测量值为i L ,则测量列中的随机误差i δ为:i δ=i L -0L (式中i=1,2,…..n)正态分布的分布密度: ()()222f δσδ-=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222F ed δδσδδ--∞=,式中σ-标准差(或均方根误差);它的数学期望为:()0E f d δδδ+∞-∞==⎰它的方差为:()22f d σδδδ+∞-∞=⎰(2)算术平均值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由于存在随机误差,其测得值皆不相同,应以全部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1、算术平均值的意义在系列测量中,被测量所得的值的代数和除以n 而得的值成为算术平均值。
设 1l ,2l ,…,n l 为n 次测量所得的值,则算术平均值 121...nin i l l l l x n n=++==∑ 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最为接近,由概率论大数定律可知,若测量次数无限增加,则算术平均值x 必然趋近于真值0L 。
i v = i l -xi l ——第i 个测量值,i =1,2,...,;n i v ——i l 的残余误差(简称残差)2、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求得的残余误差代数和性质来校核。
残余误差代数和为:11nni i i i v l nx ===-∑∑当x 为未经凑整的准确数时,则有:1ni i v ==∑01)残余误差代数和应符合:当1n i i l =∑=nx ,求得的x 为非凑整的准确数时,1ni i v =∑为零;当1ni i l =∑>nx ,求得的x 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1ni i v =∑为正;其大小为求x 时的余数。
当1ni i l =∑<nx ,求得的x 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1ni i v =∑为负;其大小为求x 时的亏数。
误差的合成
关于误差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在误差理论的教科书中有详尽的介绍,此处不必赘述。
仪器精度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1.已定系统误差的合成
对于符号和大小均为己知的误差称已定系统误差。
这类误差按代数和合成,即
式中,εj为各已知的原始误差所引起的仪器误差,它等于原始误差与传递系数的乘积。
传递系数可由前面介绍的各种方法求出。
2.未定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合成
式中,S1,S2,···,sP为A类(随机)不确定度分量;U1,U2,…,Ur 为确定度分量,
式中,ej为误差界(-ej,ej);K为置信因子,可以根据分布特性确定。
式(4-17)中的R是误差之间的协方差之和。
在多数情况下,可按所谓的“误差独立作用”原理,近似地令R=0。
3.仪器的总不确定度
式中,凡为置信因子,可以根据组成误差的数目和分布特性确定。
4,仪器总误差
由于仪器制造中多数随机误差与未定系统误差属于正态分布,再加上考虑误差独立作用原理,因此在实用中(尤其在初步计算时)常常采用式(4-21)的简化形式,即
式中,εi为各项未定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分量的极限值,t=1,2,3,…,n。
5.精度分析举例
用光波扫描干涉法测量磁盘磁膜厚度的公式为
式中,va、vb为波数,它们分别与波长九、九相对应;刀为薄膜折射率;甲为入射角。
欢迎转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