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化学第一讲(引言)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66
放射化学第一章绪论1.1898年M. Curie用化学方法发现放射性元素钋;2.1910年,英国的Cameron提出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3.放射化学诞生于1898年。
4.1956年北大开始建设我国第一个放射化学专业。
5.1958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招收放射化学专业本科生。
6.1981年,放射化学专业成为国家批准建立的首批博士点之一。
7.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和属性的一门科(基础8.放射化学:研究放射性化学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状态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和原理)9.放射化学包括的内容:核化学,核药物化学,放射性元素化学,放射分析化学,同位素生产及标记化合物,环境放射化学。
10.辐射化学和放射化学的区别:放射化学侧重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而辐射化学主要研究辐射(射线)对物质的作用11.放射化学的主要特点:放射性;不稳定性;微量性1-7第二章基础知识1.核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Z、相同的中子数N、处于相同的能态且寿命可测的一类原子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核素。
3.异位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为同中子:。
4.同质异能素: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且其寿命可以用仪器测量的同一种原子核5.同质异位素:不存在相邻的稳定的6.元素质子数的幻数:2, 8, 20, 28, 50, 和827.元素中子数的幻数:2, 8, 20, 28, 50, 82,和1268.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9质子和中子是核子的两种不同状态10.核力:核子间存在的短程强相互作用(吸引)11.原子核的核力作用半径大于电荷分布半径12.原子核的体积与原子核的质量数成正比13.原子核的核子密度约:1038核子•cm-314.核物质的密度约:1.66 ⨯1014(g•cm-3)15.位于中子滴线上的核素,其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为零;16.位于质子滴线上的核素,其最后一个质子的结合能为零;17.核衰变: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18.对任一元素,质量数越大,α衰变能越小,质量数越小,α衰变能越大19.相对于β稳定线,中子过剩的核素发生β-衰变,质子过剩的核素发生β+衰变;20.只有在衰变能大于1.02MeV的情况下才能发生β+衰变21.放射性活度:每秒钟放射出的粒子个数(A) Bq(贝可), Ci(居里), 1居里=3.7⨯107Bq.22.质子:1H的原子核23.规定1u等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24.核物质:由无限多等量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密度均匀的物质称为核物质。
放射性基础知识第一章放射源§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
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
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
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
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
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
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
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
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
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
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
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
简单归纳一下: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
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
例如:11H、21H、3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
又如: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
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
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
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
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
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