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长笛:笛子循环换气法
- 格式:docx
- 大小:17.54 KB
- 文档页数:1
吹笛子换气技巧相关知识介绍循环换气法有两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旋律循环换气实为长音循环换气法在演奏中的应用;第二种为双吐循环换气。
下面分别介绍: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
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
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
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
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
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
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
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
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
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
方法是: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
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
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长笛入门:笛子循环换气法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
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
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几种吹奏乐器都有可能连续持续地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个完整的长乐句甚至一首乐曲,这就需要使用“循环换气法”。
笛子大师赵松庭首先在笛子上使用循环换气。
要使乐音连绵持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源源不绝地吹到笛管内。
但因为人的肺活量有限,要用这少量的气使乐音持续很长的时间,非在吹奏的同时把气吸人肺内不可。
在人的生理习惯上,呼与吸是对立的、互相矛盾的,即呼和吸不能同时实行。
所以我们必须从口腔中想办法。
人的口腔能储藏少量的气体,这就是产生循环换气技术的根本前提。
如果我们能在口腔内部肌肉收缩把这部分储藏的少量气压出来的一瞬间,迅速地从鼻孔中将气吸人,以满足生理的需要,然后再把这部分气体继续吹出,循环往复,使气流连续持续,并有一定的强度,这便有可能达到乐音持续的目的。
但循环换气技术要以理智指令去克服人的自然生理习惯,所以比较困难。
特别是在吹奏笛子时要保持一定的口形和气流强度,要掌握它,并非能够一蹴而就,而需要通过艰苦长久的练习。
现在根据我自己练习的体会来较为详细地阐述循环换气的过程及其练习的方法。
一、首先练习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的收缩,挤出口腔中的气体,并使其吹出时具有一定的力量。
先按吹奏口形,尽量扩张口腔,然后可用手在下颚加一点压力,协助气流挤 (吹)出(这就是循环换气时口腔内动作的基本方法和道理所在)。
经过一定时间的这样练习,使口腔各部肌肉能互相配合,逐渐习惯于这种动作。
二、练习呼与吸同时实行。
在口腔肌肉收缩使空气迫出的一瞬间,同时用鼻把空气吸入肺内。
这时一般人口腔中所储藏的空气大约不到半秒钟就用完了(熟练掌握后能够坚持到一秒钟),所以吹奏者要善于掌握这个时机,急速用鼻稍猛吸气。
如此反复练习,便能达到同时实行吹和吸的目的。
吹奏者能够学习民间的练习方法:用一根吃饮料的塑料吸管,一头衔在嘴里,一头插在水里,根据上述方法练习保持吹笛时的口形,使气泡源源持续地冒出,持之以久。
笛子演奏循环呼吸技巧笛子演奏循环呼吸技巧笛子演奏循环呼吸技巧,在笛子演奏的时候,呼吸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笛子演奏循环呼吸技巧吧!笛子演奏循环呼吸技巧【1】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
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
方法是: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
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
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
这里要注意: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进行。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这一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三步循环不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一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
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连接转换过程。
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
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注意:1、全身不要过于紧张,特别是口腔、鼻腔要有意识地放松弛一些。
2、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以减轻口腔的控制力和紧张感。
3、初练时,每到口吹鼻吸两动作转换这际,可将气息缩小,使音弱下来,慢慢地去完成转换过程。
4、在两动作(吸与呼)转换过程中,头部和上体尽量不要幌动,应保持平稳。
只要注意到这几方面,细心摸索练习,就可以很快突破这一关的。
平日最好在笛子上练习,但在没有笛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练习。
方法是:1、把某一只手(左右都可以)抬起,手心对着风门(嘴)练习换气,依靠手心的感觉,来测量你我气是否集中,有无中断。
2、用循环换气方法来练习吹灯(蜡烛)要使灯火摆动,但不能使它熄灭,来测量你的运气是否连贯、均匀。
长笛循环换气新技法由于发声的多变性、呼吸动作的多变性,除使用以上三种呼吸法获得气息外,还需要调动口腔、鼻腔的空间和功能动作进行浅表交替和气息连接加以补充,循环换气技法就是这种补充气息的最好办法。
浅表交替是指口腔、鼻腔之间进行隔离转移的瞬间交替;气息连接是指口中余气与吸入气息呼出口腔的瞬间连接。
浅表交替和气息连接是双腔隔离转移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准同步进行的两种运动形式。
两者之间始终处在辩证统一之中,它们彼此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口通食管,由会厌控制口腔通道口;鼻通气管,由软腭控制鼻腔通道口。
单就气息而言,呼吸形态有三种形式,我们任意做几次呼吸小实验便会立即准确地感受到。
第一种形式是鼻腔出入,打开软腭,关闭会厌,气息由鼻腔自由呼吸;第二种形式是口腔出入,打开会厌,关闭软腭,气息改由口腔自由呼吸;第三种形式是同时出入,同时打开软腭与会厌,气息由口、鼻同时呼吸。
不论使用哪一种形式,呼与吸都只能是先后进行和轮流交叉的两个反向动作,既不能同时进行,也不能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而永远都是吸一口气吹几小节,再吸一口气吹几小节。
人不能自身造气,要演奏就得先从空气中吸气,而且吸气多吹得长,吸气少吹得短,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作曲家总希望长笛演奏能够象小提琴拉长弓一样尽量吹得长,有时甚至三、五十小节没有一处停顿。
演奏者只好设法在附点后面、小节线处,甚至不惜以牺牲一、两个音符为代价强行换气。
小提琴尚且需要换弓,何况长笛乎?呼吸还有生存意义,演奏呼吸既要维系生命又要进行演奏,要想三、五十小节不换气、不停顿几乎是办不到的。
而使用循环换气就能两利兼收,不但能够吸气供氧,而且能够保持长时间不停的演奏。
使用循环换气技法,能够使呼与吸的反向动作不论重复多少次,口中都有气向外吹。
关键是如何进行气息的双腔隔离转移,换言之,就是如何进行浅表交替和气息连接。
要想学会循环换气技法,必须做到以下八点:1.必须先将口型发展好、固定好。
2.必须学会在几分之一秒时间内吸气。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循环换气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所特有的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气息技巧。
对于这个技巧许多小伙伴不是很了解。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竹笛循环换气技巧介绍(1)含气。
主要依靠舌根收缩,喉咽腔打开使口腔、咽喉容积增大,含气量增多。
(2)挤音。
将口腔、咽腔里含的气通过舌根向前上方的推力以及下颌的上拉力使口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口腔、咽腔里含的气就被挤出(这一环节是尤其重要,舌根前推与下颌上提的力是发音的关键)。
解剖学的常识告诉我们,颌舌肌、茎突肌的收缩使舌根向上方运动,颌舌肌收缩,使舌根向口腔前部运动。
这两组运动使口腔的容积积极迅速减小,从而口腔内气体压强增大,形成挤气的原动力。
当挤出的气经过有控制的风门时,倘若气的角度、风门、口劲协调得当,便可以获得类似于吹气的效果,使竹笛发音。
(3)吸气。
由于挤气与吸气的动作属于不同的肌肉群运动,这种互相独立的运动功能使我们完全可以在挤音的时候,让吸气肌肉群同时"开展工作"。
解剖学告诉我们:吸气肌肉群包括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胸小肌、前锯肌、上后锯肌、胸大肌及提肋肌等几部分。
它们协调运动的作用是使肋骨分别提高或转动,以扩大胸腔的容积,肺叶得以扩张,肺部气压减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体外空气顺利地通过鼻吸入。
(4)续吹。
当相对软短暂的吸气动作结束后,下一个连续的动作便是打开会厌与软颚。
续吹的关键是减少挤音、吹音衔接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痕迹。
即尽可能地减少挤气与吹气时口风的角度、速度、口劲以及口形的变化。
续吹之后,便进入了下一次换气的准备。
准备、闭咽与挤音、吸气、续吹4个动作的连续进行,循环换气便得以不断延续。
注意事项①吸气、挤气不可有多余肌体或表情的动作。
②尽量使续吹的气完美地与挤气衔接起来,不留蛛丝马迹。
③从中音区开始练习,逐渐分别向高、低音区扩展。
循环换气的练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气息的基本功基础上,在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吹笛子的时候怎么换气推荐文章吹笛子怎么样才能够控制好气息热度:吹笛子怎么循环换气有哪些技巧热度:吹笛子怎么练气息的技巧分析热度:吹笛子怎么才能控制不漏气热度:吹笛子的时候气不够怎么办热度: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运气上的功夫,我们叫它“气功”,意思就是说,要吹好笛子必须在“运气”方面下一番功夫。
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换气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换气的方法:掌握的换气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吹笛子则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横隔膜(位于肺部和腹部之间)着力,即胸腹联合呼吸法。
换气时最好用口、鼻相结合的方法。
以口为主,就是将嘴的两角稍稍放开吸气,这样吸气较快。
吐气时,应利用胸肌、腹肌和横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气息能够均匀、有节奏地逐渐吐出。
初学者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违反正常呼吸的运动规律,否则会影响演奏,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一般初学者一口气能吐10―15秒钟就不错了。
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为了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可以结合吹奏长音,作以下两种练习:1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气,吹一个长音。
吸气时要求吸足而不出声,呼气时要求均匀、平稳,时间长而不费力。
所以,当你呼出一口气时,在这口气还未呼完之际(约留五分之一左右,这时小腹横隔膜还处在控制之中)。
即应吸入第二口气。
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动与横隔膜腹部的运动始终保持连贯,否则,进入吹口的气流就一定不流畅,而且容易出现嘴角漏气、出音尖叫、音色难听的现象。
2快吸慢呼――这是吹奏竹笛时运用最多的呼吸方法。
吸气时间越短越好,因为在乐曲进行中允许吸气的时间是很短的。
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耸肩、收腹、挺肚等错误,还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关于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的几个错误:①耸肩。
吹笛子时如何换气_吹笛子时换气方法笛子初学者首选注意的就是换气的问题,那么吹笛子时要如何换气?吹笛子时换气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时换气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时换气方法一:自然换气自然换气是指人们通常的呼吸换气,一般不需经过更多的训练就可本能地做到和完成。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一切活动中,无时无刻地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
若从吹奏笛子的角度来讲,这种换气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1、缓吹与缓吸“吹”与”吸”在交替转换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换气动作,这个动作的优劣会对吹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这个动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缓慢,另一种是急切。
在慢速乐曲中,或者是在有八分、四分休止符以下的,有充足时间吸气的情况下,我们称之为缓吹或缓吸。
这种换气较易,但一定要注意掌握运用好正确的呼吸方法。
全身肌体应放松,气息应均匀平稳。
吸气的动作要快,尽量少用或不用嘴吸气,每当换气之后吹出第一个音时,要注意发音的力度平衡,不能虎头蛇尾。
2、急吸与急吹在快速乐曲中,或者在连续的音符排列和没有休止符换气的情况下,就要采取此种急吸、急吹的办法来完成演奏。
急吸、急吹一般多用于欢快、火热、奔放、激情等乐曲中。
在这种情况下的换气,吸气时可用口鼻共同吸气,以便能充分供氧和减少疲劳。
在急吸气时,要特别注意胸部的起伏晃动不可太大,嘴巴也不要张开的很大,要有控制地,轻松而敏捷地微张双唇即可。
3、停而不吸与停而不吹在日常演奏中,各种意想不到的节奏变化都会时常遇到,有一句话说:“此处无声胜有声”,这种无声就是停止演奏。
然而,这种停止却不是休息或意识上退出演奏,而是一种乐曲情绪发展的需要。
要求音停而不能吸(换)气。
音停、气收,而也不能换气,意识、心态也不可放松下来。
这种停而不吸和停而不吹,虽说只是一字之别,然而,在实际演奏中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停而不吸,是说在某一个乐句乐段并未完全结束之际,一种情绪还在延续并将转换的瞬间,突然收住气,使情绪在这一个突然静止之中,给听众一个预感和回味。
首先要对常规的呼吸方法熟练掌握,腹式呼吸,腹部有支撑,换气快速沉稳,喉结下沉,口腔含气能做到放松自然,音色柔美亮丽,运用自然于心,这是前提也是最难掌握的,许多吹了几年笛子的,吹出来的音色都不好听,在常规的呼吸方法掌握以后,下一步练习用腹部支撑不动、不呼气,单用口腔的负压吹响笛子的各个音阶,这步也容易过,第三步是一边用鼻子吸气,一边用口腔负压吹响笛子,这步也容易,第四步就是口腔吹响笛子,鼻子也吸到气了,用吸到的气使声音连续,这步较难,开始练的时候虽然能连续的吹,但是声音总是忽高忽低断断续续,没办法,就得苦练了,开始练的时候步骤较多忙不过来的时候,脑子里优先要想到的是鼻子吸气。
其实循环换气难在换,不难在循环,在哪里换才是最难的。
要领其实不要把它想得那么复杂,如果你吹笛子有一定功底的,半天就可以学会了。
先学会用口腔挤气,不要鼓腮,但是舌根处一定要放大,就是把喉头放大,用最大的空间存气,然后舌头望外推,口劲要加急,控制气息快速少量吹出,把空气柱出出来就对了,慢慢体会,熟练。
然后放笛子上,用吹笛子的口形挤气把笛子吹响,这要注意,挤气的时候肺部是不工作的。
把笛子挤响,越响时间越长越好。
学会就可以学换了,在挤的时候,鼻子往里吸气,要快而大,同时保证声音不断,吸气之后肺部慢慢打开,让气流出,直到完全工作,这交换的时候做到不留痕迹是最难的,需要反复多次练习才可以。
要领要理解其实很简单,学会也不难,但是要吹到换了人家也不知道听不出才是最难的,慢慢体会吧,祝你成功。
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不但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技术上也是极其高超的。
循环换气是一个高难度的技巧,也是笛曲中常用的一个技巧,能使笛子连续不断地吹奏较长的乐句、乐曲。
循环换气最早是唢呐的一个绝技,在上个世纪50年代被移植到笛子上,笛子运用循环换气比唢呐要难一些,因为唢呐可以鼓腮,而笛子的口风控制结构不允许鼓腮。
要想掌握好循环换气方法,首先要明白循环换气的原理。
笛子如何循环换气吐音循环换气比起长音循环换气来有许多限制。
这些限制,除了时间上的以外,主要的就是有它机械式的规律性——换气规定在1/4拍位的“补”字上。
下面店铺整理了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舌头问题笛子双吐技巧是舌头来回伸缩的连续运动,由于双吐循环换气延长了双吐吹奏的时间,所以,舌根极容易产生疲劳而僵硬;有的吹奏者为了想吐奏快些,将舌根及喉管收缩得过分紧张,这更增加了舌根的疲劳,便双吐循环换气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它的解决的办法是:1、在练习时,努力使舌头、舌根及喉管放松,不要为了追求快而造成欲速则不达。
2、在舌头感到疲劳时,应停止练习,让舌头各部位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练,这样不敢使舌头的动作变形。
如此反复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舌头的力度,速度也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高。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二、唾液的问题在运用双吐循环换气技巧时,由于舌头长时间在口腔里来回不停地运动,使口腔内产生了许多唾液,给继续吐奏造成了困难。
根据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唾液产生的多少也有所不同。
而在刚学会这一技巧时,最容易产生唾液,随着不断的练习,吐奏时间虽然延长了,但唾液产生得并不多,这里有一个人的生理功能适应和习惯的过程,但这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只能使唾液产生得少一些,而不能使唾液不产生。
碰到这种情况是将产生的唾液存放在腮两边,这样还可以继续吐奏一段时间。
通过不断地练习适应,这个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即使吐奏时间延长,所产生的唾液也不会成为继续吐奏的障碍。
另外,觉得唾液产生的多少与平时吃的食物及每个人胃的状况有很大关系。
一般说来,吃面食比吃其他食物所产生的唾液要少得多,这是因为唾液是酸性的,面食是碱性的,可以中和一部分唾液。
而胃酸多的人唾液极容易产生。
这要吹奏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捉摸。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三、鼻子的问题在进行双吐循环换气吹奏时,由于鼻子不断地较长时间的连续吸气,且吸进去的气速又很快,空气与鼻腔的磨擦力与自然吸气相比要大得多;而有时由于空气干躁或者身体与吸进去的空气之间温差较大,因此,很容易造成鼻腔发热、干燥,有时甚至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吼痛而伤风感冒,这种情况天冷时较多。
少儿长笛:笛子循环换气法
导读:本文少儿长笛:笛子循环换气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
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
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几种吹奏乐器都有可能连续不断地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个完整的长乐句甚至一首乐曲,这就需要运用“循环换气法”。
笛子大师赵松庭首先在笛子上运用循环换气。
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源源不绝地吹到笛管内。
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有限,要用这少量的气使乐音持续很长的时间,非在吹奏的同时把气吸人肺内不可。
在人的生理习惯上,呼与吸是对立的、互相矛盾的,即呼和吸不能同时进行。
因此我们必须从口腔中想办法。
人的口腔能储藏少量的气体,这就是产生循环换气技术的根本前提。
如果我们能在口腔内部肌肉收缩把这部分储藏的少量气压出来的一瞬间,迅速地从鼻孔中将气吸人,以满足生理的需要,然后再把这部分气体继续吹出,循环往复,使气流连续不断,并有一定的强度,这便有可能达到乐音不断的目的。
但循环换气技术要以理智指令去克服人的自然生理习惯,因此比较困难。
特别是在吹奏笛子时要保持一定的口形和气流强度,要掌握它,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需要通过艰苦长久的练习。
现在根据我自己练习的体会来较为详细地阐述循环换气的过程及其练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