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芦花》的演唱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0.15 KB
- 文档页数:1
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作者:林思名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1期摘要:《芦花》是一首描绘军旅爱情的歌曲,情感朴实真挚,演唱时需要较强的歌曲把握能力,融合自身的情感,才能稳定流畅地进行发挥,塑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实现情感的抒发。
本文分析了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和演唱要求,以期为相关演唱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芦花》;歌曲;音乐特点;演唱《芦花》是歌舞剧《一个士兵的日记》第一篇章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军旅歌曲,其表达的是一名普通女孩对爱人、对故乡的思念寄托之情,该首歌曲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这首歌曲情景交融、抒情性强、内涵感人,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对歌曲本身的特点有十分充足的了解。
一、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一)歌词特点《芦花》的歌词运用了对仗、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很多意象,一曲歌词极具情景性,如同一首抒情小诗,歌曲感人至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离不开歌词的抒情性。
“芦花”本是非常普通的自然事物,但是在贺东久的笔下,芦花成为了爱情的象征,芦花漫天飞舞的花絮代表着绵绵情谊,花絮与彩云拥有了爱情,这种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开头,使得这首歌曲引人入胜,与其他一般的军旅歌曲形成了鲜明的区别。
在第二乐句中从浪漫走进现实,指出“芦花”为媒,表达出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而且这种相思之情将会伴随自己心爱的人飘过千山万水。
整个第二段落升华情感,“千里万里梦相随”,虽然远隔千万里,但是情意永远不变,与此同时更进一步表达了女孩的“深明大义”,她对男孩提出了寄托“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
从开头到结尾结构非常完整、立意深远、情操高尚。
(二)曲式特点《芦花》的曲式是带反复对称均衡的二段体曲式结构,分为A段和B段两部分,这两段第二乐句的曲谱都是对第一乐句的变化发展。
在这种相对简单的曲式结构中,分为了引子、呈示、对比和尾声四个部分,恰恰采用的是“起承转合”的作曲手法,和歌词的“起承转合”融为一体。
[歌曲芦花原唱]歌曲芦花篇一:[歌曲芦花]雷佳芦花歌词芦花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
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
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
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
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
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
雷佳雷佳,湖南益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民族女高音,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2022年顺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2022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教授。
《芦花》作品赏析《芦花》这首歌,尽管篇幅不长,却通俗而不粗俗,情真更显意切。
旋律悦耳流畅,优美而富神韵。
歌词以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水上人家的蜜意,抒发渔家姑娘的柔情,赋予了芦花鲜活的生命力和缠绵的人间真情。
旋律亲切感人,舒缓流畅中不乏起伏跌宕的韵律美,与歌词的融合堪称天衣无缝。
篇二:[歌曲芦花]芦花舟歌词芦花舟 - 费玉清词:小轩曲:谭健常秋江月芦花舟划破沧浪水浩浩烟波上何事春雨愁飞雁一声惊遥梦问一声君曾否醉看月圆缺回首风云路终将随波流笙歌酣舞转眼空壮士弄剑志难酬马嘶人语夕阳暮孤灯白发人蹉跎功名纸上说关山路迢烟云里樽前叹尽人间事与君唱首将进酒忘尽千古愁问一声君曾否醉看月圆缺回首风云路终将随波流笙歌酣舞转眼空壮士弄剑志难酬马嘶人语夕阳暮孤灯白发人蹉跎功名纸上说关山路迢烟云里樽前叹尽人间事与君唱首将进酒忘尽千古愁壮士弄剑志难酬马嘶人语夕阳暮孤灯白发人蹉跎功名纸上说关山路迢烟云里樽前叹尽人间事泠泠一词也含有秋水长天冷寂萧寒的意境!我也因此才会写泠泠江月烟波寒皑皑白雪关山漫潇潇风雨伶俜情红尘曲赋鹧鸪天一直记得仓央嘉措的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我生命中的山山水水,任你一一道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篇三:[歌曲芦花]户外晚会主持词第一篇:户外晚会主持词同: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驴友,大家晚上好!甲:在新春的大门即将被叩响的喜庆时刻乙:在这溢彩流光、空气中都弥散着幸福味道的大厅之中丙:在期待了一年的盼望里丁:今天,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又一次在这里相聚!甲:禹州的户外运动始于2022年,如今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乙:回望过去、往事历历,回味过去、思绪纷飞。
艺术歌曲《芦花》的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作者:李娜吴彤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5期[摘要]《芦花》选自与音乐舞剧《一个士兵的日记》,是由著名的作曲家印青作曲,词是由贺东久编写,歌词通过描写芦花来抒发情感,语言质朴,旋律优美,抒发了军人对爱人的想念,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本文从《芦花》的创作背景出发,分析其创作特点、曲式、钢琴伴奏,以更好地把握演唱技巧,更好地演绎和表达作品。
[关键词]创作背景;创作特点;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5-0079-03“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赞美了芦花的纯洁、洁白无瑕,描绘了一幅花絮纷飞的画卷,旋律悦耳动听,不乏起伏跌宕的情节,二段式的曲式结构较为方整,对比性中也注意统一性,具有较强的情感渲染力。
一、《芦花》的创作背景芦花,指的是一种生长在河岸的极为普通的花絮,虽然普通,但是其代表的意味却是深刻的,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景象延伸到歌颂人间的情与爱,描写了一种姑娘要送别自己心爱的人的情境,使得整首曲子更具有情感性。
《芦花》中描绘了一幅芦花纷飞生机勃勃的场面,歌曲《芦花》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是总政歌舞团创作的一个大型的舞蹈音乐剧《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一个作品,是由著名的作词家贺东久作词,作曲家印青谱曲,整首曲子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清新,悦耳动听,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雷佳凭借对这首歌曲的演绎获得了职业组民族唱法的金奖。
这首歌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和民众的喜爱,抒发了姑娘对爱人为保卫祖国奔赴边疆的思念情怀。
《一个士兵的日记》主要围绕一个士兵的生活展开,《芦花》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众多手法的交织下完美地展现出了一种军旅生活,塑造的是一种军人的英雄形象,更是把整个作品的中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
二、《芦花》的创作特点(一)曲式分析《芦花》为单二部曲式:歌曲的曲式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每个乐句由四个小节构成,结构很工整,拍子为8/6拍,使整首曲子旋律优美,具有摇摆的感觉,调式为A大调,色彩较为明朗,让人感到整首曲子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A乐段为呈现段,每个乐句包括四个小节,通过演唱引出故事线,展现情感的变化,在歌词中,运用白云、大雁等景物来彰显人们的向往和追逐。
雷佳歌曲《芦花》
《芦花》是由雷佳作词,林宥嘉作曲的歌曲,于2020年7月17
日发行。
这首歌是雷佳与林宥嘉一同演绎的情歌,表达出一种对友谊、热情的犹如盛开的芦花般灿烂的爱恋。
歌词中的每句都描绘出一个生动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了情愫的美丽,以及彼此之间格外甜蜜的爱情氛围。
“我记得你温柔的眼神,软软落在我心里”,这句歌词深深地将
一种爱慕,感受到彼此心灵上的归宿。
“我要你每一夜,同我梦话把它淌”,意思是让爱情的心意改变
的不仅仅是每个夜晚,而是全天24小时。
“芦花开在湖边,缠绕我和你情谊”,希望爱情能像一朵盛开的
芦花,一直绕着彼此转而不停。
“你就像那碧海里月光,轻轻照亮所有路”,就像月光照耀大海
一样,把爱情中的美景看得更清晰明了。
整首歌曲描绘出彼此之间被爱情绑架般无法抗拒的甜蜜,表达出
恋爱中无条件牵挂,创造出一种浪漫亲密的气氛。
这首歌传递出一种
深情的爱恋,令人温暖,也令人希望将这份真心永驻心间。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借景抒情·情更浓——浅析歌曲《芦花》演唱及钢琴伴奏创作李彦慧(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要】芦花是一种生长在浅水里的草本植物芦苇上结出的白色小花,一般在秋季开花。
洁白的芦花被风吹的飞飞扬扬,普通中带着自由,无论种子在何处生根,只要风一吹,就会漫天飞舞。
歌曲《芦花》是大型歌舞剧中《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一首民族声乐作品,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后经多位音乐家编配伴奏,现在比较常见的版本有两个,一个是由纪冬泳编配伴奏,另一个是由胡廷江编配伴奏。
本文从《芦花》的创作手法、美学价值,及钢琴伴奏等方面分析,进一步让大家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芦花;美学价值;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一、美学价值艺术歌曲追求的是意义深远,情感细腻,讲究的是音乐与词相融的意境美,20世纪中国“散步美学”的开山大师宗白华将“意境”定义为“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达到心灵具体化、肉体化,这就是“艺术意境”。
作曲家印青从平凡中捕捉灵感,以极为普通的花絮——芦花为题,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赋予芦花鲜活的生命力,使芦花有了生命。
《芦花》不但是一首艺术歌曲,也是一首浪漫而热情的情歌,讲述的是有关现代军人的青春励志爱情故事,姑娘对心上人奔赴祖国边疆、为保卫祖国即将离开前对爱人的不舍。
这种情爱不是儿女情长、海枯石烂的小爱,更多的是一种豪情,人间大爱,传达着姑娘对爱人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深刻反映出军人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付出,足以看出词作家与曲作家的心灵共振。
一致的默契配合。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通过美感使人们获得情感的满足。
作曲家印青说过:我写《芦花》的出发点是不拘泥于小桥流水,通过用清新委婉的旋律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该“迎合”,而是“领导”。
否则,我们的创造性指导将偏离正确的方向,将被历史淘汰。
对歌曲《芦花》的分析摘要:文章就《芦花》这首歌的创作的背景、歌曲结构的分析、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演唱时感情的把握、语气的运用深拓重点字的内涵、表情的运用等方面问题, 根据本人所学,结合各种相关的书籍及影音资料,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及认识。
关键词:音乐作品;创作;技巧运用一、歌曲的创作背景《芦花》这首歌曲是通过由总政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在二零零四年第十一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精彩的演唱,被大家熟悉、了解和传唱的。
雷佳也是以这曲《芦花》获得青歌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的金奖。
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的这首《芦花》是一首借花抒情的歌曲,出现在《一个士兵的日子》的第一幕。
歌曲通过对芦花的描写,充分抒发了家乡的阿妹送恋人当兵时的那种既依依不舍又期盼早日传来立功喜报的心情。
二、歌曲结构的分析《芦花》这首歌是采用二部曲式的写作手法。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芦花,含蓄而细腻。
这部分的曲调比较平稳,主要集中在中声区,情感上也没有什么大起伏,主要是通过对芦花的描写来传递一种思念之情;后四句为第二部分,抒发情感,饱满而真挚。
这四个乐句是两句歌词的完全重复,充分唱出了这首歌的主题思想。
这部分旋律起伏比较大,囊括了三个声区,情感上是呈一种递进的趋势,把歌曲逐渐推向高潮,最后结束在小字三组的“C”上,感情毫无保留的“一触即发”,把整个歌曲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一)歌曲演唱中字的归韵这首歌非常的优美抒情,在演唱中把握好歌曲的情绪;要亲切、深情、细腻的演唱的同时,也要注意字音圆润柔和,旋律线条平稳连贯。
《芦花》歌词的韵辙为灰堆辙,韵脚为ei、ui,灰堆辙的字音是以发“e、u”母音为主,在唱响“e、u”母音后要注意收声归韵到“i”母音,要收准到位,稍带延长一点。
发“e、u”母音时要注意舌头不要太高,否则会影响声音的通畅和共鸣。
(二)歌曲演唱时气息的运用气息的支持是唱好《芦花》这首歌曲的关键之一。
在演唱中注意气息运用要以连贯、均匀为主导,两小节一换气。
二、歌曲《芦花》的创作特点歌曲《芦花》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对情人的思念。
乐曲通过简短的两个部分A和B,将女子对守护边疆情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出来。
作品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纷飞芦花的景色与思绪的情感巧妙结合,以此寄托出自己美好的心愿。
歌词中的“芦花白,芦花美”一语双关的形式,不仅表达了对芦花的赞美,而且也象征着军人的质朴和纯真;“情和爱花为媒……早戴红花报春回”,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的花,展现出女子对于爱情忠贞的态度,以及对至亲至爱的人的思念。
整部歌曲的旋律婉转悠扬,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一种对爱人归来的强烈期盼之情。
(一)曲式结构在曲式结构方面,歌曲《芦花》是一个带有前奏和尾声的并列单二部曲式,节拍6/8拍,速度为快板。
全曲的结构较为方正,由前奏、A、B以及尾声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乐句均为四小节的音乐片段,也展现出乐曲对称的结构美。
前奏(1-8小节)是一个独立的引入部分,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结束在降B 商音上;第二乐句落在降A宫音上。
A乐段(9-24小节)由四个乐句组成,采用重复的发展手法,并且第二乐句结束在调式的Ⅴ级上,构成乐曲的半终止;第四乐句结束在调式的主音上,形成了收拢性的乐段终止。
B乐段(25-40小节)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也由四个乐句构成,作曲家运用了新的素材,节奏较为密集,装饰音的数量也增多,整体的音域多为高音区,旋律线条也波动起伏。
尾声(41-48小节)是乐曲的结束收拢部分,对音乐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同时伴奏部分的旋律回归到前奏的部分,形成呼应。
曲式结构图如下例1:例1:并列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前奏A B尾声小节1-89-2425-4041-48调性降A宫降A宫降E徵降A宫(二)和声进行在和声进行方面,歌曲《芦花》基于西方传统的T-S-D-T的序列进行构建,并结合其他节奏音型来达到烘托歌曲氛围的目的,并衬托出人物角色的情感,从而引发大众的共鸣。
在8小节的引子部分,和声为Ⅰ-Ⅳ-Ⅰ-Ⅴ-Ⅰ-Ⅳ-V/v -Ⅴ7-Ⅰ的序进,色彩丰富明亮,与整个歌曲的情感基调相符合,并且也为之后第一部分A的展开进行了铺垫。
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的歌唱艺术特征作者:林思名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2期摘要:雷佳演唱的歌曲总是能够打动人心,她的演唱总是非常灵动、打动人心,虽然看起来轻松,但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的演唱效果必然是经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才能形成的。
本文主要对雷佳的歌曲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在发声方法、呼吸共鸣、咬字吐字以及润腔方面的特点,以期为演唱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学习参考。
关键词:雷佳;女高音;歌唱艺术;特征雷佳是我国著名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嗓音清澈纯正,尤其是在经过美声、民族、戏曲的全面学习之后,她不仅形成了专业的歌唱功底,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嗓音,特别适合演唱中国风味浓厚的民族音乐,而经过演唱的一些作品都成为经典版本。
其歌唱艺术特征非常鲜明,研究雷佳的歌唱艺术特征有助于相关学习者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准。
一、民族细腻的发声方法雷佳在歌曲演唱时最鲜明的特征是具有民族化、细腻的发声方法,这种发声方法是她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演唱实践所逐渐形成的,她将美声演唱方面和民族演唱方法进行了合理的融合,并以此来适应自己本身的声音条件,从而形成了流畅婉转的发声。
她演唱的《芦花》就成为了经典的版本,在她细腻的发声条件下,将这首歌曲中绵绵的情谊真切地演绎出来,而且这首歌曲音高较高,尤其是在结尾处为High C,但是雷佳仍然能够轻松的完成高音的演唱,并且音色通透,将一首看似简单的《芦花》唱出了情景感、画面感,可见,雷佳本身对发声方法有着非常科学灵活的掌握。
在这种发声方法的指导下,雷佳能够演唱多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在她的音乐作品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首歌》中就体现了这一点,雷佳用自己的声音完美地演绎了56种风格的歌曲,有些歌曲还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来演唱的,甚至还有原生态无伴奏的演唱曲目,这些歌曲都需要纯熟的声音处理能力,并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就可以的,但是雷佳都对这些歌曲进行了生动的再现,并且实现了个人的二度创作,重现了歌曲的生命力。
歌曲《芦花》情感、音乐的分析及演唱处理作者:周志伟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16期【摘要】文章试从《芦花》的词义出发,分析该曲的情感基调,并结合旋律与伴奏分析歌曲的曲式与音乐技法,再根据专业的不同,从声乐演唱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芦花》;情感基调;音乐分析;演唱处理歌曲《芦花》是大型歌舞剧《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一首民族声乐作品,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现在比较多见的伴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由纪冬泳配,另一个是由胡廷江配。
下面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旋律和曲式、歌曲演唱把握技巧等方面深入分析。
一、歌曲《芦花》的思想内容和意境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
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
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回。
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回。
这首歌描写的是情人的思念,女子对守卫边疆的情人的想念与牵挂,简短的四句歌词,把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眼前芦花纷飞的景象与自己思绪纷飞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并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词中“芦花白,芦花美”对芦花的赞美其实是一语双关的,表现的是女子对情人思念的纯真与美好,同时芦花也象征着军人的纯真和质朴。
“路上彩云追”中,彩云指的是人民对军人的崇敬、爱戴,也指女子对遥远的爱人的牵挂,大雁成行人双对的景象更是让人神往,于是寄托情丝与芦花,有了相思花为媒的美好憧憬。
“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回”,寓情于物,表达出了女子的忠贞以及对爱人的思念和坚守的信念,并进一步升华到对爱人的热切期望和叮嘱。
歌词不仅婉转动听,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刻画了一幅唯美的景象,把人带入深深的思念的情感中,最后落到一个“回”字上,表达一种强烈的盼归的心情。
这首歌曲主题直白而含蓄,通过芦花的描绘,抒发了女子的柔情,使芦花具有了生命,感情层层递进,传达着女子对爱人的想念、对祖国的热爱,同时发人深省,对军人的付出有深深的感悟,体会到军人对自己的亲人、爱人之间难舍的感情,赞美了军人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付出,意境深远,感情浓厚,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