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厅安徽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安徽人力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732.00 KB
- 文档页数:37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06.11•【字号】•【施行日期】2010.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的通知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各普通高校: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人社部明电〔2010〕1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拟集中力量和时间,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大规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调研目的通过对各地、各高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全方位调研,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查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难点,分析原因,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疏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
二、调研内容(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1.各地预计未来三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2.去年及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签约率或就业率(分学历层次)、毕业生专业对口水平、就业稳定性。
3.去年及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4.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人数、登记失业人数、专业分布、遇到的困难、原因分析)。
5.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情况(人数、专业分布、遇到的困难、原因分析)。
6.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分析。
(二)各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1.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责任考核机制、部门协调机制建立情况。
2.各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主要包括:(1)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国家及地方专门项目实施情况、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开发情况等);(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就业(取消非直辖市城市落户限制政策落实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等);(3)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近三年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人数、自主创业人数、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及贴息情况、创业培训补贴落实情况、毕业生自主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等);(4)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登记求职和登记失业人数、提供就业指导和岗位信息、组织就业见习人数、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及发放、开展职业培训人数、培训补贴落实情况等);(5)对困难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参加招聘活动和机关事业单位招考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毕业生、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发放情况等)。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引导高校毕业年度学生到中小企业实习见习促进留皖就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02.28•【字号】皖人社秘〔2022〕41号•【施行日期】202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引导高校毕业年度学生到中小企业实习见习促进留皖就业的通知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各高校: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促进高校毕业生与省内中小企业实现供需对接,对于逐年提高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比例、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现就引导高校毕业年度学生到中小企业参加实习见习、促进留皖就业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聚焦帮助解决中小企业“招人难”问题,推动毕业实习、就业见习与留皖就业无缝衔接,引导和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留皖服务市场主体、尽早实现就业。
二、主要任务(一)引导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开发实习见习岗位。
聚焦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各高校要在现有长期合作实习企业的基础上,主动对接省内优质中小企业,引导企业结合用工需求针对性开发与高校学生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托各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科技园等,主动对接经信、科技等部门,积极引导省内优质中小企业申报见习基地,重点面向理工类本科高校毕业年度学生稳定开发、持续提供一定数量适合见习的岗位。
鼓励符合我省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同时建立实习基地和见习基地。
(二)积极推动毕业年度学生到中小企业实习。
省教育厅指导高校选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实地考察评估,确定学生实习单位并签订合作协议。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关于举办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有关活动的通知【法规类别】学历学位学籍【发文字号】皖教秘学[2012]26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发布日期】2012.09.18【实施日期】2012.09.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关于举办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有关活动的通知(皖教秘学〔2012〕26号)各普通高校:为切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定于2012年9月-2012年12月联合举办“昆山花桥杯”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现将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组织本次大赛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安徽省委主办;江苏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冠名;省委组织部人才处、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共青团安徽省委学校部、省职成教学会产教合作委员会、各高校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承办;安徽安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协办。
大赛设组委会(成员名单见附件1),负责大赛的组织、宣传、活动安排和会务等工作,组委会日常办公地点设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二、大赛主题面向基层就业,规划精彩人生;施展创业才华,打造锦绣前程。
三、参赛对象省内各参赛高校在校生。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人事管理【发文字号】皖教师[2011]9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日期】2011.08.18【实施日期】2011.08.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意见(皖教师〔2011〕9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范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严把教师“入口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和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皖人社发〔2010〕78号),现就进一步规范我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范围对象全省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含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以下简称“中小学”)补充教师,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公开招聘。
二、基本原则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要从制度上规范中小学教师招聘行为,吸引全社会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校任教,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工作程序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申报计划招聘学校在经核准的编制总额和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拟定招聘计划和方案,由县级教育、人社部门报市教育局审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市直学校由市教育局审核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
招聘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招聘单位编制情况和岗位空缺情况、拟招聘人员数量、应聘人员资格条件、招聘方式、招聘程序、时间安排等。
在拟定、审核(准)年度教师招聘计划和方案时,。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安徽省编办,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04.14•【字号】卫科教秘〔2015〕183号•【施行日期】2015.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关于印发《安徽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卫科教秘〔2015〕183号各市、县(区)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编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文件精神,为加强我省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计生工作质量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要的临床医师队伍,现将《安徽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执行。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安徽省编办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4月14日安徽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认真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强卫”战略,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省情、遵循规律,以培养合格医生为目的,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健全培训体系为基础,以建立政策制度体系为核心,建立与行业特点相适应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制度提供人才支撑。
安徽省财政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审计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共安徽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2.23•【字号】皖财教〔2022〕134号•【施行日期】2022.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财政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皖财教〔2022〕13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安徽省财政厅中共安徽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审计厅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2022年2月23日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赋予科研人员经费使用更大自主权,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出如下若干措施。
一、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一)简化预算编制。
进一步精简合并预算编制科目,按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大类编制直接费用预算。
直接费用中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外,其他费用只提供基本测算说明,不需要提供明细。
计算类仪器设备和软件工具可在设备费科目列支。
合并项目评审和预算评审,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评审时同步开展预算评审。
预算评审工作重点是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不得将预算编制细致程度作为评审预算的因素。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等关于印发安徽青年创业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招工与就业【发文字号】皖人社发[2014]20号【发布部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发布日期】2014.06.18【实施日期】2014.06.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青年创业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皖人社发〔2014〕20号)各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团委,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巢湖中心支行:按照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进青年创业计划的要求,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38号)精神,为扶持以大学生为重点的青年创新创业,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青年创业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2014年6月18日安徽青年创业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7年)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
为扶持青年创新创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按照“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要求,深入实施创业促进“万千百工程”,通过完善创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能力、健全创业服务等一系列措施,重点扶持大学生等各类青年群体创新创业。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职位职称【发文字号】皖人社发[2012]44号【发布部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发布日期】2012.09.24【实施日期】2012.09.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人社发〔2012〕44号)亳州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及所属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现将经省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定,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核准的《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省、科教兴皖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各地要高度重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和我省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2012年9月24日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和《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96号)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安徽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公布日期】2022.05.09•【字号】皖教秘职成〔2022〕30号•【施行日期】2022.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就业指导正文安徽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市、省直管市(县)教育局、经信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急管理局、国资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银保监分局,高职院校、省属中专学校:为深入贯彻全国和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安徽省〈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施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实施工作方案》),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把握实习本质,持续深化认识各地各职业学校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准确把握实习的本质,坚守实习育人初心,切实把实习作为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持续加强规范管理、长效治理。
要深刻认识数字经济驱动下职业场景变化、岗位需求升级的新形势,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企事业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激励机制,持续扩大和优化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供给。
要主动适应前沿技术与实习深度融合新趋势,将实习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覆盖范围,统筹建好、用好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要具体分析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培养模式改革等对实习安排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合理分段安排,处理好实习与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升学备考等方面的关系。
二、严守规范底线,切实加强宣传《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提出了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安全职责和保障措施等全链条、全过程的基本要求,针对实习关键节点明确了行为准则,提出个1“严禁”、27个“不得”,为实习管理划出了底线和红线,对实习各方提出了刚性约束。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公安厅等关于印发《全省劳动力资源动态情况会商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皖人社发[2012]36号【发布部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发布日期】2012.08.20【实施日期】2012.08.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关于印发《全省劳动力资源动态情况会商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皖人社发〔2012〕36号)各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农委、人口计生委、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市调查队:为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整合统计信息资源,建立高效、顺畅的劳动力资源动态情况会商机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农委、省人口计生委、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联合制定了《全省劳动力资源动态情况会商机制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12年8月20日全省劳动力资源动态情况会商机制的实施意见根据4月26日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为全面掌握全省劳动力资源情况,科学判断全省就业形势,特建立劳动力资源动态情况会商机制。
一、会商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农委、省人口计生委、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以下简称“会商单位”)。
二、会商内容(一)年度劳动力资源供给情况1.全省劳动力资源总数及与上年度变化情况;2.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人数及与上年度变化情况;3.高校在校学生总数、当年毕业生人数及与上年度变化情况;4.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在校学生总数、当年毕业生人数及与上年度变化情况;5.初高中在校学生总数、当年毕业生人数、未能继续升学毕业生人数及与上年度变化情况;6.当年退役士兵人数、自主就业人数及与上年度变化情况;7.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上年度变化情况。
安徽建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安徽建筑大学2017年9月目录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5)1.1学校概况 (5)1.2人才培养目标 (5)1.3本科专业设置 (5)1.4本科生数量 (6)1.5本科生源情况 (6)2师资与教学条件 (8)2.1师资队伍 (8)2.2教学设施条件 (10)2.3教学经费投入 (12)2.4基本办学条件 (12)3教学建设与改革 (13)3.1专业建设 (13)3.2课程建设 (16)3.3 教材建设 (17)3.4实践教学 (18)3.5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23)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 (25)4.1学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情况 (25)4.2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26)4.3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6)4.4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6)5学生学习效果 (28)5.1毕业与学位授予情况 (28)5.2毕业生就业情况 (28)5.3 大学生体育 (29)5.4毕业生成就 (32)5.5社会评价 (33)5.6媒体看建大 (33)6本科教学特色和经验 (33)6.1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徽派建筑文化研究 (34)6.2聚焦人才培养过程,构建徽派建筑文化教育体系 (34)6.3弘扬新时代徽匠精神,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5)7 问题与改进 (36)7.1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36)7.2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36)7.3就业择业观念有待转变 (36)7.4质量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37)安徽建筑大学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学校概况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始建于1958年,郭沫若先生亲题校名。
199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2009年被列为省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被列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3年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
2014年整体进入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1.2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办学定位和资源条件,在大学章程中明确规定: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本科专业设置截止2017年8月,学校校内专业总数62个,本科专业59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重点学科8个。
当年新增1个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当年停招5个专业(见表1、表2)。
表1 2016-2017学年停招专业统计表2 2016-2017学年学校本科专业基本情况统计1.4本科生数量截止2017年8月31日,我校各类在籍学生折合在校生数21592人,其中本科生数19376人,全日制在校生数20344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比例 95.24%。
1.5本科生源情况2016年,学校本科招生专业有54个,在全国24个省市区共录取新生4840人,其中在皖录取3706人,在其他省录取1134人(分布在北京、福建、广东、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云南、浙江、重庆等24个省)。
实际报到新生4777人,报到率98.7%。
2016年,新生录取分数继续提高(见表3)。
在皖录取普通文理科新生中,文科最低分528分,高于文史类一本线7分,在安徽省11所一本批次大学中排名第6;理科最低分533分,高于理工类一本线15分,在安徽省11所一本批次大学中排名第6。
文科最高分544分,高出一本线23分;理科最高分595,高出一本线77分。
表3 2014-2016年分专业在皖录取分数2师资与教学条件2.1师资队伍师资结构。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发展,着力实施“易海人才工程”,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师队伍总体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水平较高,发展态势良好。
截止2017年8月,学校专任教师948人,外聘教师236人,折合教师总数1066人,生师比为20.25(如表4)表4 师资结构与生师比专任教师结构。
截止2017年8月31日,学校专任教师总数948人,基本结构状况如表5所示。
从职称结构看,正高级职称106人,占专任教师比例11.18%,副高级职称34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6.08%;从学位(学历)结构看,博士学位30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1.96%,硕士学位45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48.21%;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青年教师218人,36-45岁中青年教师464人,46岁以上教师269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22.47%、49.16%、28.38%;从学缘结构看,同缘教师89人,占9.40%,异缘教师859人,占90.61%。
表5 师资队伍职称、学位、年龄与学缘结构统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学校《关于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讲授2门课程,其中至少有一门为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40标准学时。
据统计,2016-2017学年学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94.23%;讲授本科课程门次占总课程门次比例达10.99%,讲授本科课程门数占总课程数比例为19.94%,高于全国平均值16.93%;主讲本科课程的副教授占副教授总数97.51%,讲授本科课程门次占总课程门次36.63%,讲授本科课程门数占总课程数45.58%(见表6)。
总体来看,我校高级职称教师主讲本科课程的人数多,门次多,且以公共必修课为主。
表6 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情况统计师资队伍水平。
截止2017年8月31日,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448人,占总数47.26%,博士303人,占31.96%,硕士以上760人,占80.17%,有二级教授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百人计划”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国家、省级教学名师1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和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4个。
2.2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行政办公用房。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行政等用房总面积288,311㎡,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64,480㎡,行政用房23,83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17㎡,生均实验室面积2.36㎡(见表7)。
室内外运动场总数50个,总面积70,589㎡。
校园总体设计融合了徽派建筑文化特色,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舍面积能够满足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需要。
表7 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等用房情况统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截止2017年8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25,012.14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895.09万元,新增比例为18.45%(表8)。
表8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统计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种类齐全。
截止2017年8月,学校现有纸质图书1,580,826册,生均纸质图书73.22册,当年新增纸质图书67,116册;当年图书流通量85,489本次;纸质期刊数量2,155份,纸质期刊种类数2154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210.65万册;数据库61个(见表9)。
表9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一览表校园网建设。
校园网目前采用“主干+接入”两层扁平化交换以太网结构,共建信息点18426个,覆盖南北两个校区所有建筑楼宇,南北校区大部分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见表10)。
全校各公共计算机机房、电子阅览室、各专业系(院)实验室计算机均已接入校园网。
学校校园网现已建成三条出口链路,其中电信出口(含宿舍网)5.5G、省网出口1G、移动出口1G。
校园内网主干链路带宽10G,全校均已实现“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
学校已接入CERNET2,提供基于IPV6技术的DNS服务和WEB 服务。
截止2017年8月,学校已建成较大规模的虚拟化服务系统,采用15台高性能服务器作为虚拟化系统的物理主机。
学校已全面建成教务管理、学工管理、研究生管理、科研管理、资产管理等一系列业务系统,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已迁移至虚拟化系统,稳定运行的虚拟机已达130余台。
学校通过挖掘财务数据、教务数据、学生数据、消费数据、网络日志数据、图书借阅数据、WIFI轨迹等基础数据,形成学校大数据平台,针对学生管理实现基于学生管理的学生画像、心理健康预警、学生安全网格化、学生网络行为分析等数据平台,为精准化管理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表10 校园网建设统计2.3教学经费投入2016年,学校注重教学经费使用效益,教学经费预算安排适当、结构合理,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本科教育教学经费继续保持增长,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年增长。
2016年,学校教育经费总额36,276.23万元,教学经费总额是10,184.01万元。
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3,967.38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047.57元;教学改革支出211.84万元;专业建设支出3792.74万元;实践教学支出969.13万元,生均实践教学经费500.17元(见表11)。
表11 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统计2.4基本办学条件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基本(监测)办学条件建设,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场地建设等方面,逐年增加投入,不断增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物质保障。
据统计,我校2016年(2016-2017学年)的基本办学条件相关指标如表12所示。
表12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统计3教学建设与改革3.1专业建设(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总体部署,落实安徽省《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具体要求,实现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加快学校学科建设步伐,依据《安徽建筑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建筑大学需要,学校制订了《“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指出到“十三五”末,建成大土建特色优势明显,工、管、理等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整体水平处于安徽省属高校一流水平,部分优势特色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建筑类高校前列。
基于现代大学建设目标,学校不断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拓展社会急需的应用类专业,培育新兴专业方向。
同时,不断巩固加强基础优势专业,拓宽专业内涵,积极推进专业认证(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