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以《断桥遗梦》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66.30 KB
- 文档页数:9
歌曲《断桥遗梦》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断桥遗梦》是一首中国古典音乐艺术风格的歌曲,演唱者为国内知名女歌手张芸京。
该曲以古琴为主旋律,结合了民乐和现代流行曲的元素,展现了一种卓尔不群、坚定不移的精神力量。
在曲调方面,《断桥遗梦》采用了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以古琴为主旋律,配以低沉、厚重的鼓点和虚拟合成的音效。
整曲走向较为沉稳且节奏明显,充满了科技感和电子音乐的元素,而不会让听众感到单一、乏味。
在演唱方面,张芸京将自己的独特音色和气息融入到曲子之中,充分表现了这首歌曲传达出的内在情感。
从歌曲的歌词来看,其歌颂了一个拥有坚定信念、追求自由、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和困难的人,是一首极具鼓舞人心的歌曲。
张芸京的演唱方式沉稳且充满力量,在演唱过程中更是表现出了一种自信与决绝的态度,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不易,也更为珍惜每一个可贵的时刻。
综上所述,《断桥遗梦》在曲调和演唱方面均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在情感表达、节奏、旋律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提升,不仅赢得了国内外听众的喜爱,也为中国现代音乐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浅谈歌曲《断桥遗梦》的演唱技巧及艺术处理《断桥遗梦》是大型声乐演唱的热门现代艺术歌曲,是许多民族声乐学习者表演常用的歌曲。
本人从歌曲的角度出发,结合创作背景、歌曲的旋律、歌唱技巧的分析与探索,以便更好地学习和表演这类作品。
而且,演唱者是处在词曲作者与听众之间,肩负着二度创作的重任,娴熟的演唱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丰富感情的投入与对歌曲的理解,即使再好的嗓音,唱的再好,都达不到完美的效果。
正如前苏联歌唱家托斯卡尼说的:“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不管他在音乐上的演唱技巧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他不是艺术家,而是技术匠。
”所以,们我们在演唱之前,一定要理解歌词的含义和情感的表达,在演唱过程中,把歌词和情感融为一体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重点论述了情感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标签:艺术处理;断桥遗梦;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一、歌曲《断桥遗梦》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思想更加开放,音乐创作能力逐渐成熟,优益的声乐作品接连不断的出现,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迅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特别是在各种的大型的声乐比赛中体现。
其中“断桥遗梦”也是由歌手通过“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演唱,这首歌在公众和音乐界都很受欢迎。
歌曲的作者是中国电影作家兼词作家韩静霆。
其文学主要以诗歌、电影、电视编剧、小说为主。
他的抒情诗风格充满激情,气势恢宏,处处都有理性的控制,如断桥的歌词,短小精练,真实感人,字里行间谨慎地考虑作者的结晶,感情深厚,恰到好处。
词曲作者赵继平,家庭热爱音乐,从小就在艺术中诞生,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学习,目前是陕西省歌舞剧导演。
他的作品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音乐领域。
2005年断桥的创作,是赵季平先生为数不多的以江南风格为主的作品,连续两届在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舞台上被演唱,大气温婉,柔情。
吴娜,国家一级演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年轻歌手。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参加了2006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班,并担任2013年第15届青年歌手大赛评委。
《断桥遗梦》的情感表现在歌曲的演唱中,客观的因素是否完善对演唱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技术设备,歌者本身的条件,心理是否做足了准备,这是保障歌曲能够成功呈现的基础。
其次歌曲的演唱能否打动观众,更多的是取决于演唱者对歌曲理解的程度,能否与歌曲产生共鸣,情感表现力的抒发[1]。
每一个歌者的情感经历,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审美标准等不同,对于一首歌曲的演绎也就不同。
因此怎么将歌曲中的情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让观众感知到是在用“心”的歌唱尤为重要。
在歌曲的演唱时,歌者的歌唱技巧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更多的还是情感的渲染到位,这也正是作曲家创作乐曲的意义所在。
本文阐述了自身对《断桥遗梦》的情感表达的看法,通过对作品的段落中情感的分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每个曲式中情感的展现,以及演唱者演唱中投入情感的因素,将《断桥遗梦》艺术特征,演唱技巧,展现到读者的面前。
(一)《断桥遗梦》的音乐风格《断桥遗梦》是白蛇传的主题曲,是一首江南爱情故事悲歌。
而此曲的创作时间正好是赵季平先生的妻子过世后不久,里面也包含了赵季平先生对妻子的缅怀和思念,因此我们听其曲调会发现情大于怨,爱大于恨。
而其中的人性化创作特征,即对白娘子失去许仙的哀恸之情报以了强烈的不满和哀愁。
赵季平在创作时也吸取了当时的演唱风格同民族性特征,西方音乐特点等融入其中,让整部乐曲充满了民族风主旋律。
另外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传统文化等也让整部乐曲的审美又增添了不少色彩[4]。
歌曲《断桥遗梦》分为了三部分情感表述:第一部分是一个两段式结构,如泣如诉的奠定了整部乐曲的悲情主旋律。
运用紧拉慢唱的技巧将断桥上的往昔甜蜜慢慢的诉说了出来,同时也是对失去爱人的愤恨表达。
第二部分,旋律变的温柔而富有张力,将自身坚定爱情信念的思想表达了出来。
第三部分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是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和期望。
诉说了不管天荒地老,我爱你的心依然不变的高尚爱情宣言。
(二)情感表现在《断桥遗梦》中的运用《断桥遗梦》这首乐曲的情感在进行演唱时,需要演唱者结合自身对歌曲的理解以及个人的情感进行二次的情感体验,进行二次创作。
试析《断桥遗梦》的演唱艺术摘要《断桥遗梦》的人物是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为原型塑造的,反映了忠贞的爱情史诗,本文着重分段分析歌曲的演唱艺术,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理解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内涵歌唱艺术情感表达在第13届青歌赛现场,有18位参赛选手选择《断桥遗梦》作为参赛曲目。
作品的人物是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为原型塑造的,反映了忠贞的爱情故事。
全曲充满文人气息,通过各种独特的写作手法谱写了一部催人泪下的爱情史诗。
全曲是一个两段式的曲式结构,其曲式结构图如下:(以下为方便论述,将前奏与A部分、间奏与B部分、尾奏归为一、二、三部分分别论述)第一部分前奏在ff的力度下,以连续六连音的伴奏音型出现,随后由一串12连音的自由琶音伴奏过渡到极度不和谐的减减七和弦,并且在减减七和弦上使用自由延长拍,这预示着整首作品的爱情悲剧,渲染了浓厚的悲壮气氛。
演唱者应该充分利用前奏的音响效果酝酿足够的悲壮情绪,并且在最后的自由延长和弦上换好气息,掐准节奏,衔接好A部分的第一个字。
A部分充分利用了系列规则和不规则节奏型交替进行,使用了明显的长短句结合,表现出主人公时而怨恨,时而呜咽,时而愤愤不平对天呐喊,时而向上天祈祷爱情的美好结局的多变心情。
演唱者应当控制好气息,做到松弛有度,声断气不断。
其中,在演唱“雨中定情的纸伞丢向路边”时,演唱者要流露出“桥虽断,但看到定情的纸伞,心里仍掠过一丝爱情的喜悦和柔美”的情绪。
在演唱“爱你,想你,找你,喊你”这一句时,演唱者不宜瞬间将感情倾斜而出,要控制好情绪和气息,制造层层深入的心理情绪,将情绪高潮控制在最后一个D的高音(歌词为“你”)。
随后在演唱“断桥遗梦,在苍茫茫的天水间”时,演唱者可以将之前一句积蓄的饱满情感和气息慢慢释放,加上一点哭腔将“桥断情了”的痛苦心情慢慢释放。
此部分的第二段,与第一段曲调一致,不同的是歌词,但其歌词与前一段歌词在逻辑上紧密相连、层层叠进。
其中,开头连续的四个“不”字,演唱者要注意衔接好前奏,调整好气息,做到四个“不”字不黏糊,同时根据节拍的强弱关系分配好四个字的演唱力度。
谈歌曲《断桥遗梦》的情感表现与处理作者:梁蕾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8期摘要:声乐艺术的魅力和美感效果不仅取决于声音的技巧,更取决于音乐的情感表现。
一首歌曲能否激起听众心灵与情感的共鸣,取决于表演者能否将所唱歌曲赋予生命,赋予激情,而这就需要演唱者对其进行细致的情感分析和处理。
所以说,情感表现在声乐演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歌曲《断桥遗梦》为例,重点论述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及其演唱处理。
关键词:《断桥遗梦》;情感表现;声乐表演一、歌曲《断桥遗梦》的创作背景与剧情介绍(1)词曲作者介绍。
曲作者赵季平,1945年生于甘肃平凉,《断桥遗梦》是他少有的以江南风格为主的作品。
同时也沿袭了他歌曲的一贯优点诉温婉而不失大气,歌豪迈却不掉柔情。
作曲家将江南风情与千年感叹相须而用,在融入传统的戏曲元素杂糅在一起,才造就了这样一首荡气回肠的佳作。
词作者韩静霆,中国编剧、作家。
196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凯旋在子夜》,以及电影、电视连续剧《大出殡》、《孙武》等。
他的歌词风格大气,充满激情,同时也能看出他对作品理性的控制。
《断桥遗梦》歌词虽然字数不多,但字句都能看出仔细斟酌的痕迹,简而精炼。
(2)创作背景。
薄雾之晨,苏堤和湖心岛模糊隐约,西子湖水,断桥遗梦。
词曲作家巧用断桥的形象,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歌曲《断桥遗梦》是赵季平在妻子过世后不久创作的,以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为背景,传达了对已逝妻子的思念与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曲者的怀念与哀伤。
全曲诉说温婉却不失大气,歌曲豪迈却不失柔情。
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发生在江南水乡的爱情故事,诉说了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会的凄惨景象。
二、从曲式结构角度分析《断桥遗梦》的情感表现(1)前奏(1-6)。
本曲的旋律毫无疑问是特别的,就像用一根丝线轻轻地拉起人内心的牵绊,使人不得不一遍遍想念这些精致而细腻的乐句。
(2)A乐段(7-20)。
A乐段部分(7-20)开篇第一句就轻而易举的跨越了11度,给人一种不知所措的意向。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演唱分析秦小晴(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摘要】《断桥遗梦》是近些年来我国不可多得的原创的艺术水准较高的民族声乐作品,也是在近些年中各大比赛中常被选手们用来演绎的作品。
由于这首民乐高标准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如果没有娴熟的声乐技巧或是对作品的情感把握不到位,演唱是无法成功的。
所以对这首声乐作品的各方面演唱技巧是很值得探究的。
基于此,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演唱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演唱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声乐;《断桥遗梦》;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一、作品的创作背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在变得越发地开阔,对于音乐这一块的创作技巧也越发地成熟起来,各种优秀的声乐作品层出不穷,一些大型的声乐比赛、电视、广播等将各种优秀的声乐作品带到广大群众的面前,使更多人能够听到和了解并欣赏它们。
其中《断桥遗梦》就是其中一首。
《断桥遗梦》这首声乐作品是作者赵季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与妻子的爱情故事作为背景创作的。
是在孙玲病逝不久之后创作的,将自己的两段爱情故事和自身的一些亲身经历进行结合创作了这首优秀的民乐作品,以此来寄托对已经离世的妻子的不舍和思恋。
这也是赵季平先生少有的以江南风格为主的音乐作品,从创作之处开始就多次出现在各种比赛中。
这首歌的特点一如词作者以往充满激情、宏伟大气的风格,就比如《断桥遗梦》的歌词,虽然简单精炼,却句句都是真真切切、感人肺腑,让人无论在唱或者是听的过程中无法不感触到其中的用情至深。
像这样融入了作者本身的真实经历和真情实感的作品除了对演唱技巧的要求外,更重要的就是对于作品情感的把握了,如果情感把握不到位的话,那么演唱技巧再高超、嗓子再动听也会让作品显得苍白空洞。
二、作品演唱时的相关处理和技巧(一)歌曲的情感处理整个作品是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作为背景,以第一人称“我”则显得更加亲切,使演唱者更容易融入到角色中感受到其中深刻的情感,仿佛真的是自己一样。
11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2意胸部不能紧张,胸部放松自然的把气吸到腰上,让气息在腰上生根,慢吸慢吐,让气息缓缓的流过来吐出去,不失为一种练习的好方法,在不断的练习中体会呼吸的力量。
单纯的呼吸练习会让你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但是运用到歌曲里就会出现支撑不了一句歌词的现象,因为发出声音的呼吸和不发声的呼吸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在掌握了争取的呼吸方法后,带入发声练习,包括歌词,诗歌,短文,等。
在练习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如果出现声音沙哑的状况,说明我们用的方法不对,可以稍稍休息,放松声带,找到对的方法后再练习,不能盲目的训练。
[2]二、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一)作者简介《断桥遗梦》词作者韩静霆,汉族山东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他的歌词风格大气,充满激情,《断桥遗梦》虽然歌词不多但一字一句都用的恰到好处。
《断桥遗梦》曲作者赵季平,汉族甘肃人,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题材涉及许多领域,他的创作温婉又不失大气,柔情又豪迈,《断桥遗梦》继承了他以往作曲风格的优点。
(二)创造背景这首《断桥遗梦》是作者在妻子离世后不久创作的,作品描写了在美丽的西湖,许仙和白娘子的凄美爱情故事。
借许仙和白娘子来表达自己对妻子深深的爱和不舍。
(三)呼吸的运用《断桥遗梦》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戏剧性很强,歌曲是二段体,代有前奏和尾声,从第一句的引子部分“呼啦啦西湖的桥”,直接就到小字二组的A,虽然引子部分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但歌唱时的情绪不能过分的宣泄,应一句一句的把内心的渴望拖拽而出,为接下来的演唱打下基础。
弱起向上的呼啦啦,旋律线条自带民间戏曲腔调特点,吸好气时,让声音带一些气声,突出曲子的紧张感,情绪性的东西很多,包括复杂的思想感情,这就要很好的吸气和控制了,第二段歌词“不不不不我不相信”,这句的处理与第一段旋律一样,在“呼啦啦啦”和“不不不不”的这个歌词的地方一定要吸好气,用气息代过前面这四个字,如果没有吸好气,后边的高音会上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