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学课件—10货币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119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货币的起源,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现代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
讨论货币的作用,包括价值尺度、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
1.2 货币制度介绍货币制度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发行机制、汇率制度等。
讨论不同类型的货币制度,如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混合汇率制度等。
1.3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介绍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汇率稳定等。
讨论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
第二章:信用与债务工具2.1 信用的概念与作用介绍信用的定义和作用,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调节货币供应和降低交易成本等。
讨论信用的形式,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等。
2.2 债务工具概述介绍债务工具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债券、贷款和债务证券等。
讨论债务工具的发行和交易机制,以及债务工具的风险和收益特性。
2.3 债券市场介绍债券市场的定义和功能,包括债券市场的组织结构和交易机制。
讨论债券的定价和收益率计算方法,以及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
第三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3.1 商业银行的概述介绍商业银行的定义和职能,包括存款吸收、贷款发放和支付结算等。
讨论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
3.2 存款创造机制介绍存款创造的原理和机制,包括存款乘数效应和货币供应量的形成。
讨论不同类型的存款和存款创造的影响因素。
3.3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介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和策略,包括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资本管理等。
讨论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和风险控制方法。
第四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4.1 中央银行的概述介绍中央银行的定义和职能,包括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等。
讨论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机制。
4.2 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介绍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决策机制,包括经济分析、目标确定和政策工具选择等。
讨论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和调整机制。
第三部分货币理论及货币政策第十章货币供给第一节存款创造原理一、存款创造的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2、部分现金提取二、多倍存款扩张:最简单的情形假定前提条件:首先,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20%1)假定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
2)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系统中漏出。
3)假定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
例:某人将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权所得的1000元现金以支票存款形式存入A银行,则A银行T形账户表示为:A银行资产负债准备金+1000 支票存款+1000由于法定准备金率为20%,且无超额准备金。
假定A银行发放800元贷款则:A银行资产负债准备金+200 支票存款+1000贷款+800根据20%的法定准备金率,且无超额准备金的假设,则B银行T形账户可表示为:B银行资产负债根据20%的法定准备金率,且无超额准备金的假设,则B银行T形账户可表示为:B银行资产负债-----------------------------------------------------准备金+160 支票存款+800贷款+640假定B银行贷放出去的640元最终被以支票存款的形式存入C银行,则C银行的T形账户为:C银行资产负债----------------------------------------------------------------------准备金+640 | 支票存款+640表10、1 存款创造银行支票存款贷款准备金增加额增加额增加额A 1000 800 200B 800 640 160C 640 512 128整个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增加额为:反过来,在相同的条件下,银行的准备金初始减少1000元,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整个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额将减少5000元。
这就是多倍存款收缩。
三、多倍存款创造:更为现实的考察首先、我们假定银行都持有一个固定比例的超额准备金,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在存款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法定准备金是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