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最全版)
- 格式:doc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6
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广泛存在。
根据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临床实践,高血压可以分为不同的危险分层。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血压危险分层(二),着重讨论其中的五个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都将包含五至九个小点的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高血压。
正文内容:关键点1: 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1.1 高血压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高血压被定义为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1.2 高血压的分级: 根据临床指南,高血压分为三个级别:轻度高血压(SBP 140-159 mmHg和/或DBP 90-99 mmHg)、中度高血压(SBP 160-179 mmHg和/或DBP 100-109 mmHg)和重度高血压(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
1.3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多次测量和平均值确认法是确立高血压诊断的常规方法。
关键点2: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2.1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的目的:将高血压患者根据危险性分层,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2.2 危险分层的指标:危险分层通常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和靶器官损害。
2.3 危险分层的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指标和分层方法,高血压患者可以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等级。
2.4 危险分层的意义:危险分层有助于确定患者的预后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点3: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3.1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改变、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3.2 药物治疗:根据危险分层和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一药物或联合用药,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3.3 特殊人群的治疗策略: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其特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4 随访和监测:监测血压、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定期随访是高血压患者管理的重要方面。
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分析摘要】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病情存在的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分析心血管危害程度分层最终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程度。
方法: 选择了入院医治的160 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依据对他们的心血管危险性,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危险性比例。
结果: 在160 个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里面,治疗前很高危组15 例(9.4%)、高危组中有64 例(40.0% )、中危组有69 例(43.1% )、而剩下的患者组成低危组,共有12 例患者(7.5% )。
在治疗完成以后划分成为很高危组患者有6 例(3.8%),高危组的患者有16 例(10.0% )、而中危组中的患者组成则增加至100 名,比例为62.5%、低危组患者上升至38 名,比例为23.7%,在所有患者的治疗前后,高危组患者所占总体比例大幅度降低,治疗前后产生显著性的差异(P 值小于0.05);而中危组与低危组患者所占总体患者的比例则有了显著的的上升状态,治疗前后也产生了显著性的差异(P 值小于0.05)。
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可以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的方法进行指导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57-02伴随人们饮食水平提高,近些年来的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大幅度升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高血压这种富贵病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很麻烦的影响。
所以高血压病也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和预防显得极为重要,而且也是当今医学界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
而要提高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就必须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进行危险性因素分层,进而为高血压患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背景资料与方法1.1 背景资料选择在本院的门诊中入住而又确诊收治的160 位高血压患者,在他们当中,有女性患者77 名,男性患者83 名;年龄33 ~ 76 岁,平均年龄(49.3 ±3.8) 岁;体重指数23.5 ~ 28.2kg/m2,在患者中,有吸烟嗜好的有75 例,比例为46.9%;伴随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有糖尿病遗传史的人有137 例,占85.6%;血脂异常者134 例,占83.8%;肝功肾功检查、心电图检测、心脏超声检测等异常者60 例,占37.5%;收缩压140 至181 毫米汞柱,平均为161.2±9.6 毫米汞柱,舒张压为90 至109 毫米汞柱,平均值有93.2±8.7 毫米汞柱。
高血压病分级(成人)高血压预后与血压升高水平、有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现在主张对高血压进行危险程度的分层,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分别表示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概率为<15%,15%~20%,20%~30%和>30%,治疗目标及判断预后也应以此为基础。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1级高血压 SBP 140-159或DBP 90-992级高血压 SBP 160-179或DBP 100-1093级高血压 SBP ≥180 或DBP ≥110无低危中危高危1-2个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极高危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划为很高危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1、高血压(1-3级)2、男性55岁;女性65岁3、吸烟4、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5、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 3.3mmol/L(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7、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8、高同型半胱氨酸>10umol/L靶器官损害(TOD):1.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2. 颈动脉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3. 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伴随临床疾患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升高超过177umol/L 2.0mg/dL 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疾病重度高血压性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餐后血糖≥11.1 mmol/L( 200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1、高血压分级危险分层记忆口诀:468,9111;血压分级要记牢; 10,21,3311;危险分层做指导; 55 家族烟动少;腹型肥胖血脂高;左室颈动膜增厚;肾脏受累惹烦恼;脑心肾外血管绕;视网膜病血糖超;危险因素计六个;器官疾病共九条。
血压升高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备注:
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①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②吸烟
③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
④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⑤血脂异常(TC≥5.2mmol/L或LDL-C≥3.4mmol/L或HDL-C<1.0mmol/L)
⑥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mmol/L)
2、靶器官损害:
①左心室肥厚
②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③轻度肾脏损害:
[eGFR 30-59 ml/(min*1.73m2)]或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umol/L 女性
107-124umol/L);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30mg/g
3、伴发临床疾病:
①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TIA
②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心衰、房颤
③肾脏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eGFR <30 ml/(min*1.73m2)]或血肌酐升高(男性≥133umol/L 女性≥124umol/L)、蛋白尿≥300mg/24h
④外周血管疾病
⑤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⑥糖尿病:新诊断或未控制HbA1c≥6.5%。
高血压危险分层:中医养生调血压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引发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严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对高血压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中医养生方法调血压,对于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危险分层1. 低危层: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 中危层: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或低危层血压水平合并1-2个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3. 高危层: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或中危层血压水平合并≥3个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三、中医养生调血压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高热量食物。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山楂、芹菜、枸杞子等。
2. 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
运动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 情志调养:中医认为,情志内伤是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降低血压具有积极作用。
可以尝试进行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瑜伽冥想等方法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4. 起居有常: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等疾病。
5. 中药治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如天麻、钩藤、丹参、川芎等。
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自行用药。
四、结语高血压危险分层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及时采取中医养生方法调血压,从而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引言高血压(hypertension)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
心血管危险分层解决方法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困扰。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我们可以将人群分成不同的危险层级,从而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第一层级:低风险人群
低风险人群指的是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的人。
这些人不需要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只需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即可。
第二层级:中等风险人群
中等风险人群指的是有一个或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
这些人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戒烟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以及接受必要的治疗。
第三层级:高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指的是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有多个危险因素的人。
这些人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如进行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生命体征、遵守医生的建议等。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并通过评估自己的危险因素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病的分级分层标准?建议收藏!这个问题我们几乎没有写病历要遇到,高血压分级大家都记得很清楚,但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这就犯迷糊了,到底是低危、高危还是很高危?今天医学之声就结合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跟大家分享这方面知识,这个内容不多,但是数据有点复杂,一次性完全记住有难度。
希望大家能收藏一下,遇到不会的翻出来对比一下,这样病人多倒腾几个自然就记住了。
血压水平分类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1心血管危险因素① 高血压(1-3级)② 男性>55岁;女性>65岁③ 吸烟④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⑤ 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3.3mmol/L(130mg/dL)或HDL-C10mmol/L2靶器官损害①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ms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②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③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选择使用)④ 踝/臂血压指数133mmol/L女性>124mmol/L蛋白尿(>300mg/24h)④ 外周血管疾病⑤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⑥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心血管风险分层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高血压不仅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制定科学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发展、降低心血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新的心血管风险分层策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科学的指导。
二、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1. 高血压的定义:根据2018年ESC/ESH高血压管理指南,高血压定义为静息状态时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2. 高血压的分类: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不同范围,高血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阶段。
三、心血管风险分层的重要性1. 心血管事件风险: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动脉硬化等原因,易患心脑血管事件。
2. 不同患者的风险不同: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受到芳龄、性别、吸烟史、血脂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个体化风险评估。
四、心血管风险分层策略1. 个体评估:通过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数据,应用专业的评估工具进行个体化评估。
2. 风险分层: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组别,便于对不同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干预措施:对不同风险组别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等。
五、临床应用1. 临床价值:心血管风险分层策略有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整体风险,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2. 辅助决策:根据患者的风险分层结果,医生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降压药物类型和剂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3. 患者管理: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分层结果,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以实现更好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保护效果。
六、挑战与展望1. 临床操作性:心血管风险分层策略需要专业的评估工具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医生和患者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分层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死因之一,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心血管分层是有效的高血压治疗手段,此外,也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因此,心血管分层技术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分层标准。
一、心血管分层的概念心血管分层是一种评估心血管风险的技术,主要是以血压、血脂、血糖、肥胖和癌症作为主要指标,以测量患者危险性,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将其分为四个级别,即最低、低、中等和高危。
二、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分层标准1.血压分层:(1)最低危级:血压≤140/90 mmhg;(2)低危级:血压140-159/90-99 mmhg;(3)中等危级:血压160-179/100-109 mmhg;(4)高危级:血压≥180/110 mmhg。
2.血脂分层:(1)最低危级:总胆固醇<180mg/dl;(2)低危级:总胆固醇180-209 mg/dl;(3)中等危级:总胆固醇210-239 mg/dl;(4)高危级:总胆固醇≥240 mg/dl。
3.血糖分层:(1)最低危级:空腹血糖≤100mg/dl;(2)低危级:空腹血糖101-125 mg/dl;(3)中等危级:空腹血糖126-149 mg/dl;(4)高危级:空腹血糖≥150 mg/dl。
4.肥胖和癌症分层:(1)最低危级:体质指数(BMI)≤25kg/m2;(2)低危级:BMI 25-29.9 kg/m2;(3)中等危级:BMI 30-34.9 kg/m2;(4)高危级:BMI35 kg/m2,或者有癌症史。
三、心血管分层的目的心血管分层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有助于根据患者的风险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1、最低危级:仅需要简单的干预,如定期随访、血压、血糖控制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
2、低危级:除上述的健康指南外,应采取病变性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干预,可采取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奥秘及活动等。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分析吴孝芳【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hypertensives on the treatment effect.Methods 160 hypertensives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of patients, the degree of risk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Befor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5 cases of very high risk, accounting for 9.4% of the total, 64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accounting for 40% of the total, intermediate in 69 cases, accounting for 43.1% of the total, 12 casesof low risk, accounting for 7.5% of the total.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of very high risk, 6 cases, accounting for 3.8% of the total, 16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accounting for 10% of the total, intermediate in 100 cases, accounting for 62.5% of the total, low risk in 38 cases, accounting for 23.7% of the total. The number of very high risk and high risk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as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moderate rate risk and low risk patients was increased.Conclusion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s needs to carry according to the risk stratiifcation.%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被广泛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高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高血压风险水平,医学界制定了高血压的危险分层表。
高血压危险分层表是一种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风险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危险分层表被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四个等级。
首先是低危患者。
这类患者通常没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通常在140/90 mmHg以下,也没有症状和器官损害。
对于这类患者,建议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减少盐摄入,限制饮酒和戒烟等,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其次是中危患者。
中危患者可能存在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相关危险因素。
此外,他们的血压一般在140/90 mmHg至159/99 mmHg 之间。
对于中危患者,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建议开始使用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脑血管状况。
高危患者是下一个评估等级。
高危患者通常具有多个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例如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他们的血压常常在160/100 mmHg以上。
对于高危患者,初始治疗需要更加积极,包括更精细的药物治疗方案,如使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最后是极高危患者。
极高危患者通常具有多个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已经发生了一些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他们的血压一般在180/110 mmHg以上。
对于极高危患者,药物治疗要更加积极,并按照建议的目标血压进行调整。
危险分层表的制定是为了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风险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和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最全版)
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全世界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10亿,其中中国约有2.7[1],高血压已成为影响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发现血压从115/75mmHg开始,每增加20/10mmHg,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一倍或更多[2]。
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危险因素的叠加将进一步增高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整合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的综合管理策略,能够指导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改善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993年新西兰的一份血压管理讨论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危险分层”。
200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和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NC6又对高血压人群的危险分层做了的划分。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危险因素的分层做了进一步改进,细致规划处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三级预防。
高血压血压管理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应该评估患者心脑肾靶器官功能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病史: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早发心血管病家
族史;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血压、心率、心律、身高、体重、腰围,确认有无下肢水肿等。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识别有无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
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 肌酐、X 线胸片、眼底检查等。
2018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使用系统性冠状动脉风险评估(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SCORE)对无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估(表1)。
此外该指南还新增了一些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吸烟(含已戒烟)、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房颤、糖尿病、超重或肥胖(BMI 和腰围测量)、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0岁)、早发高血压家族史、早发更年期、重度精神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乏体力活动(静坐的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经济因素、心率(静息心率>80次/分)等[3]。
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时,还应考虑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HMOD)的影响。
评估HMOD有助于识别高危或很高危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在SCORE评分误认为是低危的情况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用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标志物在高血压心血管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
作用[3](表2)。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表3)。
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改为≥15μmol/L;同时将心房颤动列入伴发的临床疾病;根据血糖(空腹与餐后)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将糖尿病分为新诊断与已治疗但未控制两种情况进行分析[5]。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取决于起始心血管危险水平,在对高血压进行分期时,应当根据共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疾病来确定总体心血管危险。
降压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全面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最大程度减少远期心血管疾病危险。
在高血压干预时机的选择上,2017版美国高血压指南认为临床上无CVD和10年ASCVD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当血压≥140/90mmHg 时,应该开始对血压进行干预;而合并有CVD或10年ASCVD风险≥10%的患者,当血压≥130/80mmHg时,应该开始对血压进行干预;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当SBP>130mmHg时,无论临床情况和10年ASCVD 风险高低,均应开始降压治疗[6]。
2018欧洲高血压指南对具体的诊室血压治疗目标范围做了推荐,在单纯高血压(没有糖尿病、CKD等合并症)患者中,65岁以下的成年人,
降压目标为SBP≤130mmHg,同时不小于120 mmHg。
对于合并有临床情况的6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若合并有糖尿病、CAD以及脑卒中/TIA 等,SBP应控制在<120-130mmHg,而对于合并CKD的高血压患者SBP可放宽至<130-140mmHg;而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包括≥80岁的老年人),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CKD、CAD和脑卒中/TIA等,SBP均应控制在<130-140mmHg。
所有成年高血压患者(无论年龄大小,无论有无合并症)舒张压的降压目标均定为DBP<70-80mmHg[3]。
对于使用动态血压测量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10%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在决定是否开始降压治疗时,也应将夜间血压的变化程度考虑在内[4]。
对于具有下列临床表现的高危成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强化血压的管理:具有临床或亚临床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1g/d,eGFR 20-59ml/(min·1.73m2),预计10 年整体心血管风险(Framingham 风险评分)≥15%,年龄≥75 岁伴有有≥1个临床适应证的患者[4]。
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对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
降压的同时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能够使血压容易达标,而且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表1 10年心血管风险分层(SCORE系统)
表2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标志物间比较
表3 高血压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