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治疗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42.68 KB
- 文档页数:4
·102·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l.2005 Vol.12 No.7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崔剑巍,胡义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 201203)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5304(2005)07-0102-03 古代医家对饮酒引起的机体损害有较为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并将其归纳在“伤酒”、“酒病”、“饮酒中毒”、“胁痛”、“酒癖”、“酒疸”、“酒臌”等论述中。
现代研究证实,酒精在人体内主要由肝脏代谢,其造成的损害也以肝脏损害为多,故将其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轻症酒精性肝病[1],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
由于酒精性肝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其后期肝硬化的难治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较大,也是研究的热点。
1 病因病机中医理论认为,酒为大热有毒之品,过饮之必伤及脾胃肝胆而引发疾病。
《本草纲目》曰:“少饮则和气血,……多饮则杀人顷刻。
”《诸病源候论》认为:“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
”《景岳全书》曰:“少年饮酒无节,多成水臌。
盖酒为水谷之液,酒入中焦,必求同类,故直走血分。
”《症因脉治》有“酒胆之因,其 人以酒为事,或饮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互相蒸酿,则酒胆之症成矣”;《张氏医通》曰:“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之湿热伤脾。
胃虽受谷,脾不运输,故成痞胀。
” 综合历代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的病因可概括为:过量饮酒之后,湿热毒邪蕴结体内,损伤肝脾,致肝之疏泄与脾之运化功能失职,肝郁脾虚,气血不和,痰浊内生,气血痰湿相互搏结,停于胁下,形成积块(酒癖)。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摘要: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衰竭。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逐年增加,国内ALD患者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多的肝病发病原因之一。
在中医病证中,可归属于“酒疸”、“酒癖”、“酒臌”、“伤酒”、“积聚”、“胁痛”、“黄疸”和“黑疸”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相关文献的检索,从病因病机研究、肝病机制研究、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这几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对于延缓酒精性肝病的进展,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有重要作用,更高质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于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1]。
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衰竭。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逐年增加,国内ALD患者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多的肝病发病原因之一。
在中医病证中,可归属于“酒疸”、“酒癖”、“酒臌”、“伤酒”、“积聚”、“胁痛”、“黄疸”和“黑疸”等范畴。
笔者对近几年来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研究尽管临床指南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但酒精性肝病的疾病严重程度却经常与饮酒量不成正相关。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并且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其病因病机显得十分必要[2]。
《黄帝内经》记载“酒性苦热”,《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以酒为浆,半百而衰”,《新修本草》指出“酒,味苦,大热有毒”,《诸病源候论》认为“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症因脉治·内伤黄疸》有:“酒疸之因,其人以酒为事,或饮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互相蒸酿,则酒疸之证成矣”,指出了酒疸的成因及病理。
见双下肺感染,抗感染、平喘、雾化等治疗后气促好转,但仍有咽痒、咽部异物感,咳嗽无缓解,遂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声门下白色片状异物横卡于气管上端,后落入右侧中间支气管,判断为“气管异物”,钳夹易碎,反复钳夹及吸引后才将异物清除。
术后患者咽痒、咳嗽症状明显消除,治愈出院。
例2,男,67岁,半年内因“发热、咳嗽、咳痰”反复发作在我科3次住院,均为“左下肺炎”,每次抗感染治疗后可退热,但咳嗽不能完全缓解,疑阻塞性病变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左下基底段支气管开口被一圆形光滑异物堵塞,钳夹破碎,移动后刺激患者自行咳出,经观察为一碎成两半的花生米。
追问患者无明确异物呛入病史,但患者平时酗酒,可能为醉酒后落入气管,患者无记忆。
例3,男,60岁,因车祸行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考虑占位可能”,进一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开口处有蓝色丝状物堵塞,钳夹取出蓝色塑料丝团,追问患者无明确异物呛入史,后续抗感染治疗再复查,全胸片提示右上肺阴影明显缩小。
考虑此患者右肺上叶蓝色塑料丝团为所进食物中混杂有塑料丝呛入气管可能性大。
2 讨 论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相对于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少见,且多数无明显呛咳、窒息病史,容易误诊。
(1)成人支气管管径相对较大,而成人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多为进食误吸或呛入导致,体积较小,故而呼吸困难不明显。
上述第1例女性患者,虽然有明确的异物呛入病史,但经过多家医院检查咽喉、口腔及行常规胸部X线及胸部高分辨率CT均未发现异常,经纤支镜检查后立即确诊。
(2)高龄及醉酒后患者气道敏感性差,耐受力强等原因致使延误诊治。
上述第2例患者反复同一部位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既往体健,无吸烟史,多次胸部CT提示“左下肺炎”,且每次治疗后咳嗽缓解不明显,行纤支镜检查后见一圆形类似花生物将左下基底段支气管开口完全阻塞,用气管钳钳夹后破碎,自行咳出。
术后抗感染3d,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出院。
(3)临床医师未注意或患者不能提供异物吸入的病史,易导致误诊误治。
肝病论文:酒精性肝病的治疗进展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过度饮酒,乙醇及其衍生物乙醛使肝细胞造成反复的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引发酒精性肝病(ald)。
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近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嗜酒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日益上升,在饮酒中已达6.1%[1],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2]。
据统计,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肝癌发病率超过50%。
因此,如何防治酒精性肝病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本文对近年来ald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ald的治疗原则:戒酒和营养支持,减少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并发症。
1 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3]。
轻度脂肪肝戒酒可明显促使肝细胞修复,戒酒数周后可使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完全恢复;对酒精性肝炎及轻微肝纤维化可阻止其发展,可降低门脉高压,对其恢复逆转具有关键作用;但对已发展肝硬化者,戒酒也难逆转。
在戒酒过程中,应注意戒断综合症的发生,出现戒断综合症时,可减量应用安定类药物,患者狂燥时可静脉给予镇静剂,但需维持有效的心血管呼吸功能。
2 营养支持治疗高热量饮食可减少酒精性肝炎死亡率[4]。
所以,酒精性肝病患者应提供良好的营养治疗。
除有禁忌症(肝性脑病、腹水、水肿等)外,均给予高蛋白(100g/d),高热量(2500~3000kcal/d)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c、k和叶酸。
可通过调整饮食成分减轻酒精性肝病的病变。
3 药物治疗3.1 皮质类固醇激素:激素可抑制乙醛所引起的免疫损伤。
荟萃分析提示类固醇激素在严重酒精性肝炎中能改善短期生存率。
但并发消化道出血、急性感染、胰腺炎和糖尿病未控制时禁用,而当患者伴有脑病、凝血障碍、wbc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和腹水时可适当应用。
激素对轻中型病例无明显效果,而对是否延缓肝硬化进展及改善长期生存率尚不明确。
酒精性肝硬化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姚朝光【摘要】酒精性肝硬化是一种由长期过量饮酒所导致的肝细胞硬化,临床表现主要为倦怠乏力、腹痛、下肢水肿等.随着近几年对酒精性肝硬化机制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戒酒治疗、营养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几个方面.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工作者将进一步阐明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Alcoholic cirrhosis is a disease with sclerosis of the liver cells caused by a long-term excessive drinking.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 malaise and fatigue,abdominal pain,lower extremity edema etc. .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about alcoholic cirrhosis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 its treatmen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lcohol abstinence treatment,nutrition therapy,drug treatment,surgery and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t's believed tha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tists will further clarify the pathogenesis of alcoholic cirrhosis and find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9【总页数】3页(P1372-1374)【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作者】姚朝光【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河池,5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酒精性肝硬化属于酒精性肝病的一种,酒精性肝病一般还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纤维化等几种类型,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是酒精性肝病程度比较严重的一类病症类型。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标签: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酒精性肝损伤即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A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物,寻找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就建立AL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赵静波等[1]按0.7 ml/ (lOOgd) 56度口酒灌胃大鼠,2次/d,酒精腹腔注射组按2 ml/ (lOOgd)注射18%的乙醇溶液2次,持续10d°结果表明白酒灌胃优于酒精腹腔注射。
赵敏等[2]釆用12 ml/kg 1次灌胃50%乙醇后禁食4、6、8、10、12、16、20和24 h,结果表明禁食16 h后模型组血中TG含量显著升高,HDL值显著降低,病理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加重。
2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2.1Liber-Decarli模型Lieber-Decarli等[3]提出全营养素的酒精液体食料, 研究发现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食料中脂肪含量有关。
此模型简便易行,形成率高及稳定性好,但动物须单独饲养,成本较高,不能保证较恒定的酒精摄入量。
2.2Tsukamato-French模型Tsukamato等[4]给大鼠手术置入胃管,持续注入含乙醇的液体食料。
研究发现液体食料中脂肪量及种类与ALD形成有密切关系。
该模型病变符合进行性ALD演变规律,造模效果好,实验重复率高,但酒精不符合正常摄入过程,技术要求高、维护复杂、成本高,且至今尚未形成酒精性肝硕化模型[5]。
朱强等[6]改进Tsukamoto-French的方法,将胃管直接经背部引出。
该模型可根据实验对肝脏损伤的不同要求随时调整剂量和造模时间,造模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成本低。
2.3直接饮用酒精王晓红等[7]给SD大鼠自由饮用酒精饮料,酒精浓度从5%开始逐渐递增至40%,每个浓度均持续1周,40%持续4周,造模时间共12周。
doi:10.3969/j. issn. 1002 -2619.2016.10.038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赵兴杰李晓红常青姚玉璞王志娬A(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北京100078)【摘要】酒精性肝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由于饮酒过量导致的疾病。
酒精性肝病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现代医学并无特效治疗药物,而中医药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本研究根据酒精性肝病疾病进展的过程,分别对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或中成药研究等进行综述。
中医药治疗对于延缓酒精性肝病的进展,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有重要作用,更高质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于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疾病,酒精性;中药疗法;医学,中国传统;综述【中图分类号】R242;R575;R575.05;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19(2016)10-1591 -06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酒成 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由于饮 酒过量所引发的相关疾病数量也 逐年上升,酒精性肝病临床最常 见[1]。
酒精性肝病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慢性损害,导 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等 病理改变,引起的临床症状多为A通讯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 胃肝胆科,北京100078作者简介:赵兴杰(1985—),男,医师,硕士。
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B超或CT检查有脂肪肝、肝纤维化等典型表现。
酒精性肝病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现代医学并无特效治疗药物,许多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己酮可可碱、秋水仙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综述与讲座◇酒精性肝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管文婕,吕雄文,杨万枝,代雪飞,李 俊(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32)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11040606M194);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 KJ2008A048)作者简介:管文婕,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抗炎免疫药理学,E⁃mail :gwenjie2007@通讯作者:吕雄文,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抗炎免疫药理学,E⁃mail :lxw31288@摘要: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 )是由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导致的肝脏损害及其一系列病变,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ALD 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 )、酒精性肝炎(AH )、酒精性肝纤维化(AHF )、酒精性肝硬化(AC )等。
该文综述了ALD 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治疗,包括:戒酒;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肝移植等。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治疗;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f treatment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GUAN Wen⁃jie ,LV Xiong⁃wen ,YANG Wan⁃zhi ,DAI Xue⁃fei ,LI Jun(School of Pharmac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China )Abstract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 )is caused by the liver damage and a series of changes of pathology which are attributed to long⁃term excessive drinking.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tends to escalate year by year.ALD includes alcoholic fatty liver (AFL ),alcoholic hepatitis (AH ),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 (AHF ),alcoholic cirrhosis (AC ),etc.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eatment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is summarized ,including abstinence ,nutrition therapy ,drug therapy ,complications of treatment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etc.Key words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therapy ;summary 饮酒是人类文明盛传已久的习惯之一,适量的饮酒对健康并无明显损害,甚至对冠心病等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摘要:酒精性肝损伤是引起稳定性慢性肝病患者急性恶化的主要原因。
本文对国内近年来关于酒精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涵盖了酒精性肝损伤的机制探讨和相关药物的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识码:A酒,在人类文明上涂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进入我们生活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
随着酒的盛行,它的种类发生千变万化。
它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据调查,2019年我国白酒销量达到了700万吨。
但是,长期饮酒给我们身体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也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
据卫生组织统计发现,我国因饮酒诱导的各种疾病发生率在剧烈增长。
酒精性肝损伤是所有疾病中最严重,最容易被诱导的疾病。
且影响身体的各个器官。
已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
长期饮酒是慢性酒精性发生的主要原因。
肝是主要的代谢器官,在肝脏中将酒精经多个途径代谢成乙醛,进一步代谢成乙酸。
[1]肝细胞因为这些中间产物的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损伤,最后甚至引发细胞凋亡。
美国公共卫生研究所报道,酒精对女性的影响远高于男性,可能是因为女性的体制导致其分解酒精的速度低于男性。
1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且酒精性肝损伤呈发展趋势。
从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各种刺激引发肝炎,到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最后甚至演化成肝癌。
现有的研究发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机制:①乙醛等乙醇代谢产物对肝脏的影响②氧化应激③免疫和炎症机制④营养缺乏1.1乙醇代谢产物进入体内的酒精,大多数由小肠吸收,然后进入肝脏经乙醇脱氢酶(ALDH)脱羧生成中间产物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脱羧酶代谢成乙酸,最后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分解成CO2,H2O和能量。
上述过程是酒精在肝中主要的代谢途径。
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具有明显的肝毒性,广泛影响糖,蛋白质的分解合成以及脂质的代谢。
酒精性肝病中药治疗研究综述近年来,对各类中药从单纯的疗效观察到作用机制分析、药物作用靶点的寻找,下面是搜集的探究酒精性肝病中药治疗的,欢迎阅读查看。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是由于 ___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1].酒精性肝病是慢性肝病的最重要病因之一,约占全球死亡率的3.8%,xx年美国国家防止酒精滥用及酒精中毒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肝硬化死亡率位于死亡原因的第12位,其中超过48%的比例与酒精相关。
在英国社区综合医院收治的各类肝硬化患者中,酒精性肝硬化占80%[2].随着中国 ___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中国酒文化”的影响,AL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某些地区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3].由此可见ALD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ALD发病十分复杂,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免疫介导、细胞因子、细胞凋亡、内毒素、病毒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4-7].常用的治疗和预防ALD方法主要有: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支持、改善继发性营养不良、药物治疗、肝移植。
药物治疗主要有皮质类固醇、丙硫氧嘧啶、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美他多辛、甘利欣、凯西莱等[8-10].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毒副作用、治疗靶点单一和治疗费用高等缺陷。
随着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从自然界来寻找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人类疾患的活性天然产物。
在中国中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作为补充和替代治疗药物正逐步得到全世界的广泛 ___和认可。
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治疗的特点,在降低血脂、改善肝脂肪性变、防止肝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ALD的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药复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具有规定性的 ___程序和使用方法、针对某种特定的病证而设的方剂。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我国酒文化比较浓烈,故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几率比较高,此疾病因患者长期饮酒所致,酒精中的毒性会对患者有很大的伤害,长期毒性作用造成对肝脏极大的损伤。
伤害可导致患者肝脏发生病理性改变,可导致肝硬化、肝炎、脂肪肝,上述情况可合并发生。
患者可出现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腹水、黄疸、呕吐、恶心、大便稀、乏力、疼痛等临床症状。
1 发病机理此疾病致病原因明确,均因饮酒而导致。
但此疾病的致病机制现今还没有研究明确。
其和酒精的毒性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和病毒的叠加作用、遗传多态性、内毒素、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免疫介导、氧化应激也有一定的关系。
祖国医学对此疾病很早就有很多阐述,这和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大关系。
《金匮要略》中就有对此疾病的详细阐述,对此疾病的辩证论治有很详细的表述。
另外《症因脉治》、《景岳全书。
肿胀》、《诸病源候论》、《本草纲目》都对此疾病进行过详细的阐述。
对各项文献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此疾病的病因可有如下情况。
患者在大量饮用酒后会出现肝脾的损伤,这是由于体内蕴结毒邪湿热所致。
肝脾的损伤会导致脾运化、肝的疏泄作用下降,从而导致脾虚肝郁之症,患者的气血、痰浊互相搏结且停留子啊患者的胁下部位,从而产生积块的表现,其又可称为酒癖。
长时间影响则导致患者的肾、脾、肝的各项功能都出现了下降的表现,患者体内的水、血、气三者互相搏结,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臌胀的情况发生。
此疾病的病机可有如下分析情况。
患者有血瘀、气滞、气血不和、水湿内停、痰湿内阻、脾胃气虚等病症。
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患者过度饮酒伤及肝脾,长时间产生的湿气会聚结产生痰症,致使患者发病。
患者的本质脾胃虚弱、素体禀赋不足的情况也是致病的因素。
现今,很多学者根据此疾病的发展过程等情况,把疾病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中期,后期。
在患者疾病初期可列入到伤酒阶段,患者肆意饮酒对其脾胃有很大的伤害,且可牵连到患者的肝脏,导致其出现胁部疼痛或胀满得表现。
酒精肝病的研究进展标签:酒精肝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酒精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等[1]。
本文综述了ALD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酒精代谢对肝脏的损害:乙醇本身对肝脏具有毒性作用,其在细胞色素P4502E1的作用下,经过乙醇脱氢酶、微粒体乙醇氧化、过氧化氢酶三个系统,代谢为使大多数肝细胞线粒体和微管损伤的乙醛,乙醛再与多种蛋白结合形成乙醛蛋白加和物(APA),APA不论本身,还是引起免疫反应,均能使肝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
刘莉等通过给予大鼠乙醇灌胃,观察肝脏病理组织见较多脂滴,线粒体基质密度增高;重者可见线粒体膜断裂,嵴断裂或消失,形态各异;糖原增多,分布不均;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异常[2-3]。
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乙醇主要经过乙醇脱氢酶(ADH)及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途径代谢,从而诱导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自由基,少量氧自由基对人体有益,过度饮酒则产生的大量活性氧,打破了机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进而破坏肝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毁坏溶酶体,使肝细胞凋亡[4]。
许传芹通过培养“人永生化正常肝细胞株”,证实CYP2E1的激活是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的重要途径。
任伟光通过研究,发现随着酒精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进展,Fas/FasL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证实Fas/FasL系及其下游的外源性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在该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免疫学对肝脏的损伤:在ALD中,免疫激活是炎症及肝损伤维持的重要因素,肝脏产生的Kupffer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Kupffer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而NKT可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
酒精活化抗炎提呈细胞,使Kupffer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刺激炎性细胞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导致炎性反应损伤肝细胞。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饮酒后酒精对肝脏产生毒性损伤并导致相关健康问题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ALD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标签:ALD;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临床上将ALD分为酒精性的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肝纤维化(alcoholic fatty liver,ALF)和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
酒精是亲神经物质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可造成不可逆损害。
在治疗ALD上无法达到医院、社会、家庭相结合导致酒精中毒和依赖者无法彻底治愈。
终日嗜酒可加重人格改变及智力衰退,青少年及女性饮酒也是普遍存在,可给他人及家庭带来隐患。
1 ALD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酒精导致4%的患病率和 3.2%的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ALD已成为威胁生命的第三危险因素。
西方国家及中东欧国家,AC患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AC的死亡率为43.6%,在35~44岁的肝硬化人群占60.2%,每年死亡约28000人;英国AC的死亡率是80%,女性患AC的死亡率甚高。
专家预测到2050年在墨西哥ALD是其他肝病的20倍。
在亚洲国家,HBV及HCV 的感染对ALD的流行病学有影响,酒精相关的肝癌发生率较低。
1982年在中国12个地区的一般人群中嗜酒者占0.21%;1991年北京市16个县区有14.3%的嗜酒者,仅9年的时间嗜酒者超过了70倍以上。
我国4大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示:人均年饮酒量3.6L纯酒精,一般人群饮酒率为59.5%;男性为84.6%,女性为29.4%。
ALD的在我国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呈低龄化,南北方及不同民族之间ALD患病率的差异性可能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区域经济状况不同有关,提示ALD在我国发生的情况不易忽视。
·专家论坛·酒精性肝病治疗研究进展孙韬华,刘振胜,辛永宁【关键词】酒精性肝病;治疗;研究进展DOI :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2Treatment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Sun Taohua ,Liu Zhensheng ,Xin Yongning.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266000,Shandong Province ,China【Key words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Treatment ;Progress作者单位: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第一作者:孙韬华,女,32岁。
E-mail:sun_taohua@ 通讯作者:辛永宁,E-mail:xinyongning@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 )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 ,AH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
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 )发布酒精性肝病诊治临床指南[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亦对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2]。
本文将结合指南对酒精性肝病治疗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是: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2]。
1戒酒饮酒是ALD 患者疾病进展和长期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完全戒酒是治疗各种ALD 的基础。
巴氯芬可辅助戒酒,用于ALD 患者安全性良好[1];阿坎酸和口服纳曲酮可改善酒精使用障碍患者的饮酒状况,但与安慰剂相比,接受阿坎酸治疗的患者焦虑、腹泻和呕吐的风险更高;纳曲酮治疗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和呕吐的风险较高[3];有严重戒断症状者,可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1,2]。
除药物外,也可使用行为干预的方法辅助戒酒。
2营养支持ALD 患者需良好的营养支持,应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 、维生素C 、维生素K 和叶酸等[2]。
对于严重AH 患者,每日摄入热量<21.5kcal ·kg -1的患者较高热量摄入者病死率高,其日常蛋白质摄入量应为1.2~1.5g ·kg -1,热量应摄入35kcal ·kg -1,需补充维生素B1和B 族复合维生素,血浆代用品优先选择白蛋白[1]。
此外,还应根据病情需要补充锌等微量元素,例如,多项研究表明,缺锌与ALD 的很多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如肢端皮炎、厌食、夜视受损等[4];低锌与肝损伤进展相关[5];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补充硫酸锌可减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癌发病风险[6,7]。
2.1维生素D 酗酒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据报道,ALD 患者骨量减少者的比例为34%~48%,骨质疏松者的比例为11%~36%[8],90%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缺乏维生素D (<80nmol/L )[9]。
Savi et al [10]研究发现,酒精肝硬化患者维生素D 水平较高者Child-Pugh 评分较低。
每日服用维生素D1000IU ,6个月内Child-Pugh 分级可显著改善。
2.2饮食油脂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添加饱和长链脂肪酸(80-S 氢化大豆甘油酯)有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小鼠ALD 病损[11]。
可可油(富含长链饱和脂肪酸)和中链甘油三酯(仅含中链饱和脂肪酸)可减轻酒精导致的肝损伤和新陈代谢紊乱[12]。
饱和脂肪酸(牛油+中链甘油三酯油)饮食可对酒精导致的肠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而非饱和脂肪酸(玉米油/亚麻油酸)会加剧损伤[13]。
2.3支链氨基酸在饮食中添加一种特定的氨基酸制剂可减少ALD 小鼠肝组织脂肪蓄积,并减轻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14]。
3治疗药物研发进展在2018年更新的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中,主要列举了以下几类药物治疗:①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28d生存率,但对90d和半年生存率改善效果不明显;②美他多辛可加速酒精从血清中清除,有助于改善酒精中毒症状、酒精依赖以及行为异常,从而提高生存率;③S-腺苷蛋氨酸可以改善AL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
多烯磷脂酰胆碱可防止ALD患者组织学恶化的趋势。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双环醇治疗也可改善酒精性肝损伤。
ACG发布的指南指出,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糖皮质激素和营养支持,可能有效的药物包括已酮可可碱、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NA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同时明确指出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抗氧化剂混合物和维生素E、肝细胞分裂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合成类固醇)和丙硫氧嘧啶对AH无效。
除上述常规治疗药物外,国内外针对ALD患者的治疗进行了许多新的研究和探索。
3.1针对肠道微生物的治疗在正常情况下,肠内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只有极少量能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被肝脏清除。
但饮酒破坏肠道上皮屏障,导致肠道渗透性增强,从而使进入肝脏的LPS增多,LPS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引发炎症反应。
肠球菌的过度生长也会促进ALD病情发展[15-17]。
因此,肠道微生物群系在ALD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ALD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8]考察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服用养乐多400的效果,发现养乐多400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肝功能。
韩国红参、漆酚(从漆树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油)及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R0011和嗜酸乳杆菌R0052)可显著降低ALD 模型小鼠体内的TLR4水平,改善酒精介导的脂肪变性,可作为抗ALD的潜在药物[19]。
以非吸收性抗生素(多粘菌素B和新霉素)修复肠内微生态平衡可减轻模型小鼠ALD[20]。
在ALD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系的改变导致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紊乱,肠内胆汁酸受体活性降低,血浆胆汁酸增加[21,22]。
给小鼠灌胃肠道专属性胆汁酸受体激动剂fexaramine,可减轻酒精导致的肝损伤。
一项考察利福昔明(一种机体难以吸收的抗生素,在肠道内发挥广谱抗菌作用)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23]。
评价富含抗-LPS抗体的超免疫牛初乳用于严重AH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亦正在开展[24]。
若此两项研究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可能会为ALD的治疗开辟出一条全新的治疗路径。
近期有研究表明[25],长期饮酒可导致肠内真菌生长异常(腐质霉属、镰刀菌属、曲霉属显著增加,而念珠菌属减少),抑制这些细胞生长可减轻小鼠ALD病变特征,而敲除小鼠肠HIF-1α基因可诱导肠道微生态失调和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加剧酒精性肝病[26]。
3.2针对免疫细胞的研究肝脏枯氏细胞(Kupffer cells,KCs)、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在AL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4]。
但它们的作用具有多重性,例如,一方面,耗竭KCs可显著减少ALD模型小鼠的肝损伤;另一方面,活化KCs能促进肝部分切除后的肝脏再生[27,28],意味着其在修复酒精导致的肝损伤过程中也有可能发挥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有些类似。
因此,单纯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是不可取的,应从恢复免疫细胞功能、避免过度的炎症反应入手,例如,选择应用可从骨髓动员中性粒细胞的G-CSF注射等。
Singh et al[29]将46例严重酒精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标准治疗联合G-CSF治疗,另一组仅接受标准治疗。
结果显示,G-CSF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重症AH患者的肝功能,提高90d生存率。
之后,该团队考察了标准疗法、标准疗法联合G-CSF和标准疗法联合G-CSF 和NAC对于重症AH患者的疗效[30],结果显示应用G-CSF组和G-CSF联合NAC组90d生存率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G-CSF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积分下降显著高于标准疗法组,而在G-CSF的基础上加用NAC并未额外获益。
ACG指南将G-CSF列为治疗AH可能有效的药物,因而G-CSF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考察。
另有研究发现[31,32],粘膜相关固定T细胞(mucosa-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s,MAIT)在重症AH患者体内数量减少,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细菌感染风险增加,MAIT细胞有可能成为治疗酒精性肝疾病的一个新的靶点。
3.3针对炎症因子的研究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ALD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33]。
例如,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肝功能障碍、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以及产生可导致纤维化/肝硬化的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过程中均发挥作用[34]。
动物实验表明,使用IL-1受体拮抗剂可明显减弱ALD动物组织炎症、脂肪变性及肝损伤。
因此,IL-1受体拮抗剂有可能成为治疗ALD的药物[35]。
目前,美国有两项IL-1抑制剂用于AH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当中,疗效值得期待[24]。
3.4针对miRNA的研究KCs中的一种miRNA-miRNA181b-3p及其靶标输入蛋白α5参与KCs 中TLR4信号通路的调节,在ALD小鼠中表达异常[36]。
一种分子量约为35KD的透明质酸(HA35)可修复此种异常,对酒精导致的肝损伤和肠损伤有保护作用。
miRNA-233对于ALD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37,38]。
AH患者miRNA-182上调最明显,在胆汁酸蓄积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9]。
分析认为,miRNAs可作为治疗肝脏疾病的一个新的靶点[40]。
3.5中药材提取物诸多研究者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物质,开展ALD治疗效果的研究。
例如,从荔枝果肉中提取的酚醛树脂可减轻ALD小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41],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缓解肝脏炎症,从而减轻酒精性肝损伤。
补充枸杞多糖可以通过抑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改善雌性小鼠酒精性肝损伤。
玉木耳多糖可通过多种代谢通路对抗ALD,保护肝功能。
此外,研究表明,柚皮苷、甘草酸、天麻素、白灵菇菌丝多糖、丹参、海藻寡糖等对ALD 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但目前上述研究均仅限于动物实验阶段,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属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