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第01章基本概念2013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57
电路原理第⼀章第⼀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教学基本要求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的电磁现象,⽤电流、电压和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
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年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连接⽅式,⼜要看每个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电流、电压要受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即:(1)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
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VCR),它仅与元件性质有关,与元件在电路中连接⽅式⽆关。
(2)电路连接⽅式的约束。
也称拓补约束,它仅与元件在电路中连接⽅式有关,与元件性质⽆关。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电压定律(KVL)是概括这种约束关系的基本定律。
本章学习的内容有: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数学模型及特性,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受控源的概念及分类,结点、⽀路、回路的概念和基尔霍夫定律。
本章内容是所有章节的基础,学习时要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预习知识:1)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2)电容上的电压与电流、电荷与电场之间的关系内容重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向,电路元件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难点:1)电压电流的实际⽅向和参考⽅向的联系和差别2)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电路器件的联系和差别3)独⽴电源与受控电源的联系和差别⼆、学时安排总学时:6三、教学内容§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实际电路实际电路——由电器设备组成(如电动机、变压器、晶体管、电容等等),为完成某种预期的⽬的⽽设计、连接和安装形成电流通路。
图1是最简单的⼀种实际照明电路。
它由三部分组成:1)提供电能的能源(图中为⼲电池),简称电源或激励源或输⼊,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2)⽤电设备(图中为灯泡),简称负载,负载把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连接导线,导线提供电流通路,电路中产⽣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响应。
任何实际电路都不可缺少这三个组成部分。
图1 ⼿电筒电路实际电路功能:1)进⾏能量的传输、分配与转换(如电⼒系统中的输电电路)。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是电子工程中最基础且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现代电气电子技术的基础。
电路原理是电路设计的核心,它研究电路中各种元件的性能、特性及组合原理,为电子电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电路组成要素、电路分析方法、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等方面介绍电路原理。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电子科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电路又称为电子电路,是由电源、导线,电子元器件和负载等组成的一个整体。
电路是电流的运动路径,它以导线为主要方式,在电路中,电流是在电子元器件中流动,传递了能量,对负载有作用,也被称为负载电流。
因此,电路是电子元器件在某种外电源作用下,按一定规律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电路系统。
电路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传输、控制、转换、测量、处理、放大、保护和显示等多种功能的作用。
二、基本元件电路中主要包括三大类元件:电源、电子元器件和负载。
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子能量的装置,通常是各种类型的电池、发电机、稳压电源等。
电源是电路的起始点,也是电路的能量来源。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电路中用来实现电子变换、控制、处理和放大等功能的装置,主要有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负载是电路中接受电路输入信号并输出所需信号的装置,如灯泡、电动机等。
三、电路组成要素电路组成要素包括电压、电流和电阻。
电压是指电荷在电路两端所具有的电势差,通常用符号U表示,单位为伏特(V)。
电流是指电子在导体中流动的数量关系,通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安培(A)。
电阻是电路中电流流经时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通常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Ω)。
以上三个量是电路中最基本的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称为欧姆定律。
四、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口诀法、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流分流定律和纳德定律等。
其中口诀法是电子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根据公式和电路图进行计算。
基尔霍夫定律又称作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本法则之一,它是利用电流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进行数学分析计算的。
电路原理基础知识目录一、电路的基本概念 (2)1.1 电路的定义 (3)1.2 电路模型 (4)1.3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5)二、直流电路分析 (6)2.1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 (7)2.2 KVL和KCL法则 (9)2.3 电压源和电流源 (9)2.4 直流电路的等效变换 (10)三、交流电路分析 (12)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3)3.2 RLC交流电路的分析 (14)3.3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15)3.4 三相交流电路 (17)四、电路的频率特性与滤波器 (18)4.1 信号的频谱分析 (19)4.2 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 (20)4.3 常用滤波器元件 (22)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23)5.1 过渡过程的概述 (24)5.2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 (25)5.3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分析 (26)5.4 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分析 (27)六、集成电路与电子元件 (28)6.1 集成电路的分类与特点 (30)6.2 常用半导体器件 (31)6.3 集成电路的应用 (33)七、电路设计与仿真 (34)7.1 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6)7.2 电路仿真工具与软件介绍 (37)7.3 电路设计实例解析 (38)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源:电源是电路中的能量来源,用于提供电能。
电源可以是一个电池、一个发电机或一个供电网络等。
电源的正负极或正负极性是电路中的关键信息,它们决定了电流的流向。
负载:负载是电路中使用电能的设备或元件,如灯泡、电动机、电阻器等。
负载会消耗电能并将其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光能、机械能或热能等。
导线:导线是电路中用来传输电流的媒介,它负责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
导线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如铜或铝等。
导线的电阻越小,电流的传输效率越高。
开关: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它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向和电路的开关状态。
开关可以手动操作,也可以由电子信号自动控制。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它是由电源提供的驱动力和负载的阻力共同决定的。